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J | 數字創新:文獻回顧與研究綜述

2021-01-17 志陽創談

文獻來源:Kohli, R., & Melville, N. P. (2019). Digital innovation: A review and synthesis.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29(1), 200-223.

後臺發送「20201130」,即可獲取原文獻PDF版

面對環境的不確定性,組織面臨著日益巨大的壓力,應用數位技術來更新和轉變商業模式已迫在眉睫。大量的研究著眼於具體的現象,如採用數位技術的前提條件和設計方法。但缺少整體的研究框架,包括存在哪些研究流派,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如何整合,以及未來研究的方向。本文結合科學計量和系統文獻綜述方法構建了一個理論框架,包含7個維度:啟動、發展、實施、開發、外部競爭環境的作用、內部組織環境的作用以及產品、服務和過程結果。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發現相關研究的覆蓋面、研究的多樣性極不均勻。結合我們對7個研究主題的總結,本文提出了未來數字創新研究的幾個領域。

數字創新文獻幾十年的發展充分揭示了其研究問題的豐富性、廣泛性和深入性,但缺少一個整體的研究視角和框架。因此本文通過提出以下研究問題來解決這一鴻溝:「關於數字創新的研究包括哪些內容,不同的研究流派是如何相互聯繫的,存在哪些研究縫隙,未來的研究存在哪些對管理實踐和理論知識有貢獻的領域?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結合科學計量學和系統的文獻綜述方法,構建了一個包涵7個維度的適應性的理論框架,具體包括啟動、發展、實施、開發、外部競爭環境的作用、內部組織環境的作用以及產品、服務和過程結果。本文研究有利於在既定的理論框架內系統地回顧和綜合各種數字創新文獻的研究,展示了如何將科學計量學和系統的文獻綜述結合起來,以便在複雜的研究領域獲得更多的研究方法,開發了一套關於現有研究的重點和研究空白的知識體系,利用二者的對立統一推動未來的研究。



現有文獻中使用了三個主要的信息系統(IS)和創新概念。這三者都是以過程為導向的,將創新視為隨時間的推移而採取行動的過程。


信息技術創新(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被用來指組織採用和傳播新的IT支持的流程、產品和服務。在這個範疇中,創新指的是採用對組織來說是新的、由各種技術、組織和環境特徵驅動的已經存在的IT構件。與信息技術創新相關的概念包括信息技術擴散和信息技術同化。


數字創新(Digital innovation)指的是以產品為中心的創新,包括實體產品和數字產品的新組合,以形成新產品。在這個概念中,創新指的是IT構件的底層架構在支持和約束新IT構件的開發方面的作用,以及對構建和管理公司內的創新的影響。數字創新與設計相關,但它從設計科學之外採取更全面的視角,關注更廣泛的概念。


信息系統創新(Information system innovation)用於表示IT構件在組織中的應用,這些構件需要進行重大更改並創造新產品,服務或流程。這個過程涉及與信息技術支持的新服務的開發相關的變更的技術和組織等方面。


將這三個概念進行對比分析之後,我們分析出了數字創新的幾種模式。第一種創新包括支持IT的產品、服務和流程。第二種觀點認為設計和開發是創新的一個關鍵方面,包括採用、開發新的構件,並在整個組織中傳播這些構件。第三是整合現有的組織及其結構、文化、流程等,通過產生信息技術成果來創新。這些發展、實施、內部組織環境以及產品、過程和服務結果的概念是持久的,它們構成了我們數字創新理論框架的基礎(見下文圖表)。


1.啟動


將啟動視為能夠發現外部環境中的機會的能力,例如技術機會主義能力和創業者警覺性。

企業可以基於制度的同構性來啟動,包括強制性,不確定性驅動模仿和規範性壓力。遵循「組織願景」可能會反對根據當地事實和具體情況發起數字創新。

組織是產生知識的實體,它們從組織內部和外部汲取經驗教訓,並將其應用於促進有效的創新能力。

知識可以促成創新的出現。此類信息收集本身可以由IT實現,例如眾包創新平臺。

2.發展

開發不僅要確定在設計的技術構件方面什麼是有效的,而且還要確定為什麼有效。因此,這一研究內容包括兩個方面的子研究:專注於技術工件創建的設計科學研究和關注如何採用這些工件的使用研究。

架構是信息系統設計中的一個普遍而關鍵的概念。不同的層對設計效果有不同的影響。

忽略元需求作為設計的起點可能會導致設計失敗。

高層管理人員的支持,外部壓力和組織規模是數字採用率的最大預測指標。


3.實施

實施是指在數字創新計劃期間發生的一系列複雜的組織變革。這一研究流的核心問題圍繞著闡明組織變革發生的過程和介紹的信息系統。這個過程是由變革邏輯主導的。在這種邏輯中,變革是一個複雜的、非線性的過程。

在數字創新計劃中,人與信息技術的交互界面出現了複雜的現象。

管理權限的規模可以決定組織變革工作的過程和結果的限度。IT推動的組織變革工作的微觀基礎超越了流程本身的特徵。


4.開發

開發是指利用現有的系統和數據來源來產生新的創新,類似於作為金融工具的期權。

開發的過程充滿偶然性,但偶然性的作用並非決定性的。

組織學習和變革管理對於開發至關重要。

通過持續使用加強感知,可以增加機會利用的概率。

內部和外部合作夥伴之間的知識共享促進對利用機會的更多認識。


5.外部競爭環境


6.內部組織環境


7.成果

相關焦點

  • 重視文獻綜述的意義與價值
    這使得人們很難及時掌握最新研究動態,難以評估最新成果對整個學科發展產生的影響。文獻綜述有助於系統性地回顧與分析相關研究成果,已經成為推動知識和理論發展,創建理論框架和建立概念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文獻綜述具有重要的基礎性意義和價值。 選擇文獻綜述研究方法是一種挑戰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高級講師薩拉·班尼特(Sarah Bennett)對系統性文獻綜述研究、半系統性文獻綜述研究、綜合性文獻綜述研究三種不同方法進行過深入研究。
  • 文獻綜述存在的6大通病!
    其解釋有兩種可能: 一是作者認為前所未有才是創新,甚至個別的還誤以為寫上「填補空白」、「沒有同類文獻」等詞句可以提高文章的價值,這顯然是一種誤區; 二是作者未下功夫去查閱和學習前人已做的工作而企圖走捷徑,實際上,「欲速則不達」,一篇沒有好的文獻綜述的學位論文,一般來說很難有創新。
  • 文獻綜述類論文寫作秘籍
    例如,產業組織理論中博弈論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變了SCP框架下產生的很多觀點。隨著數據獲取途徑的增多和獲取技術的改進,總的來說,針對某一研究對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會越來越多。因此,當我們發現某類文獻主要以使用某一種或某幾種研究方法為主,而對其他研究方法應用較少時,就應該考慮能否採用其他方法特別是比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過方法創新來實現觀點創新。4.何人、何時、何地說過。
  • 關於論文文獻綜述你知多少?
    簡單來講,文獻綜述是在確定了選題後,在對選題所涉及的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對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新水平、新動態、新技術和新發現、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總結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論,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思路的一種不同於畢業論文和研究論文的文體。
  • 本科畢業論文如何撰寫文獻綜述?
    有些同學把文獻綜述的題目就定為「文獻綜述」,這就如同把論文的題目定為「論文」一樣荒謬!),大量地搜集文獻,包括各種類型,各種載體,以及各種歷史時期的,經典以及非經典的文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文獻綜述要求作者在浩如煙海的各種文獻裡面,進行「從觀點到觀點」的調查研究。
  • 畢業論文怎麼寫——文獻綜述,畢業論文怎麼寫文獻綜述?
    什麼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在對文獻進行閱讀、選擇、比較、分類、分析和綜合的基礎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語言對某一問題的研究狀況進行綜合敘述的情報研究成果。文獻的搜集、整理、分析都為文獻綜述的撰寫奠定了基礎。文獻綜述的正文:是文獻綜述的主要內容,包括某一課題研究的歷史 (尋求研究問題的發展歷程)、現狀、基本內容 (尋求認識的進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尋求研究方法的借鑑),已解決的問題和尚存的問題,重點、詳盡地闡述對當前的影響及發展趨勢,這樣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確定研究方向,而且便於他人了解該課題研究的起點和切入點,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 論文文獻綜述怎麼寫?
    (一)文獻綜述大部分是對文獻的羅列,缺乏對文獻研究的概括和理解文獻綜述簡單的羅列了其他人的文獻結果,而沒有自己的概括和理解,這樣的做法其實跟抄襲複製沒啥去唄,我們應該在他人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綜合分析,對所研究的領域的研究成功和發展水平進行介紹和評論。
  • 研究生論文文獻綜述怎麼寫
    文獻綜述也稱研究綜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某一學術問題(或研究領域)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該學術問題(或研究領域)在一定時期內已有研究成果、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述而形成的論文。文獻綜述一般要對研究現狀進行客觀的敘述和評論,以便預測發展、研究的趨勢或尋求新的研究突破點。文獻綜述是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重要章節。
  • 從一篇投稿談為什麼寫文獻綜述
    水到渠成昨天學生投稿的綜述審稿意見收到(microRNA與mTOR通路, 投稿生命科學):審稿意見1:此綜述對mTOR相關的miRNA對肺癌的影響闡述的較為詳細清楚,對相關研究人員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總體符合發表要求。但mTOR相關的miRNA對其他腫瘤的的闡述相對簡單,希望能將這部分內容豐富起來。
  • 設計管理四十年的研究:文獻回顧與展望
    我們專注於設計管理研究,並通過對1977年至2017年出版的國際文獻的研究,總結出這兩個跨學科領域之間關係的多樣性。首先,通過關鍵詞及其演變,定義了設計管理的混合領域;利用設計管理的各種定義,開始出現了設計在組織中的位置的表示。其次,分析了文獻中提出的設計管理的五個關鍵主題——設計的價值、設計的方法和技巧、設計的工具、它與其他功能的整合以及「通過設計更好地管理」的主題——以及由此產生的模型。
  • 淺議文獻綜述寫作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一般而言,文獻綜述的內容,來自於已發表過的文獻資料,是能反映某一研究專題近年來的新趨勢、新發現、新技術,論述的是該專題或某領域新的研發趨向。因此,達晉編譯認為,撰寫文獻綜述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綜而不述。
  • 研究生如何撰寫文獻綜述?博士後精煉總結這5種研究方法
    文獻綜述是從各個側面對某一時期內特定研究領域內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綜合概括,它具有全面性和系統性的特點,主要體現為對原始文獻的全面收集,對文獻觀點、圖表和數據等成果的系統整理。文獻綜述的權威性是指綜述內容及其結論真實、可信,符合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並能為他人提供準確而權威的信息。要實現文獻綜述的權威性,在選擇所引述的文獻時,不僅要選擇來自政府機關和專業學術研究機構、有影響力的正式出版物以及學術權威人士的文獻,更應該儘量引用文獻原文,避免因引用他人對原始文獻解釋或轉述而造成的偏差。
  • 關於文獻綜述,這篇文章說透了!
    何為文獻綜述呢?文獻綜述是在確定了選題後,在對選題所涉及的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對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包括主要學術觀點、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爭論焦點、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動態、新技術和新發現、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論,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思路的一種不同於畢業論文和研究論文的文體。
  • 論文寫作之如何搞定文獻綜述
    一、什麼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對某一學科、專業或專題的大量文獻進行整理篩選、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煉而成的一種學術論文,是高度濃縮的文獻產品。文獻綜述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歷史現狀、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文獻綜述是針對某一研究領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經做了哪些工作,進展到何程度,要求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動態、前沿性問題做出較詳細的綜述,並提供參考文獻。作者一般不在其中發表個人見解和建議,也不做任何評論,只是客觀概括地反映事實。
  • 簡談文獻綜述的寫作步驟和方法
    文獻綜述是一切研究的基礎,指在全面收集、閱讀大量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整理、分析鑑別,對所研究的問題在一定時期內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以及新的發展趨勢等進行全面的敘述和評論,在論文寫作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 怎樣寫文獻綜述?
    (3)縱橫結合式寫法在同一篇綜述中,同時採用縱式與橫式寫法。例如,寫歷史背景採用縱式寫法,寫目前狀況採用橫式寫法。通過「縱」、「橫」描述,才能廣泛地綜合文獻資料,全面系統地認識某一專題及其發展方向,作出比較可靠的趨向預測,為新的研究工作選擇突破口或提供參考依據。
  • 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寫不好?這篇文章談技巧!
    從結構上看,主要是由四部分組成:1.文獻綜述,2.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手段,3.參考文獻,4.進度安排。其中文獻綜述是開題報告中的最重要部分。文獻綜述屬三次文獻,專題性強,涉及範圍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時間性,能反映出這一專題的歷史背景、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較高的情報學價值。撰寫文獻綜述可以為論文研究工作做準備,掌握本課題情況,明確研究方向,還可以培養畢業生收集整理資料及分析、綜合、評價的能力。
  • 怎麼寫畢業論文文獻綜述?1分鐘傳授撰寫方法!
    論文的文獻綜述是深入研究某一學科或某一方面的選題,通過搜集大量文獻、情報、資料後,結合自己的綜合分析,撰寫而成的論文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是在開題答辯,還是最終答辯,都是老師重點關注的部分。我們看文獻,是為了借鑑,更是為了超越!所以借鑑參考文獻應該尋找最新,最領先的論文成果。
  • 淺談文獻綜述類科技論文的特徵及作用
    文獻綜述按照敘述性質和文體不同,可以分為大綜述和小綜述。大綜述一般是就某個領域的文獻做出的全面總結,屬於三次文獻的特殊文體,是與調查報告和研究報告並列的一種的綜述性文章。小綜述屬於一次和三次文獻的混合體。通常,學位論文的導論部分或課題開題報告屬於此類文獻綜述,碩士與博士學位論文和課題開題的寫作必須要經歷這一過程。
  • 一線教師課題申報:如何做文獻綜述
    一線老師在申報課題時,有一個環節繞不過去,就是查閱相關文獻。筆者看過一些老師申報書中的文獻綜述,發現存在一些問題,想和一線老師交流交流,僅是個人觀點,供批判。一、什麼是文獻綜述課題申報書中的文獻綜述與文獻綜述論文的撰寫,是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