山西「兩同步」有了新內涵 2035年和2050年要……

2021-01-08 瀟湘晨報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周昱麗)12月31日,在首場中共山西省委新聞發布會上,山西省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曉東介紹,山西「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中的「兩同步」有了新內涵。

「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是2019年底山西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當時「兩個同步」是指,到2020年山西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現在的新內涵是:2035年山西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張曉東解釋,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從五年的情況看,山西經濟發展實現了從斷崖式下滑到走出困境,再到穩健性增強、經濟總量大幅增加的重大歷史性轉折,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發展,「三大攻堅戰」成效顯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高水平開放邁出堅實步伐,省域治理現代化深入推進。總體看,「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山西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可以實現。鑑於此,中共山西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壓茬遞進,明確了「兩個同步」的新內涵。

「這意味著從2021年到2035年,我省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基礎上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高速度增長,也就是必須努力實現高質量高速度發展。」張曉東說,山西轉型出雛型,高質量是前提和本質要求,高速度是所處發展階段的應有之義。沒有高質量,轉型發展就失去了競爭力;沒有高速度,經濟規模做不上去,山西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將越拉越大,與全國「兩個同步」的目標也會落空。

關於高速度,可從三個方面來把握:高速度是「兩個同步」的現實需要;高速度通過努力是完全可以達到的;近年來山西經濟總量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轉型發展入軌並呈現強勁態勢,奠定了高速增長的基礎。

綜合以上分析,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山西仍將處於經濟高速增長的區間。關鍵是要勇於直道衝刺、彎道超車、換道領跑,推動經濟換檔提速升級,努力在「同步」中實現「快步」,以「快步」確保「同步」。在保證質量和效益的前提下,有條件的地方要能快則快,全力推動山西發展邁上新臺階。

【來源:黃河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新華財經|報告預計205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佔比將達到65.6%
    報告預計,在碳中和情景下,中國能源相關碳排放將於2025年前後達峰,清潔能源將更快地全面滿足新增能源需求,對傳統化石能源的規模化替代也將提速,能源變革加快。預計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佔比將達到65.6%。
  • 2035年、2050年的杭州將是什麼樣? 帶你來看
    打開2035年的大門,杭州會是什麼樣?到了2050年,我們又會遇見一個怎樣的杭州?關於杭州未來的美好想像,正在逐漸明朗。  高水平規劃「杭州2035」展望「杭州2050」  是承載千年古都光榮與夢想的一件大事  會議聽取了《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發展戰略》研究成果介紹,審議通過了市規委會《章程》。
  • 2035年遠景目標是什麼意思?2035年要實現什麼目標
    十九大報告說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基礎,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既要完成打基礎工作,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於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提出分兩個15年的目標來實現現代化,第一個15年是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15年是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2035年的中國是什麼樣子
    新徵程、新方略,兩個百年的奮鬥目標,在報告的描繪中更加清晰起來,不斷走上新臺階的中國,將來是什麼樣的?「兩個百年」的奮鬥目標,時間相距30年。一個,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另一個,則是2050年,我們將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先說說「全面小康」,這意味著什麼呢?除了消除貧困之外,報告裡還用六個「更加」來進行了描繪,您看: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 科技部部長:中國要在2050年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科技部部長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中國要在2050年要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據報導,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提到了中國科技創新的「三步走」戰略: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2035年左右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還要在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本世紀中葉更要成為現代化強國。
  • 2050年中國鐵路啥模樣,已安排!
    中國高鐵將在交通強國建設中當好先行昨天(8月13日),當海叔看到《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全文後,感覺中國有中國的打算。甚至到2050年中國鐵路啥模樣,都已有安排。且看在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先生曾在《建國方略》中表示,中國要建設16萬公裡鐵路。可時隔百年,孫中山的這個夢想仍未實現!《建國方略》中提到的三峽工程,我們實現了;提到的中國要建160萬公裡公路,我們翻了幾倍實現了——截至2019年底,中國公路總裡程484.65萬公裡。目前看,我們正在逼近孫中山夢想中的中國鐵路裡程。到2035年,中國鐵路裡程將較大幅度地超越孫中山的方略。
  • 2050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有望增長至14萬億千瓦時左右
    終端能源需求峰值有望控制在37億噸標準煤左右,2035年、2050年和2060年分別達到34億噸、28億噸和24億噸標準煤左右。一次能源需求峰值有望控制在57億噸標準煤左右,2035年、2050年和2060年分別達到55億噸、51億噸和46億噸標準煤左右;其中化石能源需求峰值約為43億噸標準煤左右。
  • 到2035年太陽能將成為最大的電力來源
    可再生能源公司Statkraft發布了其對全球能源趨勢的第四次年度分析稱,隨著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太陽能將在2035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力來源。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壽命成本將在未來三十年內下降約一半,而風能將降低40%。Statkraft估計,到2050年,太陽能光伏和風能將佔發電總量的70%,其中可再生能源佔全球電力行業的80%以上。Statkraft公司戰略與分析主管HenrikS?
  • ...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減排...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清華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太陽能「2035年以來最大的發電來源」
    Statkraft預測,從2035年開始,太陽能光伏發電將成為最大的發電來源。挪威開發商發布的《低排放情景報告》中預測,到2050年,全球發電能力將增加三倍,其中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將超過新增發電量的總和。
  • 2050年中國老年人接近5億,如何破解未富先老和未備先老窘境?
    聯合國在今年5月發布報告稱,在歐洲死於COVID-19的死亡人數中,有95%是60歲以上的人;在美國,80%的死者是65歲以上;而在中國,大約80%為60歲以上。新冠疫情的暴發,充分暴露了老年人在面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的脆弱性。
  • 2050年比2008年減半:溫室氣體排放大戶國際航運要改革 | 好奇心小...
    4 月 13 日,國際海事組織(IMO)的 100 多個成員國在倫敦討論了一周之後,拿出了一份「減排戰略」,提出在 2050 年將國際航運的溫室氣體排放降到 2008 年的一半以下,並爭取在本世紀內逐步實現零排放。這是國際航運領域的首個減排戰略。
  • 杭州下姜2050年規劃要把周邊31個村莊一起帶美帶富
    原標題:下姜2050年規劃 要把周邊31個村莊一起帶美帶富 近日,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下姜村及周邊地區鄉村振興發展規劃的通知」:到2035年,在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下姜村及周邊地區發展融於一體,率先實現農村現代化,形成宜居、宜業、宜文、宜遊「新下姜」;到2050年,要帶動更廣區域、更多群眾實現共同富裕,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新農村。
  • 2035年零碳發電系統成本遠低於煤電
    在中國投資者越來越重視長期價值投資的今天,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使得越來越多的投資主體跨越技術和商業成熟度在小周期內的不確定性,在零碳發展方向指引下的大周期內尋找新價值投資標的。《能源》:您認為中國設定2060碳中和目標的最大依仗是什麼?陳濟:中國有信心提出2060年碳中和目標主要是基於對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在全球價值鏈所處地位的基本研判。
  •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劉偉等:2020-2035年中國經濟增長與基本實現...
    內容摘要:2020-2035年是中國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時期,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到2035年中國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雖然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是廣泛的,但從經濟增長的視角來看,需要以實現到2035年人均實際GDP水平較2020年翻一番為核心目標。
  • 2035:海洋工程科技發展圖景
    2035年,探索、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已成為全球發展的新熱點,海洋立體觀測及預警預報能力得到極大提升,為海上活動全球到達和權益保障提供精準信息服務深海礦產資源逐漸實現商業化開發,海底資源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得到廣泛應用2035年,全球將出現多家國際一流的深海礦業集團公司,專門從事與深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相關的業務。
  • 論中國「能源獨立」戰略的內涵、挑戰及意義
    新能源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接替傳統能源的可再生清潔能源,主要類型有太陽能、水能、風能、氫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核能等[4]。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含碳化石能源相比,在理論技術、利用成本、環境影響、管理方式等方面有顯著不同[4]。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兩大動力驅動了能源發展,「能源獨立」是一個國家強盛的保障和安全的基石。
  • 專家:海南到2050年成為有影響力自由貿易港目標可以實現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消息 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洋浦國際董事長武川在接受衛星通訊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海南到2050年成為有影響力的自由貿易港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
  • 研究:為達減排目標,2050年我國需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圖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程婷 圖「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