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心教育 CEO 孫鵬:在線教育不是線下教育的敵人,傲慢才是

2021-01-18 多鯨

近日,多鯨資本主辦的 ECS 2020 中國教育資本年會圓滿落幕。在由伯索雲學堂獨家冠名的 OMO 分會場中,質心教育 CEO 孫鵬帶來了主題為《明確定位,走好OMO探索之路》的分享。

質心教育 CEO 孫鵬

以下為演講實錄,經多鯨編輯整理。

大家好,我是質心教育 CEO 孫鵬。質心教育大概有一半的收入來自線上,一半的收入來自線下,有一些混合交付的情況。按照 OMO 的狹義定義,質心教育就是一個 OMO 模式的公司。

在過去的一年中,突如其來的疫情黑天鵝事件,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思考。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三點:第一,線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第二,質心教育對於在線教育的思考;第三,如何使用工具提高效率。

首先,我想問大家三個問題:第一,如果在線教育效率高且效果好,為什麼課業壓力最大的高三初三優先複課?第二,最優秀的學生為什麼線上複課之後也要線下學習?第三,如果教育是相對落後的行業,我們來對比看看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諸如字節、騰訊、百度、阿里的頭部網際網路企業為什麼沒有放棄租賃辦公樓、索性讓所有員工在家辦公?究其原因就是線下具有不可代替性。尤其在線教育產品中,學生不夠自覺,所以家長、老師一定要參與進來才能完成學習過程的交付。

舉個例子,某頂尖中學的頂尖班,學生的自驅力很強,60% 以上的學生能考上清華北大。疫情期間,這個班的學生面對各種優秀的在線學習產品,有了更豐富的內容選擇。老師在班級群裡發錄播課和直播課的在線資料,學生既可以看國外課程也可以看國內的課程,還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難度以及節奏學習。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最終全班同學的成績都出現了下降的現象。優秀學生下降得少,不太優秀的學生下降得非常多。最終結果,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很痛苦,因為對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來說,全班同學的成績差異越大,他們的工作難度就越大。

質心教育曾統計過全國最優秀的 500 所中學,沒有任何一個學校的老師說經過疫情期間的在線學習,自己的學生成績飛漲。所以在談 OMO 之前,我想先給大家潑點冷水,疫情導致在線教育蓬勃發展,但這個發展是被逼的,因為線下的交付被暫停了。

回到 OMO 的深層思考。在線教育究竟對線下教育有什麼啟發?質心教育從 2015 年創立至今一直有線上和線下業務。在我們看來,網際網路公司給線下教育的啟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快速迭代。比如網際網路運營、遊戲化產品、基於數據的決策、短周期判斷、靈活操作。正是這些因素使得網際網路公司能夠迅速找到市場營銷各環節中的可優化點,這是他們比線下傳統機構有優勢的地方,而線下傳統機構的優勢在於線下交付有效果、有溫度。

賽馬機制是個基於數據決策和短周期判斷的典型案例。賽馬機制即同時讓不同團隊做相同的任務,效果數據不好的小組將成為輸家,把輸家拆散重組再運行,如果多次重組後都沒辦法跑贏其他組,就直接出局,這是賽馬的基礎邏輯。

但教育行業有些工種並不適合賽馬,比如長期涉及教研和教學產品的工種。適不適合賽馬機制有兩個判定標準,一是能否實現短周期判斷。比如教學教研產品就難以實現短周期判斷;二是能否實現贏家通吃的效果。騰訊之所以喜歡賽馬就是因為遊戲行業贏家通吃的現象嚴重。比如某個類型的遊戲,其中有一款遊戲跑贏,所帶來的收益就會比其他幾款之和還要多。所以贏家通吃的工種和模式非常適合賽馬決策。如果想用賽馬決策的方式做網際網路基因的運營團隊,帶領「賽馬」項目的領導人基因很重要,否則就會因為不斷踩坑反覆「交學費」。

網際網路公司給線下教育的啟發還有一點就是升級服務。很多人提要向在線教育公司學習迭代和優化入口課、區分教學環節哪些適合線下哪些適合線上。我們自己試過很多、踩了很多坑,但感覺大家對在線教育的關注點都跑偏了,都在拼營銷和銷售漏鬥,還沒有達到拼教育產品以及服務的階段。要牢記線下教育的優勢是有溫度的服務以及保證教學效果。我們認為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後,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完全碎片化,現在小朋友們的知識學習已經碎片化了,但培訓機構、學校教學還沒有實現知識學習的碎片化。現在的課程模式仍然是按照知識脈絡,學生學會第一個知識點,然後以此為基礎再學第二個知識點。但這其實不符合學生的認知,也不符合時代碎片式學習的變化,所以可以深入探索、升級服務。

如何升級服務?可以嘗試 OMO。其實現在提到的很多 OMO 概念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二三十年代廣播剛出現的時候,有大量的教學研究說廣播將改革教育。後來電視機出現並普及,又有言論說電視機會改變教育。到了網際網路時代,就變成了臺式機、多媒體 + 網際網路會改變教育,而現在則是移動網際網路改變教育,但各種設備從來沒有真正改變教育。

我們來思考一下,到底影響教育效果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其實影響孩子取得更好學習成績的三大因素就是智力、興趣和努力。

其中,智力的影響超過五成。而智力大部分取決於先天,後天只影響 10-20%。後天的影響主要發生在青少年階段,也就是三觀形成的階段。所以應該在這個階段灌輸智力上有挑戰的對話。比如西方地區,尤其是重文輕理的情況下,會讓孩子讀一些非常挑戰人性底線的文章。但國內是重理輕文,學生在家庭教育中很難獲得在智力上有挑戰的對話。大部分教育是由老師灌輸一些高級知識來完成。

興趣也是影響學習成績提高的重要因素。傳統老師會想辦法用幽默的方式教學,而現在低齡段的產品已經把動畫和遊戲化做得非常透徹,這些都值得線上和線下的企業借鑑。努力是線下不可替代的原因,線下能提供非常強的同輩壓力,現在線上也在想如何放大同輩壓力。

總結來說,智力的影響最大,但智力因素能做的改變也較少。現在市場上的教育產品,更多是通過各種功能強化努力和興趣因素。

質心教育從 2015 年成立就有 IT 部門,無論應用前端還是公司內部管理後端,都是公司 IT 開發的,所以踩了很多坑。所以我有幾個建議分享給大家。

首先,作為 CEO 一定要好好學。質心教育一開始建立 IT 部門的重要原因是幾個創始合伙人都寫過代碼,一看外包 IT 太貴。可能大多數公司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但 CEO 哪怕不懂代碼,也可以找一些技術專家和產品經理、運營經理、CTO 聊。

如果想走捷徑,一方面是多參加 ECS 這樣的會議多認識些人,另一方面就是要讓公司人力總監多安排面試,以面試的名義多學習。

其實,客戶需求每天都在變。如果想做 IT 工具,一定要想清楚工具能帶來什麼。數據的積累和決策邏輯的制定很重要,要把銷售漏鬥每個環節的數據留存下來做數據分析,通過改善某個環節來提升公司營收。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在線教育不是線下教育的敵人,傲慢才是。

相關焦點

  • 騰訊迴響中國盛典 質心教育榮膺「2020年度影響力課外輔導品牌」
    再次彰顯品牌行業影響力,公司聯合創始人&CEO 孫鵬受邀出席盛典領獎並接受了騰訊教育專訪。 作為專注為用戶提供高品質教育內容和服務的教育企業,質心教育產品覆蓋數學、物理、化學等多科目競賽、強基、高考、中考等不同年齡層和難度的內容,擁有線上、線下等多種服務形式。
  • 在線教育無法「一統天下」,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行業新常態
    線上會吸取更多線下場景的交互感,線下會融合更多線上交付多樣性、技術、數位化管理及營銷的部分。瑞思教育董事長兼CEO王勵弘認為疫情對於線下教育而言是一次非常好的警醒和敲動。以往傳統教育機構對於如何轉線上,以及線上教育是否有良好的觸達持懷疑態度,但疫情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同時加速了線上化進程。
  • 2020在線教育異軍突起?
    同時,多地暫停線下培訓活動,並利用網際網路和信息化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持。我國約有2.7億在校學生,要想滿足「停課不停學」,任務艱巨,為此,各級各類學校開始探索線上教學。有人說,這是一次國內在線教育大爆發的機遇。
  • 「在線」+「教育」,何為重點?
    編輯導讀:毫無疑問,在線教育是今年最瘋狂,也是最受矚目的行業。巨頭先後加碼入局,好不熱鬧。那麼,對於在線教育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在線下到線上的教學模式探索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線下小班培優):以小升初奧數培訓為契機,專注於固定年級優生培優;教師方面,通過標準化教研打破名師束縛,使普通老師也能保持一定課程交付水準;小班教學,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兩次公平的提問機會;隨時退費,好口碑帶來好傳播。
  • 疫情下大學在線教育的變革與展望
    4月24日,清華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舉辦「全球大學特別對話:新冠疫情下的大學在線教育及展望」在線會議。來自6大洲15個國家的21所大學,跨越時空,相聚雲端,共同探討命運共同體理念下大學的責任與擔當,以及如何做好在線教育。
  • 在線教育下沉的阻力何在?
    來源:藍鯨財經藍鯨教育1月5日訊 在線教育打破了線下教育這種「散」和「慢」,尤其是在2021年教育行業在疫情推動下大舉「線上化」後。有數據稱,K12教育領域行業前5家公司市佔率總和超過80%;從發展速度來看,2014年在線教育爆發至今,在線滲透率接近20%。看起來線上場景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這種普及似乎更適用於一二線城市。
  • 在線教育的鯰魚「肥瘦不均」
    的文章引起轟動,表現出的就是這種家長與學校之間的第四教育矛盾。但這些知書達理的家長們內心也明白,這樣做確實有利於孩子的學業與成長,這才使得這份矛盾沒有上升到社會激化矛盾的程度,而如何緩解這份矛盾,就成了在線教育生根發芽的肥沃土壤。
  • 大鵬教育注重線上教育與線下實踐相結合 引領學員進步
    作為線上教育新平臺,大鵬教育所採用的「網際網路+教育」的教學模式受到廣大學員的青睞與喜愛。在精進線上教育的同時,大鵬教育同時注重學員的線下體驗。近期,大鵬教育成功舉辦「帶你去看展」活動,傳承文化藝術,豐富學員生活,引領學員進步。
  • 線上線下無縫銜接,華為雲與三體雲共建在線教育直播課堂
    前不久,華為雲宣布與百餘家教育行業合作夥伴共同成立「隨時學教育聯盟」,一起為廣大師生提供便利可靠的優質在線教育學習資源和綜合教學教務管理服務,保障了學校與教育機構師生們教學任務的正常開展,切實實現了足不出戶就能「在線也高效,教學有保障「。
  • 關於在線教育產品分析框架的一些觀點
    近幾年來的行業趨勢也印證了這一點:在線一對一和線下一對一上課體驗和課下服務都很好,所以在線一對一先爆發;在線大班課和線下大班課上課體驗和課下服務都不咋好,所以能接受線下大班的那幫學生也能很快接受(接受不了線下大班課的那幫孩子自然也很難接受在線大班課);但是,在線小班課和線下小班課的課上體驗和課後服務還是有差距的,所以不會一下子迅速跑通,但是我相信隨著技術進步和管理迭代,在線小班課的體驗和服務會向線下小班課靠攏
  • 在線教育:基因不同,命運不同
    鋪開網易有道的產品庫,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內容+AI+硬體」三位一體的在線教育版圖,其主要通過付費直播課程、學習類Apps、智能硬體和一站式AI解決方案的雲服務,打通線上到線下體驗閉環,從而實現了教育產業上、中、下遊環節的全面覆蓋。由此看來,擁有8億+用戶、日活超過2200萬用戶的網易有道,其瞄準的是在線教育的全產業鏈條。
  • 疫情之下,美國在線教育玩得轉嗎?
    圖片來源:unsplash*來源:矽谷101(svstyle),作者泓君疫情讓在線教育行業起飛,同時也暴露了很多過於重視科技、忽視教育本質帶來的問題。在線教育的重點不是在線,是教育。線上線下的節奏相比差別非常大。我曾經做過實驗,我自己之前也帶一些線下的學生,線下學生講的內容是是我線上上課內容的2/3,更不好一點的話可能是1/2。線上上課是更高效的。很多家長覺得,我就喜歡坐在這個地方,你看著他,這樣的話他就不能夠做別的;容易分心的孩子,反而在線上一對一課程過程中被抓的非常緊。
  • 在線教育系統搭建的好處
    在在線教育形式還未全面開展以來,線下教育培訓機構一直面臨著生源問題,不僅受地域的限制打不開機構的品牌知名度,而且同行競爭壓力也非常大。如今在線教育系統搭建興盛起來,吸引著非常多的機構試水。在線教育系統搭建有哪些好處呢?
  • 學慧網CEO高燕:教育為本,科技為翼,回歸職業教育應有的價值
    就像當時在線興起的時候,很多人就認為線下註定消亡,但塵埃落定之後才發現O2O才是很多行業形態的歸宿,「Online」本身作為一個渠道和載體在很多方面都難以取代線下。在線教育也經歷了同樣的歷程,當這個形態和模式變成了全行業所共有基礎的時候,我們還會回到一個重新的競爭起點,那就是要回歸教育的本質。2.
  • 攜手前行 | 北京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與質心教育合作籤約
    原標題:攜手前行| 北京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與質心教育合作籤約10月10日,北京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與北京質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合作籤約儀式在老專家中心順利舉行。
  • 科技助力教育共享 魔奇英語專家:在線教育的本質不是技術
    隨著中高考國家政策的逐步完善和實施,過去幾年,國家教育部通過中央新聞、北京電視臺等渠道發布政策改革,均以閱讀能力作為語文的主要考量,閱讀量的要求提升,同時英語作為外語注重應用水平的考評,中高考增加聽力比重和閱讀比重,注重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應用能力,兩大科目的兩大語言類課程均從閱讀出發,提出了更高的語言要求,這是中國社會發展大趨勢下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 珠江鋼琴&埃諾教育合資設立在線藝術教育公司
    、加盟管理及周邊產品銷售等業務,以貫通網際網路教育平臺和實體培訓機構的一體化運營體系,加快向綜合文化企業的戰略轉型,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合資公司中,教育基金將持有51%股權,埃諾教育持有49%股權。埃諾教育是一家以幼兒音樂藝術教育為消費群體的教育及研發機構,主要業務包括開發三歲以上幼兒藝術教學課程、課程教學軟體及線上線下APP輔助學習系統、課程加盟推廣及銷售教材等,致力於將臺灣的優質幼兒課程引進大陸地區。
  • 2017在線教育公司排行榜
    隨著Coursera、MOOC、可汗學院等為代表的機構在美國掀起一輪在線教育的狂潮,中國的在線教育也於2013年拉開了革命性的一幕。「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在線教育之路在線教育是一種基於網絡的學習行為。
  • 緊跟在線教育前進步伐,阿里雲亮相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
    2019年末的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在線教育的普及和落地,雲計算、數據技術以及人工智慧在在線教育領域獲得了更加廣泛的關注與應用。阿里雲認為,後疫情時代的在線教育已經出現以下四大特徵:一是對教培機構而言,在線教育已從可選項變成必選項;二是由疫情帶來的流量洪峰結束後,在線教育機構將重新面臨流量成本及獲客成本大幅提升帶來的挑戰;三是從課程形式出發,頭部教育機構在各個教學產品和各種教學形式上已呈現多線並進的形態,單個教育機構的教學產品布局將逐漸矩陣化;四是隨著在線教育的規模化和用戶集中度的持續提升,教育機構已從以往依賴經驗和人力的運營模式轉為藉助數位化手段
  • 如何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體系?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教育的方式也被迫發生變化。疫情期間,孩子們也不得不暫別喜愛的校園,迎來持續時間最長的假期延長生活。老師們的工作也不得不從線下轉到線上,從教室來到雲端。因此對於教培機構來說,今年最火的一個詞可能就是線上線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