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讀書丨最怕你不讀書,還想乘風破浪

2020-11-23 上遊新聞

你是否產生每天的時間不夠用和事情忙不完的深刻感覺?那種說不清道不明,但帶著些許不安和憤懣的情緒實在令人難受。

人們常說,你的一天如何過,你的一生就如何過。細思極恐,你會因此感到害怕嗎?尤其人到中年,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我們每天都必須奮力奔跑,一刻也不敢鬆懈,哪怕生病了也不敢有所耽擱。我們害怕鬆懈就被年輕的「後浪」超越,害怕自己不努力工作就無法維持一家子的生計,害怕不學習就與時代脫軌,信息滯後甚至被淘汰。

這也許就是中年危機感吧!

然而,當你用無盡地消耗身體去換得金錢和更多欲望滿足之後,你會發現你更加浮躁、恐慌、不滿足和亞健康。

如果你曾產生以上的情況,那麼這是一份你不得不讀的書單,學會像貓咪一樣靜下來「舔舐」自己,放空自己,你會重新獲得新生般的力量和內心的平靜。

01

《一生所尋不過愛與自由》

 

作者:李銀河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定價:49.80元

內容簡介

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去愛自己喜歡的人,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這就是我的人生宣言。」這是李銀河也是所有勇敢者的心聲。忙於應酬、交際、工作以至被世俗淹沒的你,是否感到焦慮、迷茫和悲傷?本書讓你回歸內心深處,找到最初那個自信且強大的自己。

《一生所尋不過愛與自由》是李銀河的深沉力作,是一部質樸而真誠的隨筆集。在這本書裡,李銀河摒棄了一個社會學家和文化鬥士的身份,而去省視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內心,直率地表達了她對生命的真實感受和深邃思考。

作者簡介

李銀河,當代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知識分子、社會學家。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博士,師從於中國社會學奠基人費孝通。曾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

02

《活著,就得有點滋味兒》

 

作者:汪曾祺 汪朗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定價:49.8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汪曾祺和汪朗合著的散文集。內容分為三輯,輯一按地域論述美食,講述各地美食的精髓和有趣的見聞。輯二論述口感獨特的美食,借酸甜苦辣鹹說盡人生百味。輯三論述美食文化、淵源,憶苦思甜,追古溯今,啟發美食之外的思考。特別收錄汪曾祺精美書畫作品。精裝四色印刷。汪氏父子隔空對話,娓娓道來生活中的微小卻有趣的故事。

作者簡介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京派小說傳人,沈從文的入室弟子。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  

汪朗,祖籍江蘇高郵。經濟日報社國際部主任,資深媒體人,美食家,燒一勺子好菜,寫一手好散文。汪曾祺長子,其文頗具家學淵源,但較之「老頭兒」又多一些發散性的東西,於是談吃講古的間隙總咂摸出些微言大義。

03

《半局》

 

作者:張曉風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定價:48.00元

內容簡介

生活就像一條河流,後浪推前浪,不斷逝去,又不斷湧來。相逢有時,別離有時,懷著一顆歡喜溫柔的心,記掛著人間無處不在的善與美、笑與淚。作者攜一世的情緣、半生的收穫,與讀者一起,在一花一木、一飯一蔬中,參見萬物的多情和柔軟,收穫歲月的豐盈和圓滿。

生命是純淨的火焰,我們活在世上,心中有一輪無形的太陽。要知道,半局不是結局,勝敗未分、輸贏未定,生命之火未熄。半局就意味著還在路上,不管上半局是贏是輸,都要鼓足鬥志,再下一城。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在起起伏伏的命運中,只要生命之火還未熄滅,就要打起精神活下去。

作者簡介

張曉風,筆名曉風、桑科、可叵,194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畢業於臺灣東吳大學,教授國學及文學創作。曉風的散文淡然平和,兼具知性與深情,內在深沉廣闊,富於哲思,兼具濃厚的文化情懷。

04

《世故的盡頭 天真的起點》

 

作者:余光中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定價:48.00元

內容簡介

退縮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埋頭修煉、負重前行,才會看到希望的曙光的真理。

世界喧囂吵鬧,房價、醫療、生育、上學、求職、養老、環境、稅收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你只能會世故,學會處處圓滑,爭取所有人的認可,你不累嗎?你還知道你是誰嗎?你是你自己。然而,寶貴的天真早已被庸俗的世故絞殺,我們的初心黯淡無光。在生命裡從容漫步、在時光中暢快漂泊的余光中回來了,智慧的詩人帶領我們與偉大的靈魂對話,喚醒我們日益模糊的自我。 

作者簡介

余光中(1928-2017),當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批評家、翻譯家,祖籍福建,生於江蘇南京。因孺慕母鄉常州,神遊古典,亦自命江南人。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將之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

文學影響力既深且遠,遍及華人世界,被譽為當代中國散文八大家之一。

05

《細雨下點碎落花聲》

 

作者:宗白華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定價:45.00元

內容簡介

美學問題首先是人生問題,美學是一種人生觀。在宗白華引領我們於日常生活或藝術領域探究美的過程中,我們也仿佛看到了自身更完善的人格,那是我們心中更理想的自己。

本書是美學大師宗白華饋贈給現代人的禮物,是其論人生、論藝術、論美學的精要,作品著重探討了生活的應有之義,以及如何使我們的生活儘量地豐富、優美、愉快、有價值。

在宗白華看來,我們必須將美學納入我們的生活,美學即是一種健康積極的人生觀。為了達到這種目的,就必須增加我們對自然與社會的觀察、了解、記憶等能力,同時更要主動改觀我們內在的思想、情緒、意志等品質。建立一種審美的態度,形成一種藝術的人格,這遠比我們想像的必要,也遠比我們想像的容易。在追求效率、著眼於功利的現代社會,這部作品能切實幫助人們尋回內心流失的詩意、純真與美。

作者簡介

宗白華(1897年—1986年),原名宗之櫆,字伯華。著名哲學家、美學家、詩人。曾長期任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史教授,我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兼備中國古典文化底蘊和西方美學修養。他是把中國體驗美學推向了極致的新道家代表人物,被認為是中國學者中將中西方美學融會貫通第一人。宗白華與朱光潛並稱中國美學雙峰。

06

《萬物有情》

 

作者:李漢榮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定價:49.80元

內容簡介

本書從李漢榮上千篇文章中精選62篇經典散文,處處圍繞一個「情」字這一主題:人之有情,讓人覺得人間值得;動物有情,可以為友師;植物有情,以滋養天地;器物有情,以懷念歲月;自然有情,以澆灌我們的心靈;歷史人文有情,以激蕩我們情思。

面對有情的日子、有情的種種,在這個喧囂而浮躁的世界,讓我們回到原始生命的田野,與山川大地、草木生靈共棲息。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對生命的敬畏,活得更輕靈而豐盛。

作者簡介

李漢榮,詩人、散文家,漢中市文聯副主席,漢中市作協主席。創詩歌、散文、小說3000多篇,作品入選100多部選集。多篇散文、詩歌入選全國及山東、上海等地中小學語文教科書。

曾獲百花文學 獎· 散文獎、中國報人散文獎、冰心文學獎等獎項。其作品長於想像,靈氣飛揚,文筆生動活潑,富於詩意和哲思。他靈動的筆觸,為我們寫盡萬物之美,訴盡萬物之情,揭示了生命的真諦。

人生可以不用走那麼快,不管快或慢,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數,重要的是你能在每件經歷中儘可能參悟出更多的「真諦」。允許自己偶爾的鬆懈和疲倦,讓自己走慢一點、穩一點,等一等自己的飽經風霜卻來不及被愛豐盈的靈魂。

愛家人,愛朋友,要首先愛自己。要記住,我們為了什麼而奔跑,也要明白我們為了什麼而停下。人生有限,願我們都活出內心的自我。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讀書的4個好處,寫給不愛讀書的你
    如果有人問你讀書有什麼好處,你能回答得上來嗎?又能說出讀書有幾個好處呢?這個問題對於不愛讀書的你,可能勉為其難,因為當你意識到了讀書的好處,自然就愛上了讀書。如果你只是被動地學習,一年到頭沒讀完幾本書,那麼在職場上就失去了競爭力,將來極有可能成為裁員的對象之一。而你想通過學習技能,從容勝任不同的工作崗位,就得多讀書。因為讀書不僅讓你不斷增長知識,了解新的領域,還能從書中學到各種工作技巧來提升工作能力。
  • 世間最神奇的事莫過於——讀書
    正在學習的寶寶丨@haimei,Haimei Li(美國)一個嬰兒試圖讀一本厚厚的書。我們想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學習時間丨@ kykabhaing,Kyaw Khaing(緬甸)這個學生展示了閱讀和學習是如何使你成為一個成功和聰明的人的。
  • 薦讀丨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只要你打開書,沉浸在書的世界裡,你可以訴說,可以傾聽,也可以沉思或者自省。如果說工作和生活是為了讓我們不斷地去適應社會、了解他人,那麼讀書恰恰是為了更多地去理解自己,學會和自己相處,並最終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 「樊登讀書」創始人的秘訣是……丨21讀書
    21讀書來源丨本文內容綜合選自《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編輯丨阿巷;實習生 思純圖片來源丨《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網絡每本書都有自己的使命,而讀書的過程就是人為地弄清楚一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抓住一本書的脈絡和重點
  • 給那些想讀書,卻不知道該讀什麼書、怎麼讀書的人
    對於平時不怎麼讀書或是沒有讀書習慣的人,建議:1、選的第一本書,要容易讀,信息量不是很大,確保自己可以看完,比如,想知道怎麼專注的?可以讀讀知乎上 胖子鄧的《專注力管理——讓你的努力更有效》,喜歡心理學的,可以試試看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想讀小說的,建議可以試著有文字價值的書讀起,比如王小波或是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自己選,(切記:只選一本,讀完一本再看或是再買下一本)2、第一本書,建議讀的時候,這樣嘗試:第一遍:通讀,把自己覺得挺好的句子,感動深的句子,覺得需要記住的句子,或是不懂的句子,
  • 袁冰妍:努力讀書的意義在於此
    今天打開抖音刷到了一個視頻,一個孩子不好好讀書,於是他的父母讓他罰站,不讓他吃飯。青少年正值芳華之際,他們有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冉冉升起的太陽。此時他們身體健康,思維活躍,一目十行,正是努力讀書的時候。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美女顏如玉。
  • 「教書」的人不「讀書」了,「讀書人」又怎麼可能愛「讀書」?
    可還記得最後一次買書是哪年哪月嗎》,閱讀量僅僅50枚,那是相當的慘澹啊!看得出來,這個話題似乎產生不了「爆文」----「讀書」?多麼不合時宜又迂腐文酸的話題啊!還讓「買書」?直接無視,飄過。近日重讀朱永新教育文集卷五之《困境與超越---教育問題分析》,驚覺早在2004年,朱先生就發出過類似的感慨了----《讀書,想說愛你不容易》。
  • 上遊•夜雨丨《藏地心跡》讀書分享會講述援藏人背後的故事
    《藏地心跡》讀書分享會講述援藏人背後的故事「達因卡的上空,有一條肉眼看不見的風景,一頭連著昌都,一頭連著重慶。周鵬程分享說,有一天,7歲的女兒給他發來微信:爸爸,我真不希望您當院長,只希望您能陪陪我們。聽到這些,易文強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周鵬程說,書中太多太多的故事,印證著一句話「一頭連著昌都,一頭連著重慶」。現場,周鵬程還分享了「『憨豆』老師」黃垚、「電線桿旁的江世洪」、「我想與眼淚談談的黎勇」的援藏故事,這些故事感人至深。
  • 大學生太多,一畢業就失業,並不是你不讀書的理由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種讀書無用論的思維,會直接影響到子女的認知。因為很多孩子本身學習成績不錯的,但最後都會在父母這種思維的影響下,認為讀書無用,然後慢慢就變得不喜歡學習了,接著成績就開始滑坡般的下降。再說了,就算能找到一份工作,工資滿打滿算也就五六千一個月,這點工資還不如那些不讀書的人,隨便到工廠或到工地上,都不止賺到這個錢,你說讀書有什麼用?甚至有一些家長會很理直氣壯地說,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考上大學的,如果大家都去讀大學了,那麼誰來修馬路、建房子、送外賣、賣早餐等工作?
  • 校園|世界讀書日——春風美如斯,正是讀書時
    1995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宣布將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以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寫作,並增強人們的版權意識。現實風雲變幻,讀書的過程卻能找到內心世界的安寧。漢代劉向曾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疫情能困住我們出行的步履,但是不能也不該阻止我們在精神世界中遨遊。
  • 如果不讀書,行萬裡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先別急,我腿長(身高一米九),既然上山登頂的路只有一條,那我更要跑快點,先站在高點上,慢慢的解釋解釋為什麼我要說讀書是「無用」的。還是先奉勸一下那些只看表面就要高舉「道德正義"大旗的人,不要那麼暴躁,你以為冰山移動起來它真的只有你看到的那麼大?你怕是不知道它在海面之下的是海面上的四倍之多!
  • 「讀書是普通人,最廉價的成長方式」:保有讀書習慣的四個益處
    但是現在我們很多人,都被讀書無用的理論所困,總是覺得讀書沒有好處,甚至引用企業家的話,在他們成功後,他們根本不讀書。但我認為,人雖然不讀書,但他仍在學習,思考仍在進步。人們可以經常與各行各業的大師進行深入交談。
  • 推薦最有效率的讀書的方法
    如果自己都無法明確的了解自己讀書的目的是什麼的話,那就不能開展重  點式閱讀法。假如,你想閱讀一本有關稅金方面的書籍,那你就得考慮一下,你真正感興趣的是那一部  分。例如你想在生前就把財產贈予妻子,或者想知道繼承稅的申告期限,那就去購買這方面的書籍閱讀  吧!
  • 怎樣讀書最有效,6個讀書方法,供大家參考
    很多人認為讀書很簡單,畢竟只要識字就可以,其實並不是這樣,讀書也可以算是一個技術活。怎樣讀書最有效?6個讀書方法,供大家參考。1.讀書方法:讀書之前要明確目的,目的可以更好地指引你去執行。關於怎樣讀書最有效?
  • 從一看書就想睡覺,到挑燈夜讀,4個方法教你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我的一個朋友,目標很明確,想通過考證,獲得更高的收入,可是一問他,「離考試的日子不多了,為什麼還不抓緊讀書學習?」他總是回答,「事情太多,沒心思看,一看書就犯困。」沒錯,吃了上頓還有下頓的人,只要不至於餓死,哪怕天天吃稀飯,照樣一看書就想睡覺,沒心思看。對於這個問題的認知,我們還得溯本求源,認知這種對讀書的「厭倦感」,從何而來?
  • 如何提高讀書效率,達到有效讀書?
    剛看到時特別疑惑,一天一本書已經很難了,而且還都能記得住是怎麼做到的呢?看到後來作者寫到她讀書都會做筆記,所以基本讀過的書都能記得,並且清楚知道書裡面的內容。起初疑惑我也做筆記呢,為什麼人與人的閱讀效率相差那麼大?直到讀了日本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我才恍然大悟,我只知道一味讀書做些摘抄,不知道讀書需要理解內容才能記住,做好筆記才能提升效率。
  • 2020年讀書總結|讀書這件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就我個人教學生涯裡的感受,多數同學讀書的熱情不大。我是1950年生人,我屢屢看到,同學們讀書的熱情、幹勁還沒有我大,讀書還讀不過我,這是說不通的。你們的精力、智力,都好過我很多。」20歲的年輕人為什麼讀書讀不過60多歲的老頭子,鄭教授沒想通,其實我也想不通。但想不通的同時,我還感到一絲絲慚愧。但還好,只要意識到了,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 微信讀書,不僅僅只是讀書
    喜馬拉雅聽書內容覆蓋面廣,有聲小說、相聲、評書、新聞、音樂、脫口秀、兒童故事,想聽什麼,想在哪聽,全由用戶自己決定;越來越多的名人開始入駐喜馬拉雅,將零碎化時間用於休閒和交流學習;喜馬拉雅FM將眼睛來獲取信息的方式,創新更改為耳朵的聽聞。當然,以上這些並不能完全討好那些習慣於文字閱讀的用戶,部分用戶認為喜馬拉雅聽書中優質書太少,不利於知識文化的獲取。
  • 不讀書,如何行萬裡路?不讀書,早晚被後浪拍在沙灘上
    沒有一本書是直接通往天堂的,同樣,沒有一條路是不費力取得真經的。所以萬卷書要讀,萬裡路也要走,實在走不了萬裡,家門口的小公園,樹梢上的小月亮也可以常看看的。為什麼呢?網上有個很火的視頻博主叫rea,走遍了世界各地,拍出了片子簡約時尚,大方自然,總能滿足你對遠方的各種期待。可是大家知道她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嗎?美國紐約大學。一個後來行遍世界的女孩,早知以後的生活是靠腳丈量天下,是否就放棄了讀萬卷書生涯呢?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沒有腳下,哪來遠方,沒有書籍墊底,我們哪裡知道遠方和遠方的遠方在哪裡?是泰山嗎?是珠穆朗瑪嗎?
  • 你會讀書嗎?你以為的認真讀書可能只是在反覆做大量無用功
    你會讀書嗎?你以為的認真讀書可能只是在反覆做大量無用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但百分之八十的人看書還是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對於一些工具書、名著、專業書籍就需要我們去深度閱讀了,做讀書筆記無疑是提升閱讀質量最有效的一種方式之一。那麼做讀書筆記有哪些好處呢?我將其總結為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