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能?真理藏在86年前的一次會議中

2021-01-17 騰訊網

01

86年前的1月,寒風侵襲,凜冽刺骨。與此同時,我軍的士氣也如這氣溫一樣,跌落到谷底。不少紅軍官兵對革命前途感到悲觀絕望,不知道光明在何方。

當時,中華民族處於內憂外患之際。外部,侵佔東北3年多的日本關東軍,把魔爪進一步伸向華北地區。內部,奉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蔣介石,把數十萬重兵調向大西南,企圖「圍剿」長徵途中的紅軍。

在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下,此時,紅軍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血戰湘江後的悲情,籠罩著這支缺彈少糧、疲憊不堪的遠徵之師。而國民黨大軍早已布下重陣,等待我軍自投羅網。

中國革命道路何去何從?如何逃脫國民黨的包圍圈?迷途中的黨中央和紅軍急盼一盞明燈來指引方向。

02

歷史總是在絕望中生出希望。1935年1月15日,在遵義老城一幢兩層樓房裡,一場關乎我黨我軍生死存亡的會議拉開帷幕。

這場會議整整持續了3天,氛圍異常嚴肅。會議主要討論的主題是「檢閱在反對五次『圍剿』中與西徵中軍事指揮上的經驗與教訓」。

然而博古在作總結報告時,將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歸結為敵強我弱,過多強調客觀原因。這樣的推諉卸責當然得不到大家的認可。一直以來,他和李德等人將共產國際主義的指示奉為尚方寶劍,打仗完全照搬蘇聯紅軍的正規戰戰法,壓根不考慮中國實際,致使原來大好的革命形勢遭到全面破壞。

逃避責任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中國革命的成果需要積極挽救。會上,周恩來、張聞天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紅軍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軍事領導戰略戰術的錯誤,這引發了不少與會者積壓多日的對「左」傾路線的不滿和怨氣。

毛澤東深刻批判了「左」傾教條主義戰略方針上的錯誤,並尖銳地指出李德等人不懂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不從中國實際出發,只知道紙上談兵,不考慮戰士要走路,也要吃飯,也要睡覺;也不考慮行軍走的是什麼路,是山地、平原,還是河道,只知道在地圖上一划,限定時間打,這樣當然打不好。

毛澤東的發言高屋建瓴,極富說服力,獲得了多數與會同志的贊同。

可以說,在紅軍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遵義會議猶如一盞明燈,將革命航船及時撥正方向。經過連續三個晚上真理與謬誤的反覆較量,我黨我軍終於衝破了思想藩籬。會議集中解決了黨內最迫切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實際領導地位,使革命的火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

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從此扔掉了「洋拐杖」,喊出了「中國革命鬥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的口號,開始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事實證明,毛澤東的決策是科學正確的。正是中國共產黨有了堅強領導,在思想上回答了方向在哪裡的問題,在行動上回答了道路在哪裡的問題,紅軍從遵義出發後,雖然途中也出現挫折,但審時度勢、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一旦重新回到紅軍,一切都不一樣了。

理論聯繫實際、用兵如神的毛澤東指揮紅軍時而東時而西,時而南時而北,時而進時而退,牽著國民黨軍的鼻子在黔滇之間來回調動,讓對方完全摸不清戰略路線,最終跳出了40萬國民黨軍的包圍圈。自此,兩軍對壘形勢發生變化,紅軍保存了自己的實力,戰局也逐漸明朗起來。

據劉伯承回憶:「遵義會議後,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迂迴曲折,穿插於敵人之間,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以為我渡江北上卻又遠途回擊,處處主動,生龍活虎,左右敵人。」

03

波瀾壯闊的歷史總會給我們留下寶貴的啟示。正如習主席所說:「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而遵義會議留給我們黨最重要的歷史遺產是:照搬別人的理論寫不出自己的歷史,複製別人的模式開闢不出自己的道路。只有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採取適合我們自己的作戰方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才能贏得戰場上的主動權。

後來,毛主席回憶起這段難忘的艱苦歲月也感慨萬千:「有先生有好處,也有壞處。不要先生,自己讀書,自己寫字,自己想問題。這也是一條真理。我們過去就是由先生抓住手寫字。從一九二一年黨成立到一九三五年,我們就是吃了先生的虧……中國人不懂中國情況,這怎麼行!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

常言道,「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找到適合自己條件的道路,才能實現發展目標。

然而世界上總有一些人、一些勢力不願意看到我們走自己的路,不願意看到中國強大起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以後,唱衰中國的輿論在國際上不絕於耳,各式各樣的「中國崩潰論」從來沒有中斷過。一些西方國家,總是想方設法對中國進行圍堵,企圖阻滯中國的崛起。

那麼,結果怎樣?現實狠狠打了那些不懷好意的人的耳光。今天的中國,在世界格局的坐標上不斷位移,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捷報頻傳,基礎設施建設成就顯著,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

要問中國為什麼能?答案無疑是因為我們選擇了屬於自己的正確道路。

正是中國共產黨不泥古、不媚外、不迷信、不教條、獨立自主、上下求索,從而帶領全國人民開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間正道,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如今,民族復興的航路已經打通,我們腳下的每一步,都是通往勝利的新裡程。相信只要我們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必將書寫出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新輝煌。

(鈞正平工作室·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相關焦點

  • 2200多年前,秦始皇的一次會議,避免中國成為第二個歐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掉齊國,初次統一了天下,當時擺在這個新國家面前的是如何選擇一個政治制度,到底是選擇分封制還是選擇秦國的郡縣制,為了決定秦朝和中國的未來,秦始皇召集公卿在鹹陽宮廷開始了那一場影響後世數千年的會議,歷史沒有記載會議的名字,但曾經為中國未來而在秦始皇面前據理力爭的人都值得我們記住。
  • 93年前的這場會議,拉開了全瓊武裝總暴動的序幕
    △重建的中共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會址這裡是中共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二進式建築的前邊是紀念館,牆上貼有中共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樂會縣委成立等歷史事件史料;後邊是祠堂,也是當年會議的會址。93年前的白水磉村,三面環水,山高林密,馮氏祠堂便坐落在山林深處,平日裡少有人煙。
  • 中國沒有參加會議,卻得獎了
    上次小編發了一篇文章,把中國未參加世界宇航大會的原因講了一下,現美國不想讓中國參加世界宇航大會,但是就是中國不去參加這個宇航大會,也阻止不了中國在該領域獲獎,中國是航天大國,這不是我們自己「封的」這是世界公認的。
  • 86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蘇鏘逝世
    資料圖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蘇鏘因病於2017年2月17日4時50分在廣州逝世,享年86歲。曾任中國稀土學會發光專業委員會主任和終身名譽主任、中國物理學會發光分會副理事長和名譽理事長、第二屆國際稀土光譜學術會議主席。蘇鏘院士長期從事稀土化學和物理研究,對稀土的分離和性質變化規律的探尋、稀土材料的研製與應用做出突出貢獻,是中國稀土研究的開拓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初期到60年代,先後指導建成提取釷和混合稀土以及釩的中間工廠。
  • 真相大反轉:是我們在求真理,還是真理在求我們?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四部》(83)《我們能夠存在於真理中嗎?》我們現在存在於哪裡?這是個大問題。我們存在於真理中了嗎?顯然沒有。那麼,真理存在於哪裡?真理就存在我們之中,真理存在於我們的認知裡,真理就存在於我們的行為中。其實,真理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認知裡,只是我們不知道哪些部分是真理;真理一直呈現在我們的行為中,只是我們不知道運用了什麼真理。我們判別真理標準的模糊與混亂,使我們遺憾地錯過了真理。我們只是把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道理看成為相對真理,相對真理其實就是可以幫助我們達到目的的工具。
  •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二次會議 汪洋主持 會議聽取...
    3月12日下午,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團在北京舉行第二次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會議主持人汪洋主持會議。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 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團12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第二次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會議主持人汪洋主持會議。
  • 堅持和發展對真理標準的科學認識
    新的時代條件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應當繼續堅持和發展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這一科學認識,以問題為理論創新的基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用人民的實踐檢驗真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以創新為真理發展的動力,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新勝利。
  • 為什麼有人覺得真理是客觀的?還它是主觀的嗎?
    正因為人們的真理性認識中包含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所以,真理另一個名字才叫做客觀真理不是!這個問題,「踏雪無痕5141815」已經講到,真理的客觀性表現的兩個方面:一是內容上,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賴於主體、不依賴於人類的客觀內容;二是檢驗標準上,檢驗真理的標準——實踐也是客觀的。這裡就不多談了。
  • 訪南科大陳忠仁教授:真理使人自由
    在我畢業之後,浙大召開高分子國際會議,大概有一百多人參加,來的都是高分子領域頂尖學者。我很榮幸得到了一個名額,於是在會議召開兩周前,我就著手準備,讀了報告人相關文章。在會上我向很多教授提出問題,其中包括Grubbs教授。當時大家剛接觸外國人,因為英語不好,很多人不敢提問,錯過了機會。
  • 會議|「中國禮儀之爭與中西禮學」前沿研究首屆國際工作坊
    2019年5月11日,「中國禮儀之爭與中西禮學」前沿研究首屆國際工作坊在上海師範大學會議中心舉行。工作坊以「跨學科對話與平行研究」的創新方式,聚集三十餘位國內外專家學者,探索和墾拓了中外交流與對話之道。
  • 60年前半導體技術,就被中國列入緊急措施,為什麼還被卡脖子
    60年前半導體技術,就被中國列入緊急措施,為什麼還被卡脖子當說到半導體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人可能都是很希望我國的半導體行業能夠發展得相當好的,但實際的情況是我國的半導體發展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好,那有人就會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在60年前半導體就已經列入了國家緊急措施,我們現在還會被其他國家卡脖子
  • 古田會議選出的11位前委委員: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才能當選
    編者按:始終堅持思想建黨、政治建軍,這是85年前毛澤東主持起草、古田會議討論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所蘊涵的真理。始終堅持把政治工作作為生命線,這是人民軍隊在血與火的實踐中得出的結論。
  • 在中國修路有多難?67%的陸地面積是山地、高原和丘陵,但為什麼能讓...
    中國有70萬個行政村,分布在960萬平方公裡國土上。無論在高原、沙漠還是草原,它們中的99.98%都有公路連通。中國為什麼能做到?1978年,中國至少一半行政村不通公路。但從那時起40年間,中國的農村公路總長度增長近6倍。在中國,修築道路是農村減貧的主要措施。
  •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為什麼能(品牌論)
    1998年,中國第一批14名航天員在五星紅旗下莊嚴宣誓,標誌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不到22年,這支隊伍先後有11人、14人次徵戰太空,見證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軌跡。如今,時代的書頁翻轉,但彰顯載人航天精神的鏗鏘誓言依舊在耳邊迴響。「沒有特別的精神,就沒有特別的業績。」有人問,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為什麼能?
  • 大阪會議對中國期盼著什麼?
    大阪會議的成功靠與會各方共同努力,大國承擔著更大的責任。許多成員國包括東道國日本都對習主席出席會議抱有熱切期待,他們和整個國際社會一樣相信,在世界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變革的今天,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值得特別重視。他們期待著:第一,在大阪峰會上聽到中國對世界經濟形勢和全球治理的看法和主張,為當前存在的重大問題找根源、把脈搏、開方子,引導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方向。
  • 科學和真理的區別
    比如西方哲學中的「科學」和「真理」概念(定義)就不接地氣。百度百科:科學(Science)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知識系統,是已系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百度百科:真理,即永恆不變唯真正理。是最符合實際永恆不變的正確的道理。
  • 真理不僅僅是事實
    文 | 朱利安·巴格尼尼,英國哲學家吳萬偉 譯本文探討哲學能為後真理危機增添些什麼。雖然不很頻繁,但是世界似乎時不時地賦予哲學新的任務。現在就到了這樣的時刻。一個命題或陳述句如果對應客觀世界中的實況,它就為真。這種解釋和其他的「真理符合理論」在哲學界已經失寵了。實用主義在美國具有強大影響力已經很長時間了,用簡單的說法就是這樣的觀念,說某個東西為真就是假定其真能說得通。如果一個想法把人送上月球,它就為真,如果導致宇宙飛船在起飛之後不久就在空中爆炸,它就為偽。
  • 原來甘孜還藏著這樣的地質公園(組圖)
    原來甘孜還藏著這樣的地質公園(組圖)   墨石公園。或許你還不知道,這兒還藏著一座鬼斧神工的地質公園——墨石公園,她神奇又低調地屹立在甘孜州道孚八美鎮卡瑪村與中古村交界處。   墨石公園,是中國唯一高原石林景觀,被譽為「中國最美景觀大道第八美 」。受第四紀新構造運動影響,隨著青藏高原的隆起,鮮水河斷裂帶中的巖石受到擠壓、剪切、破碎、糜化,形成糜稜巖石林。
  • 果殼網直播了一次關於直播的會議,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果殼網直播了一次關於直播的會議,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速途網8月24日消息(報導:李楠)今天上午果殼網通過一直播向外界展示了一次關於直播的會議
  • 真理概念的變遷
    (圖片來源:全景網)在《真理》這本為一般讀者寫的小書中,約翰·卡普託討論的其實是真理的概念以及有關真理的概念史,而不是真理本身。作者是美國一所大學的後現代主義哲學教授,不可能掌握真理,也不會討論真理本身。《真理》是一部教授之作,梳理了真理的概念在西方思想中的發展與變化,條理清晰,不標新立異,可以用作學生的入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