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公布比鄰星觀測報告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NASA公布比鄰星觀測報告

2020-06-15 中國科學報 袁柳

【字體:

語音播報

  當地時間6月11日,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新視野」號探測器對比鄰星的觀測報告。報告顯示,此次「新視野」號測出兩顆恆星與太陽系外圍的距離。據《自然》6月12日報導,今年四月底,「新視野」號將主攝像頭對準了兩顆離太陽較近的恆星:比鄰星和沃夫359,其中比鄰星是離太陽最近的恆星,與太陽相距約4.2光年。

  為準確測距,NASA讓專業天文學家和業餘愛好者在地球上同時拍攝這兩顆恆星的照片。太陽與地球距離約1.5億公裡,而此時「新視野」號與地球的距離約是太陽與地球距離的46倍。

  正因地球和「新視野」號兩個視點的間隔足夠遠,測量條件比大多數地球附近的太空望遠鏡都更有優勢。天文學家可以通過更大的視差角度,計算兩顆恆星與地球間的距離。

  視差測距由來已久,工作原理與雙目視覺相同。用兩隻眼注視同一個目標,人們可據此粗略估計該目標的距離。歐洲空間局蓋亞探測器拍攝的銀河系最複雜3D地圖,也是利用這一原理。

  「新視野」項目成員、美國國家光學紅外天文研究實驗室的天文學家託德·勞爾表示,由於視差角較小,蓋亞用數字表格的形式呈現結果。但勞爾也指出,「新視野」號的測量精度比蓋亞低幾個數量級。

  因為視差足夠大,人們可以直接看到比鄰星的觀測照片:一張來自「新視野」號,另一張來自地球。兩張觀測圖像結合在一起,可以直接得到視差角,人們可以看到恆星明顯的位置偏移。

  當觀測點位於地月系統以外的深空,許多天文觀測效果會更理想,比如排除地月系統的幹擾、離太陽光照更遠、得到更精準的視差等。所以有的時候有些觀測的確是「距離產生美」。

  但探測器進入深空,意味著要對儀器設備做大量調試。以蓋亞為例,如果能有更遠的運行軌道,它的測量精度更高。但蓋亞需要繞太陽公轉多次,並反覆測量以獲得較好的視差,運行軌道成倍擴大,意味著運行時間也會隨之變長。


  當地時間6月11日,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新視野」號探測器對比鄰星的觀測報告。報告顯示,此次「新視野」號測出兩顆恆星與太陽系外圍的距離。據《自然》6月12日報導,今年四月底,「新視野」號將主攝像頭對準了兩顆離太陽較近的恆星:比鄰星和沃夫359,其中比鄰星是離太陽最近的恆星,與太陽相距約4.2光年。
  為準確測距,NASA讓專業天文學家和業餘愛好者在地球上同時拍攝這兩顆恆星的照片。太陽與地球距離約1.5億公裡,而此時「新視野」號與地球的距離約是太陽與地球距離的46倍。
  正因地球和「新視野」號兩個視點的間隔足夠遠,測量條件比大多數地球附近的太空望遠鏡都更有優勢。天文學家可以通過更大的視差角度,計算兩顆恆星與地球間的距離。
  視差測距由來已久,工作原理與雙目視覺相同。用兩隻眼注視同一個目標,人們可據此粗略估計該目標的距離。歐洲空間局蓋亞探測器拍攝的銀河系最複雜3D地圖,也是利用這一原理。
  「新視野」項目成員、美國國家光學紅外天文研究實驗室的天文學家託德·勞爾表示,由於視差角較小,蓋亞用數字表格的形式呈現結果。但勞爾也指出,「新視野」號的測量精度比蓋亞低幾個數量級。
  因為視差足夠大,人們可以直接看到比鄰星的觀測照片:一張來自「新視野」號,另一張來自地球。兩張觀測圖像結合在一起,可以直接得到視差角,人們可以看到恆星明顯的位置偏移。
  當觀測點位於地月系統以外的深空,許多天文觀測效果會更理想,比如排除地月系統的幹擾、離太陽光照更遠、得到更精準的視差等。所以有的時候有些觀測的確是「距離產生美」。
  但探測器進入深空,意味著要對儀器設備做大量調試。以蓋亞為例,如果能有更遠的運行軌道,它的測量精度更高。但蓋亞需要繞太陽公轉多次,並反覆測量以獲得較好的視差,運行軌道成倍擴大,意味著運行時間也會隨之變長。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科學網—NASA公布比鄰星觀測報告
    本報訊 當地時間6月11日,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新視野」號探測器對比鄰星的觀測報告。
  • NASA公布比鄰星觀測畫面—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JHUAPL/MSFC/NASA) 曾拍下史上最清晰冥王星照片、刷新柯伊伯帶天體觀測記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再立新功:測出兩顆恆星與太陽系外圍的距離。 據《自然》報導,今年四月底,「新視野」號將主攝像頭對準了兩顆離太陽較近的恆星:比鄰星和沃夫359,其中比鄰星是離太陽最近的恆星,與太陽相距約4.2光年。
  • 離太陽最近的比鄰星或許擁有第二顆系外行星,來認識一下比鄰星c
    比鄰星b可能終究並不是比鄰星唯一的行星。2016年8月,天文學家宣布一顆大致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圍繞著紅矮星比鄰星,這顆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運轉。比鄰星距離我們僅有4.2光年遠(為便於比照,銀河系的銀盤大約寬10萬光年。)那顆行星被稱為比鄰星b,它位於比鄰星的「宜居帶」內,即距離恆星剛好的距離,使液態水可以在行星地表穩定存在。
  • 科學家詳解比鄰星附近的宜居星球
    歐洲南方天文臺公布了一項重要發現,科學家們在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除太陽外)比鄰星的周圍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引發廣泛關注。比鄰星位於半人馬座,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最新研究確認其周圍存在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並且由於到恆星的距離適中,這顆行星的表面溫度很有可能較為溫和,從而能夠允許水體以液態形式在其地表存在。
  • 比鄰星周圍的行星可能不止一個
    天涯若比鄰。比鄰星b。ESO還記得半人馬座比鄰星b嗎?
  • 比鄰星是否擁有第二顆行星?
    另一個研究小組在2020年1月15日公布了他們的證據,證明有第二顆更大的行星圍繞著比鄰星運行。不過這時,這個更大的第二顆行星仍然被認為是候選行星。雖然目前還沒能證實,但研究人員確實為該行星的存在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Mario Damasso和他的同事在1月15日宣布這個第二顆行星是可能存在的。這篇經過同行評議的新論文發表在當天的《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
  • 科學家發現比鄰星爆發超級耀斑
    2016年8月,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公布了一個重磅消息——天文學家在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附近發現一顆處於宜居帶的類地行星,名曰比鄰星b。對於三體迷而言,比鄰星b有著特殊的意義。要知道,比鄰星是4.3光年外的三星系統半人馬座α星的一員,而半人馬座α星正是《三體》中的三體星系。因此,比鄰星b堪稱現實版三體世界。由於處於宜居帶,而且是距離我們最近的系外行星,比鄰星b自然而然地榮獲天文學家的重點關注,對這顆神秘星球是否存在外星生命展開大量研究。
  • 歐南臺證實,比鄰星發現宜居類地行星!
    在這幅藝術家繪製的想像圖中,比鄰星這顆紅矮星出現在這顆行星的地平線上方,而在比鄰星這顆「太陽」的右上方還能看到另外兩顆亮星,它們是半人馬座α(南門二)雙星。這顆行星比地球略大一些,處在比鄰星的宜居帶內,溫度適宜讓液態水存在於行星的表面。圖片來源:ESO/M.
  • 人類接收到來自比鄰星神秘信號,特殊頻率源於某種技術
    人類接收到來自比鄰星神秘信號,特殊頻率源於某種技術  olivia chan • 2020-12-21 11:26:14 來源:前瞻網 E2829G0
  • 已確認比鄰星的第二顆行星
    2016年,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一顆圍繞比鄰星運行的行星,命名為比鄰星b(Proxima Centauri b)。就在幾天之前,天文學家宣布確認比鄰星恆星擁有第二顆行星比鄰星c(Proxima Centauri c)。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擁有三顆恆星,比鄰星是其中最小且離我們最近的一顆。
  • 比鄰星b被潮汐鎖定沒法宜居?科學家:超算模擬結果是這樣的
    雖然,我們暫時還沒辦法抵達比鄰星b進行抵近觀測,科學家還是有方法可以研究比鄰星b宜居的可能性的。根據科學報告的資料,NASA氣候模擬中心(NCCS)擁有一臺超級計算機。這臺超級計算機是一個129000核基於Linux的處理器集群,每秒能夠執行6.8萬億次操作,其任務是運行複雜的氣候模型,以預測未來地球的氣候。
  • 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2016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圍繞著比鄰星運行的行星,被命名為比鄰星b。這顆行星幾天前才被確認。現在,天文學家已經證實了第二顆行星比鄰星c的存在。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有三顆恆星。比鄰星是最小的,也是離我們最近的。
  • 比鄰星b不孤單——過年就要熱熱鬧鬧
    上圖右側描繪的是新發現的系外行星候選者——比鄰星c(Proxima c),它以5.2地球年的周期圍繞著紅矮星比鄰星公轉。天文學家宣布在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相距只有4.2光年的比鄰星——附近發現一個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在圍繞著它旋轉。(相比之下,銀河系的盤面直徑大約10萬光年) 這顆行星就是比鄰星b,它正好位於比鄰星的「宜居帶」內,也就是恆星周邊液態水恰好能夠在行星表面存在的距離範圍。因此,在另一個「太陽系」裡,生命也許已經欣欣向榮了。(然而,這個機率的大小一直備受爭議。
  • 研究表明:比鄰星軌道最近的星球可能適宜居住
    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發表的一項報告中,馬賽天體物理實驗室(CNRS / Aix-MarseilleUniversit )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小組已經確定了該行星的表面尺寸和性質,該研究實際上也支持了比鄰星b宜居性的可能性。
  • 比鄰星,發來可能的人造訊號
    ❞在澳大利亞的帕克斯望遠鏡於 2019 年 4 月和 5 月探測到 980MHz 的窄頻無線電波,這個訊號來自比鄰星。研究人員仍在梳理這一發現並預計發表論文。為什麼說可能是人造訊號?但是這個訊號似乎直接來自比鄰星,而且這種限制窄頻的行為,以目前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似乎只能依賴科學的力量才能達成。「這是自 1977 年的 WOW!訊號以來,第二個可能的「人造」訊息。」
  • 科學家疑探測到比鄰星發射的神秘無線電信號
    一個尚未解釋的無線電信號似乎來自比鄰星的方向。比鄰星是一顆距離太陽最近的小型紅色恆星,距離太陽4.2光年。項目團隊在使用澳大利亞的帕克斯天文臺研究比鄰星時,發現了這個引人注目的信號,他們將其命名為BLC-1。這些無線電波是在2019年4月至5月的觀測中捕獲到的。
  • 科學家在比鄰星軌道發現第二顆超級地球!
    然而第二顆行星的發現將比鄰星推向了高潮,雖然它可能離它的恆星太遠,不可能有液態水,但它再次引起了人們對PC系統的興趣。這顆新行星名字叫做Proxima c,科學家說需要後續的觀測來確認它是一顆行星。但是通過比鄰星活動的變化表明確實是一顆行星。但他們也表示,他們所擁有的數據無法用任何恆星活動本身來解釋。
  • 歐南臺證實,比鄰星發現宜居類地行星!| 果殼 科技有意思
    這顆行星比地球略大一些,處在比鄰星的宜居帶內,溫度適宜讓液態水存在於行星的表面。圖片來源:ESO/M. Kornmesser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望遠鏡,以及其他天文觀測設施,已經找到了確鑿的證據,表明有一顆行星正圍繞著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運轉。
  • 不要小看人類的實力,如果比鄰星b真有外星人,必定會被我們發現
    2016年8月24日,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公布了一條令人振奮的消息:在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附近發現了一顆類地行星。這顆類地行星被命名為比鄰星b(Proxima b),觀測數據顯示,它的質量約為地球的1.3倍,與主恆星(比鄰星)之間的距離約為700萬公裡。
  • 【中國科學報】南極巡天望遠鏡發現疑似比鄰星的掩星信號
    【中國科學報】南極巡天望遠鏡發現疑似比鄰星的掩星信號 2017-12-25 中國科學報 【字體  我國科學家在南極中山站,利用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開展比鄰星測光觀測,率先發布了其類似地球的行星「比鄰星b」掩星現象的初步觀測證據。這是南極中山站自2016年首次開展天文觀測以來獲得的第一個重要研究成果,該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天文學報》上。  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由中國極地中心、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南京天光所)、中國科技大學聯合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