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有什麼用

2021-01-09 杭州日報

  全球華人數學家大會後續報導

  本報訊(記者 艾丹青)和文藝盛典的喧囂華麗比,數學家們開會顯得樸素安靜。昨天,第四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以輕裝遊西湖畫上句號,就像用數字、符號、定理解方程那樣簡潔明快。

  本報向「最聰明的腦袋」徵集生活數學問題也將結束。最後一期,我們選出幾個最有代表性的問題,一併請數學家解答。

  「1+1=2」不是譁眾取寵

  提起數學,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哥德巴赫猜想,被概述為2等於「1+1」的問題。有讀者毫不客氣地拋來問題:研究它到底有什麼意義,是不是數學家想證明自己很聰明?

  這個被稱為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的猜想,一直讓數學家們頭疼不已。不過,在他們看來,證明猜想並不是為了好玩。浙大數學中心主任劉克峰舉了個鮮活的例子:「嫦娥探月工程不是正被人們津津樂道嗎?這就是數學的作用。」

  劉克峰說,數學中還沒出現微積分時,人們也會說,研究這些有什麼用?但沒有微積分在力學中的應用,人們就無法計算出怎樣的加速度能讓衛星上天。「今天我們做哥德巴赫猜想,對生產生活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對人類來說,數學和科學中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找到並利用它們,和微積分指引衛星上天是同樣的道理。」

  「我始終有個觀點,越美好的東西,用處就越大。」就像陳省身說「數學好玩」一樣,劉克峰說:「數學就是美好的。」 

  呼籲傳統歷史題材

  一位高中數學老師通過本報,詢問數學家如何看待新課改。這一次大會專門設立中學教育論壇,研討基礎教育中的數學如何進行。

  很多數學教育家都表示,關於新課程標準一直存在爭議。不少中小學數學老師經常對著對新課本皺眉頭。張英伯教授認為,中國國情與西方國家不同,西方的課標可以是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最低標準,學校課程可以超越標準,還存在很多批學習內容很深的「精英」中學。國內課標基本是唯一的,因為有高考的存在。她強調課程標準要保持系統性和邏輯性,否則無法培養精英人才。

  記者注意到多位數學家都提出:中國傳統數學歷史題材要更多出現在課堂上。中科院教授李文林說,中國古代數學家的優良算法,比如求圓周率的「割圓術」、祖衝之父子推倒球體積公式等都出現在高中教材裡,但還不夠,「數學教學中怎麼恰當利用歷史題材,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用
    上個世紀70年代末,由於徐遲的一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讓陳景潤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科學家,也讓哥德巴赫猜想成了在中國最著名的數學難題,激發了無數民間人士夢想成為陳景潤第二。直到今天,在中文網際網路上幾乎每一個科學探索論壇都可以見到這些被戲稱為「哥德巴赫猜想家」的人幾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推銷其證明的盛況。
  • 那個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到底在猜什麼?
    但他提出的「哥德巴赫猜想」卻成為了世界三大數學猜想之一。另外兩個則是費馬大定理和四色猜想,並且這兩個猜想已經被數學家證明。然而「哥德巴赫猜想」卻仍是世界級未解之謎。 (收看全集請點擊文章末端「閱讀原文」)哥德巴赫其實專業學習的是法學,後來卻對數學研究產生興趣,做了一名中學教師。他對數學的研究純粹是出於興趣!
  • 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到底在猜什麼?
    後者那篇著名的報告文學,讓很多人知道了有位中國數學家,用了幾大麻袋演算紙,將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往前推進了一步。但陳景潤究竟在這個領域取得了多大的進展呢?讓我們從哥德巴赫猜想本身說起。哈代,英國數學家,二十世紀英國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其研究對後世分析學和數論的發展有深刻的影響。李利特爾伍德,英國數學家,研究領域涵蓋數論和數學分析,與哈代有著長達35年的合作。布朗,挪威數學家,其在數論領域的工作極大地推動了哥德巴赫猜想和孿生素數猜想等的研究。
  • 漫畫:什麼是哥德巴赫猜想?
    故事發生在小灰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天小灰向他的小學老師請教問題......————————————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源說起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其中一位是業餘數學家哥德巴赫,另一位是著名的大數學家歐拉。
  • 漫畫:什麼是 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源說起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其中一位是業餘數學家哥德巴赫,另一位是著名的大數學家歐拉話說有一天,哥德巴赫同學腦洞大開,發現有許多正整數都可以寫成三個素數之和。什麼意思呢?讓我們看幾個例子:整數9,可以寫成 2+2+5整數16,可以寫成 2+7+7整數30,可以寫成2+11+17那麼,如何能證明,任何一個大於5的整數都可以寫成三個素數之和?
  • 簡單的1+1和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是什麼關係?
    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1+1和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我們大家都應該聽說過,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證明了1+2的問題,但是1+1卻沒人能證明出來。小時候聽說這個故事的時候一直腦子裡有一個疑問。「1+2」和「1+1」那麼簡單的事情,還需要證明嗎,而且還證明不出來?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疑問吧。後來聽說陳老當年證明的「1+2」和哥德巴赫猜想有關係。
  • 那些年,我們一起猜想過的「哥德巴赫猜想」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位女文青講「哥德巴赫猜想」。作者 | Helen編輯 | 羅數君文 2100字 閱讀時間約 5分鐘我們是聽著「哥德巴赫猜想」長大的一輩人。我們知道「哥德巴赫猜想」是數學界的一座高峰,幾世紀以來吸引著人們攀登。
  • 哥德巴赫猜想被證明了
    首先,徐遲老先生當年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用洛陽紙貴來形容毫不誇張。在這部報告文學裡,陳景潤先生書呆子的形象躍然紙上,非常符合普羅大眾對數學家形象的預期:木訥、木訥、木訥,不食人間煙火。副作用是直接導致很多人會經常問我一個問題:賊老師,你真的是學數學的麼?我也很無奈。。。其次這個猜想只要有小學數學常識的都能懂。
  • 陳景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有何意義?
    30年前,陳景潤是國內有名的科學明星,他將哥德巴赫猜想證明到了1+2,即大偶數可以表示為一個質數與不超過兩個質數乘積之和的形式。這項成果到目前也是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最終結果1+1的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中的一道著名題目,數論是研究數的規律及性質的一門數學分支,目前看數論是非常基礎的數學,除了基本的運算,在技術領域很少用到數論知識,也很少用到質數的分布。在自然科學領域同樣也很少用到這些。這並不意味著數論不重要,研究數的數學分支,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是最基礎最重要的數學部分。
  • 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
    你以後千萬別出去說哥德巴赫猜想是證明1+1=2的,這實在是太雷人了。我還記得我小時候,有老師教育我說,數學很難啊,很嚴謹啊,你看1+1=2證明起來都那麼費勁,以此鼓勵我嚴肅對待數學,這種雞湯一定要避免啊,笑死個人了。1+1=2是定義,2就定義為1與1之和。
  • 王元院士漫談哥德巴赫猜想
    他談到三個方面的問題:一、什麼是哥德巴赫猜想;二、為什麼哥德巴赫的證明如此重要;三、目前最終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方法還沒有出來,勸大家還是把基礎打好,不要輕易去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有了這兩個方法的帶動,基本上解決了哥德巴赫猜想(2),即每一個充分大的奇數都是三個素數之和。為什麼說是基本解決而不是完全解決呢,這就要完全理解『充分大』。」 什麼是「充分大」?王元說:「充分大是一個界線,大於這個界線的數則為充分大。在數學中,這個界線有時可以算出來,有時算不出來。在這裡,文獻資料顯示,這個充分大可以算出來,是10的1000多次方,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 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應用,陳景潤研究了一輩子數學有哪些貢獻?
    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領域中的問題,數論是研究數的規律的一門數學分支。相對於數學的其他分支,目前數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少,數的規律只有很少一點投入到了應用,比如大的質數可以在加密領域派上用場。而哥德巴赫猜想,更是看不到它能有什麼實際應用。
  • 哥德巴赫猜想:還要「猜」多久?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記者 李斌 張景勇 鄒聲文) 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曾喚起許多中國人的科學意識,也使這一「猜想」成為當代中國最出名的一道數學題。從頂尖數學家到普通的數學愛好者,摘取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成為成千上萬中國人的夢想。    那麼,近年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有何進展?
  • 《哥德巴赫猜想》手稿背後的故事
    對於《哥德巴赫猜想》主人公陳景潤,鄧小平同志曾滿懷深情地講道:「(陳景潤)這樣的科學家中國有一千個就了不得!對這樣的科學家應該愛護、讚揚!」隨著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的出現,中國迎來了一個新的解放思想浪潮。這部被稱為「新時代報春鳥」的《哥德巴赫猜想》手稿現收藏在中國現代文學館手稿庫中。
  • 再談哥德巴赫猜想
    承接上我的上一篇,《哥德巴赫猜想隱藏的秘密》。昨天很湊巧,我多久沒有上「知乎」了,無聊地才一登陸上去,就被推送「哥德巴赫猜想證明」。我認真地看完了前幾段,忍不住給作者留言:「對不起,我只看到您『基於統計』這四個字,以下種種精妙的推演與計算都不需要看了……」作者很快給我回復了,吧啦吧啦。
  • 數學史上的王冠——哥德巴赫猜想
    誰也沒有想到,甚至是哥德巴赫本人也沒想到,自己無意間提出的一個問題,竟然困擾整個科學界超過200年,迄今為止,都無人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正確性。哥德巴赫提出的猜想舉例:10=1+2+7, 101=3+7+91。然而,歐拉經過反覆的思考,即不能給出證明,也不能舉出反例,只能在給哥德巴赫的回信中說明自己無法證明,但相信哥德巴赫提出的命題是正確的。同時,歐拉對哥德巴赫猜想給出了另一種等價陳述: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如10=3+7,100=3+97。此即為歐拉版本的哥德巴赫猜想。
  • 分析:為什麼龐加萊猜想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
    破解龐加萊猜想:為什麼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  新華網北京6月4日電 「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關於百年數學難題的四問  新華社記者李斌  「七大世紀數學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近日被科學家完全破解,而且是中國科學家完成「最後封頂」工作——中山大學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數學家
  • 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數學家
    這曾是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蹟:一位屈居於6平方米小屋的數學家,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
  • 知否| 哥德巴赫猜想何時能解?
    但他提出的「哥德巴赫猜想」卻成為了世界三大數學猜想其一,另外兩個則是費馬大定理(整數n >2時,關於x, y, z的方程x^n + y^n = z^n沒有正整數解)和四色猜想(每個無外飛地的地圖都可以用不多於四種顏色來染色,而且不會有兩個鄰接的區域顏色相同),並且這兩個猜想已經被數學家證明完成。「哥德巴赫猜想」卻仍是世界級未解之謎。
  •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證明1+1=2!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究竟是什麼?
    介紹之前,小編要事先說明,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要證明1+1=2,大夥平時討論這個問題時千萬不要瞎說哥德巴赫猜想是證明1+1=2。這樣說真的是太無知太雷人了,現在就連一些中小學的數學老師都會有這種錯誤認知,這真的是誤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