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現世界上唯一一例人類在恐龍遺蹟上長期生活的直接證據

2020-12-05 手機鳳凰網

新華網重慶10月15日電 題:中國發現世界上唯一一例人類在恐龍遺蹟上長期生活的直接證據

新華社記者 姬少亭 牟旭

中國、美國的科學家15日在中國地質學學術刊物《地質通報》上發表論文稱,在中國重慶市綦江縣老瀛山蓮花保寨發現了中國古人與恐龍足跡共存的實證,這是世界上截至目前,唯一一例人類在恐龍遺蹟上構建居住所並長期生活的例證。

論文作者之一邢立達對新華社記者說,「蓮花保寨除存在大量多樣化的恐龍足跡之外,還有保存完好的要塞結構和歷代題刻,構成了中國古人在恐龍足跡化石點上長時間生活的直接證據,這一時段可能長達700多年。而蓮花保寨的泥裂、鴨嘴龍類足跡和波痕被引申為荷葉葉脈、蓮花和水環境,『蓮花保寨』因而得名。」。

「這項研究表明恐龍足跡參與了中國部分古地名、民間傳說的形成,這些古地名、民間傳說或可成為尋找恐龍足跡的重要線索。」邢立達說。

邢立達目前正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生物科學系攻讀博士學位。這一論文由邢立達、美國史丹福大學古典學系的阿德裡安娜·梅爾和首都博物館考古學家陳鬱共同署名發表。

論文稱,蓮花保寨恐龍足跡群是中國西南地區中白堊紀地層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規模的恐龍足跡群,約有350至400個恐龍足跡。其恐龍足跡形態有多種不同的保存方式,其保留方式的多樣性遠遠超過了國內其他恐龍足跡化石點。以目前發現的蓮花卡利爾足跡為例,保存方式包括凹型足跡、凹型足跡幻跡、凸型足跡、多層踩踏的凸型足跡和三維保存的立體足跡。

值得注意的是,這批足跡位於一處有人工建築遺蹟的馬蹄形山腰絕壁的凹槽內,當地居民稱該處遺蹟為「蓮花保寨」,並傳說這裡有蓮花、荷葉的痕跡。蓮花保寨的得名與歷代古蹟遺存並無直接干係,而是源於居民的對寨內恐龍足跡的觀察。

 

「我們在這裡發現了很多有趣的遺蹟,都被居民與蓮花結合起來。波狀起伏的層面構造被引申至水環境,泥裂被引申至荷葉的支脈,酷似蓮花盛放的花瓣的鴨嘴龍類足跡被引申至蓮花,恰與『地湧金蓮』的神跡傳說不謀而合,而洞內頂壁多處保留完好的波痕、雨點、蟲跡等相互交疊綿延,給予古人『蓮葉何田田』的想像空間,也拓展並加深了古人對『蓮花』這一意象的認定。」邢立達說。

陳鬱說,巴蜀地區自古就是雲南、貴州以及緬甸、越南與中國中原地區乃至西域中亞一帶貿易往來的交通樞紐,佛教信仰極為興盛,對佛法象徵的「蓮花」這一意象的認知深入民間。在地理要衝、物產富庶、兵燹頻仍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民間對心靈信仰的追求和安定生活的期冀也更為強烈,這也是保寨以「蓮花」為名的原因之一。

「這些原因使得居民從水的意象發展到荷葉、蓮花,繼而發展到佛法護佑的完整想像,使得蓮花保寨的傳說在當地流傳至今。」她說。

綦江位於西南邊陲之地,自古以來兵禍不絕,多寨堡要塞,歷史上多有文獻記載。蓮花保寨舊名「蓮花洞」,又名「飛龍洞」。據縣誌載,這一帶漢唐以來一直是當地百姓避亂棲身之地,史載清軍唐炯部也曾駐紮此間、並曾與太平天國石達開部血戰。

寨內恐龍足跡附近保存了多個不同朝代的石刻,其中有確切紀年可考的最早題記出自南宋(1127—1279年),是蓮花保寨化石點已知的最早的文字記錄。時值南宋末年,這裡很可能是當地民眾躲避蒙元軍隊的避難所。清道光19年(1839年),負責編撰綦江縣誌的官員查閱前代古籍證實了這段歷史,並同樣留下了石刻。清同治元年(1862年)5月,命名為蓮花保寨,意為「有蓮花存在的或為蓮花所護佑的山堡寨壘」,題刻寨名和年月的門楣石刻至今尚存。

著名古典學學者阿德裡安娜·梅爾說,蓮花保寨的情況再一次表明,恐龍足跡參與了中國部分古地名、民間傳說的形成。因此,一些特定的神跡,如「石生蓮花」「地湧金蓮」等,以後都很可能會成為尋找恐龍足跡的重要線索。

她認為,綦江蓮花保寨長達700餘年的人文古蹟,與各式恐龍足跡共存的現象,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極其罕見,體現了道法自然的和諧新概念,對提升綦江木化石—恐龍足跡國家地質公園的品位有著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亞洲第二例,中國發現肉食恐龍也會遊泳
    2016年9月5日,中外古生物學者宣布,他們在雲南省中部的恐龍山鎮,發現了中國首例的肉食龍和植食龍遊泳足跡。這類足跡目前在全球僅發現數例,亞洲此前只有一處記錄。化石的研究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學者邢立達博士,張建平教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馬丁·洛克利教授;祿豐縣國土資源局地質遺蹟保護所所長王濤等專家學者在《遠古世界》期刊上撰文描述了這批珍貴的標本。
  • 恐龍不是旱鴨子嗎?最新研究發現:世界上真的存在水生恐龍
    目前,人類已知的恐龍種類超過一千種,遍布地球的每片大陸。在陸地上,恐龍是當之無愧的霸主。那麼在江海湖泊中,恐龍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 在恐龍時代,海洋裡確實有不少名字帶「龍」的古生物,比如蛇頸龍和魚龍,但它們並不真正屬於恐龍家族。
  • 發現神秘的水下遺蹟,一萬年前遺蹟,真的是史前文明嗎?
    發現神秘的水下遺蹟,一萬年前存在過更發達的史前文明嗎?根據科學家的推算,地球已經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了40多億年,至於地球上的統治者更替了多少次,就不得而知了。不過,人類通過研究歷史遺蹟和化石,能夠了解到的是,在6500萬年前,地球的霸主是恐龍,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但是由於一場全球毀滅性的災難,恐龍也沒能逃過一劫。雖然我們通過考古等方式,發現了不少歷史遺蹟,但是世界上依然有很多我們沒有發現的秘密,我們的歷史也就能夠追溯到300萬年前,而這也僅僅是我們了解的皮毛。至於猿人是如何進化人類的?
  • 世界著名化石遺蹟 北極發現熱帶海龜化石
    以下是近年來考古發現的八大最著名化石遺蹟:中國發現世界最大似鳥恐龍化石,2005年在中國內蒙二連浩特市上白堊統二連組地層中發現的一具巨型獸腳類恐龍化石,被認定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罕見的似鳥恐龍化石。這具被命名為「二連巨盜龍」的恐龍化石,體長約8米,站立高度超過5米,體重大約為1400公斤,體形可與世界著名的暴龍類相比。專家認為,「二連巨盜龍」具有許多與鳥類相似的特徵,這一新的重大研究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人類對恐龍向鳥類演化過程的認識。對於新發現的這一恐龍種類,專家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長羽毛、有喙但沒有牙齒的最大型似鳥恐龍」。
  • 世界上最古老的頭皮屑化石被發現!它來自125萬年前的猛禽恐龍
    小盜龍 (屬名:Microraptor)是一種在中國遼寧省發現的小型馳龍科食肉恐龍,生存於白堊紀 時期,即約 1 億 3 千萬至 1 億 2 千 5 百 50 萬年前。如同始祖鳥,小盜龍的四肢與尾巴擁有長正羽,證實恐龍與鳥類之間有緊密的演化關係。
  • 恐龍滅絕真的是隕石撞擊引起的嗎?多證據表明,真實原因並非如此
    恐龍是地球歷史上最具統治力的物種,它們統治了地球整整1億6500萬年,相比之下,我們人類只有20萬年的歷史,那麼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是怎麼在地球上消失的呢?真的只是巧合嗎?現今,科學界的主流觀點是在6500萬年前,隕石撞擊地球,導致了氣候及生活環境的變化,導致大型物種大量滅絕,其中就包含了恐龍。但在長期的研究與探索中,不少科學家否認了這一觀點,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據了解,這顆撞擊地球的隕石正處於瑪雅人居住地附近,而在瑪雅人的壁畫中發現了恐龍壁畫,這讓不少人好奇,瑪雅人是怎麼知道恐龍的?難道他們與恐龍一起生活過?
  • 二億四千八百萬年的人類遺蹟,人類不是地球上唯一的高級智慧生物
    有證據表明複雜的生命形式可能存在於數十億年前的地球上有很多準確的證據表明,人類可能不是出現在地球上的第一種複雜的生命形式。事實上,最近的研究和考古發現表明,複雜的生命形式可能出現在地球上,而此時科學家們說地球上什麼都沒有。「三十八億年前發現生命的證據是令人震驚的……」縱觀我們星球的歷史,我們會發現科學家們一致認為地球大約有四十六億年的歷史。
  • 中國是發現恐龍最多的國家,「巨型汝陽龍」竟是世界最大恐龍化石
    河南省汝陽縣劉店鄉有座「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這裡發現的生活於晚白堊紀早期(距今約1億年至8500萬年間)的汝陽恐龍動物群,是中國乃至世界晚白堊紀早期的一個重要恐龍物證,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晚白堊紀早期恐龍研究上的空白,對研究大型蜥腳類和結節類恐龍的分布、遷徙、演化以及揭示恐龍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和最終的突然滅絕等具有重大價值
  • 延安發現恐龍遺蹟化石
    近日,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的職工在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的疑似恐龍遺蹟化石,已獲得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屬實。據了解,杏子川採油廠勘探科職工惠瑞瑞與延長石油集團研究院駐廠人員馬浪、李欣偉於2020年8月外出勘查油區露頭地層展布情況及沉積構造現象時,無意中在安塞馬家溝龍泉寺附近出露的地層中發現疑似爪型足跡。
  • 河南恐龍的九個第一 有世界上最大最小最兇猛恐龍
    【資源】河南佔世界恐龍蛋化石種屬總數的70%  2015年8月11日,時間雖已過去一月有餘,但蒲含勇一想起當天的情景,心情便久久無法平復。  當天,中國古生物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在瀋陽召開。河南省地質博物館館長蒲含勇代表河南恐龍研究界,向全國與會的專家們介紹我省在恐龍研究領域的新發現。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
    原標題: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   記者12日從福建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 「恐龍之鄉」甘肅永靖部分化石遺蹟仍面臨多種威脅
    5日,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縣長張自賢介紹說,但由於資金、技術、自然條件等各方面的因素,部分化石遺蹟仍然面臨著風化、侵蝕和黃土塌方掩埋等多種威脅,地質遺蹟的保護與利用等方面存在著一系列難題,全面保護與利用恐龍足印化石群地質遺蹟迫在眉睫。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官方在「黃河化石論壇」上披露稱,近期在該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了巨龍形類蜥腳類和新鳥臀類恐龍化石。
  • 追溯地球上爬行動物的進化史 - Paleo恐龍遺蹟公園 / NFO
    所有的封閉式設施均被設置於綠色屋頂之下 © Bosnic+Dorotic感謝 NFO 對gooood的分享1992年,人們在伊斯特裡亞Bale海岸的的Colona Bay發現了恐龍骨骼根據推測,該區域曾經生活著大約10種恐龍,腕龍便是其中之一。腕龍幾乎是地球上存在過的體型最大的恐龍,重量可達30噸,體長可達20-25米。由於這一偉大發現,Bale被列入世界古生物遺址名錄。據目前所知,Bale遺址是世界上唯一一處隱藏著海底化石遺骸的遺址,並且被推測具有長達2億年的歷史。▼鳥瞰 © Nenad Ravnic
  • 發現了一萬年前的神秘遺蹟,科學家:人類並不是地球唯一文明
    發現了一萬年前的神秘遺蹟,科學家:人類並不是地球唯一文明。而考古學家根據古城出土的遺蹟判斷這座古城的存在時間已經超過一萬年了,而且他很有可能是在地球最後一次冰期時才經歷了衰落。曾經被定館而論的人類起源再次遭到了質疑。而有趣的是,此次的發現是由印度國家海洋地質學家在為附近的海水進行檢測時無意中發現的。
  • 內蒙古發現36種恐龍,它們如何被發現的?這幾大發現堪稱世界之最
    一、內蒙古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恐龍蛋的地方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的「恐龍的故鄉」展廳內,記載著:內蒙古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恐龍蛋的地方;也是發現最古老帶羽毛恐龍的地方;同時又擁有豐富的恐龍骨骼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還保存著世界罕見的風沙埋藏狀態的恐龍化石。
  • 6500萬年恐龍腳印化石上,發現人類腳印!難道真的存在史前文明?
    解開史前文明的謎團,能夠回答人類的起源。只有弄明白人類起源何處,才能更好地回答人類的未來會到哪裡?所以,研究史前文明可是很重要的。不過,許多人對史前文明的存在保持質疑態度,畢竟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史前文明存在。
  • 地球上是否有過高等生命?三葉蟲化石上,曾出現高等生命的證據!
    就連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也已經遭到了滅絕。但這對地球毫無影響,儘管無數的物種都已經隕落,但是依舊改變不了地球的生機勃勃。一個物種隕落又會出現新的物種,反反覆覆又會變得生機盎然。曾經就有科學家做過一個大膽的假設,地球上的生命會不會都在反覆的輪迴?地球上的生命會不會不是真的滅絕了,而是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存活下去。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
    新華社福州1月12日電(記者張逸之、袁全)記者12日從福建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這也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該足跡群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組成的聯合考察隊於2020年11月發現,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型鳥腳類、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8種。這也是晚白堊世大型恐爪龍類行跡在中國首次發現。
  • 目前地球上至少生活著一萬種恐龍
    他撰寫的科普文章《飛上藍天的恐龍》入選了小學課本,堪稱將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普及知識的典範。徐星最近獲得的獎項是「中國2014年年度傑出科技成就獎」,因為他「在恐龍演化和鳥類起源研究方向,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響的成果。」2015年,果殼網將徐星選為首批科學人科學顧問。然而,徐星告訴澎湃新聞他上大學時並不喜歡古生物學,「我小時候想過當和尚,一代高僧,雲遊世界。」
  • 意外:世界最古老皮屑竟出現在有羽恐龍身體上
    小盜龍是生活在1.2億年前食肉性、類似烏鴉的恐龍物種,它們的四肢都長有翅膀,身體覆蓋彩虹光澤黑色羽毛,喜好整個吞食鳥類,簡而言之,它們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恐龍。目前,科學家發現小盜龍的皮屑化石,將有助於我們更深入了解恐龍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