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楊牧去世,臺媒稱其為最可能獲諾獎的臺灣作家

2020-11-26 手機鳳凰網

楊牧

據臺灣當地媒體報導,著名詩人及散文作家楊牧,2020年3月13日於臺北國泰醫院病逝,終年80歲。

1940年楊牧出生於中國臺灣花蓮,本名王靖獻,最早筆名其實不叫「楊牧」,而是「葉珊」,1966年赴美國伯克利攻讀博士學位,見證了1960年代的美國平權運動,並將筆名改為楊牧,嘗試以詩介入社會。

代表作有《柏克萊精神》《搜索者》《水之湄》《花季》《燈船》《瓶中稿》《海岸七迭》《禁忌的遊戲》等,以及文學自傳《奇來前書》《奇來後書》。作品曾被譯為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瑞典文、荷蘭文,其譯著有《葉慈詩選》《英詩漢譯集》等。曾任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國立東華大學人社院院長,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

在一九七七年《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中,編者引介楊牧的文字,尤其代表了文學界對詩人的普遍認知:「楊牧是位『無上的美』的服膺者,他的詩耽於『美』的溢出:古典的驚悸,自然的律動,以及常使我們興起對古代寧靜純樸生活的眷戀」。然則在「美的溢出」與「古典的驚悸」之外,楊牧的詩文創作間,又開展他對鄉土的認同,對現實的關懷。楊牧積極介入現實層面問題的探討,提出許多對臺灣社會的觀察、省思與批判,說理深切,展現濃厚的鄉土關懷,開闢了楊牧散文的另一風貌;詩人兼學者的焦桐曾說:「楊牧是臺灣最勇於試煉文字、語法、也最卓然有成的巨匠。」

臺灣當地媒體《聯合報》在報導其去世消息時評價說「多年來,(楊牧)他一直被認為可能是臺灣第一個拿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主要作品】

(筆名為葉珊時期所著詩集)

《水之湄》(臺北:藍星詩社,1960)

《花季》(臺北:藍星詩社,1963)

《燈船》(臺北:文星書店,1966)

《非渡集》(臺北:仙人掌出版社,1969);再版(臺北:晨鐘出版社,1972)

《傳說》(臺北:志文出版社,1971)

(筆名更為楊牧後所著作品)

《瓶中稿》(臺北:志文,1975)

《北鬥行》(臺北:洪範書店,1978)

《楊牧詩集Ⅰ》(臺北:洪範,1978)

《禁忌的遊戲》(臺北:洪範,1980)

《海岸七疊》(臺北:洪範,1980)

《有人》(臺北:洪範,1986)

《完整的寓言》(臺北:洪範,1991)

《楊牧詩集Ⅱ》(臺北:洪範,1995)

《時光命題》(臺北:洪範,1997)

《涉事》(臺北:洪範,2001)

《介殼蟲》(臺北:洪範,2006)

《楊牧詩集Ⅲ》(臺北:洪範,2010)

《吳鳳》(臺北:洪範,1979)

《葉珊散文集》(臺北:文星,1966);再版(臺北:洪範,1977)

《楊牧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1975)

《年輪》(臺北:四季出版社,1976);再版(臺北:洪範,1982)

《柏克萊精神》(臺北:洪範,1977)

《搜索者》(臺北:洪範,1982)

《交流道》(臺北:洪範,1985)

《飛過火山》(臺北:洪範,1987)

《山風海雨》(臺北:洪範,1987)

《一首詩的完成》(臺北:洪範,1989)

《方向歸零》(臺北:洪範,1991)

《疑神》(臺北:洪範,1993)

《星圖》(臺北:洪範,1995)

《亭午之鷹》(臺北:洪範,1996)

《下一次假如你去舊金山》(臺北:洪範,1996)

《昔我往矣》(臺北:洪範,1997)

《奇萊前書》(臺北:洪範,2003)

《人文蹤跡》(臺北:洪範,2005)

《掠影急流》(臺北:洪範,2005)

《奇萊後書》(臺北:洪範,2009)

《傳統的與現代的》(臺北:志文出版社,1974);再版(臺北:洪範,1979)

《文學知識》(臺北:洪範,1979)

《文學的源流》(臺北:洪範,1984)

《陸機文賦校釋》(臺北:洪範,1985)

《隱喻與實現》(臺北:洪範,2001)

《失去的樂土》(臺北:洪範,2002)

《葉慈詩選》(臺北:洪範,1997)

《英詩漢譯集》(臺北:洪範,2007)

附:楊牧詩歌6首

《行過一座桃花林》

當我行過一座桃花林,孤獨忽然

化為一顆寂寞的黃昏星,亮在遙遠的山頭

挽不住的夜色啊!落葉辭空山

飄零像那沒有顏色的雲朵

有人在河岸吹簫,晚霞寂寞地照著——

小園雨如三月柳,你在風中哭過

不再飄泊,不再飄泊

當我行過一座桃花林,晚霞

寂寞地照著——照著一片破葉

我就在這樹下躺臥,讓你來尋我

因為我的孤獨就是那顆星

你就快快渡河來尋我,渡河來尋

《星是惟一的嚮導》

在雨影地帶,在失去沿循的

剎那。星是惟一的嚮導

你的沉思是海,你是長長的念

在夜,在晨,在山影自我几上倒退的

剎那。我們回憶,回憶被貶謫之前

第二次,你自我的自顧間

悠然離去。主啊——第一次的郵寄

她在揚起的蝕葉裡

在那夜,那失戀的滂沱裡

摧燒你的寂寞和晨起的鈴當

那俯視是十八歲的我

在年輕的飛奔裡,你是迎面而來的風

自你紅漆的窗,我看到,你的幻滅

是季節的邅遞。星是惟一的嚮導

淡忘了你,淡忘這一條街道

在智慧裡,你是遇,掀我的悟以全宇宙的渺茫

你的笑在我的手腕上泛出玫瑰

那是懷念,在你的蒙特卡羅

在骰子的第六面,在那扇狀的衝積地

倘若你是

《獻給一位比利時漢學家》

他們說靜止的中國花瓶

其實是不斷展現著韻律的:

靜止的中國花瓶是動。我相信。字

是可解的甚至當它們已經組成可說的文

(我們都在學習解說)。每個字

也都和靜止的中國花瓶一樣,是動的

或者說我們都在學習觀察一片森林

你看到每棵樹都在長大繁榮枯萎

而且互相支持著護衛著

為彼此的根莖下定義云云

葉的形狀和顏色,果實的質理云云

我們相信每個字都是一棵樹

然則 我們都是造化文章裡

一些激動地等待註解的字

《日暖》

隨我來,薔薇笑靨的愛

雲彩雕在幻中,幻是皇皇的火

照你的長髮,照你榴花的雙眸

薔薇在愛中開放,愛是溫暖的衣

依舊,依舊是輕輕的雷鳴,宣示著

一則山中的傳奇,水湄的神話

日暖時,隨我來,讓我們去坐船

小小的江面罩著煙霧

短牆上湧動著一片等待的春意

林中有條小路,一段綠陰的獨木橋

日暖時,讓我們去,帶著石蘭和薜荔

走入霧中,走入雲中

在軟軟的陽光下,隨我來

讓我們低聲叩問

偉大的翠綠,偉大的神秘

偉大的翠綠,偉大的神秘

風如何吹來?

為何風吹你紅緞輕系的

長發,以神話的姿態

掀撩你繡花的裙角?

隨我來,日暖時,水湄是林,林外是山

山中無端橫著待過的獨木橋

《哈薩克素描》

站著是一匹伊犁馬

睡著是一架烏孫山

動時是一條喀什河

靜時是一片大草原

酒裡沒有太高的奢望

酒後又有敞亮的不滿

太陽落下左肩的時候

依舊把月亮扛在右肩

古老的歷史正在開發

每一片胸脯,都擂著鼓點

《時光命題》

燈下細看我一頭白髮:

去年風雪是不是特別大?

半夜也曾獨坐飄搖的天地

我說,撫著胸口想你

可能是為天上的星星憂慮

有些開春將要從摩羯宮除名

但每次對鏡我都認得她們

許久以來歸宿在我兩鬢

或許長久關切那棵月桂

受傷還開花?你那樣問

秋天以前我從不去想它

吳剛累死了就輪到我伐

看早晨的露在葵葉上滾動

高潮於脈絡間維持平衡

珠玉將裝飾後腦如哲學與詩

而且比露更美,更在乎

北半球的鱗狀雲點點反射

在鯨魚遊泳的海面,默默

我在探索一條航線,傾全力

將歲月顯示在傲岸的額

老去的日子裡我還為你寧馨

彈琴,送你航向拜佔庭

在將盡未盡的地方中斷,靜

這裡是一切的峰頂

(一九九三)

相關焦點

  • 臺灣著名作家楊牧病逝,一直被認為是臺灣最有希望拿諾貝爾文學獎的...
    2020年3月13日,臺灣著名詩人及散文作家楊牧於臺北國泰醫院病逝,享年80歲。楊牧先生於1940年出生於中國臺灣花蓮,本名王靖獻,最初用「葉珊」作為筆名,在1966年赴美國伯克利攻讀博士學位,見證了1960年代的美國平權運動,並將筆名改為楊牧,嘗試以詩介入社會。
  • 臺灣國寶級詩人因病突逝享年80歲,最有可能拿諾貝爾獎
    3月13日,據臺灣媒體報導,著名詩人以及散文作家楊牧於2020年3月13日在臺北國泰醫院去世,享年80歲,他的去世震驚了整個文壇。據悉,楊牧近些年身體狀況一直不好,呼吸系統與心臟都出現過問題,前幾天身體狀況惡化,被家人們緊急送往醫院,直接住進了加護病房,經過幾天搶救,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楊牧一直被認為臺灣最有可能拿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他是臺灣文壇舉足輕重的人物,直接推動了文壇的發展。
  • 臺灣詩人楊牧去世,享年80歲:曾被認為非常有望獲諾貝爾文學獎
    諾獎評委馬悅然非常喜歡楊牧的作品,因此,楊牧也被一度認為是非常有希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語詩人。在晚年,楊牧回到故鄉花蓮教學,經常下課後在湖畔與學生一起讀詩。他依舊寫詩,並一直堅持用古樸的鋼筆和過時的打字機。
  • 臺灣詩人楊牧去世,一直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有力競爭者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3月13日,詩人楊牧病逝,終年80歲。楊牧1940年出生於中國臺灣花蓮,本名王靖獻,最早筆名其實不叫「楊牧」,而是「葉珊」,1966年赴美國伯克利攻讀博士學位,見證了1960年代的美國平權運動,並將筆名改為楊牧,嘗試以詩介入社會。其代表作包括《楊牧詩集》《山風海雨》等,其詩集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包括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捷克文等。多年來,他一直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
  • 逝者| 詩人楊牧:山海寂寂,長江東流如昔
    3 月 13 日,楊牧先生遺憾逝世,享年 80 歲。楊牧是中國著名詩人,是臺灣最重要的文學家之一,也曾主編《新潮文庫》,影響一代臺灣知識界。今天我們重讀郭玉潔撰寫、刊載於《單讀 07》的文章《在花蓮聽楊牧講詩》,緬懷這位在文學與為人上同樣傑出的詩人。
  • 臺灣著名詩人洛夫
    洛夫1928年生於湖南衡陽,1949年赴臺,今年3月19日在臺北去世。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現場,洛夫手執詩作《背向大海》的照片置於鮮花之上,其代表作《因為風的緣故》中詩句「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此時仿佛訴說生命無常。
  • 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中國臺灣文學泰鬥著名詩人李牧病逝
    據媒體報導,2020年3月13日臺灣著名詩人,學者,散文學家楊牧在臺北國泰醫院病逝,終年80歲。他的代表作包括《隱喻與實現》《失去的樂土》《葉慈詩選》《英詩漢譯集》等。除了是一名詩人外,還是散文家、評論家。曾出過一系列關心現實和批判現實問題的作品,獲得過2007年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2013年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等。
  • 解密被提名諾獎的中國作家:胡適、林語堂、魯迅、老舍和沈從文
    諾獎與中國作家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臺灣作家李敖就是利用了這一點把他被提名諾獎的新聞炒作得沸沸揚揚,《北京法源寺》賣了個洛陽紙貴。李敖留下的不少破綻沒有立即被人識破,表明李敖本人和許多讀者都不了解諾獎提名的時間、評選機構及其評選機制。
  • 臺媒稱臺灣語文課本世界文學嚴重不足:應向大陸學習
    參考消息網9月8日報導 臺媒稱,臺灣12年教育語文課綱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選文正在吵不休。但有專家認為,臺灣高中語文課本的世界文學確實不多,這一點應該向大陸學習,大陸教材的翻譯文學佔到1/3。據臺灣中時電子報9月5日報導,「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表示,臺灣高中語文課本的世界文學比例確實不高,以她手邊某版本來說,高中6冊只有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蜘蛛之絲》及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看不見的珍藏》。
  • 英國外交部建議後 入圍布克獎臺作家國籍又被改成「臺灣」
    據臺灣「中央社」4月4日報導,入圍英國布克國際文學獎的臺灣作家吳明益的國籍在當天又被改回了「臺灣」。觀察者網此前報導稱,在吳明益最初入圍時,其國籍顯示的就是「臺灣」,但在上個月一度被改成「中國臺灣」。吳明益 臺媒圖按照「中央社」的說法,布克國際文學獎方面此前稱,他們收到的建議指出,「中國臺灣」是「正確、政治中立」的用法,他們已就此向英國外交部尋求意見。
  • 懷念詩人、散文家楊牧,風中的等待已是風中最後的等待
    去年三月,詩人、散文家楊牧去世,享年80歲。楊牧初與文學結緣時,曾在詩作《逝水》中寫道:「春天走過,春天悄悄地把我帶走。」這某一瞬間由心而生的想像,無意中預料了生命的句點。我們懷念楊牧,朗誦他的詩作,以及那些像詩一樣的散文。
  • 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諾貝爾文學獎,中文譯者稱其「劍走...
    她在回憶成長經歷時寫道,格言說,詩人的智力或職業的標誌是對語言的激情,這種激情被認為是對語言最小溝通單元——對詞語的發狂反應,詩人被認為是不能充分理解血紅色這類詞語的人,但她的經歷並不是這樣。從四歲起,她就開始讀詩,偏愛簡單的詞彙,對詩中存在的上下文的多種可能性感到著迷。
  • 作家林清玄去世 終年65歲 林清玄入選小學課本作品有哪些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  林清玄(1953年-2019年1月),中國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  筆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鵑》。
  • 臺灣作家感嘆:臺灣窮的只剩小吃業
    【觀察者網綜合】據臺媒2月6日報導,全球景氣不好,臺灣受創特別嚴重,經濟增長主要只靠內需撐場,不少人紛紛轉戰這塊市場。對此,臺灣財經作家狄驤感嘆,他近來聽到見到太多朋友,包括工程師、醫生等轉戰餐飲小吃業,「難道臺灣真窮到只剩下小吃業?其他行業都要滅絕了嗎?」
  • 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最熱門,中國作家呢?
    安妮·卡森 安妮·卡森被譽為英語文學中最重要的在世詩人,深受哈羅德·布魯姆、桑塔格、翁達傑、艾麗斯·門羅、託賓等當代一流評論家和作家推崇,布魯姆更是稱其為「在世的諸天才之一」,可與近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女詩人艾米麗·勃朗特和艾米麗·狄金森相提並論。
  • 華裔作家遊朝凱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小說獎,亞裔作家大放異彩
    遊朝凱在2007年被選為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評選的5位35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作家之一。祖籍中國臺灣的他是美國第二代移民,他曾是一名律師,後來辭職投入寫作。《唐人街內部》是他的第四本書。「我現在感覺不到我的身體。」遊朝凱在發表獲獎感言時如此表達自己的驚訝,並補充說他原本很確信自己不會獲獎,所以沒有準備獲獎感言,甚至覺得自己現在所處並非現實世界。
  • 楊焄|詩人已逝,詩人不朽!
    楊牧詩人楊牧一個月前在臺北悄然病逝,相關報導大多聚焦於他在新詩創作方面所取得的卓著成就,甚至稱許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爭奪者,卻很少提及他同時還是一位傑出的古典文學和比較文學專家。他編著過一本非常別致的《陸機文賦校釋》(洪範書店,1985年),就很能彰顯其獨特的研究旨趣和深湛的專業造詣。
  • 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作品曾入選小學課本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林清玄(1953年-2019年1月),中國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鵑》。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1953年生於中國臺灣高雄旗山。畢業於中國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他是臺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 小鬼黃鴻升去世,被發現時已屍僵,年僅36歲,曾是羅志祥搭檔!
    小鬼黃鴻升去世,被發現時已屍僵,年僅36歲,曾是羅志祥搭檔!9月16日,據臺媒相關報導稱,小鬼黃鴻升在北投家中去世,被發現時已經屍僵,令人心碎的是,黃鴻升年僅36歲,對於這一訊息,黃鴻升的經紀人證實其為真實消息,至於黃鴻升的死因將會晚點發布,在9月15日,黃鴻升還在IG限時動態PO出了狗狗萌照,從生活訊息方面來看,黃鴻升心理很健康,應該並未有自殺方面的跡象。
  • 天上又添一顆星,臺灣著名詩人洛夫逝世
    楚天都市報3月19日訊(記者徐穎)臺灣詩人洛夫先生,於19日凌晨3點21分逝世,享年91歲。洛夫去世的消息在網絡和詩壇傳開,引發網友和詩友緬懷,「余光中、霍金、李敖、洛夫,天上的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四顆」,「到處一片喧譁,先生的世界很白,乾乾淨淨的白」,也有人貼上洛夫版《月下獨酌》中的詩句緬懷,「我穿上了月光的袍子,月亮借去了我全身的清涼,祈禱老人一路走好」。洛夫洛夫,本名莫運瑞、莫洛夫,筆名野叟,湖南衡陽人。1949年赴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