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佔時期的臺灣淡水

2020-12-05 風吹草語

淡水曾經是臺灣第一大港,位於臺灣省新北市西北沿海,河光山色、風景秀麗,自古為臺灣八景之一,昔日有「東方威尼斯」之稱。

1895年的淡水風景

日本人剛剛侵佔的臺灣,在這張臺北大稻埕淡水河邊拍攝的照片上,可以看到清代純樸的臺灣風貌,婦女在河邊洗衣服,男人們坐在船艙裡聊天。岸邊道上有撐著桐油傘趕路的行人,遠處則可以看到河上有原始的鐵路橋。

淡水港

淡水港與海峽對岸的福州遙遙相望,船隻往來不息,當時已經有定期的汽輪往返兩地,源源不斷地輸送茶葉等物品。

圍觀給火車加水

老火車吃土碳,這列火車頭好像吃水又吃煤,過往行人駐足觀看,久而久之成了一處獨特的景象,這裡也成了眾人聚集的場所。

在街頭行醫的傳教士

1871年,加拿大的傳教士馬偕來到臺灣傳教、行醫和辦學,並記錄下的臺灣生態和原住民的習俗,還創辦了臺灣第一家民間博物館。

淡水郵便局

清光緒21年(1895年)甲午戰後,日本侵佔臺灣,施行郵便條例、郵便法。郵政業務由野戰郵便局逐步轉移至交通局辦理。交通局設遞信部,其性質類似我國的郵區管理局,主掌郵務、儲金、匯兌、簡易保險、郵便年金等業務。

淡水禮拜堂

禮拜堂位於淡水鎮馬偕街上,建於1932年,現為是臺灣臺北縣縣定古蹟之一。

禮拜堂側影

這座禮拜堂為仿歌德式的紅磚建築,有一方型鐘塔,內部為木架天花板,還保存一架自1909年開始使用的古風琴。

禮拜堂附近街頭耀武揚威的日本人
禮拜堂附近的道路

兩個學生打扮的女孩子正沿著禮拜堂附近乾淨整潔的道路向遠處走去。

從禮拜堂後面遠眺對岸的觀音山
觀音山

觀音山舊稱新宜山,別名八裡坌山。從淡水河北岸向南遙望,全區有十八連峰,區內有多座古剎,其中有數間是供奉觀世音菩薩的觀音寺。

淡水河岸邊的停船和岸上的房屋
依河而建,高低起伏,層次分明
原住民居住的泥巴草屋

相關焦點

  • 臺網友:臺灣曾被日本荷蘭侵佔 但中國文化永不變
    摘要:近日,臺灣教育部門召開「十二年國教課綱課審大會」,欲減少文言文比重,裁掉若干歷代名家的經典之作,更將日本人寫的文言文變成必修,遭到各界一致批評。臺灣網友質疑稱,「部分『臺灣人』說自己不是中國人,卻有著中國漢文化的節日與習俗」。
  • 簡述日本侵佔臺灣的50年
    日本殖民者為了更好地將臺灣同化,在臺灣實施高度集權的「總督」制度,分別是 1895~1919年武官總督時期;1919~1937年文官總督時期;1937~1945年「皇民化運動」時期。當時條約的內容特別是割讓臺灣的消息傳到國內時,整個清廷朝野上下群情激憤,而臺灣民眾的反應尤為強烈,並且迅速掀起轟轟烈烈的反割臺鬥爭。
  • 葡萄牙以及荷蘭,是如何侵佔我國澳門和臺灣?
    1511年,葡萄牙侵佔了馬六甲,把這裡作為入侵中國的前哨。葡萄牙殖民者在中國東南沿海掠買人口,詐騙錢財,販賣違禁物品,遭到中國人民的堅決反抗。1517年,葡萄牙派遣使者安刺德和比留斯,率領武裝船艦到達廣東大門島。他們不顧明朝官吏的阻止,鳴炮示威,強行駛入珠江,在廣州登陸。
  • 臺灣當年是怎麼一步步被日本侵佔的
    明治維新後,日本「不甘處島國之境」,逐漸確立了向外侵略擴張的基本國策(即臭名昭著的「大陸政策」),而跨海向南擴張的首要目標就是琉球和臺灣。作為侵略臺灣的第一步,琉球成了日本的「開胃小菜」。1879年,日本直接吞併了琉球,改其名為衝繩縣,成為日本的一個地方區域。琉球從此徹底亡國。琉球之爭,為近代中日關係發展開了一個很壞的頭。琉球一滅,緊鄰的臺灣岌岌可危。日軍藉口「牡丹社事件」侵入臺灣,是日本侵華之濫觴。
  • 日據時期,臺灣是怎樣被日本統治的?
    清治臺灣時期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日本強索臺灣,中國只能將其割讓給對方。從此,日本佔領臺灣50年之久。日本將臺灣建設成一個供給糧食的基地,也是南進太平洋的前哨站。日本這50年的治理,將剛剛踏入近代的清領臺灣,發展成了一個幾乎完全被日本同化的殖民地。日本治理臺灣的時間長度,只有清代治理臺灣的四分之一;但是,日本在臺灣留下的烙印,卻是非常深刻。
  •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8個省份沒有被侵佔,你知道哪幾個省份嗎?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8個省份沒有被侵佔,你知道哪幾個省份嗎?要知道,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廣闊地帶,在地圖的版型上面看,我國可謂是世界第三大國家。也就是這樣一塊好的地域,曾被日本所盯上,對於日本這個國家,科技發達,製造業等多個領域都比較超前。
  • 臺灣:帶你走向淡水,來一次淡水深度遊!
    小編今天決定帶大家去到臺灣,小編一直覺得臺灣是個很富饒的地方,這裡有很多風景名勝,有獨特的人文風情還有好吃到炸的街邊小吃,實在是令人嚮往!小編認識臺灣是從臺灣的偶像劇開始的,誰還沒一個追偶像劇的童年呢!從偶像劇的祖母——流星花園到紅遍兩岸的放羊的星星,小編都沒有錯過,小編對於臺灣偶像劇真的有很深厚的感情,也從這些偶像劇中看到了很多臺灣很多吸人眼球的風景,一直都希望來臺灣看看。
  • 李登輝的日本名及臺灣日治時期的「皇民化運動」
    1915年,日本鎮壓了西來庵事件(日據時期臺灣人武裝抗日事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之後,日本對臺灣開始轉化為「同化政策」,其精神就是將臺灣視為日本內地的延長,其目的在於使臺灣民眾成為完全之日本臣民,效忠日本朝廷,加以教化善導,以涵養其對國家之義務觀念。
  • 日本是如何給臺灣人洗腦的?
    而宗教作為一種社會特殊意識形態,自然也成為了日本侵略者必爭的領域。整個日佔時期,削弱本土佛、道教的影響,輸入神道教、日本佛教就成為了宗教侵略的主要內容。臺灣大神社是日佔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神道之地(1944年,被墜落的飛機炸毀了)(圖片:Wikipedia)▼皇民化運動1895年,日本通過《馬關條約》侵佔我國臺灣
  • 淡水老街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非常有臺灣味道
    淡水老街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非常有臺灣味道,在這裡,可以見到遺留保存下來的古建築、屋舍。街上店面林立,不論是懷舊或是現代店鋪皆有,還有許多淡水著名的傳統美食,魚丸湯、筒仔米糕、碗粿、魚酥、豬骨湯、鐵蛋、麻薯等小吃。
  • 《淡水小鎮》將在京演出 感受臺灣風土人情
    人民網9月7日電 據臺旅會消息,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北京辦事處(以下簡稱臺旅會北京辦事處)與臺灣果陀劇場合作,將於本月18日在京推出經典代表話劇《淡水小鎮》,期望透過該劇讓大陸民眾對淡水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遊客到臺灣旅遊體驗更多在地的風土人情味。
  • 臺灣日據時期建築
    在思潮上,近代建築的思想導入臺灣建築發展上。   二十世紀初,日人對其殖民地臺灣所熱衷的,以第一代的日本西化建築為主幹;大正年間,日本的現代建築運動與西方真正有了關係。在1930年左右,所謂國際式樣建築在日本生根,臺灣也很快的有了一些作品出現。
  • 淡水紅毛城,身形優美卻身世坎坷,見證了臺灣三百年的殖民歷史
    到了淡水,又怎麼能錯過遠近馳名、歷史悠久的紅毛城呢?淡水紅毛城是淡水最具歷史意義的建築,也是臺灣一級古蹟,它不僅是象徵著淡水歷史文化變遷的指標性建築,更是臺灣三百多年發展的見證者。自古以來,由於淡水港的重要戰略位置,隨著戰爭不斷,主權也一直在易手。
  • 臺灣的淡水之美 臺灣河湖的水下實拍
    本平臺將分兩期展示臺灣的淡水世界,所有圖片和文字均出自孫文謙老師之手。特別感謝孫文謙同意並授權本平臺的發布。臺灣南部潛行↓南港溪流中的臺灣特有種,明潭吻蝦虎↓在臺灣,清道夫所在的流域↓未完待續……因為篇幅太大,所以關於孫文謙老師鏡頭下的臺灣淡水水域分為了兩期。下期同樣精彩,請持續關注!
  • 程朝雲:大陸學界有關日據時期臺灣經濟與社會文化問題研究綜述
    [5]白純對抗戰時期日本殖民政府在臺推行的各項經濟掠奪政策進行了評述,指出戰時的這些政策為光復後臺灣經濟重建帶來了重重困難。[6] 在突出日本對臺灣進行經濟掠奪的同時,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也有學者對殖民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發展積極性的一面予以肯定。馬陵合指出日據時期透過殖民當局的各項政策,日本資本得以掌控臺灣經濟,並使臺灣經濟成為日本帝國經濟體系的附庸。
  • 和臺灣日據時期相關的研究書目舉隅
    藍博洲,1993,日據時期臺灣學生運動 1913-1945年。臺北:時報文化。   李文卿,2001,殖民地作家書寫策略研究:以皇民化運動時期《決戰臺灣小說集》為中心。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連溫卿,1988,臺灣政治運動史,張炎憲、翁佳音編校。臺北:稻鄉。
  • 體型最大的淡水蝦類之一淡水長臂大蝦
    淡水長臂大蝦 又稱泰國蝦、泰國長臂大蝦,是體型最大的淡水蝦類之一,本物種原生於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東南亞到澳大利亞北部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走進臺南
    新華社臺北10月15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15日在臺南烏樹林糖廠舉辦開幕式。活動由辜金良文教基金會、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李蒼降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臺灣知名作家藍博洲擔任策展。
  • 為什麼臺灣是我們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它和大陸究竟有什麼淵源?
    遠古時期的臺灣其實和大陸一直都是連在一起的,只不過因為幾百萬年以來的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臺灣海峽,臺灣才與大陸分離,形成了在大陸旁邊的一個小島。夏商時期臺灣屬於九州中的揚州。在《尚書·禹貢》的記錄當中,就明確的表示了臺灣屬於中國的管轄範圍之內。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北京開幕
    12月22日,「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北京開幕。(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22日北京訊 (記者 李寧)12月22日,「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北京開幕。首都各界五十餘位嘉賓出席並參觀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