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偉大的老師,與諾貝爾擦肩,若留美會聞名世界晚年不必乞討

2020-09-13 塵玖

中國人才爆炸性湧現的時期,應該就是在1880年-1980年這一百年間,正是因為這一百年裡大批湧現出的各個行業的無數天才,才將中國飛快地帶入了高速發展的時代。若要論功行賞,這裡面有一個人,絕對應該排在前十,可至今仍沒什麼人熟悉他,他就是中國最偉大的老師葉企孫

葉企孫一生的縮影

葉企孫從小就是個天才,12歲考上清華,25歲哈佛博士畢業,並且已經在物理領域取得非凡的成就,如果他再留在美國深入研究幾年,絕對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哪怕他在事業最高峰的時候選擇回國教書育人,他也依然註定不會平凡。從教二十多年來,葉企孫直接或間接地教育出幾百位至今仍在中國科學領域有著絕對影響力的偉大的各行業的科學家們是,其中有79位院士。

甚至連大家熟知的例如錢學森等兩彈一星裡面共23位開國元勳中,就有13個科學家是葉企孫培養出來的學生,有9個人還是他直接教出來的。就連楊振寧、李政道這樣的諾貝爾物理學家,也一樣都是他教育出來的。

所以葉企孫這樣偉大的老師,註定不應該平庸,卻又在人生的後半程裡,過著最平庸最屈辱的生活,甚至淪為乞丐,孤苦無依一生。

葉企孫任教前的輝煌

葉企孫的家庭一直是書香世家,所以他從小就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幾歲就已經將《三字經》《詩經》等所有古籍讀了個透徹。等到他12歲時,成為考上清華學校的第一批學生。可是由於種種原因,當時沒能按時入學。

兩年多後,葉企孫不願錯過進清學的機會,於是又重新報考,再次被錄取。在學校裡葉企孫雖然年紀很小,但是早熟又聰慧的他,在考慮的已經是要如果提升當時中國的科技人才了。當他看到在此之前被留派到國外去學習的學生大多都是學習工程和文法的,他便下定決心自己將來留學一定要在科學領域深造,彌補中國在這一領域的薄弱。

等葉企孫20歲去美國留學後,他毅然選擇了物理專業,並且用5年時間完成了芝加哥大學的學士學位和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還在此期間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P.W.布裡奇曼博士的親傳學生,並成功在此期間在物理學領域做出了突破性的研究,被美國科學界認為他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當時的葉企孫的確很受科學界的喜愛,很多國外的研究院為了能夠留住他,紛紛給出十分優越的條件,不僅是高薪,好的研究環境,甚至是歐美等國的國籍,都任他提條件。

當時科學界的專業人士都認為,只要再給葉企孫一點時間,他必然能夠研究出足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新成果,大家也不認為這樣的葉企孫會放棄自己的研究,就連哈佛也一再挽留。

可葉企孫偏偏就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驚掉大牙的決定,他毫不猶豫的拒絕掉了所有科學院或研究所的邀請,隻身一人回國了。並且很快成為清華大學的物理學老師,開始為中國培養物理數學方面的人才。

葉企孫的任教之路

當時的清華學院是沒有物理系的,葉企孫就自己申請了開辦物理系,既是老師又是系主任,後來還成為物理學院的院長。他深知一個國家如果有足夠多的物理、化學和數學方面的人才,將對這個國家起到多麼大的作用。所以哪怕前面沒有路,他也要用自己的身體撞出一條路來。

一開始辦物理系很難,只有他一個老師不說,連學生也少得可憐。可是葉企孫不會放棄,哪怕只有一個學生,他也認真備課,絕不懈怠。等後來學生慢慢多起來,老師又成了稀缺的資源。

葉企孫又開始了滿中國尋找老師的道路。只要是他發現的在科學領域有著非凡的見解,並且有一定成就的學者,他都會誠懇地邀請他們來物理系做老師。甚至如果遇到比他更有能力的,他也甘願退居二線,讓別人做主任、做院長,拿比他更高的工資。

所以很快物理系就擁有了一批當時國內最優秀的老師,例如後來的理學院院長吳有訓、熊慶來、張子高、趙忠堯、周培源等等。因為有這一批優秀學者的加盟,讓清華的理學院成為了哪怕至今也是代表著國內最高水平的理學院。而且他邀請來的這些學者,後來都成為了清華大學裡面最有威望、開宗立派的領頭人。

也是在葉企孫任教的這27年裡,他破格批錢學森出國留學、給華羅庚特殊照顧出國、幫李政道走特別通道等等。只要是他發現某一個學生在某一個科學領域有著遠超常人的天賦,那麼他便會不顧別人的阻撓和所謂規則的限定,一定會破格送這些學生出國留學。

所以才會有了後來葉企孫的學生裡出了79位院士,兩個諾貝爾獲獎者,13個兩彈一勳的科學家。

葉企孫的愛國之路

除了對學生特別照顧,葉企孫對國家的教學也非常關心,在他的主張下,清華前後開設了多個新興學院和科系。其中並不僅僅是物理系,還有心理學、航空研究、農業研究、無線電研究、金屬研究等等,為國家後來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而由於當時國家正處於被侵略時期,葉企孫也利用自己的所學,為前線提供了炸彈的研究技術,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地雷戰》裡面的新式地雷,就是他帶人研究出來的。並且他還將自己平時的收入全部捐給抗戰前線,要麼用來做戰備研究,要麼買物資,只要是對打仗有幫助的,葉企孫絕不含糊。

後來在日本被美國丟了兩顆原子彈炸投降後,葉企孫又立馬開始籌備原子彈的研究和準備。如果不是他與另外幾個學者的精心準備,提前為我們自己研究原子彈打下基礎,可能我國成功製造出原子彈的時間還要往後推許多年。

可就是這樣一個無私又睿智的老師,在人生的後半程,卻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侮辱。

葉企孫委屈的後半生

當時由於內戰,葉企孫的好朋友、好學生熊大縝被冤枉成特務處死,多年後他也受到牽連,給抓了起來。幾次入獄遭受了非人的折磨。等到他被釋放出來後,整個人已經被折磨得不成樣子。

此時的葉企孫不僅是一個大小便失禁,雙腿無法正常走路的老人,更是已經被虐待得精神失常,整天糊裡糊塗,總認為自己被監視。因為他一生都在為了祖國和學生付出,所以當時他也沒有妻兒照顧,只能是一個人流浪。

可已經糊塗了的老人,怎麼可能生活自理呢?所以大多數時候,他只能去大街上乞討。偶爾看見穿著學生裝的孩子,他會特別親切,然後跑去求別人給他一點零錢買個包子什麼的。

哪怕是已經糊塗到這種程度的葉企孫,在街上偶然遇到自己曾經的學生錢本強時,卻立馬讓他不要和自己說話,趕緊離開,千萬不要被別人誤會。

因為當時的他還是帶罪的身份,而錢三強卻正負責著最重要的核技術的研究,如果跟他扯上關係,那他極有可能會連累自己的學生。畢竟在後來楊振寧回國時,提出想要看望葉企孫都遭到了拒絕。可見當時他被看管的有多嚴。

這就是那個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熱愛祖國的老人。好在在1972年時,葉企孫最終被平反,重新恢復了教授職稱,有了退休工資,還被分得一套住房。哪怕只得到了5年的安寧,他就因病去世。但慶幸的是最後是讓他清白著離開人世的,這才對得起他這一生無私的付出。

參考資料:清華大學校史、《葉企孫:鮮為人知的苦難歷史》、《李政道自傳》

相關焦點

  • 他是中國物理學第一人,創辦了清華物理系,晚年入獄乞討生活悽涼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帝國主義經常以核武力威嚇我們,為了防禦的需要,偉大領袖毛主席決定中國也要搞原子彈。後來在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下,我國終於也有了原子彈,接著我國又相繼研發成功了氫彈,發射了人造衛星,飛彈技術也是日新月異,中國的世界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 一代宗師葉企孫,兩彈元勳一半是他學生,晚年卻淪為乞丐沿街乞討
    往昔中國曾有一位投身教育的科學家,他一生清貧且孑然一身,卻為中國培養了無數科學人才,甚至兩彈元勳之中一半都是他的學生。可就是如此偉大的科學教育工作者,誰曾想晚年生活卻異常悽涼,受盡折磨後淪為乞丐,沿街乞討。 為報國而求學 葉企孫於1898年出生於一個上海的官宦世家。他的祖輩曾是清朝官吏,父親當時也是享譽上海的知名教育家。早年間受到父輩感染,葉企孫早在五歲便殷切開始了自己的學習生涯。13歲那年他便憑藉過人的聰慧才學考入清華學堂。
  • 一個不該被遺忘的偉人,造就了強大的中國,晚年卻在街上乞討
    牛到獨自撐起一個學術界,牛到近代中國幾乎所有的科學牛人都和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的學生都比他舉世聞名,而作為老師的他卻在公眾面前默默無聞,他一生之中著作並沒有自己的學生多或者有名,是因為他把一生的心力都放在了育人和培養學生的工作上了。
  • 葉企孫:錢學森老師,培養了無數科學家,晚年卻在乞討流浪中病死
    當晚,王淦昌就和幾名同學到老師葉企孫家,敘述白天所發生的事情。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為什麼會挨打?為什麼落後?你們明白嗎?如果我們國家有大唐帝國那樣強盛,這個世界上還有誰敢欺負我們?一個國家與一個人一樣,弱肉強食是亙古不變的法則,要想我們的國家不遭到外國人的凌辱,就只有靠科學!科學!只有科學才能拯救我們的民族」說罷,葉企孫潸然淚下.
  • 葉企孫:錢學森老師,培養了無數科學家,晚年卻在乞討流浪中病死
    葉企孫,上海人,1898年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1918年清華畢業後赴美深造,曾先後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物理系,並於1923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這些師生中有11人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多人為大學校葉企孫大公無私,終身未娶,一生都在為國為民1926年3月12日,日艦侵入中國內河,遭大沽口守軍阻擊。日、美、英等八國向北洋政府發出最後通牒。18日,北京學生集會遊行,時為大一學生的王淦昌側身其中。當學生遊行到段祺瑞執政府門前時,軍警向學生開槍。
  • 15歲上清華,23歲登上物理學巔峰,晚年為何淪落到到乞討?
    在上個世紀,他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整個中國人的驕傲,可惜上天不公,這樣優秀的人為了一口吃的,晚年竟佝僂著腰,上街乞討,令人唏噓不已。與國外相比,中國的科學實在是太落後了,為了用科學救中國,他一切都得從頭開始。1926年,在清華任教期間,他親自創建了物理系,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他求賢若渴,三顧茅廬,多次邀請有名望的教授來清華任教。
  • 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曾拒絕哈佛大學邀請,晚年為何淪為乞丐?
    ,他有著傳奇、偉大及悲慘的一生。在父親的開明教育下,葉企孫不但學習了中國傳統的四書五經,也了解到西方先進的思想和文化,為他以後的成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清華大學校門近照1911年,年僅12歲的葉企孫憑藉優異的成績考進清華大學,七年後,葉企孫成功拿到公費留美的名額
  • 他13歲上清華,23歲聞名科學界,晚年成為乞丐
    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趙九章等9位元勳都是這位老師教導出來的。甚至享譽全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也是他的學生。這個人名叫葉企孫,他的一生為中國培養出79位中國科學院的院士,眾所周知,可以榮獲科學院院士的職稱是多麼的不容易,而葉企孫一輩子竟然培養了79名。
  • 他培養了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悽慘以乞討為生
    這個研究是當時物理學的最前沿,他憑著這個研究一舉成名,最後他登上了西方各個國家的報紙,他的名字也被西方眾多物理學家所記住。他23歲就享譽世界,葉企孫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之後美國很多公司都紛紛想聘用他,可是在葉啟森的心裡,他要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帶回到中國。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作為中國物理學的先驅,葉企孫老先生的後半生其實過得並不好,甚至可以說讓人感到惋惜。幸運的是,葉企孫的父親也是一個非常開明的人,使得他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同時,也接觸到西方科學文化思想。13歲時,葉企孫成為清華學堂第一批學生,他接觸到先進的西方科學思想。20歲時,葉企孫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取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的資格,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進行深造。在國外留學期間,葉企孫非常勤奮刻苦,他在兩年的時間內便已經修完所有課程,順利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作為中國物理學的先驅,葉企孫老先生的後半生其實過得並不好,甚至可以說讓人感到惋惜。幸運的是,葉企孫的父親也是一個非常開明的人,使得他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同時,也接觸到西方科學文化思想。13歲時,葉企孫成為清華學堂第一批學生,他接觸到先進的西方科學思想。 20歲時,葉企孫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取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的資格,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進行深造。
  • 哈代一生最得意的事:為中國和印度各培養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性格乖張的哈代,在其數學生涯中最為得意的是在其中年和晚年為東方世界的印度與中國各培養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印度數「學家天才」拉瑪努金(1887—1920)與中國的「數學之神」華羅庚(1910—1985)。說來我國大數學家華羅庚與拉馬努金也算是師兄弟了,都曾在劍橋大學受教於數學家哈過。
  • 曾拒絕美國邀請,一手創辦清華物理系,晚年卻淪為乞丐和學生要飯
    在中國強國史上離不開一批批的科學家,例如錢學森、楊振寧、錢三強等等。這些偉大的科學家都是我國的功臣,都為我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們也是我們國人的驕傲。這麼一個偉大的人本來是受人愛戴,一生衣食無憂,可是在他的晚年時候,卻淪落為了乞丐,成為向自己的學生要飯的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而葉企孫又是怎樣一個人物呢?
  • 他是大師的大師,培養出了9位兩彈一星元勳,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另外,他還是我國國內第一個研究磁學的人、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1918年,葉企孫考取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到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就讀,插班進了大三。當時他的老師是實驗物理大師P.W.布裡奇曼,後來布裡奇曼在1946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足以看出其在物理學上的造詣。獲得芝加哥大學的學士學位的同年,他又考到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期間,葉企孫與兩位導師合作測定普朗克常數,被物理學界沿用了16年。
  • 「大師中的大師」:終生未娶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淪為乞丐無人知
    師道,一直是我國從古至今極為人們稱道的行為品德,而一個能教出傑出學生的老師,必定不是庸才,若能教出一群學生,乃至勝過老師的學生更是有著其獨到的法門。 其實投身教育是件極其需要勇氣的事情,教育意味著責任和奉獻,從此自己的心血操勞都是為了讓他人成才,想必這就是我國尊師重道的一個原因吧。
  • 中國物理界大師中的大師,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落為乞丐
    在中國強國史上離不開一批批的科學家,例如錢學森、楊振寧、錢三強等等。然而葉企孫便是這些偉大的科學家的領路人。而當時中國正飽受西方國家的欺凌,葉企孫從那時候知道了科技的重要性,便立下科技救國的遠大志向。1918年,葉企孫考取了公費留美學習的名額,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物理系就讀,後又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出國6年之後,葉企孫仍不忘正處在水深火熱的中國,便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在美國的高薪工作回到中國。
  • 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晚年為何會沉迷鍊金術,原因很簡單
    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晚年為何會沉迷鍊金術,原因很簡單大家都知道牛頓的故事,牛頓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做出的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發現萬有引力和牛頓運動定律。作為一個物理學家,他幾乎是科學的象徵。
  • 顏寧等留美學者的願望能實現嗎?美國人願意嗎?
    說起現今還活著的世界上最偉大物理學家,估計大家應該會想到到楊振寧,其在物理領域的卓越貢獻是舉世矚目的。而現在中國有很多優秀的留學生到美國後,學成之後不回國,希望能在美國繼續進行科學研究,以期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
  • 若愛情需要乞討,我寧願一個人
    若愛情需要乞討,我寧願一個人。1:生命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歷程,做最真實的自己,做一個很簡單、愛生活的人,坦然面對生活和未來。早安!5:你若光明,這世界就不會黑暗。你若心懷希望,這世界就不徹底絕望。你若不屈服,這世界又能把你怎樣6:失戀了,就努力尋找對方的一些缺點,這樣就不至於太難過傷心。學會自我安慰,讓自己多一點快樂,少一些煩惱!等不該等的人,別傷不該傷的心7:人往往經歷過不幸福,才知道什麼是幸福。就好比遇見過錯的人,才知道誰是對的人。
  • 他是清華教授,終身未娶培養79名院士,晚年乞討時念叨:要回清華
    但觀察近代史你會發現,到了五六十年代時,中國已經出現了優秀的科學家。比如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創始人錢三強,人造衛星奠基人、動力氣象學創始人趙九章,核武器研製工作開拓者鄧稼先,核科學奠基人王淦昌。以及同一時代,只是不在國內的李政道、楊振寧,後邊這兩位還拿下了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