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近30年歐洲處於洪水多發期

2020-07-24 中工網

科技日報北京7月22日電 (記者張夢然)一項關於涵蓋了過去500年洪水事件的分析報告顯示,過去30年是歐洲洪水最多的時期之一。該報告提出,這一時期在洪水的季節性、程度和氣溫方面與歷史上的其他洪水事件有所不同,其發現有助於改善洪水風險評估和管理策略。相關環境學論文22日發表於英國《自然》雜誌。

近幾十年來,歐洲的洪水已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今年稍早時間,英國、芬蘭、法國、德國、波蘭、捷克等多地遭受風暴襲擊,強風伴隨著強降雨引發了洪水,導致大面積交通和電力中斷,給歐洲民眾出行和生活帶來極大不便,還造成了人員傷亡。

以往的研究表明,某些區域的洪水事件正在增加。但是,尚不清楚目前這種趨勢是否意味著比往常更頻繁和更大的洪水,是否與過去的洪水多發期有所不同。

此次,奧地利維也納工業大學科學家古恩特·布羅舒爾及其同事,利用1500年至2016年間,歐洲103條河流的歷史記錄,甚至包括法律記錄、報紙、官方和私人信件,構建了一個包含9576個洪水事件的資料庫。

研究團隊確定了歐洲歷史上定期發生的9個洪水多發期。以前的洪水多發期往往比中間的間隔年份氣溫低,季節性洪水的風險也始終相似。但是,他們在分析最近的1990年至2016年洪水多發期時,發現它比中間年份氣溫約高1.4攝氏度。他們還發現,在這一時期,季節性洪水的風險,特別是在夏季,也有所增加。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他們的數據止於2016年,但洪水多發期可能還在繼續。他們強調,需要有能夠將這些變化納入考量範圍的洪水風險管理及評估工具。

此前已有德國氣象專家指出,由於全球變暖,歐洲平均溫度相對增加,熱空氣帶來了更多水分,從而導致歐洲降雨量也增加。降水量並不是平均分配而總是集中在某幾個月份,就更易形成洪水災害。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模型顯示:八十年後,近三億人將受海岸洪水威脅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30日發表的一項,到2100年,受海岸洪水事件威脅的資產價值,或達全球GDP的20%,暴露在海岸洪水中的全球人口可能會增加至2.87億人(佔全球人口的4.1%),研究人員預計,受洪水影響最大的地區為歐洲西北部、亞洲東南部和東部、美國東北部以及澳大利亞北部。
  • 八十年後,近三億人將受海岸洪水威脅
    1830年維也納暴發大洪水圖。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維也納技術大學科技日報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30日發表的一項,到2100年,受海岸洪水事件威脅的資產價值,或達全球GDP的20%,暴露在海岸洪水中的全球人口可能會增加至2.87億人(佔全球人口的4.1%),研究人員預計,受洪水影響最大的地區為歐洲西北部、亞洲東南部和東部、美國東北部以及澳大利亞北部。
  • 國際最新研究:到2100年海岸洪水或威脅20%全球GDP
    中新網北京7月3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研究的論文指出,到2100年,受海岸洪水事件威脅的資產價值或達全球GDP的20%。圖片來源:ICphoto 該項研究預計,受海岸洪水影響最大的地區為歐洲西北部、亞洲東南部和東部、美國東北部以及澳大利亞北部。在這項研究中,論文第一作者、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伊布魯·基雷齊(Ebru Kirezci)和同事將特大暴雨期間的全球海平面數據與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預測的海平面上升數據相結合,利用這些數據模擬到2100年可能出現的最大海平面。
  • 黑色素瘤治療藥物研究進展:30款已上市 44款處於臨床3期
    據國內一項研究顯示,我國黑色素瘤男女發病比例為1.12∶1,中位診斷年齡50~55歲,老年患者佔17.8%。中國人的黑色素瘤BRAF基因變異研究顯示,BRAF的突變率為25.2%。BRAF V600E是野生型BRAF活性的10.7倍且不需要上遊RAS的引導發揮酶活性,從而持續激活下遊信號。
  • 最新研究顯示 二氧化碳產生溫室效應只需10年
    來自卡內基科學研究所最新的研究顯示,人類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將只需10年的時間就會對地球產生最大溫室效應。 物理研究所(IOP)表示,他們希望消除人們的一個誤解--二氧化碳需要花上幾十年的時間才會對大氣產生溫室效應。
  • 坎寧安:地球板塊穩定 未進入地質災害多發期
    經濟觀察網對國際構造學著名專家、英國萊斯特大學教授坎寧安.W.迪克森進行了專訪,坎寧安認為,目前地球板塊穩定,未進入地質災害多發期,「2010」的傳言是杞人憂天。「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地球變得越來越動蕩」,地震專家坎寧安表示,之所以人們會深感地球的躁動,與媒體的發達、人口的劇增關聯極大。而對於迅速預測地震的前景,他表示目前學界正在研究,但是前景並不樂觀。
  • 新仙女木事件與大洪水
    測年資料表明第 6層為距今 3790± 10 5 14 CaB .P .,是大暖期後面的一個氣候波動和緩的亞穩定暖溼期 ,當時中國絕大部分地區氣候要比現今暖溼。剖面的第 3、 4、 5層 ,即 4 0 0 0 14 CaB .P .以來的一個時期 ,該區出現了一洪水泛濫期 ,正是這一洪水期導致該區域人類文明的衰落。
  • 外媒稱地球小冰河期來臨 寒冬現象或持續30年
    整個北半球正在遭遇嚴寒考驗,從亞洲的日韓到歐洲的英法,寒流正橫掃歐亞大陸,至今已造成超過300人死亡。美國媒體報導說,氣象專家指出北半球嚴寒只是全球天氣變冷的開端,這樣的冷天可能會持續20年至30年。英國《每日郵報》稱,今年的寒冬顯示「小冰河期已來臨」。
  • 研究稱,海平面上升帶來的洪水可能使我們的星球損失14.2萬億美元
    根據最新研究,如果世界無助於減輕海平面上升,沿海洪災將變得如此極端和具有破壞性,以至於到2100年可能造成價值高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20%的破壞。地圖顯示了1974年至2014年之間建模的全球最高海平面,而2100年之前預測的全球最高海平面卻與之相比。
  • 研究顯示:中國15歲以下兒童1型糖尿病發病率20年增加近4倍
    研究顯示:中國15歲以下兒童1型糖尿病發病率20年增加近4倍 2018,研究顯示,中國仍然是全球1型糖尿病發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但過去20年間,15歲以下兒童發病率增加近4倍,且新診斷的成年起病1型糖尿病發病人數也不可小覷。
  • 太陽處於百年最安靜狀態或將迎來小冰河期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太陽處於100多年以來最安靜時期,幾天前,太陽進入「白球模式」,圖中可看到太陽表面沒有明顯的黑子。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太陽處於100多年以來最安靜狀態,前幾天,太陽進入「白球模式」,美國宇航局最新發布圖像顯示太陽表面沒有較大的黑子。
  • 歐洲巴爾幹半島爆發120年來最嚴重洪水 25人亡
    歐洲巴爾幹半島爆發120年來最嚴重洪水 25人亡 2014-05-19 14:28:23 來源:中國天氣網
  • 洪水洪水怎麼辦
    洪水洪水怎麼辦 2003-07-24 10:53 作者:巫昂 2003年第30期
  • 全球遭遇極寒天氣 有專家指出小冰河期來臨說
    小冰河期來臨說 北半球氣象顛倒,全球開始變冷?     據美國媒體報導,一些國際權威氣候專家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停止,並開始冷化,近來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氣變冷的開端,這樣的冷天可能會持續20年至30年。英國《每日郵報》宣稱今年的寒冬顯示「小冰河期來臨」。
  • 厄爾尼諾致福建2015年極端天氣多發 呈現四大特點
    厄爾尼諾致福建2015年極端天氣多發 呈現四大特點 2016-01-06 14:33: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福州1月6日電 (記者 龍敏)2015年,厄爾尼諾事件持續發展加強,導致福建省極端天氣多發。
  • 面對洪水,如何防範與自救
    洪水強度怎樣確定?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工程師楊寅介紹。根據從2009年起開始實施的國家標準《水文情報預報規範》,按洪水要素重現期「小於5年」「5年~20年」「20年~50年」「大於50年」,對應分為小洪水、中洪水、大洪水、特大洪水4個等級。
  • 長江洪水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到底是誰說的?有人見過千年洪水?
    ,則處於地中海氣候區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夏季高溫乾燥,冬季溫和多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和多雨,降雨量分布比較均勻,顯然,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在夏季,是不容易形成洪水的,但也有缺點,地中海氣候的缺點是雨熱不同期,不利於農業生產,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缺少光照,不利於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 極寒天氣襲卷歐洲和東亞 北半球將進入小冰河期
    今後幾天捷克氣溫還將繼續下降,個別地方氣溫將達到零下30攝氏度。捷克通訊社報導稱,僅2日當天就有5人凍死街頭,其中多數為無家可歸者。  此外波蘭死亡人數達到29人,部分地區氣溫降到零下32攝氏度。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拉脫維亞等國死亡人數也有所上升。  在法國107個區中,已有41區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首都巴黎設立了近600個救助站,以幫助無家可歸的人過冬。
  • 學術頭條:母親抑鬱使後代抑鬱機率增加70%,2100年海岸洪水威脅20%...
    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7月30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儘管這項研究仍處於概念驗證階段,但計劃是在未來幾年內將該模型應用到實時太陽耀斑爆炸預報中,這或許可以幫助我們免受下一次「卡靈頓事件」(Carrington Event,1859年)的影響。北鬥正式開通:26年發射55顆衛星,動員30多萬科研人員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儀式上宣布了北鬥三號正式開通。
  • 為什麼2020年雨水特別多?2020會再現98年大洪水嗎?
    一問:為何出現罕見「暴力梅」  武漢市觀象臺監測顯示,從6月8日入梅以來,截至7月11日17時,武漢累計梅雨量已達771.0毫米。相比近30年同期平均梅雨量389.3毫米,偏多近一倍。並超過1998年659.3毫米梅雨量,居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位,僅次於2016年同期878.6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