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糠是是稻、麥、穀子等農作物子實的皮或殼。我記得在上個世紀70年代,學校組織憶苦思甜活動。我們用米糠做成粑粑,坐在陳水仿同學家裡,一邊吃糠粑粑,一邊聽他父親講過去的苦日子。糠粑粑很難吃,給人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在中國植物中,與米糠有關的植物名稱有二個:粗糠柴和粗糠樹,首次出現在1937年陳嶸先生主編的《中國樹木分類學》中 。我無法去猜想陳嶸先生取植物名稱時是否想到了吃糠粑粑難受的感覺,在那民不聊生的年代,糠粑粑能夠填飽肚子,人們還是非常感激糠粑粑的。
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為大戟科植物,小喬木或灌木。與米糠相關的特徵是葉脈散生紅色顆粒狀腺體;雄花花萼裂具紅色顆粒狀腺體;蒴果密被紅色顆粒狀腺體。這些腺體似米糠。粗糠柴產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和海南。生於海拔300-1 600米山地林中或林緣。分布於亞洲南部和東南部、大洋洲熱帶區。木材淡黃色,為家具等用材;樹皮可提取栲膠;種子的油可作工業用油。
粗糠柴(網圖)
粗糠樹(Ehretia macrophylla)為紫草科植物,為落葉喬木。與米糠相關的特徵:葉上面密生具基盤的短硬毛。基盤似米糠。粗糠樹產西南、華南、華東、臺灣、河南、陝西、甘肅南部和青海南部。生海拔125-2300米山坡疏林及土質肥沃的山腳陰溼處。粗糠樹有一個變種,光葉粗糠樹(Ehretia macrophylla var. glabrescens),產西藏、四川、貴州、廣西及湖北。生海拔100-1700米丘陵、山坡灌叢及山谷密林。模式標本採自湖北宜昌附近。2020-05-12,我在湖北鄖西槐樹村碰到了正在開花的光葉粗糠樹。葉下面無毛,具光澤。葉上沒有了「粗糠」,但是花的形態特徵仍然與粗糠樹保持一致。
光葉粗糠樹花(劉勝祥,湖北鄖西槐樹,20200509)
光葉粗糠樹(劉勝祥,湖北鄖西槐樹,20200509)
在野外,我看見了光葉粗糠樹,突然就想起了與粗糠有關的二種植物,也想起了吃糠粑粑的日子。
植物的名稱可以反映一個時代的生活特徵,現在的中國分類學家也許不會再用「粗糠」來取植物的名稱了,如果形態像一個「疤」,人們會選「香疤」等詞,就像人們稱舞者為「舞霸」、生活用具用「某霸」等詞,如「廚霸」一樣。我感到還是粗糠好,一看、一想就知道講的啥,而現在的稱呼讓人云裡霧裡,不知道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