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性是事件的常態,正態分布是內在規律的表象

2021-01-14 小懶學excel

管理心理學

本次依然分享的是管理心理學相關知識,順便提醒一下,這也是個技術分享號,下次計劃分享《docker network》或《segment routing SR-TE》,也可能是分享一些其他的,本公眾號最大的特點就是啥都分享,人生有時候就是需要多了解一點其他的,走點彎路又如何,人生本來就充滿了隨機性。如果只了解自己知道的東西,那麼將永遠困在自己認知範圍內的小圈子裡,所以,本公眾啥都分享,也歡迎投稿。

管理心理學是否只適合管理人員看呢?我覺得不是,相反我覺得基層人員可能更應該了解一下,這樣才能更懂上層的想法。有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往往事半功倍。要明白這世界的規律往往不是線性的發展的,不是說工作越努力,加班越多就升職加薪越快;公司越大就越賺錢。我們就喜歡這種確定性的、正相關結果,只要做了什麼就能得到什麼,越努力就越幸運。可世界並不如人所願啊,往往工作最辛苦,髒活累活你全乾,升職加薪你全無關。不確定性才是事件的常態,倒U形的類正態分布圖才是事件呈現的圖形。學習並不能讓你改變規律,但可以讓你了解如何利用規律。 

今天的內容,還是由一個場景說起吧。小明給領導帶了一份禮物,發生以下對話。

領導:你這是什麼意思?

小明:沒什麼意思,意思意思。 

領導:你這就不夠意思了。

小明:小意思,小意思。 

領導:你這人真有意思。 

小明:其實也沒有別的意思。 

領導: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明:是我不好意思。

從上面的故事可看出中國文化具有模糊性、間接性、關係性等特徵。而這種文化特徵形成的管理哲學或者職場規則往往帶有經驗屬性。很多事情,你不經歷過,你沒法懂。經歷過了,懂了,可是時間也過了。長者常說:「到時候你就懂了」,當時的自己怎麼都聽不懂。刻意學習,培養自己的細節,可避免別人重複犯過的錯。我想這便是學習的意義所在吧。 

文化也是帶有地域屬性的,不同國家有不同文化,同一國家不同地區也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文化特徵。中國南方性格呈溫婉性,更遵守規則,尊重製度。北方歷史上皇權迭代一定程度上存在性格粗獷特性,更獨立彪悍。同時,經濟發達地區,經過高度的市場競爭,企業更講究契約精神。而經濟越落後,企業則更注重人情的,缺少服務意識與契約精神。

從管理學的角度看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呈現以下幾個特性:模糊性、間接性、關係性、注重家文化。

一、 模糊性與間接性中國處事原則有一點稱為「看破不說破」,在職場行為依然帶著這樣的特點,很多事情並不會明說,而是形成所謂大家默認的規則。輪流做莊就是文化中一大特點。例如某單位的月度優秀員工,往往就是一次輪一個人。不直接拒絕他人也是一種特點。當你請求對方一件事情,得到的答覆是「我再想想,後面我再看情況」,基本就是拒絕了。話外音這種隱性的溝通方式帶來較高的溝通代價。學會聽懂話裡面的話,不為難別人,自己也體面。 中國人也很少直接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往往以沉默代替。作為管理層提出的方案,往往得不到最直接的反饋(特別是反對意見)。這對企業管理來說往往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作為管理者需警惕絕對服從。作為底層員工,當領導委婉的提出一些質疑的時候,也應該反思在領導是否已經否決該提案了,是否應該更換更好的方案。 模糊性和間接性是管理文化重要的特徵,如果你適應不了所在企業的規則可以選擇離開,企業沒有錯,你也沒有錯。只是換個地方,對大家都好。二、 關係性血緣關係最直接的關係是血脈繼承,如沒有直接關係,人們往往會通過聯姻或者結盟(結拜)的方式來形成。基於血緣關係的宗法文化對社會經濟和企業管理仍然有很大的影響。

在人際交往或者初次商務會面寒暄時,我們常常會聽到,我是誰誰的朋友,或者我是誰誰介紹我來的,就是為了建立一種人際關係屬性。人際關係講究互利,也就是資源置換。對方能為你提供什麼,往往取決於你能為對方帶來什麼資源。不要高估自己的人際關係。不情之請,多以沮喪告終。不要為難別人,也別為難自己。

習慣性的貼標籤,往往就是也為了更好的找到關係性。有人際關係的標籤,如哪個學校畢業的;也有地域性的標籤,你是哪裡人。基於地域標籤形成的商圈:潮商、浙商等。貼上標籤無非就是為了更好的融入對應的圈子,形成關係。基於關係的管理文化,建立關係前期需要花費成本,但穩定的關係可降低交易費用。人際關係的禮尚往來,只是關係的正常交往表達,低俗與否取決於你看待此事的態度。

三、 家文化家文化也是中國的文化特點,家文化是由血緣文化衍生出來的。家文化往往講究自我的犧牲,成全家的整體利益;家文化也講究尊長,對長輩的絕對服從。家文化形成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往往也被管理者帶到了管理行為中,家文化往往給企業管理者帶來了規則外的權利和職責外的義務。家族企業往往會把自己的直系親屬或者裙帶關係放到了不合適的職位。四、 管理的邊際成本邊際原理:一項活動存在的基礎是其存在的收益大於其存在的成本;一項活動存在的最佳狀態是其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 作為管理者需要關注一個企業的資本結構,零負債並不一定是好事。當負債的成本低於收益時,就應該負債。關於資本結構,1958年美國Modigliani和Miller教授提出了MM理論。最初的MM理論,即由美國的Modigliani和Miller(簡稱MM)教授於1958年6月份發表於《美國經濟評論》的「資本結構、公司財務與資本」一文中所闡述的基本思想。1.企業的經營風險是可衡量的,有相同經營風險的企業即處於同一風險等級;2.現在和將來的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的EBIT估計完全相同,即投資者對企業未來收益和取得這些收益所面臨風險的預期是一致的;5. 無論借債多少,公司及個人的負債均無風險,故負債利率為無風險利率;6.投資者預期的EBIT不變,即假設企業的增長率為零,從而所有現金流量都是年金;7.公司的股利政策與公司價值無關,公司發行新債不影響已有債務的市場價值。該理論認為,在不考慮公司所得稅,且企業經營風險相同而只有資本結構不同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公司的市場價值無關。或者說,當公司的債務比率由零增加到100 %時,企業的資本總成本及總價值不會發生任何變動,即企業價值與企業是否負債無關,不存在最佳資本結構問題。修正的MM理論(含稅條件下的資本結構理論) ,是MM於1963年共同發表的另一篇與資本結構有關的論文中的基本思想。他們發現,在考慮公司所得稅的情況下,由於負債的利息是免稅支出,可以降低綜合資本成本,增加企業的價值。因此,公司只要通過財務槓桿利益的不斷增加,而不斷降低其資本成本,負債越多,槓桿作用越明顯,公司價值越大。當債務資本在資本結構中趨近100%時,才是最佳的資本結構,此時企業價值達到最大,最初的MM理論和修正的MM理論是資本結構理論中關於債務配置的兩個極端看法。五、關於企業規模的思考一個企業規模是否越大越好?越大就越強?越大是否就越賺錢?越賺錢是否企業是否就能活得越久?根據文章開頭的理論,世界的規律並不呈線性規律發展,企業規模和強大、賺錢、存活時間長久之前並不存在線性正相關。個人認為企業家在經營企業的時候,得思考企業是為了追逐更大的利潤,還是為了讓企業規模更大,還是為了讓企業更可持續發展。不同的目標追求,往往應該採取不同的戰略。應該時刻警惕,規模並不是企業一種競爭力,太大的規模往往帶來高昂的成本,在面對變革時,大企業往往更難轉身。在變革隨時發生的今天,企業管理者應該持續關注行業動態,任何行業的紅利期都是有時效性的,過去的成功不應該成為決策的依據。打敗ATM機的是手機支付碼;打敗統一方便麵的是外賣軟體。

拓展閱讀:《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實踐》 

美國管理學家彼得•聖吉創作的管理學著作,於1990年首次出版發行。


相關焦點

  • 不知道正態分布與貝塔分布?一文都讓你GET
    本文通過案例介紹了正態分布正態分布正態分布,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連續概率分布,其也叫做常態分布正態分布是自然科學與行為科學中的定量現象的一個方便模型。甚至生活中很多現象的表徵結果也符合正態分布的分布規律。儘管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經常是未知的,甚至被採樣的樣本的原始群體分布並不服從正態分布,但這個變量的採樣分布均值仍會近似服從正態分布。
  • 正態分布為什麼常見
    以前,我認為中間狀態是事物的常態,過高和過低都屬於少數,這導致了正態分布的普遍性。最近,讀到了 John D. Cook 的文章,才知道我的這種想法是錯的。正態分布為什麼常見?真正原因是中心極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
  • 正態分布為什麼常見?
    以前,我認為中間狀態是事物的常態,過高和過低都屬於少數,這導致了正態分布的普遍性。最近,讀到了 John D. Cook 的文章,才知道我的這種想法是錯的。正態分布為什麼常見?真正原因是中心極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多個獨立統計量的和的平均值,符合正態分布。"
  • 生活中的「正態分布曲線」
    我們在高中學數學的的時候,學過一種曲線,就是下圖曲線,這種曲線在函數表達式或者是函數圖上都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規律。那就是對稱,下面還有幾個數字,99.74%、95.45%、68.27%。幾個簡單的數字卻反映出了很有意義的規律。
  • 大自然遵循正態分布 隨機佛系存在規律
    今天和大家聊下正態分布,自然界的一個普遍規律。隨機佛系我們知道生活中存在很多隨機事件,比如路邊行人的身高,拋硬幣時出現的正反面,彩票中獎等等。正態分布也稱常態分布,由於高斯對正態分布的貢獻及影響極大,正態分布又名高斯分布。
  • 正態分布和高斯分布的作用_高斯分布的定義_誤差服從高斯分布
    > 打開APP 正態分布和高斯分布的作用_高斯分布的定義_誤差服從高斯分布 發表於 2017-12-04 16:38:44   正態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也稱「常態分布
  • 正態分布為何如此重要
    正態分布非常簡單,這就是它是如此的常用的原因。因此,理解正態分布非常有必要。什麼是概率分布?首先介紹一下相關概念。考慮一個預測模型,該模型可以是我們的數據科學研究中的一個組件。第二步就是確定每個可能取值(事件)發生的概率。如果某個取值永遠都不會出現,那麼該值的概率就是 0 。事件的概率越大,該事件越容易出現。
  • 正態分布為何如此重要?
    正態分布非常簡單,這就是它是如此的常用的原因。因此,理解正態分布非常有必要。02 什麼是概率分布?首先介紹一下相關概念。考慮一個預測模型,該模型可以是我們的數據科學研究中的一個組件。如果我們想精確預測一個變量的值,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該變量的潛在特性。
  • 注重英語學習的內在規律
    我們根據多年的英語教學及其研究經驗,籲請英語教育工作者和英語學習者注重探尋英語學習的科學規律,轉變觀念,選擇正確的學習策略。語言學習規律的研究結果表明,輸出建立在輸入的基礎之上,輸入是第一性的,輸出是第二性的。人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能理解的總是比能表達的要多。換言之,人們所能聽懂的,永遠比能說的要多;而所能讀懂的,又比所能寫的多。我們能欣賞小說、散文和詩歌等優秀文學作品,但我們自己並不一定能寫得出來。其實,我們的母語也是如此。我們可以看懂諸如《西遊記》、《紅樓夢》等經典巨著,但我們自己卻寫不出來。
  • 統計學:從數據入手 探尋事物內在規律
    其實不然,統計學不僅僅是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它是一門通過分析挖掘數據內在數量規律性的科學,是一門研究如何解釋、分析和應用數據的方法論科學,是一門融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學問。 浙江大學數學系蘇中根教授說:「統計學專業是學習和研究隨機現象(不確定現象)規律的一門學科。隨機現象廣泛出現在自然界、人類社會活動和科學試驗中,它通常具有三個基本屬性:可重複性;不確定性;統計規律性。
  • 心理學可揭示心理運作規律,任何人的行為,都有內在的心理驅動
    心理學實際上是為了揭示心理運作規律的一門學問。自從弗洛伊德將心理學這個概念引入到大眾的視野,至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時間了。每個人時間都必須要對自己的心理以及別人的心理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夠不被表象所蒙蔽,看穿所有人類行為下的心理本質,因為任何一個人的行為,它都是有內在的心理驅動。
  • 布朗運動模型-醉鬼走路也有規律
    有人說酒醉的人走路是沒有規律的,那麼是不是這樣的呢?還是說即使醉了,走路也還是有規律的呢?我們先來認識一個人—R·布朗。布朗是英國的一位植物學家。1827年,布朗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花粉微粒時,驚奇地發現,這些懸浮在靜止水面上的花粉微粒,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布朗於是對這種運動進行了記錄,把微粒的這種無規則的運動叫做「布朗運動」。
  • 袁振國:教育規律與教育規律研究
    近些年來,受西方哲學思潮的影響,懷疑甚至否定教育規律的觀點也不少見,這與懷疑與否定教育實證研究又有內在的聯繫。所以,澄清在這個問題上的模糊認識很有必要。 所謂規律,就是事物運動的內在聯繫和必然趨勢。但是事物運動的內在聯繫不是顯而易見的,甚至經常被假象所掩蓋,所以不易直觀地把握,只有通過科學的方法才能透過表面現象把握其本質。
  • 索羅斯:人的不確定性原則
    04 反身性影響事件的獨立性 在經濟學領域中,反身性並沒有位置,經濟學家總是希望找到確定性的東西,然而,我卻說不確定性是人類事務的關鍵性特徵。
  • 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思考
    確定性害死人 你發現沒,一個人在外企工作久了,自己的大腦就會馴化成一個樣子「守規矩、準時、KPI、流程化」,同時,你也會發現一個人在BAT工作久了,時不時就冒出很多想法,不斷的突破自己的邊界,接受不確定性
  • 事理圖譜:事件演化的規律和模式
    引言 事件是人類社會的核心概念之一,人們的社會活動往往是事件驅動的。事件之間在時間、空間上相繼發生的演化規律和模式是一種十分有價值的知識。然而,現有的典型知識圖譜均以實體及其屬性和關係為研究核心,缺乏對事理邏輯這一重要人類知識的刻畫。
  • 科普:量子力學只是表象?你可能真的誤會了
    在這些文章的評論區內,經常會有小夥伴留言說——量子力學只是表象。這就是本文要與大家講述的話題:我們應該如何認識量子力學中的表象?一、物理學與表象表象是一個人對已經經歷過的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應。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形成許多與物質和物質運動相關的表象。這樣的表象起源於長期、大量地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感知。 表象是認知的組成部分,也是思維活動的基礎。
  • 呂多加:不確定性與信息缺失
    例如,怎樣理解不確定性就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為了緩解使用者對風險的定義的困惑,也是為了包容不同的專家群體對不確定性概念的不同的理解,風險定義下面的注5對於不確定性做了進一步的解釋。注5說:「不確定性是指對事件及其後果或可能性的信息缺失或了解片面的狀態」。  個人理解,這個註解關於不確定性的解釋是值得注意的。
  •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袁增霆:不確定性的防範
    近年來重大意外事件頻發,從影響全球宏觀的新冠肺炎疫情,到近來微觀領域頗受關注的債券違約,一系列宏微觀事件不時被聲明「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一些領域「黑天鵝」事件司空見慣,不禁讓人感嘆唯有意外尚在意料之中。專業的金融風險管理者對此也難免陷入無所適從的焦慮。專業地討論風險,需要確切表達或測量出具體的風險狀態及可能性。然而,它們正變得越來越認知不清或捉摸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