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丨疫情下的線上教育爭奪戰,是機會也是試金石

2021-01-08 半島都市報

半島記者 劉雪蓮

價值299元課程,現僅需9元;小語種免費學,零基礎輕鬆入門,499元課程限時免費;原價888元課包,現在零元購……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學生被困家中只能依賴網絡學習,眾多教育機構力圖在這一在線教育的「風口」之上分一杯羹,用低價甚至免費模式參與流量收割。不過,記者近日採訪獲悉,疫情在為線上教育帶來機會的同時,也成為教育機構教學質量的試金石,部分機構的線下問題在線上充分暴露,引發家長退費。

免費,低價,在線教育瘋狂收割流量

「前天下午,我半天時間就接了三個電話,都是教育培訓機構推廣線上課程的。」劉女士的女兒今年上初一,她感覺春節之後的這段日子,到處都是各種低價免費線上課程的誘惑。

劉女士手機裡存了一些機構推廣課程的廣告截圖,這是廣告都是她上網時自己「蹦」出來的,她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這些廣告裡,有的是原價299元的5節網上數學課,現在只需要9元錢;有的是原價499元的網上小語種課,現在限時免費,零基礎輕鬆入門;還有的網上外教一對一英語學習課程,亮出原價888元的課程包現在零元購的優惠。

劉女士告訴記者,春節之後,她手機上就沒斷過線上教育機構的推廣信息,最近,青島本地線下教育機構的營銷電話也多了起來。

「打通之後聊幾句,就表示要加我的微信,給我發材料,讓相關老師跟我進一步聯繫。」劉女士說,這些營銷電話的套路都差不多。

「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學生們只能通過網絡進行學習,這確實給線上教育帶來機遇。」青島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網上課程幾乎成為剛需,原來線上機構需要花費大量營銷費用才能獲得生源,而現在靠低價或者免費課程,就可以獲得巨大流量,所以各線上教育機構肯定都不會放過這一機會。

這位負責人還告訴記者,青島的部分線下教育機構,剛開始是對線上教育持觀望態度的,覺得等一陣子疫情過去後就可以恢復線下課程,但是隨著疫情持續,這部分機構的壓力增加,不得不轉戰線上課程,不少機構在試圖通過電話營銷吸引學生。

線上資源爆發卻良莠不齊,選擇難度大

「剛開始時看到網上有那麼多資源時,說實在的我很興奮,但真正去看這些資源時,就慢慢冷靜下來。」

賴老師是市北區一所小學的語文老師,平時就比較善於利用各種網上資源,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網上呈爆發趨勢的各種學習資源,也一度讓她激動不已。

有道、學而思、作業幫、猿指導、騰訊視頻……賴老師關注了眾多機構及平臺的免費課程,主要研究對象為作文,小學、初中、高中的都研究。

「總體感覺就是線上資源很多,但是水平不一,甄別特別費時間。」賴老師說,同樣是線上作文課,有的課程一個半小時全是乾貨,一分鐘都不捨得落下;有的一個半小時的課,用二倍速聽40分鐘啥也不耽誤,能聽到幾個不錯的點就很好了。

賴老師表示,網上龐大的資源,對於老師來說甄選起來都這麼困難,讓學生和家長來選更難。有些免費資源看似是天上掉的餡餅,但如果質量很差的話,其實就是浪費孩子的時間。

孫女士給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報了一家知名機構的線上作文體驗課。課上,老師主要講童話故事,然後和孩子們互動比較多。

「兒子就喜歡老師點名讓他在群裡發言,要不就是老師說聽懂的回覆666,他就很興奮地回復。」孫女士說,幾節課下來,她覺得兒子上網課就是在玩兒,像做遊戲一樣,老師讓他下課後將學習內容總結在筆記本上,他也一個字都沒寫。「體驗課結束後,就沒有再給他正式報課。」孫女士說。

線下轉線上,有人辛苦有人喜歡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當線上教育機構拼命收割流量時,眾多線下教育機構也在努力嘗試線上教學。

夏女士在青島的中小學生作文輔導界頗有名氣,她帶領的作文教學團隊,線下帶了將近1000名學生。當疫情來臨,這些孩子的線下課程全部搬到了線上。

「線上作文太難教了,真是活活給累死了。」自從作文課從線下搬到線上,夏女士的感覺就一個字,那就是累。

記者看了夏女士給學生們修改的作文,大片大片的紅色,有的簡直用重寫一遍形容都不為過。

「作文就是適合小班教,一邊講,一邊現場給糾正。」夏女士告訴記者,作文線下課搬到線上後,如果還按照原來的小班來,線上課太消耗時間,根本上不完,只能合班上,配助教。但是這樣的課,就只能講大方向,孩子掌控不了就寫飛了,批作文就特別累。

原本線下課程搬線上為權益之計,但因為線下複課無確切日期,夏老師和她的夥伴們已經開始設計線上教學模式了。

線下轉線上,有人覺得辛苦,有人卻覺得撿到了寶。

胡女士的女兒今年上初一,她曾經和女兒上過某著名培訓機構的線下課。

「滿滿一屋子學生,後面還有陪讀的家長,我感覺特別不舒服。」胡女士說,線下課一節課將近3個小時,孩子會了的,也得坐那兒聽,不會的還是似懂非懂,老師也不會重點單獨面向你講。

雖然胡女士對這些機構的線下課並不感冒,但是女兒上初中後,對於數學學習有恐懼情緒、缺乏自信,她考慮再三,還是決定給女兒報了這家機構的寒假班。

「因為疫情,寒假班從線下到了線上,沒想到非常適合孩子。」胡女士告訴記者,這家機構的線上課程,每周末一節,課程2個半小時,然後輔導老師再總結總結差不多3個小時了。孩子沒掌握的知識點可以線上多次回放。和學校老師的教學進度相比,機構課程的進度較快、難度稍高,上完機構的課程後,再上學校老師的課,孩子就非常自信了,而且正好也是對知識的一個鞏固。

胡女士覺得,即使今後疫情結束,這樣的線上課程也可以作為補充,給女兒留著。

線上課咋樣,成教育機構試金石

疫情讓線上教育站在風口上,有的機構借風勢飛得更高,有的卻會被風吹落。

「線上課程簡直就是教育機構的照妖鏡、試金石。」前段時間,宋女士給上高三的女兒報了一家機構的文化課輔導班,機構的客服老師態度非常好,宋女士也一度很信賴這家機構。但是,線上課程卻讓宋女士認清了這家機構的真實水平。

「我和女兒一起聽了幾節線上課,老師水平太差了,講得一團糟。」宋女士說,原先女兒說老師課講得一般時,自己還以為是女兒想偷懶不上課,線上自己聽了才發現,老師的課真不是一般的糟。

宋女士現在回頭想想,感覺這家機構把勁兒都用在營銷上了,給人特別專業的印象,但是真實水平真經不起扒。「我後來很堅決地退了費,這種課不能上。」

除了老師教學水平差勸退了部分學生,也有學生家長受不了網課硬體的「掉鏈子」。

「孩子上在線英語一對一課,一共半個小時的時間,老師掉了三次線,整節課支離破碎,孩子到最後都很不耐煩了。」趙女士興致勃勃帶孩子上體驗課,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孩子說什麼都不想再上了。

對於此次因疫情帶來的在線教育風口,教育界相關人士認為,此次在線教育流量爆發,更多只是將學生家長吸引到網絡上,但更重要的是轉化率,有多少用戶可以從免費試用到成為真正忠誠的長期付費用戶。而這關鍵的要靠教育質量。

「此次在線教育流量爆發,很多機構無論在師資還是在硬體上都並未做好準備,就開始匆匆迎接用戶,實際結果不僅沒有吸引人,相反讓學生和家長產生負面評價和感受。」這位教育界人士認為,此次疫情為在線教育帶來機會,但也會加速優勝劣汰。

相關焦點

  • 疫情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試金石—新聞—科學網
    「從學校教育的角度看,疫情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試金石。」4月23日,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等單位舉辦的「激蕩向前·2020網際網路教育企業家年會暨華為雲在線教育創新季發布會」召開,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董事長楊丹如是說。 因時而動,順勢而為。教育界人士正以全新的形式感知2020新經濟、新科技,探索疫情中在線教育的應用實踐,尋找教育企業發展的新動力和未來教育發展方向。
  • 海馬汽車:疫情「試金石」下的閃光瞬間
    提前布局 海馬汽車網際網路直賣領航線上購車  這樣的案例絕非個例。 疫情期間如何讓用戶購車成為車企的新課題,同時也是新機遇。 對於用戶來說,一切線下購車活動都無可避免人為接觸,接觸便意味著風險,出門便意味著要消耗口罩。 於是,「不出門、零接觸」的線上購車順理成章成為當下的最佳選擇。
  • 疫情是本次教育信息化的試金石
    隨著各地陸續在網上開學,海量的學生開始湧入在線教學平臺,這為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和在線教育帶來很大的考驗,除技術故障、伺服器奔潰等技術問題頻發,任課老師對突如其來的線上教學更是手忙腳亂。但讓所有老師都上陣直播或錄播的做法並不恰當,「各個學校的老師水平參差不齊,突然轉線上還會面臨備課、技術使用等問題,教學質量無法保障」。此次疫情中,江蘇太倉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參與線上學習:一是太倉市教育局精心組織的全名師、全過程、全免費的線上課程,二是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的免費線上課程。
  • 如何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體系?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教育的方式也被迫發生變化。疫情期間,孩子們也不得不暫別喜愛的校園,迎來持續時間最長的假期延長生活。老師們的工作也不得不從線下轉到線上,從教室來到雲端。因此對於教培機構來說,今年最火的一個詞可能就是線上線下融合。
  • 質心教育 CEO 孫鵬:在線教育不是線下教育的敵人,傲慢才是
    質心教育大概有一半的收入來自線上,一半的收入來自線下,有一些混合交付的情況。按照 OMO 的狹義定義,質心教育就是一個 OMO 模式的公司。在過去的一年中,突如其來的疫情黑天鵝事件,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思考。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三點:第一,線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第二,質心教育對於在線教育的思考;第三,如何使用工具提高效率。
  • 環球深觀察丨疫情加劇美國社會分化 少數族裔在「貧病交加」中掙扎
    環球深觀察丨疫情加劇美國社會分化 少數族裔在「貧病交加」中掙扎 2020-10-04 22:31:16   來源:央視網
  • 「線上+線下」相結合 我校新入校教師實踐教育有序開展
    本網訊 為幫助新入校青年教師儘快成長為合格的農大教師,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相關要求,今年黨委教師工作部以線上「雲實踐」和線下「京內行」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新入職教師實踐教育。
  • 抗擊疫情,多地網課上線:線上教育的利弊分析
    隨著網絡的逐漸大眾化,線上教育,也越來越熱門了。最近,讓大家十分關心的,新冠肺炎,也是十分地熱門。當然啦,可以說,這是絕大部分的普通民眾,甚至是醫務工作者,過的最為特別的一個春節。疫情之下,高三的孩子,該怎麼辦呢?難道,這些孩子們,要一直不開學嗎?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多地教育部門,以武漢市教育局為首,推出了雲上課堂,網絡授課等線上授課的方式。那麼,線上教育,究竟有哪些利弊呢?
  • 食品學院開展「學雷鋒,戰疫情」線上主題教育實踐系列活動
    食品學院開展「學雷鋒,戰疫情」線上主題教育實踐系列活動 時間:2020-03-29 來源: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 在線教育無法「一統天下」,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行業新常態
    新冠疫情為在線教育行業帶來了短期爆發性增長,但與此同時,線上教育也面臨著師資水平參差不齊、網課質量有限等問題。面對風口,企業需要做好哪些準備?面對關口,企業又將從哪些方面啟動變革,消解用戶的負面情緒成為行業關注話題。
  • 十二部香港讀戲劇場線上線下『不日上演』
    這是一系列象徵著香港戲劇界和其他支持戲劇的港人在疫情期間共同抗疫的公益演出,收入所得將會全部用以回饋參與演出的演員、工作人員和其他業界同仁。 參與演出的劇目也匯集了香港戲劇界的很多精英,演出將採取現場和線上同時進行的雙核模式,如果無法去到現場,你也可以選擇線上觀看。
  • 雲論壇丨柯兆明:疫後時代,農商銀行數位化轉型的條件與原則「中國...
    導 讀一場疫情,改變了農商銀行的生存法則。經濟下行與疫情影響雙重因素疊加,使競爭愈發激烈,「利率戰」升級引發客戶「爭奪戰」、「金融科技」短板無限放大……一系列難題讓農商銀行面臨「怎麼活下去?」的生存壓力。
  • 海外丨疫情下,土耳其中企的「一帶一路」建設
    在中方現場人員、分包商人員、當地政府第三方安全專家以及醫生的共同參與下,組織進行了疫情防控應急演練,並對現場員工進行了防控知識宣傳教育。考慮到施工人員大多是土耳其人,每天上下班難以集中管理,歐金川對項目現場防疫工作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放鬆。按照公司疫情防控要求,所有工人每天上班前必須測體溫且錄像留證。
  • 瑞思OMO:線上線下知識與能力的融合
    ,離不開瑞思OMO(online merge offline)——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的探索與轉型。 隨著疫情穩定,線下課程恢復,但教育機構們意識到,線上線下結合的教育時代已經來臨, 「再也不可能回到以往的純線下的教學模式。」梁健說,改變產品形態,既是當下的最佳選擇,也是主動擁抱大勢所趨,「OMO的形態與未來教育不謀而合。」
  • 深讀丨韶關森林旅遊「火」了
    全文約2626字,閱讀大約需要10分鐘「十三五」時期,我國森林旅遊產業規模快速壯大森林體驗、森林療養、自然教育、山地運動、森林馬拉松等新業態新產品呈現出百花齊放態勢。
  • 趙章靖: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全球教育的變化特徵和趨勢
    ,OECD就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在線教育進行了調研,指出目前存在「大部分教育體系並未做好向大規模的學生提供在線學習機會的準備」「教師尚未充分掌握把技術融入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導致主動使用信息與通信技術(ICT)的教師剛需不足」「教師ICT教學能力的專業發展機會不充足」等問題。
  • 疫情下,留學生回國求職數量暴增七成!新一線城市出手!跑到北上廣深...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疫情下,留學生回國求職數量暴增七成!新一線城市出手!跑到北上廣深招人導讀:受疫情及就業移民政策收緊雙重影響,2020年回國求職海歸數量暴增七成,幸運的是,這批海歸人才被各大城市視為「香餑餑」。
  • 吉林市:積極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未來教育模式
    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找準教育扶貧和網絡扶貧的結合點,滿足學生及家長課後服務需求,解決公立學校教師私自有償補課的社會問題,吉林市教育局通過創建吉林市網際網路學校,實施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探索未來教育新模式。
  • 疫情下大學在線教育的變革與展望
    4月24日,清華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舉辦「全球大學特別對話:新冠疫情下的大學在線教育及展望」在線會議。來自6大洲15個國家的21所大學,跨越時空,相聚雲端,共同探討命運共同體理念下大學的責任與擔當,以及如何做好在線教育。
  • 掌門教育吳佳峻:疫情是對教育機構經營健康狀況的一次檢驗
    疫情發生後,線下教育一度停擺,數以億計的學生轉為在線上課,給在線教育帶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掌門教育作為K12在線教育頭部企業,持續為全國各地的孩子們提供個性化、高品質在線教育服務。疫情給教育行業,尤其是在線教育行業帶來了哪些深入的影響,在線教育未來發展方向又是怎樣的?本期《領行者》對話掌門教育聯合創始人吳佳峻,圍繞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