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國際宇航大會上的七大亮點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德國不萊梅10月5日電  綜述:盤點國際宇航大會上的七大亮點

  新華社記者任珂 張毅榮

  在德國不萊梅舉行的第69屆國際宇航大會5日閉幕。世界各國航天機構和產業界帶著自己前沿的理念和炫酷的產品,在這場全球航天界最大盛會上碰撞出亮眼火花。以下是這次大會上頗受關注的七大新理念和產品。

  一、「深空門戶」:這是本次美國重點推薦的載人航天新概念。美國去年3月提出在月球軌道上打造「深空門戶」太空港的構想,希望在月球軌道上建立類似小型國際空間站的平臺,讓太空人在月球軌道和月球表面間往返,也可作為未來載人火星任務的「踏腳石」。

  二、「航天4.0」:大會期間,歐洲航天局局長揚·韋爾納在多個場合推廣歐航局提出的這一概念。韋爾納認為,當前人類航天事業的動機、參與者、內容、角色和工具都發生了變化。航天事業的參與者應該更加多元化,也應該更加注重商業和社會效應,同時,航天機構過去是主角,未來應該成為航天事業的協調人。

  三、「鑽」進木衛二:有主場之利的德國航空航天中心,藉助虛擬實境技術展示了計劃在2050年以後探索木衛二的機器人小潛艇。這個小潛艇將使用溶解探索技術鑽進木衛二表面的冰蓋,自主探索冰蓋下面的鹹水海洋。

  四、載人航天「自循環」:德國航空航天中心還展示了下一代國際空間站和載人航天生態系統模型。載人航天生態系統內食物、氧氣和水等維持生命的物質全部可再生: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氧氣,同時淨化太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飼養動物為太空人提供動物蛋白;通過微生物將廢物再利用。

  五、阿麗亞娜的新動力:歐洲阿麗亞娜航天公司展出了阿麗亞娜6型火箭的發動機。火箭分為64和62兩種型號,其中64型可以一次發射兩種不同的載荷,單次雙載荷發射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總載荷量近12噸。據介紹,6型比先前的5型價格更低,預計於2020年首發,2023年實現全面運營。

  六、月球載人飛船:美國航天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展臺非常吸引眼球,尤其是「獵戶座」載人飛船和「深空門戶」的模型。「獵戶座」是新一代載人太空飛行器,將被發射到月球軌道,與「深空門戶」進行對接。

  七、小行星探測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帶來了大小比例為1:1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模型,龐大的身軀在展廳裡格外顯眼。這個探測器已於今年6月飛抵距地球約3億千米的小行星「龍宮」,並於9月下旬在「龍宮」表面投放了兩輛漫遊車。日本預計隼鳥2號將於2020年攜樣本返回地球。

相關焦點

  • 2020年國際宇航大會(IAC)中國分會場在京舉行
    由中國宇航學會主辦,未來宇航研究院承辦的2020年國際宇航大會(IAC)中國分會場在北京成功舉行。IAC是由國際宇航聯合會(IAF)舉辦的年度航天盛會,迄今已舉辦70屆,因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廣,享有"航天界的奧林匹克"的美譽。受疫情影響,今年IAC以網絡直播方式召開,舉辦全體大會、亮點報告、專題論壇等學術活動,同時還舉辦線上展覽,在線將世界航天人連在一起。
  • 國際數學家大會:七大千年數學難題
    新華網馬德裡8月24日電 1900年,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提出了23個數學問題,認為這些是人類在20世紀裡應該努力去解決的問題。一百年之後,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相對應地提出了七大數學難題,並設立百萬美元巨獎徵集答案。由於克雷研究所設獎徵答適逢千年之交,因此這7個數學難題又被稱為「七大千年數學難題」。
  • 聯合國及多家國際航天機構負責人:祝賀並期待第三屆空間大會召開
    國際在線消息(特約記者 孟彥):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簡稱「第三屆空間大會」),將於1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歐洲航天局等多家國際航天組織負責人等,以不同形式發來賀信賀電,祝賀這一航天盛會召開。
  • 世界旅行: 盤點世界上引人矚目的七大奇蹟!
    世界旅行:盤點世界上引人矚目的七大奇蹟! 現代世界的七大奇蹟包括多倫多的加拿大國家電視塔,紐約帝國大廈和巴拿馬運河是現代時代的一些工程奇蹟。 Delta Works是一系列水壩,用於保護荷蘭的國家,這個水壩處於低海拔地區,不受北海水淹的影響。
  • AAAI 七大精華大盤點,零距離體驗國際人工智慧大會
    AI科技評論作為前赴第一線現場報導的中國媒體,在大會期間為大家梳理了一份AAAI 2017的現場精華集錦。內容包括七大部分,讓你即便不在現場也能感受一番「故事在手,天下我有」的體驗。今年的 AAAI 2017 上,百度、騰訊、華為、360、今日頭條、攜程、iPIN 等公司的人工智慧團隊都有論文被收錄。
  • 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在西安航天基地舉辦
    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現場11月5日上午,由中國航天基金會、中國宇航學會、西安市人民政府為指導單位,西安航天基地管委會主辦,中共西安市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西安市科學技術局、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西安市投資合作局、西安市大數據資源管理局、西安市金融工作局聯合主辦的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在西安航天基地召開。
  • 大連理工大學成為國際宇航聯合會正式會員單位
    國際宇航聯合會每年主辦一次國際宇航大會(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 IAC),該會議吸引了全球航天界廣泛參與,享有「宇航奧林匹克」之譽。2019年有80餘個國家/地區,超過6000人參會。每年我校都有師生參與國際宇航大會。
  • 和德宇航總裁周大創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5日訊(記者徐紅)國際宇航科學院(IAA)近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2017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周大創位列其中,榮幸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社會科學部終身院士。
  • 2020中國航天大會發布十大宇航領域科學技術難題
    9月18日,作為中國航天大會水平最高、影響最深的核心活動,主論壇匯集中外航天界的領軍人士,共同研討我國航天發展戰略布局、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海上絲綢之路」空間信息產業發展、全球航天與開放合作等熱點焦點問題,首發2020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與技術難題、頒發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錢學森傑出貢獻獎,促進航天科技與地方經濟的融合發展,弘揚航天精神與文化。
  • 王小軍當選國際宇航聯合會副主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1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宇航學會獲悉,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國際宇航大會上,經中國宇航學會推薦,中國宇航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成功當選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副主席。
  • 中國移交天宮一號搭載的國際宇航聯合會會旗
    9月14日,在德國柏林,中國航天員劉旺(左)和國際宇航聯合會主席貝恩特當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參加了在德國柏林國際航空航天展上舉行的國際宇航聯合會會旗移交儀式。執行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天員劉旺將天宮一號搭載的國際宇航聯合會會旗移交給聯合會主席貝恩特·費爾巴哈。新華社記者馬寧攝新華網柏林9月14日電(記者 郭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14日在柏林將中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搭載的國際宇航聯合會會旗正式移交給這個國際組織。
  • 第三屆國際空間大會在京召開,聚焦空間技術和平利用、抗疫與健康
    國際和平聯盟(太空)聯合秘書長孟彥介紹,與前兩屆大會相比,第三屆空間大會具有推動空間技術和平利用、造福健康、多邊合作、教育普及等「四大動能」,大會將搭建國際空間技術與中國市場對接的橋梁,促進全球空間技術的二次利用和產業轉化。
  • 航空工業:南昌飛行大會上的亮點都在這裡了
    10月30日—11月1日,2020南昌飛行大會來了!航空工業教練機集中展示航空工業洪都是新中國航空事業的發源地之一,是中國教練機的搖籃。公司旗下高級教練機L15和初教6飛機將會繼續參加2020南昌飛行大會。
  • OneWeb入華:亮相珠海太空大會,首個衛星地面站落地三亞
    - 2-OneWeb願景:同一世界,同一網絡珠海國際太空大會上,斯特克爾透露:全世界75億人口,尚有38億人口無法享受網際網路接入,OneWeb的願景就是利用近地軌道(LEO)衛星技術,搭建低成本的全球寬帶通信網絡,解決38億不上網人群的上網問題。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召開,十大宇航領域科學技術難題發布
    9月18日,作為中國航天大會水平最高、影響最深的核心活動,主論壇匯集中外航天界的領軍人士,共同研討我國航天發展戰略布局、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海上絲綢之路」空間信息產業發展、全球航天與開放合作等熱點焦點問題,首發2020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與技術難題、頒發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錢學森傑出貢獻獎,促進航天科技與地方經濟的融合發展,弘揚航天精神與文化。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召開,十大宇航領域科學技術難題發布
    9月18日,作為中國航天大會水平最高、影響最深的核心活動,主論壇匯集中外航天界的領軍人士,共同研討我國航天發展戰略布局、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海上絲綢之路」空間信息產業發展、全球航天與開放合作等熱點焦點問題,首發2020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與技術難題、頒發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錢學森傑出貢獻獎,促進航天科技與地方經濟的融合發展,弘揚航天精神與文化。
  • 北理工邀請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Jeng-Shing Chern教授作學術交流
    應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張景瑞教授的邀請,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Acta Astronautica期刊的主編Jeng-Shing
  • 戚發軔院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Hall of Fame)」獎
    近日,2019年國際宇航大會(IAC)在美國舉辦,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戚發軔院士榮獲了本年度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名人堂」( Hall of Fame)獎項,該獎項旨在表彰對推動空間科學技術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 國星宇航應邀參加2020空天信息大會
    12月17日-18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主辦,西湖區人民政府、杭州市投資促進局、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辦的2020空天信息大會在杭州雲棲小鎮舉行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福州開幕 宇航領域十大科技難題引關注
    郭超凱 攝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18日至2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會上頒發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錢學森傑出貢獻獎和2019年度航天重大項目獎。 郭超凱 攝中新網福州9月18日電 (郭超凱)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18日至2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18日主論壇上發布的2020年宇航領域十大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引發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