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這50年的時光照相機,摸索環境變化規律

2021-01-13 嶽悅於世

美國間諜衛星在冷戰高峰時期曾監視蘇聯的原子彈,當時無意間收集到的環境數據現在有希望解開生態之謎。《紐約時報》本周最新發布的兩篇報導提到了來自CIA的照片和數據,這對於研究地球環境變化至關重要。

間諜衛星意外拍攝到珍貴數據

研究環境,比如森林的變化,很依賴一雙俯瞰全局的「眼睛」。這在現在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在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可沒有供森林研究的衛星。當時研究森林的科學家中曾經流傳這麼一句話:「當我進入森林時,我只能看到我周圍100米的地方。」在當時為了勾勒出地貌的歷史,只能靠傳統地圖和實地觀測到的樹木種類目錄,這就為研究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

時間一去不復返,想要知道半個世紀前的森林全貌卻苦於當時沒有可供觀測衛星。不過現在科學家們得到了一張鳥瞰圖,這還要感謝20世紀美國的一項間諜計劃——日冕計劃。該項目於1960-1970年間發射了機密衛星,以窺探蘇聯軍方的秘密。在這個過程中衛星共收集了大約85萬張圖像,這些圖像一直保密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

雖然在1995年這些圖像就已公布於世,但是因為之前設備的技術問題,這些圖像存儲形式為膠捲圖像。用於研究將其數位化的成本是一張30美元,而這樣的圖像有幾十萬張。直到最近軟體掃描技術變得更加精密,能夠校正、定位和分析經常被扭曲的衛星全景圖像,這些圖像才再次受到科學家們的重視。

這些圖像有什麼用?

有了這些公布的資料,科學家們可以將景觀的時間軸提前到20世紀,這有助於我們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而且相比於之前的歷史跨度,這次我們翻了幾倍,這將更有助於建立模型使預測更加精準。

在過去兩年中,科學家們通過研究了這些圖像,以追蹤中亞巖石冰川的運動、沙烏地阿拉伯海岸線的變化、埃及東部沙漠的河谷樹以及秘魯的冰雪融化。森林研究還發現從1967年到2009年,人類活動使紅樹林的覆蓋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一以上。

在2019年,科學家利用日冕圖像、歷史地圖和現代衛星對比重現了尼泊爾費瓦湖的邊界隨著時間的變化。然後根據研究人員對建模預測這個湖泊可能會在未來110年內失去80%的水。這種規模的水源損失將破壞該湖泊水力發電、灌溉和提供旅遊活動的能力,而這些資源是尼泊爾數十萬人賴以生存的基礎。

間諜衛星無意間成了我們回看地球歷史的時光機,隨著氣候變化和其他全球生態系統的轉變,記錄和拼湊長期的環境時間表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我們走出的每一步都會留下腳印,而這些腳印可能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也可能會幾十年後改變我們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安芷生:從中國黃土出發,破解地球環境變化奧秘
    安芷生196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系後,師從我國著名地質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劉東生院士,從事中國黃土、第四紀地質及自然環境變化的研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0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在地環所巖芯庫,記者見到了陳列的各地鑽探巖芯樣品,包括黃土巖芯和標本。科研人員介紹,這些巖芯樣品都是「安先生的寶貝」,它們是了解地球環境歷史與演變的「密匙」。
  • 1968年 海鷗照相機飛向世界
    畢業於浙江大學光學儀器專業的孫晶璋,1957年在上海照相機廠籌備處實習,1963年由北京輕工業部研究院機械設備研究所調回上海照相機廠,親歷了上海照相機廠自58年正式成立以來主要產品的研試。後來他成了上海照相機總廠的總工程師。上海照相機廠是上海海鷗照相機有限公司的前身。1963年,該廠生產的相機90%是上海牌4型雙鏡頭反光照相機(即方鏡箱照相機)。
  • 摸索人才成長規律 探路學生工作新途徑——六學院發起MSTLR沙龍活動
    西工大新聞網1月10日電 (通訊員 佘磊磊 顧振芳) 近日,一場由航天學院、教育實驗學院、動力與能源學院、電子信息學院、生命學院、外國語學院發起的MSTLR沙龍(摸索·探路人沙龍)在長安校區舉辦,本次沙龍圍繞「用人才成長規律創新學生工作」這一主題,通過MOSO Talk的形式,就如何培養學生有夢想、責任感、
  • 合肥研究院地球熱層大氣NO紅外輻射通量變化規律研究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地球熱層大氣NO紅外輻射通量變化規律研究獲進展 2018-03-29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陳凱先院士:已摸索到新冠治療規律,情況令人放心
    他表示,目前已經摸索到了疾病治療的規律,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方法,令人放心。據了解,國際上疫苗研發大約有5條主要的技術路線,在中國都有開展研究,相應的工作正在推進中。關於臨床救治,陳凱先介紹,目前已經摸索到了疾病治療的規律,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方法。從開始發布的第一版、第二版診療指南,一直到第七、第八版,一直在不斷調整完善。「今天來看能夠比較好的救治確診患者,很少有輕症變重症,或者由重症變危重的情況。」
  • 照相機電子快門控制電路原理圖
    打開APP 照相機電子快門控制電路原理圖 佚名 發表於 2009-06-02 00:22:17 照相機電子快門控制電路原理圖    圖2-17所示為利用光敏電阻構成的照相機自動曝光控制電路,也稱為照相機電子快門。
  • 時光倒流50年 複印機上誕生的藝術創作_富士施樂複印機_辦公列印...
    靜電學試驗:惠特尼館藏的靜電複印藝術,1966-1986靜電複印技術影響的不只是辦公室 還有藝術創作        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在2017年11月17日到2018年3月25日期間舉辦了《靜電學試驗:惠特尼館藏的靜電複印藝術
  • 火星春天是這樣的,高幀率照相機拍下畫面,讓我們看到不同地貌!
    火星春天是這樣的,高幀率照相機拍下畫面,讓我們看到不同地貌!地球上大多數地區都是四季分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天到來時,萬物復甦,地球上又重新展現出綠色的生機。這和地球的轉動有非常大的關係,那麼除了地球之外,其他的星球上是不是也有春天呢?
  • 《時代》公布地球表面組圖 呈現28年地球變化
    ,仿佛帶我們進入時光機器,回顧28年地球的變化。  這組圖片由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以下簡稱「美國航天局」)和美國地質調查局從谷歌地圖存證文件中收集,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向我們展示了從1984年至2012年的地球表面的驚人變化,其中包括全球城鎮擴張、熱帶雨林惡化以及冰川融化等等,讓人不禁感嘆:短短28年,地球的變化竟如此之大!  1972年,美國航天局啟動地球資源探測衛星項目,並發射第一臺探測衛星。
  • 15張圖片顯示了地球在過去的50年中的變化
    這聽起來令人難以置信,但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過去50年的科學和生產的進步推動了世界進入一個新的地質時代!一般來說,我們低估了人類對地球大氣層、海洋和野生生物的影響。但是我們注意到自己的變化了嗎?相信我們,過去的幾年是以各種戲劇性的變化為標誌的,不僅影響了地球,而且影響了人類。
  • 月相變化規律解析
    月相變化規律解析  一、月相及其形成  月亮圓缺變化的各種形狀叫作月相。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陽光。在太陽光照射下,總是一面亮一面暗,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面,另半個球面是暗面見圖1中中間一圈。
  • 堅守初心,雕刻歷史 |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全球變化研究團隊
    在從事全球變化研究的科學家們眼中,時間則是開展空間對比的基準。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就有這麼一支從事全球變化研究的「有思想、有平臺、有成果」的高水平團隊,他們徜徉在過去-現在-將來間,窺探著地球環境變化的歷史與奧秘。
  • 中國江蘇常州照相機總廠製造的紅梅-5雙反照相機
    繼續介紹雙反照相機,今天登場的是江蘇常州照相機總廠生產的紅梅-5雙鏡頭反光照相機。該機由江蘇常州照相機廠1979年研製生產。當時的機械工業部儀器儀表總局的專家組,在1982年7月對紅梅-5進行了鑑定,認定為優質產品,隨後正式投入生產。
  • 堅守初心,雕刻歷史|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全球變化研究團隊
    他利用熱帶地區樹輪氧同位素(δ18O)重建了過去800年中太平洋海表溫度(ENSO)變化序列,這是目前全球最長的年解析度ENSO記錄。基於大量樹輪樣本的研究,他還將樹輪記錄與流域水文學相聯繫,重建了黑河近600年和黃河近500年的徑流量變化,揭示出自然變化和人類活動共同影響下流域徑流和水資源變化規律,為黃河水利建設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
  • 安芷生:破解黃土高原氣候環境變化「密碼」
    來源:教師報2020年9月23日,作者:周 勵,原標題:《安芷生:破解黃土高原氣候環境變化「密碼」)  我國著名環境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安芷生,已經從事地球科學研究工作半個多世紀了。
  • 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誕生50億年環境超越地球,就怕已經有人
    導語: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誕生50億年環境超越地球,就怕已經有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人類已經將手伸到了遙遠的外太空,以探索更大的未知。雖然我們都知道在這個偌大的宇宙之中,一定不止我們地球文明的存在,但是直到今天,我們對於地外文明的研究也只局限在一些模糊或是虛假的圖片之中。就在前段時間,科學家們的研究終於有了更新的進展。早在2017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就發現了一顆名為LHS1140b的行星,根據當時的研究資料現實,這顆行星已經誕生了50億年的時間,或許能夠成為「第二地球」。
  • 談一談感受性變化的規律
    「感受性變化的規律」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屬於,經常以單選題,多選題等客觀題的方式出題,很多同學會對這幾個概念進行混淆,大家在備考的過程中需要加以注意及理解,今天我會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這一考點。我們的感受性變化規律一共有四個,分別是:1.感覺適應:由於刺激物持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從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適應。
  • 宇宙,地球,人類,相互影響有什麼規律,揭秘天地人影響定律!
    1.宇宙規律對地球環境的影響,是長期緩慢的,沒有突發事件,有利地球生命存在。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有天人合一,天人感應說法,是說明宇宙,地球,人類三者相互影響規律的,古人早就發現了這個規律。我聯繫到現代生命健康科學,進一步總結這個規律,起名字叫天地人影響定律,對目前地球環境保護,人類健康養生,有啟示。
  • 厄爾尼諾成因及氣候變化規律
    以強火山爆發為時間節點的厄爾尼諾冷年——拉尼娜暖年的Ei.La周期循環,是地球上氣候由冷到暖的年際變化周期現在已發現的許多天氣現象均可以用Ei.La循環的周期變化來解釋、說明、預報、防範或利用。歷史氣候變化、當代氣候變化及未來的氣候變化都將遵循氣候年際變化的Ei.La循環規律。
  • 月相變化規律
    月相變化規律  1.約在農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於太陽和地球之間地球上的人們正好看到月球背離太陽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見月亮,稱為新月或朔,其視形狀見圖1中A位置。此月相與太陽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黃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時才可覺察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