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復興號」高鐵
中國的高鐵相對於其他發達國家來說,起步較晚。而由於德國與日本的製造也出色,所以以前世界上的高鐵都是德國標準或者是日本標準,但現在不同了。國外最先進的高鐵技術在中國的海拔與溫差的作用下,也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症狀。國外的製造標準完成達不到中國高鐵的要求,於是新的「中國標準」應運而生。
多項技術世界領先的「復興號」,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動車組列車,在研發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了84%。而現在復興號作為我國高鐵出口的「主力軍」,可以這麼說,「中國標準」引領世界的時代正在來臨。
資料圖:「復興號」高鐵
在近期央視的《經濟半小時》欄目中,對中國高鐵進行了著重介紹。其中作為「復興號」動車組得以實現高速行駛的核心部件「齒輪箱」,其表面要求達到了微米級精度,相當於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使中國的「齒輪箱」具備長達30年可繞地球行駛600圈的超長使用壽命。
國外的技術人員稱,能用二三十年攻克這個技術,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中國卻只花了不到一半的時間(10年),簡直就是奇蹟。!目前它已經佔據了國內80%的市場,「外來技術」正從中國高鐵的「血統」裡一一褪去,中國高鐵的「血統」將變得越來越純。
資料圖:「復興號」齒輪
在智能組裝車間,「齒輪箱」的誕生地。對於溫度和溼度的要求超乎想像,一場雨帶來的溼度上升都會對零部件的可靠性造成影響。同時其每一個環節都是由數據控制,如果出現與指令不符的情況,系統會記錄在冊及時報警。正是靠著這苛刻的要求,和智能化的操作。自第一個齒輪箱在2015年成功下線以來,這3年時間裡,其成品率達到了驚人的100%。
現在中國高鐵的多項技術已經領跑世界,中國創造的「標準」成為世界追逐的目標。而未來,基於中國領先的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北鬥定位、5G通信、人工智慧等技術,我國高鐵將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稱,「未來的中國鐵路,將達成路網規模和質量、技術裝備和創新能力、運輸安全和經營管理水平三個方面達成世界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