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能量形式

2020-11-09 張易乙

四 三種能量形式

我們把任何一個原子(或者任何一個粒子)比做一個能量的容器,那麼我們可以把這個原子(或者任何一個粒子)的能量形式相對分開考慮。這裡我們以原子為例。

第一部分是原子作為一個整體的具體運動形成其動能。這部分能量表現原子的具體運動狀態,還表現原子的速度、動量、運動方向等;經典力學描述物體的動能,這種描述其實是經典力學對機械能守恆的描述。比如,在距離地面高度為的物體,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初速度為零的物體下落到地面時物體的動能,並且在物體下落過程中每一時刻都有 。經典力學在這個公式裡質量是不變的。然而在相對論中初始時刻中質量與某一時刻中質量是不相等的,隨著物體速度的增大其質量是增大的。在物體動能增加的過程中物體的質量也增加,物體動能的增加和物體質量的增加同步。我們以一個原子為例,在該原子下落到地面的過程中,原子與地球形成的運動系統的空間轉換成了原子的動能和原子質量增加量,原子質量增加量表現為原子內部能量的增加,二者是同步的。現在,我們不再以機械能守恆的方式研究該原子的能量變化,而是我們用能量與空間相互轉換的方式研究該原子的能量變化。當空間的變化量時,空間的變化量轉換成該原子的動能變化量,而且該原子內部能量變化量。這種描述我們可以用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第二定律證明,當該原子圍繞地穩定轉動,該原子成為地球的一顆衛星時,地球和該原子形成穩定的能量系統。∵,又∵,,方程兩邊乘以得。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萬有引力是該原子與地球形成的運動系統中,該原子動能變化量與該運動系統空間變化量之間的比。當該原子與地球的運動關係不能滿足時,即,則或形成該原子的自由落體運動,或成為該原子的拋物線運動。這樣的理解其實是對經典力學和相對論力學的統一。


第二部分是原子的內部能量,即創造並形成原子具體形態或者稱原子的系統空間及其變化的那部分能量。 。這部分能量表現原子的質量和原子的具體空間形式(原子的系統空間)及其變化等;

原子的內部能量是存在的。因為對於每一個原子,其原子核和該原子內部每一個核外電子相對穩定的運動系統,所有核外電子與該原子的原子核之間形成兩兩彼此相互否定、相互追逐和相互依存的運動系統,並且形成相對穩定的運動系統;這些運動系統的疊加形成該原子的具體空間形式(原子的系統空間)及其變化等,形成原子的具體形態,並形成該原子的質量。

我們設其中一個核外電子與該原子的原子核之間兩兩彼此做相互否定、相互追逐和相互依存運動,並形成相對穩定的運動系統為例:一個原子的原子核其質量為 ,其核外電子的質量為 ,在原子核與核外電子連線方向上,原子核的速度為,核外電子的速度為v2 ,核外電子到原子核的距離為r,則有,當趨向無窮小時,即時,核外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的每一時刻都有。在內各個時刻原子核與每一個核外電子兩兩彼此做相互否定、相互追逐和相互依存運動的疊加形成該原子的質量,也是該原子的內部能量,因為只有各個時刻原子核與每一個核外電子兩兩彼此相互否定、相互追逐和相互依存的運動存在,才能有該原子的存在,才能有該原子質量存在。以原子核為參照,所有核外電子的動能之和為,所有核外電子的內部能量之和為。則該原子的內部能量。整個原子的內部能量是所有核外電子與原子核形成能量系統在內運動的疊加,原子的內部能量創造並形成該原子的具體形狀及其變化。其結果是,c表現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原子的質量。所以,原子的內部能量是存在的


各種粒子的內部能量劃分與原子的內部能量類似,所以任何粒子都存在其內部能量與動能的相對劃分。

3、第三部分是因為原子具有質量而具有的引力場場能和因為原子具有電荷及其變化而具有的場能,是因為原子內部能量及其變化而產生的場能,原子的場能使得原子以整體能量形式具有參加能量變化和能量流動的能力,同時也是保證原子具有相對獨立,相對封閉和相對穩定存在的能力。原子的場能隨原子內部能量的變化而變化。如果原子內部能量減小,那麼原子的場能也相應減小;相反,如果原子內部能量增大,那麼原子的場能也相應增大。原子的場能隨原子內部能量同步變化。

原子的內部能量和原子的動能

可能有人會疑問,原子是否有內部能量?可以肯定的說任何原子都存在內部能量。不光原子有內部能量,而且任何量子粒子都有內部能量。比如,一個氫原子的原子核其質量為m1 ,其核外電子的質量為m2 ,在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相互否定、相互追逐和相互依存運動的兩點連線方向上,原子核的速度為v1,核外電子的速度為v2,與原子運動方向相同方向上的速度,原子核的速度為,核外電子的速度為。我們可以用把這個氫原子打在其他物體測出該氫原子的動能,該氫原子原子核的動量和核外電子的動量在撞擊時間的疊加創造並形成該氫原子的動能(是該氫原子的質量,是該氫原子的速度)。但是,另外由於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彼此做相互追逐、相互否定和相互依存運動,由於該原子在原子核與核外電子連線方向上相互否定彼此的運動狀態,所以該原子在原子核與核外電子連線方向上二者都具有動量,在這一方向上有動量,也就具有動能。

所以原子的動能和內部能量是相對劃分的。任何粒子也都原子一樣,在內部都存在類似於原子一樣的運動,所以任何粒子的動能和內部能量是相對劃分的


在宏觀物質世界,任何具有一定形狀的物體也都有其動能與其內部能量的相對劃分。比如,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地球即具有動能,也具有質量。地球的質量其實是地球的內部能量。再比如,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太陽即具有動能,也具有質量。太陽的質量其實是太陽的內部能量。

原子的內部能量、原子的動能、原子系統空間和原子的場能四者具有這樣的關係:一、原子的內部能量創造並形成原子具體形態(原子的系統空間)及其變化;二、原子系統空間的變化創造並形成原子的動能;三、由於原子內部能量的形成和存在,同原子系統空間的形成和存在創造並形成原子的場能。場包括引力場、電場和磁場等;四、場驅動原子的內部能量與其系統空間相互轉換,和場驅動該原子動能與其他能量系統形成的運動系統的一維直線系統空間相互轉換;五、原子的內部能量、原子的動能和原子的場能三種能量統一於該能量系統,三種能量相對獨立存在。原子的系統空間是這三種能量形式的載體。六、原子的內部能量和原子的動能的相對劃分是該原子慣性形成和存在的物質基礎。因為原子的內部能量和原子的動能的相對劃分是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著,如果沒有原子的內部能量和原子的動能的相對劃分,那麼該原子是不可能存在的。

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思考和探索,那麼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任何一個粒子都是一個能量系統,都是一定量運動的容器,一定量能量的容器,或者是運動的載體、能量的載體。這樣的容器包括所有量子粒子,同時也包括由不同層次,不同級別粒子組成和構成的星體和星系,直至整個宇宙最大的能量系統。也即一切具體的物質都是運動和能量的容器或載體,並且所有運動和能量的容器或載體都具有三種能量形式的相對劃分。

任何粒子都有其動能、其內部能量和其場能的相對劃分,三者都是粒子的能量形式,都統一於該粒子,但是三者分別相對獨立存在,並由相對獨立的性質。三者都是相對變化的,而且三者的變化都會彼此影響。粒子動能的變化會引起粒子內部能量的變化和粒子場能的變化,表現為粒子質量的變化;粒子內部能量的變化也會引起粒子動能的變化和粒子場能的變化。同一粒子的動能和其內部能量的變化和其場能的變化是同步的


相關焦點

  • 透視戰鬥力複雜性:三種形式 五種分力 十大因素
    戰鬥力科學探索是十分複雜的巨系統,通常有三種表現形式,可分解為五種分力,有十大因素對其生成與發揮產生重要影響。  三種表現形式。一是戰鬥活力,是指作戰雙方將機械能、化學能以及人的體能和智能等能量轉化為軍事行動的能力;二是戰鬥實力,是指部隊擁有的各種物質和能量的總和,既包括物質因素,也包括人的因素;三是戰鬥靜力,是指部隊具有的各種武器裝備的數量和質量,主要表現為武器裝備各種戰術技術性能的疊加融合。戰鬥靜力是戰鬥實力生成的物質基礎,戰鬥活力是戰鬥實力發揮的動態表現。  五種構成分力。
  • 圓方程的第三種形式及其應用
    亦即「2|MA|=|MA*|」由此我們是不是會想到,這不就是「圓方程的第三種形式」嗎?於是我們去找到這個定點A*的坐標和這個常數「2」!解析:因為圓心是原點,A是X軸上的一個定點,所以由「圓方程的第三種形式(阿波羅尼斯軌跡定理)」可知:
  • 為什麼彗星軌道只有三種形式
    為什麼彗星軌道只有三種形式 2018年03月01日 09:53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為什麼彗星軌道只有三種形式
  • 汪民安:赤裸生命的三種形式
    與會學者合影界面文化(公眾號ID:Booksandfun)整理了汪民安教授在會上發言的部分內容,他的發言圍繞阿甘本在《神聖人》一書中提出的「赤裸生命」概念展開,並在阿甘本對「赤裸生命」的定義基礎上拓寬了這一概念的邊界,探討了三種形式的
  • 萬物皆動;宇宙運動能量的來源及宇宙運動的六種形式
    宇宙運動的能量主要來自三塊:第一,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動能。第二,宇宙物質、暗物質,暗能量之間的引力和斥力,導致宇宙中的天體在永不停息的運動。第三種,微觀粒子層面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宇宙運動有六種形式a,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或者一個物體的某些部分相對於其他部分的位置,隨著時間而變化的過程叫機械運動。
  • uv印表機上光油的三種形式
    UV印表機上光油有三種形式:一、藝術上光油藝術上光油在背景牆方面使用較多,通過使用光油進行特別的處理使圖案顯得愈加逼真、高貴典雅、具有藝術性。二、局部上光油在列印完圖案時,對需強調或有特別意義的圖文部分上光油,利用上光部分的高光澤畫面與沒有上光部分的低光澤畫面相比照,從而產生巧妙的藝術效果。局部光油還包括消光上光油。
  • 趙文銀:邏輯世界裡的財富能量與產品的關係以及存在形式
    能量是運動的存在形式,沒有了能量就沒有了運動,邏輯體也就不存在了。人們把這種情形稱為事物的消亡。所以在邏輯世界裡,萬事都是通過競爭搶奪能量的形式獲得存在和發展環境的。人作為宇宙世界裡的邏輯存在形式,真正關心的是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直接關聯的邏輯形式:財富能量和事物。這兩類存在形式也是人自身的存在形式,也是維持人的生存與發展所需材料的來源。
  • 趙文銀:邏輯世界裡的財富能量與產品的關係以及存在形式
    能量是運動的存在形式,沒有了能量就沒有了運動,邏輯體也就不存在了。人們把這種情形稱為事物的消亡。所以在邏輯世界裡,萬事都是通過競爭搶奪能量的形式獲得存在和發展環境的。人作為宇宙世界裡的邏輯存在形式,真正關心的是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直接關聯的邏輯形式:財富能量和事物。這兩類存在形式也是人自身的存在形式,也是維持人的生存與發展所需材料的來源。
  • 除了引力是力之外,其餘三種都是守恆能量!
    除了引力是力之外,其餘三種都是守恆能量!出現能量的原因是萬有引力是一個生命力量種母,種母萌芽脹破果殼,這就從萬有引力中分離出三種能量了,牛頓發現的只是宇宙大爆炸後的引力,不足萬有的千有引力罷了,因為我發現的萬有引力是以一維真空開始的,由於一二維引力向兩極和兩面無限擴展,你們找不著北極再北,誤認為是相互作用罷了,其實整體是同一個,一支箭到底的矢量作用力的。
  • 建築形式與能量的內在關聯:環境調控五點
    一、現代主義,走向環境調控的隔絕範式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新建築五點」(cinq points de l』architecture moderne)是現代主義新精神在形式呈現上的高度概括,卻不免成為另一種教條,而其背後的材料與技術、環境調控模式與能量邏輯的因果關聯,或許比形式本身更具研究的價值。
  • 探索生命第三種形式——古菌
    1977年,美國科學家卡爾·沃斯(Carl Woese)和喬治·福克斯(George Fox)確定了地球第三種生物形式——古菌。卡爾·沃斯在1990年首次提出三域學說,把自然界分為三大領域,分別為細菌域、真核生物域以及古生菌域。
  • 科普:到莫克蘭海溝探尋「生命的第三種形式」—古菌
    新華社「實驗3」號1月31日電(記者張建松)地球上究竟有幾種生命形式?科學家最新的劃分是三種:真核生物、細菌和古菌。  包括人類和動植物在內的真核生物,細胞內有細胞核,遺傳物質DNA主要儲存於此;細菌則沒有細胞核,DNA游離於細胞質中;古菌則又是不同於細菌的一種生命形式,它們沒有細胞核,但另一些特徵又與真核生物相似,例如存在重複序列和核小體。這種生命形式如此獨特、如此陌生,令各國科研人員都充滿好奇和想像。古菌研究正在世界範圍內升溫。
  • 人類在地球上消耗了大量能源能量,最後都以什麼形式存在?
    人類在地球上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能量,最後都以什麼形式存在?這個問題問得好!好在哪裡?且聽我慢慢道來。回答之前,我們先來將題目統一一下,因為題中問道大量的能源能量,最後以什麼形式存在?我們知道人類消耗能源的本質也就是消耗能量,所以不妨我們把它們都歸結於能量,討論能量的去向問題。既然我們要討論能量的去向問題,就少不了說說能量的來源。我們知道人類有無數種能量來源的方式,但是歸根結底他都來源於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系,而太陽系的能量肯定是來源於宇宙。
  • 一種奇特的生命,它們僅僅依靠最純粹的能量形式生存,無處不在
    與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不同,這些神奇的細菌依靠最純粹的能量形式——電子——為生,並且無處不在。 將一根電極插到地上,通上電,它們——食電細菌——就會出現。雖然人們已經知道多種依靠其他能量為生的細菌,但還沒有見過比這種以電子為生的細菌更奇怪的。
  • 我國智慧城市呈現三種形式六大特色
    我國智慧城市的三種形式 天津大學建築設計規劃研究總院院長洪再生教授認為目前,我國智慧城市有三種形式: 一是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代表的全面智慧發展型,這些城市具有城市規模大、經濟實力較強、信息化水平全國領先的特點,涉及信息產業發展、技術研發、智能應用、環境構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水電氣等市政設施等領域.二是以東南沿海發達城市為主的優勢產業拉動型
  • 能量的傳遞途徑有哪些
    我們說各種「氣感」和「內觀」現象都是能量傳遞的表現形式,沒有「轉化」就談不上感覺和感知;「轉化」可以理解為轉移、轉換、運動和變化。已知能量的傳遞途徑有三種形式:1,傳導:類似於熱、電等從固態物質(實體物質)的一部分傳導到另一部分或另一種物質的現象;人體中神經生物電、肌電、皮膚靜電、體液(細胞液中)的離子傳導,等等都是如此,有時候觸摸一下對方,就有電麻、走竄的得氣感;傳導需要藉助實體接觸(通道),實現能量(電子)轉移(交換)的現象。
  • 傳熱學中熱能傳遞的三種基本方式及研究方法
    傳熱學就是研究由溫差引起的熱能傳遞規律的科學,其作用是利用可以預測能量傳遞速率的一些定律來補充熱力學分析。傳熱學與空氣動力學有著緊密的關係,了解傳熱學的相關知識有助於解決汽車空氣動力學中發動機冷卻、新能源汽車熱管理以及駕駛室空調性能優化等問題。下面分別介紹熱能傳遞的三種基本方式和傳熱學的研究方法。
  • 摩託車知識:鏈條/皮帶/傳動軸 三種傳動形式的優缺點
    當前,共有三種比較主流的的摩託車驅動方式,包括盤鏈,皮帶,驅動軸。但是,每個傳輸系統將有不同的觀點,優點和缺點也不同。今天,讓我們在下面的文章中找到這3種基本的傳輸系統。這種形式的傳動系統是封閉的,以保護其免受土壤和汙垢侵擾。皮帶傳輸系統的優點是振動噪音少,保養維護比較方便。但是,除了與傳輸系統相對更安靜,更容易避免灰塵外,皮帶傳動系統還具有一些缺點,主要是維護和更換成本較高,由於零件的複雜性,很難自行更換,需要熟練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和工具進行處理。
  • 高能量來自我們的狀態,擁有內在的三種狀態,你的能量會越來越高
    ,往往我們能量就越高。 如果我們處於自己低頻的能量,我們內心就會充滿內耗與糾結,如何讓自己的能量越高,更重要是學會調整自己內在的狀態,我們才能內在擁有高級的智慧。 好的能量來自身心的統一,更來自我們內在潛能激發,如果我們想要調整好自己的能量,讓能量處於高層次,我們可以訓練自己保持這三種狀態,而你的個人覺察和能力也會漸入佳境,帶來更多的好運和財富兌現。
  • 喝咖啡只是形式,任正非:什麼才是「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是華為的文化,灰度、反熵增也是華為的文化,而我覺得,最容易讓創業者上手的組織文化還是「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這句話。因為這句話體現了心態上的開放和包容,因此就讓人不容易坐井觀天、固步自封,從而讓公司得以與時俱進。那麼,什麼才是「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