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德國不萊梅10月5日電 綜述:盤點國際宇航大會上的七大亮點
新華社記者任珂 張毅榮
在德國不萊梅舉行的第69屆國際宇航大會5日閉幕。世界各國航天機構和產業界帶著自己前沿的理念和炫酷的產品,在這場全球航天界最大盛會上碰撞出亮眼火花。以下是這次大會上頗受關注的七大新理念和產品。
一、「深空門戶」:這是本次美國重點推薦的載人航天新概念。美國去年3月提出在月球軌道上打造「深空門戶」太空港的構想,希望在月球軌道上建立類似小型國際空間站的平臺,讓太空人在月球軌道和月球表面間往返,也可作為未來載人火星任務的「踏腳石」。
二、「航天4.0」:大會期間,歐洲航天局局長揚·韋爾納在多個場合推廣歐航局提出的這一概念。韋爾納認為,當前人類航天事業的動機、參與者、內容、角色和工具都發生了變化。航天事業的參與者應該更加多元化,也應該更加注重商業和社會效應,同時,航天機構過去是主角,未來應該成為航天事業的協調人。
三、「鑽」進木衛二:有主場之利的德國航空航天中心,藉助虛擬實境技術展示了計劃在2050年以後探索木衛二的機器人小潛艇。這個小潛艇將使用溶解探索技術鑽進木衛二表面的冰蓋,自主探索冰蓋下面的鹹水海洋。
四、載人航天「自循環」:德國航空航天中心還展示了下一代國際空間站和載人航天生態系統模型。載人航天生態系統內食物、氧氣和水等維持生命的物質全部可再生: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氧氣,同時淨化太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飼養動物為太空人提供動物蛋白;通過微生物將廢物再利用。
五、阿麗亞娜的新動力:歐洲阿麗亞娜航天公司展出了阿麗亞娜6型火箭的發動機。火箭分為64和62兩種型號,其中64型可以一次發射兩種不同的載荷,單次雙載荷發射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總載荷量近12噸。據介紹,6型比先前的5型價格更低,預計於2020年首發,2023年實現全面運營。
六、月球載人飛船:美國航天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展臺非常吸引眼球,尤其是「獵戶座」載人飛船和「深空門戶」的模型。「獵戶座」是新一代載人太空飛行器,將被發射到月球軌道,與「深空門戶」進行對接。
七、小行星探測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帶來了大小比例為1:1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模型,龐大的身軀在展廳裡格外顯眼。這個探測器已於今年6月飛抵距地球約3億千米的小行星「龍宮」,並於9月下旬在「龍宮」表面投放了兩輛漫遊車。日本預計隼鳥2號將於2020年攜樣本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