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精神,可直抵心靈

2020-12-26 光明網

作者:黃慶橋 顧天麗

1988年10月24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設成功,鄧小平同志親臨視察,並發表了《中國必須在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著名講話。從此,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名揚天下,為世人稱道。近些年來,有關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研究著作陸續出版,其中,葉梅老師的《粲然》格外引人注目。《粲然》是一部描繪對撞機工程建設始末的紀實報告文學作品,具有存史、資政、育人等多方面的現實意義。

一部鮮活的口述史

1988年10月,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次對撞成功,中國得以在國際高能物理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然而,我國高能加速器的建設歷程可以說極其曲折。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到20世紀60年代,我國已經自力更生開始了低能加速器的建設和高能加速器的方案設計工作,只是由於條件和環境的限制,當時的幾個方案在「出生」不久後紛紛「夭折」。

但是,正如對撞機工程經理方守賢院士所說:「雖然為設計這7臺高能加速器浪費了我不少精力,但是,它們之中有直線的,有迴旋的,有質子的,有電子的,很少有人能有這樣的鍛鍊機會。它使我在磨難中成長,在實踐中積累、擴展、豐富了加速器理論知識,為我國建造新的高能加速器蓄勢待發。」

聶榮臻元帥曾將對撞機工程譽為「繼原子彈、氫彈、飛彈、人造衛星、核潛艇等之後的又一巨大科技成就」。毫無疑問,作為改革開放之後我國自主組織建設的第一個大科學工程,對撞機工程的歷史是值得公眾去進一步了解的。基於5年深入紮實的採訪,尤其是對那些對撞機建設者的長期採訪,《粲然》中大量的口述史材料,是我們了解對撞機工程建設始末的寶貴歷史資料。因此,《粲然》作為國內第一部描繪對撞機工程建設始末的紀實文學作品,其存史意義不言而喻。

創造了一個個感人的傳奇

說到對撞機工程的成功建設,不得不提及李政道先生在這個過程中起到的國家科學顧問的作用。正如作者葉梅在書中所說:「他帶回了一個傳奇,之後又創造了一個個感人的傳奇。」李政道從初次回國開始就敏銳地覺察到了中國想要建造一臺自己的高能加速器的願望。在「八七工程」上馬之後,李政道就開始聯繫美國相關實驗室,為中國培養了一批高能物理實驗的人才。李政道憑藉自身在美國物理界的聲譽,與美國能源部、各高能物理實驗室多次溝通、周旋,以一己之力促成中美高能物理合作,這一合作作為中美科技交流的先行者,為後來中美其他領域的交流提供了經典範本。

正如前高能所所長陳和生所言:「應當說沒有李政道先生對發展中國高能物理的遠見卓識和孜孜不倦的努力,就不會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設和成功。從它的物理目標選擇到加速器方案的確定,從工程設計到關鍵設備,從人才培養到工程管理,從物理研究到國際合作,都凝聚著李政道先生的很多心血。」

對撞機的成功建設表明,在當時,「引進來」同樣是科學技術領域得以恢復和發展的必由之路。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學技術的發展,依舊離不開開放和合作。應當說,回顧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的建設歷史,對如今科學技術發展路徑的決策同樣具有借鑑意義。

科學家精神的生動讀本

對撞機工程的成功建設,是幾代中國科學家不懈奮鬥的結果。我國加速器的研製歷程始於新中國成立之初。那一輩的老科學家們在極其艱苦的科研條件下,抱著「要吃饅頭、先種麥子」的艱苦奮鬥精神,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先有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的靜電加速器小組利用趙忠堯從美國帶回來的加速器部件,在1955年和1958年分別建成了我國第一臺和第二臺靜電加速器V1和V2,後有謝家麟帶領團隊於1964年研製出一臺可向高能發展的電子直線加速器。

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很多當年20歲出頭的研究人員已經步入中年,但是他們心中的高能加速器夢並未停止,在對撞機工程上馬之後,毅然投入對撞機工程建設。他們懷著一顆為祖國科學事業獻身的赤子之心,夜以繼日地工作,不敢有絲毫怠慢。他們當時心心念念的是,國家還很窮,工程那麼大,必須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勤儉創業,多作貢獻。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應當說,對撞機成功建設的背後,正是幾代中國科學家們的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精神。葉梅老師通過走訪口述與細緻觀察,在《粲然》這本書中巧妙採用群體素描的方式,重點選取幾位典型人物,描繪出中國科學家及科學工作者們可貴可敬的精神品質。應當說,《粲然》這部報告文學作品,正是讀者們深入領悟科學家精神的生動讀本。

(作者黃慶橋系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員)

來源: 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電影丨美麗心靈: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傑出數學家,用精神打敗精神病
    ——《美麗心靈》前言電影是根據20世紀數學家納什的真實經歷改編的,通過這部電影,你或許可以窺見成功光鮮亮麗的背後有多少鮮為人知的秘密。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偉大的科學與頂尖的導演思維的碰撞,讓你在領略科學創新不易的同時,又不得不驚嘆於導演對電影節奏和劇情的掌控。我們來看看這部電影。
  • 浪漫又神秘,直抵精神深處|企鵝蘭登6月新書書訊
    原創:企鵝蘭登 無意將它們串聯在一起,但本月新書似乎都有共同的特點:浪漫又神秘,仿佛能直抵精神深處。(拍胸脯保證,真的很吸引人,無論是內容還是封面設計!都好看!)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 BJ40軍團直抵文昌助力中國航空
    如果一切順利,我國航天技術將迎來重大跨越,並為我國載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建設積累經驗和技術,為後續月球及行星探測等任務奠定人才、技術、科學、工程基礎。此外,"嫦娥"後續任務計劃是通過嫦娥六號在月球南極進行採樣返回,嫦娥七號計劃開展月球南極資源詳查,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進行綜合探測任務,嫦娥八號除繼續進行科學探測試驗外
  • 《論語》·樂:偉大的音樂能夠穿透我們的心靈,直抵情感的軟肋
    讀《論語》· 樂:偉大的音樂能夠穿透我們的心靈,直抵情感的軟肋張恩恩「樂」是孔子教育學生的主要科目「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一,不僅是因為孔子擁有豐富的樂理知識,擅長琴一語,我們可以知道孔子對徒有其表,而缺少「禮」的實際內容的「樂」是充滿質疑的,因為這樣的「樂」往往流於形式而不會起到彰顯文明、傳遞文化、淨化心靈、構建人格的作用。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論語·泰伯》)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從《美麗心靈》來看,約翰納什如何治癒精神分裂
    其實我早就想寫關於精神分裂方面的東西,只是不想濫於俗套,用華麗的辭藻和空白的學術名詞機械地堆積,正巧又回顧了一遍經典的《美麗心靈》,所以下面就從藝術與生活的角度,來談一談我對治療精神分裂的理解
  • 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通與共建
    內容提要 要達到對於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通與共建,其前提便是在對人文與科學的全面理解中塑造當代人類精神,促進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的健康互動與協調發展。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當代對立根源於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的雙重效應。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一方面造就了當代人類文明,另一方面帶來了人性的扭曲和壓抑。
  • 俄羅斯畫家謝爾蓋·道茨:用藝術透視心靈科學
    原標題:俄羅斯畫家謝爾蓋·道茨:用藝術透視心靈科學  新華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程雲傑 趙葳)受老子「大方無隅」的思想啟發,俄羅斯藝術科學院院士謝爾蓋·道茨在2013年創作了一幅名叫《局部缺刻黑方塊》的畫作,該作品19日在北京舉辦的其個人畫展中亮相。
  • 精神控制?心靈感應?腦機接口技術讓科幻成為現實
    導讀:你希望像X戰警中的X教授那樣擁有精神控制的能力嗎?或者你也曾想過和親人能夠心靈感應呢?最近大腦-計算機對接的進展正在將腦間直接傳遞思想的科學幻想變成現實。過去幾年發表的一系列研究宣告了動物之間、人之間甚至人鼠之間腦活動的直接傳輸。這種「腦腦對接」(BBI)通過連接兩個個體的大腦實現了腦活動的實時直接傳遞。
  • 人生感悟句子,唯美精緻,簡單幹淨,直抵心靈
    儘管你身材纖弱嬌小,說話柔聲細氣,然而卻很有力量,這是一種真正的精神美!8、嘿,好久不見,你還好嗎?當初我們分開的太突然,感覺我有好多話都還來不及對你說,那些話,就好像被冰凍了一樣,再也來不及被聽見。可有多少都於陽光無緣,但只要心中有陽光,無論何時你都能看見陽光。13、人生不止,寂寞不已。寂寞人生愛無休,寂寞是愛永遠的主題。我和我的影子獨處。它說它有悄悄話想跟我說。它說它很想念你^原來——我和我的影子——都在想你。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周光召:前輩科學家的精神風範
    ,決定創辦《科學》雜誌。他指出,要了解科學,首先要明白科學的兩個起源:一是實際的需要,二是人類的好奇。由於前者是外在的壓力,後者是內在的衝動,所以就科學發現而言,好奇心比實際需要更重要。他說「唯真理是求,不為利奪,不為害怵。必此種精神瀰漫於學人心腦之中,而後科學萌芽乃有發生希望。」
  • 心靈感應與託夢,如果從科學的角度解釋,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
    東方的文明,習慣把夢境與神明聯繫到一起,西方文明則更加擅長把夢與科學聯繫到一起。夢境與人類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目前科學界比較統一的說法是為了緩解精神壓力。當一個人白天的時候,內心承擔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得不到適當的緩解,晚上睡覺之後,潛意識為了保證整個機體的正常運行,便會採用夢境這樣的方法來緩解精神壓力。
  • 防治「心靈感冒」 科學認知是第一步
    提起患者,他十分痛心,「生病了卻諱疾忌醫,歸根到底是國人對抑鬱症缺乏科學的認知。」近日,國家衛健委公布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目標是到2022年,在試點地區初步形成全民關注精神健康,支持和參與抑鬱症防治工作的社會氛圍。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的知曉率達80%,學生對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5%。
  • 心靈美好——《美麗心靈》
    心靈美好——《美麗心靈》2019-07-20不知道為什麼,突然之間想到了《美麗心靈》。僅僅只是一味輿論的魅力,再一次把納什教授放上了神壇,所以我們才會想起吧!那個時候,我決定放棄,所以我找了好幾部片子:《心靈捕手》、《美麗心靈》等等!不過現在可以說實話,《美麗心靈》沒看懂!
  • 精神思想是北鬥,情感心靈是蒼穹
    有理解的千山萬水有詮釋的酸甜苦辣,有明了的春夏秋冬又看見的衣食住行,有長遠的精神思想有一路上的煙火漫漫,有將至的水到渠成有親臨的天長地久。耳畔的垂煙萬裡雀躍。是順境的習以為常是順心的步步生風,是習慣的理想中心是熟悉的細水長流,是生活人生的雅俗方式是奢儉路途的取捨世界。情感圍繞著豐富多彩的世界。
  • 防治「心靈感冒」:科學認知是第一步 心病需心藥醫
    防治「心靈感冒」 科學認知是第一步  很多人以為到精神科看抑鬱症的,不是瘋就是傻,將抑鬱症等同於精神病,患者也容易產生病恥感,這些錯誤認知影響到患者的早期診斷。  本報記者 葉 青  問診完最後一位患者,甘照宇看了下時間,已接近傍晚7點。
  • 揭開「心靈感應」的終極奧秘
    傳統宗教中有記載,「心靈感應」類似於佛教六大神通——「他心通」。現代科學無法解釋"心靈感應」產生的原理,並否定了它的真實性!神靈可操縱物質世界的一切,也可以附著到任何物體之上。二、心靈感應的原理。「心靈感應」實質是藉助「靈媒」傳遞信息,神靈讀取人的思想並把它傳遞給其他人。神靈是人與人心靈傳遞的橋梁。
  • 佛教算是一種心靈科學嗎——索達吉堪布慧晤潘宗光教授
    嘉賓:潘宗光教授&索達吉堪布主持人:梁永斌地點:泰國·清邁  第六屆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時間:2016.7.12當出家人遇上科學家佛教算是一種心靈科學嗎主持人:可不可這樣理解,佛教是一種心靈的科學? 堪布:可以這麼說。
  • 人人都有一個量子心靈!
    確定/不確定,確定性產生的是科學規律,不確定性產生的是自由。可能/不可能,可能產生的是現實,不可能產生的是虛幻,是美,是超越時空的高維能量。神奇的二次元哲學,能夠演繹出美醜、生死、愛與正義等精神維度。當人們以為精神是主觀意識想出來的時候,其實精神只是高次元維度,精神只是對這些能量的感知而已。世界是高維的,它的低維部分,就是科學,是可以控制的。它的高維部分,是精神,是不可控制的。
  • 《美麗心靈》一個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遭受著精神分裂的折磨
    不想讓看過的每一場電影都成為過眼煙雲,所以,簡單講一講的幾天前看的《美麗心靈》影片主要講述一個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遭受著精神分裂的折磨,在妻子的陪伴下與幻覺搏鬥,最終憑藉經濟學中的傑出貢獻獲得諾貝爾獎。從追求夢想的角度,納什是值得敬佩的,偏執而固執,這個角度人人贊同,暫且不談。
  • 波普爾:科學就是可證偽,批判和懷疑精神不可或缺
    卡爾·波普爾作為當代西方著名哲學家,其證偽理論在科學哲學領域佔據著重要地位。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理解證偽主義呢?波普爾的證偽主義有哪些要點呢?今天就來詳細了解學習。1證偽主義證偽主義就是堅持一種懷疑、批判、創造的科學精神,一生去踐行運用。英國哲學家卡爾·波普爾創立的科學哲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