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刻板印象,雨衣還能紅多久?

2021-01-13 X分子



剛剛結束的巴黎男裝周,之前宣布不再舉辦時裝秀的Vetements,用一輯Anti Fashion素人街拍照發表了2018春夏系列。一向是話題收割機的Vetements 改變了人們對於時尚的認知,原本僅作為功能性日常用品的雨衣,卻因為Vetements 的曝光一躍成為高級時裝,從而引起現象級雨衣單品熱潮。而越來越多的小眾雨衣品牌,也逐漸走入我們的視野,穿雨衣似乎成為眼下最時髦的事。




 Vetements 雨衣大熱的背後 


Demna Gvasalia 說:

「對我而言,時尚要實用,衣服不是為了改變什麼而設計,而是為了穿。」


這個幼年成長於社會主義環境下的設計師,總是拿來與前輩Martin Margiela 相提並論。的確二者有著相似的離經叛道,但相較於Margiela 對時尚的解構和重塑,Gvasalia 來的更加簡單粗暴,他帶著社會主義青年特有的不羈,深諳次世代青年的物質、時尚的追求。



善於拿來主義的Vetements懂得利用其他品牌營銷自己,借鑑於COMME des GARÇONS 1986年經典員工服的雨衣,效仿將品牌logo印在身後,尺碼版型誇張得失去比例,乍看起來材質和剪裁都不考究,但事實上每一個細節都安排得處心積慮。


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Plus spring 1987


近幾季,Vetements 這件擁有超高辨識度的 oversize 雨衣在各大時裝周賺足了眼球,諷刺地是,原本打著 Anti Fashion 旗號的 Vetements, 卻在時尚愛好者間一衣難求。


就在今年年初,這件當家單品再度推出全新款式 Definition-Print 雨衣,同樣的寬身剪裁,胸口的 Vetements 印字被換作 Raincoat,背面也印上大段 Raincoat 英文釋意,雖然缺少了 Vetements 的字樣,但依然令一眾時裝精無法抗拒,隨即搶購一空。



就在 Vetements 大熱的同時,來自布魯克林的設計師 Davil Tran 自創了 Vetememes,品牌官網做得有模有樣,販售的商品只有一件,那就是和 Vetements 幾乎一模一樣的 oversize雨衣,衣身後同樣印著白色品牌 logo,一件售價僅 59 美金便可以拉攏一大批深受雨衣毒害的時尚愛好者。



 時髦的時裝雨衣 


不單單是Vetements,時裝向來在實用主義和裝飾主義之間博弈。


從19世紀末 Burberry 創始人Thomas  Burberry 創作了歷史上第一件風雨衣,到20世紀中葉好萊塢電影中的雨衣形象,再到千禧年走上時裝T臺的 PVC 材質,雨衣元素或設計似乎一直沒有離開過時尚界。


Burberry Prorsum fall 2011


我們將目光放到2017春夏,從 Comme des Garçons 的時裝帝國到 Alessandro Michele 執掌下的新 Gucci ,都有別出心裁的雨衣作品,這些時裝雨衣在體現品牌自身風格時,兼具了防水的功能作用以及巧妙的視覺傳達。


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Plus 的2017春夏系列被命名為「國王的新衣」,幾乎每一個男模都是身著透明的PVC 外衣和鞋履,塑料質感為梭織格紋和泡泡紗底料增添了光澤。


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Plusspring 2017

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Plus ×NikeLab Dunk Hi


Louis Vuitton 將經典 monogram 圖案印製到半透明的雨衣上,改良的表面效果讓整體防水面料更顯高級。


 Louis Vuitton spring 2017


Dries Van Noten 的鮮亮塑膠大衣兼具皮面和蠟面效果。


Dries Van Noten spring 2017


而其他品牌還在打著雨衣擦邊球的時候,Gucci 索性將雨衣和雨帽的設計一同打包推上了伸展臺。


Gucci spring 2017


在眾多設計師的演繹下,經過華麗的時裝元素外殼包裝,雨衣的功能性依然保存,伸展臺之上的雨衣打破了時裝和日常之間的隔閡。


Vetements fall 2017


 真正的雨衣 



如若追溯雨衣的來頭,在英文中雨衣不僅僅叫做Raincoat,還被稱為 Mackintosh。早在1823年的蘇格蘭,最原始並能將之穿上身的防水雨衣便被 Charles Mackintosh 發現。他注意到被滴到衣服上的「橡溶液」可以有效的阻止水從表面透到衣服裡,於是他將整件衣服都塗上了橡膠,就成為了最原始的「防水雨衣」。


Charles Mackintosh


而人們為了紀念 Mackintosh 的發明,就把他的姓「Mackintosh」當作雨衣來講,直到現今雨衣的流行,Mackintosh 雨衣品牌也開始被炒得火熱,我們早已摒棄了雨衣的本來面貌,逐漸的「穿雨衣」這件事情也開始變的時髦起來,還有很多專注於雨衣研發和製作的品牌可供選擇。


Stutterheim 



來自瑞典的高端雨衣品牌 Stutterheim 於2010年在斯德哥爾摩創立,除卻是一件功能性的雨衣,還是街頭感十足的時髦外套。


Stutterheim × Whistles


沒有魔術貼和縫線,按扣和拉繩的雙重設計保證每件雨衣都能100%防水防風,每個細節都使用最好的材料、工藝,由熟練的裁縫手工縫製。



Stutterheim × Marni


值得一提的是,每件 Stutterheim 的特別之處在於除了特有的商標之外,雨衣帶有唯一的編號和生產日期,如同每件雨衣都用自己的身份證明。


每件Stutterheim都有自己的身份標籤 


Rains



生活在北歐的人們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雨中度過,以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北歐極簡生活方式為靈感,成立於2012年的丹麥雨具品牌 Rains 以哥本哈根堪地那維亞地區獨有的冷調氛圍渲染投射到產品的配色上,打造出科技感十足的集合簡約美學與機能的雨衣。


Rains spring 2017


傳統雨衣都會面臨悶熱潮溼的問題,Rains 則採用更加輕薄透氣、吸汗防臭的材質面料,是大多數北歐青年雨天出行的首選。Rains 雨衣的款式和顏色更為多樣,也經常聯名全球各地潮流的買手店推出合作系列。


Rains fall 2016


Rains × Opening Ceremony


Elka Regntøj



同樣來自丹麥的雨衣專家 Elka 已經經營了五十多年,風格與 Rains 相似,但經營時間更久的 Elka 在品質上自然也不會輸半分,除了雨衣上三個透氣孔具有很好的透氣作用,獨特的分層設計也讓消費者充分體會到乾爽透氣的舒適體驗。


Elka Regntøj × Firmament Berlin


而 Elka Regntøj 是旗下新晉時尚雨衣支線,在這麼充分考慮衣服舒適度的前提下,Elka Regntøj 籠絡更多的年輕消費群體,與各潮流品牌聯乘,使整體時尚度大增,別說在雨天穿了,就算在晴天穿著出街也十分搶眼。



Elka Regntøj × Norse Projects × LA MJC


Wanda Nylon



英國的雨靴生產商 Hunter 令雨靴在日常生活穿著成為可能,而來自法國的 Wanda Nylon 則將雨衣進階為時裝。



這個致力於雨衣研發的女裝品牌於2012年由造型師 Johanna Senyk 和設計師 Peter Hornstein 在巴黎共同創立,尼龍、PVC 以及可回收再造的人造纖維是 Wanda Nylon 的主要原料素材。帶著特有的法式浪漫氣質,在充滿未來主義科技感的設計演繹下前衛又性感,令每個追求時尚的女孩時髦出街。


Wanda Nylon × La Redoute


Wanda Nylon spring 2017


眼下,已步入盛夏時節,毫無預警的雷雨天氣總是來得措手不及,來自時尚界的穿搭靈感或上述專業雨具品牌的選擇,都能令你輕鬆應對、時髦度夏。無論是爆款還是小眾,雨衣早已在次世代有了新的功能和使命,至於還會紅多久?看天氣,更看心情。


編輯:Dimethicone



點擊圖片

看看我們超dope的海爾兄弟!


相關焦點

  • ...談丨打破刻板印象,捕捉新消費火花——擴大消費帶給我們的遐想12
    新消費時代,一個又一個刻板印象正在不斷被打破,並且逐漸有成為消費熱點的潛質。擴內需、促消費,不僅要在傳統領域發力,也要打破更多的刻板印象,捕捉進而滿足新需求。甚至很多老年人越來越願意主動創造內容、分享內容,該平臺上已經出現了許多擁有上千萬粉絲的老年網紅。沒想到爺爺奶奶們潮起來,絲毫不比兒孫輩遜色。 不僅如此,還有很多新消費的趨勢讓人大呼「想不到」。就在去年「雙11」期間,某電商平臺男性進口彩妝商品備貨同比增長超3000%。
  • 案例分析:怎樣避免互動設計中的「刻板印象 」
    而人之所以有「刻板印象」,是因為有categorical thinking(類別型思維),它往往使我們產生對事物的固有看法和理解,是在看到某些特定人、事、物時第一時間想到的,這些就形成了「刻板印象」。毋庸置疑,使用「刻板印象」(經驗)能無形中提升工作效率;減少溝通和開發測試成本;也不會太多的打破用戶習慣。然而,它也會帶來負面影響,讓我們對真實世界失去客觀判斷。
  • 《我和我的祖國》「細節」打破主旋律的刻板印象
    《我和我的祖國》「細節」打破主旋律的刻板印象 時間:2019.09.3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朱白黃渤在被圈定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對人物把握得絲絲入扣,沒有刻板地所謂再現英雄人物,而是從小人物、小細節逼真地再現了一段傳奇。除了歐豪騎在屋簷放高音喇叭那段有點刻意和彆扭,其他各個角色都完整且到位,完全可以讓不同年齡段的觀眾一同陷入到對共和國開國瞬間的激動之中。
  • 被刻板印象所遺忘的女獵人們
    男性狩獵動物,女性採集植物——這種傳統印象,最近被 9000 年前一位十幾歲的女獵人打破了。科學家在南美洲發現了一位女獵人的墓葬,她很可能參與了大型動物的狩獵活動。其實,這並不是考古學家第一次發現女獵人的證據,但這個新聞還是令人感到新鮮和意外,畢竟男性狩獵的形象在大眾和不少學者心中都根深蒂固。
  • 全民科學素質 | 誰說蜘蛛就不可愛了,我們就是要打破刻板印象!
    一提起蜘蛛,很多小夥伴對蜘蛛都會有恐怖、劇毒、弒夫狂等刻板印象。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對蜘蛛這類動物有著太多的誤解。隨著關於蜘蛛的科普知識越來越多,公眾對於蜘蛛的上述刻板印象正在改變。2017年一部名叫《小蜘蛛盧卡斯》的短動漫萌翻了全球,豆瓣評分高達9.4分,主角的原型就是跳蛛。盧卡斯的形象打破了公眾對蜘蛛的固有看法,因此迅速在網絡走紅,被媒體稱作「世界上最可愛的蜘蛛」。
  • 霍金:「我符合殘疾天才的刻板印象!」
    什麼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應」,是指個人受社會影響而對某些人或事持穩定不變的看法。這就是刻板印象,你會通過他人的評價或者外部因素來推斷,認為某個人或者某個族群是怎麼樣的人。刻板印象的影響刻板印象也有積極影響。
  • 不只是中國,看美劇中的法國刻板印象!
    在《艾米麗在巴黎》中,也滿滿都是美國對巴黎的刻板印象,帶血的牛排、美味的可頌、聚會上的香檳、引經據典幾句波伏娃的女性主義,奢侈品公司做的也是代表法國的香水、浪漫的鐵塔和塞納河……這就好像一本大寫的美式刻板印象裡的巴黎之旅,就在法國人態度嚴謹、鏡頭調度華麗、態度悲憫的拍出混亂又嘈雜的《悲慘世界》時
  • 對抖音的刻板印象~絕大多數人都醬紫
    於是乎,大家一聯想身邊認識的東北人,好像還真是那麼回事兒,殊不知所有人都犯了跟六六一樣的錯誤:對東三省的看法,都停留在「刻板印象刻板印象,說白了就是固執,偏見,拎不清。比如「刻舟求劍」的傻子,在流動的船上做記號,打撈一把靜止的劍,這不是固執是什麼!
  • 英文精讀|性別歧視言論:在線強化女性刻板印象
    性別與女性刻板印象女權主義理論認為,對婦女的敵意產生於父權文化及其伴隨的性別歧視、厭女症和對婦女的物化態度。學者們進一步指出,敵意源於婦女在更大的社會權力結構中受到的壓迫,這種結構將男子置於主導地位,將婦女置於從屬地位。制度上的性別歧視造成了性別刻板印象形成的社會環境,反過來,刻板印象的延續保存並強化了性別歧視和佔主導地位的男性的社會文化。
  • 淺談雨衣的戰術化應用:越南雨林必不可少,還能避免烈日曬傷
    所以,在有雨的戰場環境中,雨衣是非常重要的裝備。如果己方處於防禦,那麼散步坑的頂部如果蓋上雨衣就不會進雨,當然這是在散步坑/掩體周圍已經挖了排水溝的情況下。除此之外,在大雪中或者雪地裡行軍時,雨衣還能夠保證衣服不會大雪浸溼。還能夠保證身體的熱量不會過多散失(起到了衝鋒衣外殼的作用)。當然,在坑道上面用樹枝搭建骨架後,雨衣也能夠擋住大雪。
  • 《都挺好》:泛濫的原生家庭決定論,加固了階層的刻板印象
    其實,「原生家庭決定論」迎合了大眾壓抑已久的負面情緒,尤其是那些對家長的憤怒,對自己所處環境的不滿,還有不同群體之間基於階層的刻板印象,都能從「原生家庭決定論」中得到抒發。當「原生家庭決定論」泛濫,複雜的人生演進被簡單的線性思維取代,我們得出的結論並不是真相,而是加固了階層的刻板印象。早在十九世紀,「原生家庭決定論」就出現在小說之中。那時候世界上還沒有電腦、電視,小說是市民最喜愛的消遣讀物,小說家們為了迎合市場,就喜歡寫與階層碰撞有關的小說。
  • 小心陷入刻板印象、自證預言的陷阱
    分類與刻板印象對自身群體之外的人,常常只看到他們的相似性,對每個個體貼上群體的標籤,這就是刻板印象。比如說到法國人,會想到浪漫;德國人固執,中國人謙遜等。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會非常頑固,而這往往導致偏見的產生,比如種族歧視,地域歧視。
  • 「科學家都是實驗室穿白大褂的古怪男人」你家娃有這種刻板印象嗎
    但是,即使在銀幕之外,這種刻板印象仍然存在,根據新的研究,它可能會損害下一代潛在的科學家。這項由南澳大利亞大學和澳大利亞天主教大學聯合開展的新研究,探索了刻板印象是如何影響孩子們對科學家的看法的。UniSA的研究人員Garth Stahl博士和ACU的研究人員Laura Scholes博士說,如果我們想解決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技能人才短缺的問題,我們必須要理解,孩子們關於科學和科學家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影響他們的職業抱負的——即使是在小學階段。
  • 消除NLP中的刻板印象:程式設計師之於男性=家政人員之於女性?
    然而,科研人員發現在機器學習人類語言的同時,也習得了人類語言中隱藏的刻板印象。帶有這樣偏見的自動化算法如果被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話,很有可能擴大這種偏見,造成不良的社會後果。AI 科研群體非常關注這一問題,並在近幾年來不斷討論、改進解決方案。這篇推送中筆者將會介紹兩篇這一領域中的經典論文,藉此希望可以讓讀者對於當前科研人員在消除算法刻板印象上的努力有一定的了解,也對 AI 和社會的關係帶來一些思考。
  • 交大博士後養蟑螂當寵物:希望改變人們對昆蟲的刻板印象
    在他看來,昆蟲也是同樣可愛的生物,我們也應該善待它們、愛護它們,希望能夠改變人們對昆蟲的刻板印象。(@021視頻)【來源:燕趙都市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消除你的刻板印象 秦Pro EV超能版竟有如此實力
    不得不說,消費者對於純電車型始終存在著某種刻板印象,除了焦慮續航裡程之外,純電車型與操控性能也是沾不上邊兒的,不過,秦Pro EV超能版卻有實力打破這種常規認知,原來純電車型,也可以做到如此富有駕駛樂趣。
  • 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刻板印象,被西方人翻案
    長久以來的關於阿提拉、匈人的形象是極為刻板的。自古希臘希羅多德時代開始,人們就相信遊牧民族是長著「兩條腿的野」,他們過著難民般的生活、靠著衝動本能行事、造成的只有破壞沒有貢獻。凱利說長久以來,人們對遊牧民族的評價是「一種幻想、怪異和虛構的混合體」。
  • 一個快速而粗略的計算,揭示了刻板印象背後的事實
    刻板印象的傳播方式很有趣,不是嗎?即使有這些粗略的事實在手,我們無疑會繼續看到在插圖、電影和任何地方人們需要對一個遙遠的地方的視覺速記沙,陽光明媚的島嶼和棕櫚樹盛開的老套描述。但正如安德伍德所指出的或許是時候重新思考這個特別的比喻了或許我們對島嶼的印象應該包括一件明智的風衣或圍巾。第二也許一個樹屋酒店,很難想像一個更令人興奮的地方比在城堡過夜對孩子成人。誰不想做一個晚上的騎士呢?
  • 雨衣:一場意外留下的發明
    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雨衣已變得時尚又兼具功能性,並且還可以解放雙手用於其他勞作。天氣變化無常,一次意外留下的發明——雨衣仍將繼續為人們遮風擋雨。1.蓑草結衣以御雨從文獻記載來看,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已使用雨衣。原始雨衣為草製品,是用竹片、竹箬和茅草編制而成的,名「蓑」,又稱「蓑衣」。
  • 央視女記者甜美破圈,爆紅網絡,被稱「央視譚松韻」,意味著什麼?
    這位爆紅網絡的女記者叫做王冰冰,長相甜美,笑起來更是元氣十足,讓人心裡覺得甜滋滋的。 甚至還有網友稱她為「央視譚松韻」,可能元氣少女給人的感覺都是一樣的,不過這兩人的笑容確實還挺像,都讓人覺得很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