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黃冠鼠利用的防禦毒素跟傳統毒箭所用毒素一樣

2020-11-22 太平洋電腦網

  據外媒報導,一種被稱為非洲黃冠鼠的巨大齧齒動物儘管外表可愛但卻非常致命。這種老鼠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種利用植物毒素來保護自己免受捕食者攻擊的哺乳動物--這種毒素通常會在製作毒箭的過程中使用。來自猶他大學的科學家們在研究這種老鼠的獨特方面時發現了這種意想不到的社會行為。

  非洲黃冠鼠看起來有點像臭鼬,它能從某些植物中隔離毒素來保護自己。這種防禦方法使得這種動物非常特別,因為沒有其他哺乳動物具備這種能力。

  研究人員發現非洲黃冠鼠有著不尋常的社會行為--首先,這些老鼠似乎形成了一夫一妻制的關係,甚至可能跟它們的後代組成了屬於自己的一個小家庭。

  這項研究的論文首席作者Sara Weinstein將這種嚙齒類動物描述為類似於「黑盒子」的動物。據悉,關於這種「毒藥防禦」於2011年首次被報導,這種動物所用的毒素來自一種被用作傳統箭毒的植物--Acokanthera schimperi。

  據了解,在植物中發現的一種叫做cardenolides的化合物對大多數動物都有劇毒--包括人類。這項最新的研究試圖證實毒鼠的存在,但卻無意中發現了這種令人驚訝的社會行為。Weinstein表示:「我們最初想確認這種毒素封存行為是真實存在的,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關於社會行為的完全未知的東西。」

  據悉,研究人員在這項研究中成功地捕獲了25隻非洲黃冠鼠--這是迄今為止研究的最大的一群--並記錄了約1000小時的行為錄像。除此之外,這些觀察證實了老鼠使用植物毒素來保護自己。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毒箭蛙被譽為「雨林中的寶石」 卻擁有一種致命的毒素
    北青網訊 這隻鈷藍色的毒箭蛙身上布滿了黑色斑點,因其美麗被譽為「雨林中的寶石」。然而,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這種青蛙在自然界中擁有一種致命的毒素。世界上大約有200種毒箭蛙,顏色鮮豔,如紅色、藍色和黃色。
  • 裸鰓類生物神技:收集其他動物毒素為己所用
    我們通常所說的「海蛞蝓」,其實是海洋中多種殼已經消失或退化的腹足類動物的泛稱,最常見的是各種裸鰓類(nudibranch)和海兔。  有一些裸鰓類物種以劇毒的僧帽水母(實際上是一個包含水螅體和水母體的群落)為食,並將僧帽水母觸手上的刺細胞或毒素吸收到自己身上,作為防禦掠食者的武器。換句話說,它們竊取了獵物身上已經演化得十分成熟的武器為己所用。
  • 亞馬遜雨林10大恐怖生物-5 毒箭蛙!
    在亞馬遜熱帶雨林裡,生活著近百種色彩斑斕的毒箭蛙,它們的體型一般不超過5釐米,但是美麗的背後卻暗藏殺機。
  • 世界十大最致命生物:小毒箭蛙秒殺數十人
    毒箭蛙:毒箭蛙有著有毒的皮膚,而且分泌物也是有毒的。當地部落數百年來都用它製作毒飛鏢和毒箭頭。儘管它們的體型非常小,但是這種熱帶青蛙僅釋放一次毒液就能殺死數十人。非洲樹蛇:非洲樹蛇主要生存於南非地區,它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蛇類之一。它們的視力超過大多數蛇類。它的毒液含有一種血毒素,能在幾小時內殺死獵物。
  • 小毒箭蛙秒殺數十人?
    1.毒箭蛙:毒箭蛙有著有毒的皮膚,而且分泌物也是有毒的。當地部落數百年來都用它製作毒飛鏢和毒箭頭。
  • 毒箭蛙為什麼毒不死自己?
    標題中的epibatidine是一種有神經毒性的生物鹼,為什麼這些毒蛙會被稱為毒箭蛙(poison dart frog,poison arrow frog),這是因為當年的美洲土著用它們產生的毒素塗抹在吹飛鏢(blow dart)上,其殺傷力極高,可以導致麻痺和癱瘓,還會導致呼吸衰竭而致死。epibatidine能與突觸後膜上的菸鹼和毒蕈鹼乙醯膽鹼受體相結合,阻礙正常的神經遞質對興奮的傳遞。
  • 南海海洋所等發現新型毒素/抗毒素系統
    南海海洋所等發現新型毒素/抗毒素系統 2020-10-15 南海海洋研究所 【字體:結合遺傳、生化以及結構解析等發現,MntA抗毒素具有核酸轉移酶活性,利用ATP作為底物,將三個AMP逐個轉移到毒素蛋白的RNase活性位點附近的酪氨酸(Y)上。這種修飾作用有效抑制了毒素的毒性。
  • 毒素從食物中獲取,為什麼箭毒蛙不會中毒,還能反殺其他動物?
    箭毒蛙吃毒不中毒的原因是,它的神經系統結構跟其他動物的有點兒不一樣,毒素不會影響到箭毒蛙自身的神經傳遞功能。箭毒蛙,熱帶雨林裡的小不點,個頭還沒有一枚硬幣大。雖然個頭小,但在森林裡卻不容忽視。箭毒蛙的色彩很鮮豔,赤橙黃藍,全是引人注目的亮色。一身色彩也是警告色,提醒其他動物切莫靠近,它身帶劇毒。箭毒蛙的皮膚上裹了一層帶毒的黏液。
  • nature | 誘餌外泌體可對抗細菌毒素
    是的啦,它就是2020年3月發表在Nature上的呢~ 題目:誘餌外泌體可對抗細菌毒素。ATG16L1和ADAM10為外泌體中兩個蛋白,而ADAM10可以和毒素結合,文章中心思想是驗證ATG16L1 對ADAM10的調控作用,最終判斷是否可以通過調控ATG16L1來保護細胞免受毒素侵害。
  • 大冬天侃侃而談黴菌毒素,是在搞笑嗎?
    看到這,肯定大家都說了,你看吧,冬季氣溫都零下,壓根就不適合黴菌毒素,就別嘚嘚黴菌毒素了。但實際是這樣嗎???仔細查了資料,加上跟身邊養雞多年的朋友們交流後發現,雖然冬天溫度低,飼料發黴的機率小,但是在冬天來臨之前,黴菌產生的毒素已經留在了飼料原料中!黴菌毒素的存在就好比一座冰山,我們肉眼能看到的發黴的有黴菌毒素的其實只是冰山一角,那些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實際也存在的黴菌毒素深深的隱藏在下面。不要天真的以為人家大冬天脫黴保肝的是傻子了!
  • 方舟生存進化生物毒素怎麼獲得 生物毒素如何用
    方舟生存進化生物毒素是遊戲中的掉落物之一,一般是通過擊殺水母掉落。那麼方舟生存進化生物毒素有什麼用?
  • 揭秘懶猴的「防身術」:利用「毒素」捕食、殺死寄生蟲
    在自然界裡,能用毒液防身的動物有很多,比如蛇、蜘蛛、蠍子等等。但是網上有傳言稱,有一種猴子也能用毒液防身,這會是真的嗎?帶著疑問,我們來到了網上所說的雲南省普洱國家公園進行求證。我們進入園區之後,看到了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但是我們心心念念的猴子到底在哪呢?
  • 《方舟》生物毒素有什麼用 生物毒素作用一覽
    導 讀 方舟生物毒素有啥用 方舟生存進化手遊中,生物毒素和麻醉藥類似,可以在馴服動物的時候放入生物的背包中強制餵給生物吃
  • 毒素怎麼快速排除 體內毒素如何排出呢
    身體裡的毒素是比較多了,這可是每個人都多注意排毒的,怎麼排毒比較好,這些大家都知道嗎,眾所周知,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我們的生活也是越過越好。大家也不用擔心吃不飽穿不暖(大部分人是這樣)的問題,不過隨之而來卻也出現了更多問題。由於我們作息常常不規律,飲食習慣更是一塌糊塗,因此我們身體內的毒素比以前要多得多。因此,為了健康著想要及時排毒。
  • 無所遁形 直擊黃麴黴毒素檢測過程
    兩套設備防數據「打架」  「我們公司去年花200多萬元進口的設備,除了檢測黃麴黴毒素外,還能檢測三聚氰胺、重金屬、藥殘等指標,以前主要檢測三聚氰胺,現在黃麴黴毒素也是檢測重點。」王紅衛說,一旦這些有害物質中檢出含量比較大,還會用更準確的儀器進行再一次檢查,「比如牛奶裡黃麴黴毒素M1的檢測,國家規定是不能超過0.5微克/千克,我們一般都要求不能超過0.1微克/千克,如果一旦超過0.1微克/千克,我們將會用液相色譜儀進行更加詳細的檢測,液相色譜儀的檢測時間比酶標儀長,需要七八個小時,但更加準確,檢測三聚氰胺也是用這個液相色譜儀。」
  • 《方舟:生存進化》生物毒素有啥用 生物毒素作用介紹
    導 讀 小編今天給各位小夥伴們介紹一下《方舟:生存進化》中的毒素有什麼用處。
  • 最強的動物毒素是什麼?
    內陸太攀蛇每咬一次受害者,一次排出的毒液能毒死20噸的獵物,這相當於20萬隻小白鼠、100個成年人或兩頭非洲大象的重量。世界上最毒的蛇是貝爾徹海蛇,它們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阿什莫爾群島的暗礁周圍。貝爾徹海蛇的毒性大約是眼睛王蛇毒性的200倍。其毒素相當神秘,迄今為止人類對這種海蛇的毒素研究並不多。這種海蛇性情比較溫和,因此也很少有貝爾徹海蛇傷人的報導。
  • 不同地區毒蛇毒性不一樣 抗蛇毒素研發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6日消息,據科學日報報導,如果你不幸被毒蛇咬傷,獲得有效的抗蛇毒素以阻止傷口腫脹、疼痛和組織損傷是至關重要的。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家小組進行的最新研究揭示了研發抗蛇毒素並非易事。這是因為毒蛇產生的毒液會根據它所生存的環境而發生變化。
  • 黃麴黴毒素毒性超砒霜100倍!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儀
    黃麴黴毒素毒性超砒霜100倍!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儀黴菌毒素是黴菌代謝產生的一類有毒產物,會損害機體的肝臟、腎臟、神經組織、造血組織及皮膚組織等,對人和動物都具有急性或慢性毒性。黴菌毒素中的黃麴黴毒素,毒性超砒霜100倍,具有最強的致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