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揭示陽離子-氯化物共轉運體KCC1結構

2021-01-19 科學網

中外合作揭示陽離子-氯化物共轉運體KCC1結構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5 15:17:09

浙江大學醫學院郭江濤團隊、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白曉辰團隊、天津大學葉升團隊、範德堡大學Eric Delpire團隊以及浙江大學物理學院李敬源團隊,合作報導了人類陽離子-氯化物共轉運體KCC1的冷凍電鏡結構。相關論文發表在10月25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報導了在2.9至3.5埃解析度下,氯化鉀或氯化鈉溶液中人鉀-氯共轉運蛋白KCC1的冷凍電鏡結構。KCC1以二聚體形式存在,胞外和跨膜結構域均參與二聚化。結構和功能分析以及計算研究表明,KCC1中有一個鉀位和兩個氯化物位,這些都是離子遷移活性所必需的。KCC1採用向內構象,並封閉了細胞外門。KCC1結構使研究人員能夠對KCC中潛在的離子傳輸機制進行建模,並為藥物設計提供藍圖。

據介紹,陽離子-氯化物共轉運蛋白(CCC)介導陽離子與氯化物在質膜上的耦合的、電中性共價傳遞,對於細胞體積調節、腎臟鹽分重吸收以及γ-氨基丁酸(GABA)介導的神經元調節至關重要。

附:英文原文

 

Title:Cryo-EM structures of the human cation-chloride cotransporter KCC1

 

Author:Si Liu1,2,*, Shenghai Chang1,3,*, Binming Han4,*, Lingyi Xu1,5, Mingfeng Zhang6, Cheng Zhao1,6, Wei Yang6, Feng Wang7, Jingyuan Li4,†, Eric Delpire8,†, Sheng Ye2,5,†, Xiao-chen Bai9,†, Jiangtao Guo1,6,†

 

Issue&Volume:2019/10/25

 

Abstract: Cation-chloride cotransporters (CCCs) mediate the coupled, electroneutral symport of cations with chloride across the plasma membrane and are vital for cell volume regulation, salt reabsorption in the kidney, and γ-aminobutyric acid (GABA)–mediated modulation in neurons. Here we present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 structures of human 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KCC1 in potassium chloride or sodium chloride at 2.9- to 3.5-angstrom resolution. KCC1 exists as a dimer, with both extracellular and transmembrane domains involved in dimerization.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nalyses, along with computational studies, reveal one potassium site and two chloride sites in KCC1, which are all required for the ion transport activity. KCC1 adopts an inward-facing conformation, with the extracellular gate occluded. The KCC1 structures allow us to model a potential ion transport mechanism in KCCs and provide a blueprint for drug design.

 

DOI:10.1126/science.aay3129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Protein &Cell|完整的人源線粒體鈣單向轉運體結構
    研究團隊使用哺乳動物細胞系統表達純化了包含輔助亞基MICU1/MICU2的人源線粒體鈣單向轉運體的複合物,並通過冷凍電鏡解析了完整的MCU-EMRE-MICU1-MICU2的複合物結構。MCU:EMRE:MICU1:MICU2的比例為8:8:2:2,跨膜區結合了豐富的磷脂。
  • Nature:解析出血清素轉運體三維結構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Vollum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出大腦中最為重要的蛋白轉運體之一的血清素轉運體(serotonin transporter , 也譯作5-羥色胺轉運體)非常詳細的三維結構圖。
  • ...課題組發文揭示神經外單胺轉運體作為脂肪細胞兒茶酚胺清除新機制
    清華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發文揭示神經外單胺轉運體作為脂肪細胞兒茶酚胺清除新機制清華新聞網1月22日電 1月17日,清華大學藥學院研究員陳立功課題組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3型有機陽離子轉運蛋白作為一種新型脂肪細胞兒茶酚胺類物質運載途徑並介導白色脂肪棕色化過程
  • 藥物轉運體的研究方法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s, OATs) 及陽離子轉運體 (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s, OCTs)等 。 P-gp的底物多是疏水性陽離子,維拉帕米、環孢素A可競爭P-gp結合位點,抑制或阻斷P-gp的外排功能。
  • 科學家揭示葉酸ECF轉運蛋白結構和轉運機制
    4月14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進展,報導了來源於乳酸桿菌的能量耦合因子型(Energy Coupling Factor,ECF)葉酸轉運蛋白面向內(inward-facing)的晶體結構(見示意圖a),揭示了ECF轉運蛋白跨膜轉運葉酸的分子機制。葉酸參與細胞內眾多重要生化過程,包括DNA和胺基酸的合成。
  • 研究揭示糖轉運蛋白結構與機理
    這類葡萄糖轉運蛋白家族包含多個成員,其中科學家對GLUT1、GLUT2、GLUT3、GLUT4這四個蛋白研究最為深入,且證實與多種人類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如嬰兒癲癇發作、Fanconi-Bickel綜合症、糖尿病、肥胖等。但是目前對於這一類重要蛋白的結構信息知之甚少。 顏寧教授領導的研究組一直將人體葡萄糖轉運蛋白及其在各物種中同源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作為主要方向。
  • 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
    by glucose transporters)的長文(Article),報導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處於不同構象的3個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並通過與之前該組解析的GLUT1的結構比對,完整揭示了葡萄糖轉運蛋白底物識別與轉運的分子機理,為基於結構的小分子設計提供了直接依據。
  • 《科學》:施一公團隊揭示剪接體的複合結構以及催化機制
    對pre-mRNA剪接過程內在機制的理解離不開對其內部結構信息的揭示,尤其需要獲得剪接體活性位點中心的結構以及ATPase /解旋酶的作用。自2015年以來,很多研究已經先後揭示了剪接體幾乎所有主要功能狀態下的超高解析度冷凍電子顯微鏡結構。
  • 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原標題: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科技日報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林莉君)繼在國際上獲得第一個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結構後,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再次解析出GLUT3的三維結構,清晰完整地展現了葡萄糖轉運蛋白工作的分子機理,為研製小分子腫瘤靶向藥物提供了直接結構依據。
  • 生物共反應物增強的電化學發光顯微鏡可觀察細胞內結構和轉運
    生物共反應物增強的電化學發光顯微鏡可觀察細胞內結構和轉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7 12:58:44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Yuehe Lin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開發出生物共反應物增強的電化學發光顯微鏡觀察細胞內結構和轉運
  • 惡性瘧原蟲轉運體PfCRT的結構獲解析
    惡性瘧原蟲轉運體PfCRT的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8 13:21:26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Filippo Mancia、David A.
  • 【學術前沿】王朝/熊偉/李健潮合作揭示GABAA受體轉運調控的分子機制
    【學術前沿】王朝/熊偉/李健潮合作揭示GABAA受體轉運調控的分子機制 2021-01-13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科學家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的工作機理
    本報北京7月19日電(記者趙永新、趙婀娜)繼去年在世界上第一次解析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後,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又獲得重大進展:獲得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處於不同構象的3個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並通過與GLUT1的結構比對,完整揭示出葡萄糖轉運蛋白底物識別與轉運的分子機理,為基於結構的小分子腫瘤藥物設計提供了直接依據
  • Cell:揭示線粒體ADP/ATP載體轉運ATP和ADP的分子機制
    2019年1月1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東安格利亞大學、比利時弗蘭德斯生物技術研究所(VIB)和美國國家神經疾病與卒中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稱為線粒體ADP/ATP載體(mitochondrial ADP/ATP carrier)的關鍵轉運蛋白如何轉運三磷酸腺苷(ATP),即細胞的化學燃料
  • 研究揭示WLS/Evi介導Wnt轉運和分泌的結構基礎
    研究揭示WLS/Evi介導Wnt轉運和分泌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5:15:55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Filippo Mancia、杜克大學David M
  • Nature:顏寧等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結構及工作機理
    5月18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的研究論文,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以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
  • 氯化物分析儀測量水質氯化物含量
    氯化物在無機化學領域裡是指帶負電的氯離子和其它元素帶正電的陽離子結合而形成的鹽類化合物。氯化物也可以說是氯與另一種元素或基團組成的化合物。 氯離子是一種帶負電荷的離子,當氯獲得其他電子時形成。通常以鹽的形式發現,最常見的是鈉鹽和鉀鹽,它們非常易溶於水。
  • 《Cell》雜誌發文,河大在國際上首次揭示葉綠體蛋白轉運新機制!
    ,揭示了相分離的重要生理意義,而且對於探討葉綠體的生物發生、光合器官的建成和功能調節以及真核生物的起源和進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葉綠體具有半自主性,95%葉綠體蛋白是由核基因編碼的,在胞質中合成為前體後,通過葉綠體外被膜和內被膜上的轉運通道將蛋白質轉入葉綠體的不同區域才能使葉綠體行使光合功能。然而一直以來,科學家們對於核編碼葉綠體蛋白在跨過葉綠體被膜之後如何被分選、穿過擁擠的基質空間、並精確地靶定到特異性類囊體膜複合物的分子機制依然不清楚。
  •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取得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重大突破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新聞網6月6日電(記者 顧淑霞)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
  • 有機底物與蛋白相互作用的方式終於看清楚了——廖軍/高召兵聯合團隊揭示乙酸單向轉運機理
    單羧酸類化合物是生命體進行蛋白質、核酸和脂類代謝的重要前體或中間代謝物【1,10】,其跨膜轉運的研究卻非常匱乏。雖然此前施一公組、顏寧組和國際上一些其它實驗室解析了甲酸通道FocA的結構【11-14】,但由於這些蛋白結構中缺乏確鑿的底物,沒能清晰展示通道與底物相互作用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