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是在人類理性認知世界中,一種必須把握的思維流程和思辨能力。
如果說得簡單一點,邏輯就是理性認識世界,推演事件的能力。
所以在認識與推演的過程中,會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思考規律,這些規律就像道路,用來幫助夜行的旅者不會迷路。
同一律就是這些規律的其中之一。
什麼叫同一律呢?同一律內容是指: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與其自身保持同一。每一個概念,判斷都是確定的,是什麼就是什麼;一個判斷如果是真的,就不能是假的,真即真,假即假。
例如:秋季運動會開幕式那天,所有的同學都到了,包括幾個同學的家長。
在這句話中,同學和同學的家長不是同一概念,是不可以混淆的。
如果是一個老師,那麼就尤其要注意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的同一性,因為同一律的作用是保證思維的確定性,以便人們進行正常的思維或順利地交流思想。一般來說,同一律遵循如下原則:
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必須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必須保持論題自身的同一;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必須保持語境自身的同一。如果教師無法在教學過程中遵守思維的同一性,確定對概念的認識,就會使得自己的自身認識出現偏頗,從而造成教師自身思想的混亂,最後這些偏頗的認識會在教學活動中逐步傳輸到學生的身上,對未來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影響。
同一律是具有客觀類性和必然性,強制規範著人類的思維,如果無法堅持同一律,就會偏離正確的邏輯道路,在隨後就會造成思維路徑與事實的偏離,會出現「概念混淆」「偷換概念」「論題轉移」「論題偷換」的情況。
而這是很多職業水軍,或者網絡上胡攪蠻纏的人經常會使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