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 | 高粱次生細胞壁結構解析—助力可再生生物能源生產發展

2021-01-20 植物生物技術Pbj

木質纖維素生物質是一種可再生的有機碳資源,將成為可持續生物煉製的主要原料用於生產生物燃料、化學品和材料。這些生物煉製需要滿足全球對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減少排放的雙重需求。高粱、芒草和柳枝稷等草類由於其較高的光合效率和在一系列環境條件下生長的能力,有望成為專用的生物能源作物。然而,由大部分木質纖維素生物質構成的植物細胞壁通過進化已經為植物提供許多關鍵功能,包括保護植物免受食草動物和病原的侵害。目前研究關於細胞壁成分之間的網絡和相互作用,還有大量的信息有待闡明。對於草類來說,因為細胞壁的可消化性/不可消化性是決定它們在生物能源、動物飼料和人類健康方面應用的一個關鍵特徵。而高度緻密的細胞壁結構阻礙了有效地將植物細胞壁分解成簡單的單體。在分子水平上提高對完整的草類植物細胞壁結構的理解,將為解析草類植物細胞壁結構緻密提供關鍵的見解。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了美國聯合生物能源研究所Jenny C. Mortimer團隊題為「A grass-specific cellulose–xylan interaction dominates in sorghum secondary cell walls」的論文,作者通過多維角度利用固體核磁共振分析高粱次生細胞壁發現,由於密集的阿拉伯糖基取代,高粱次生細胞壁木聚糖主要以三重螺旋構象存在,與纖維素非常接近,高粱次生細胞壁呈現出比雙子葉植物高的無定形和結晶纖維素比例。同時作者提出了一個由三重螺旋木聚糖和無定形纖維素相互作用控制的高粱細胞壁結構模型,這項工作將在設計低緻密性生物質作物,達到可持續生物經濟的要求方面提供幫助。

為了探索禾本科植物中木聚糖和纖維素的相互作用,作者對高粱進行了多維固體核磁共振分析,以揭示其次生細胞壁的天然結構。結果表明,高粱中大部分木聚糖呈三重螺旋構象,與先前報導的擬南芥和針葉木相比,這種三重螺旋木聚糖表現出相對較高的剛性,並且與較少有序的無定形纖維素非常接近。作者認為高粱木聚糖與纖維素的相互作用主要由三重螺旋構象的木聚糖和無定形纖維素主導,而針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中,雙重螺旋構象的木聚糖與結晶纖維素之間存在相互作用。

作者發現,高粱次生壁細胞中無定形纖維素的含量大約是雙子葉模式植物擬南芥的三倍。與雙子葉植物和針葉木的次生細胞壁不同,由於雙重螺旋木聚糖的比例低,草木聚糖-纖維素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無定形纖維素和三重螺旋木聚糖之間相對弱的相互作用。因此,木聚糖和木質素之間的共價連接,可能對草的細胞壁強度有更大的貢獻。對倒伏等農藝性狀很重要的草類細胞壁強度/連接性可能通過阿魏酸介導的木聚糖相互作用得到增強,並可在未來的高粱工程研究中進行測試。由於木聚糖-木質素的相互作用極大地促進了細胞壁對酶降解的抗拒,因此調節木聚糖和木質素之間的交聯的能力,例如在特定的細胞類型(如葉子),可能是調整高粱以更有效地生產生物能源的重要策略。

該發現為三重螺旋木聚糖和無定形纖維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直接證據,揭示了高梁次生細胞壁結構中高度取代的草中木聚糖的功能作用。這項工作,對於未來細胞壁設計的遺傳工程方法在改善生物能源,飼料和糧食作物方面提供了理論指導。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837-z


植物生物技術Pbj 交流群


為了能更有效地幫助廣大的科研工作者獲取相關信息,植物生物技術Pbj特建立微信群,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投稿以及文獻相關問題、公眾號發布內容及公眾號投稿問題都會集中在群內進行解答,同時鼓勵在群內交流學術、碰撞思維。為了保證群內良好的討論環境,請先添加小編微信,掃描二維碼添加,之後我們會及時邀請您進群。小提示:添加小編微信時及進群後請務必備註學校或單位+姓名,PI在結尾註明,我們會邀請您進入PI群




相關焦點

  • PNAS:植物細胞壁或可生產生物燃料
    近日,美國兩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植物細胞壁形成問題上有了新的突破,這一新發現為擴大可再生能源的原料鋪平道路。研究人員確認了兩種蛋白質,GAUT1和GAUT7共同形成了植物細胞壁中的果膠。果膠是一種多糖,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是至關重要的,它也常作為凝膠劑用於果醬和果凍生產中。該發現為使用植物細胞壁形成的可再生生物質能奠定了基礎。
  • 生物質能源應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生物質能源應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來源:新華社 2006-06-02 13:01         我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潛力和前景廣闊,特別是在一些地區大力發展農業和林業生物質商品能源的生產
  • ABA調控植物次生細胞壁合成
    摘要植物次生細胞壁沉積和木質化受季節性因子和非生物脅迫的影響,這些響應涉及
  • 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結構獲解析
    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30 21:05:15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J. K. Hobbs和S. J. Foster研究團隊合作取得一項新成果。
  • 發展可再生能源需保護生物多樣性
    研究指出,應科學規劃相關採礦行為科技日報北京9月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日發表的一項環境及能源研究指出,隨著更多礦區開始為生產可再生能源提供材料,需警惕未來生物多樣性受到的威脅或將進一步增加。
  • 可再生能源發展趨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2020年新增補貼資金額度50億元用於支持新增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項目,2020年國內可再生能源將得到進一步開發,將進一步發揮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替代作用。
  • Nature Communications:生物3D列印角膜修復體
    因此,利用先進的生物3D列印技術開發出一種治療性的角膜支架,用於替代受疾病影響的角膜組織或誘導角膜組織自身再生,是至關重要也是迫在眉睫的。目前,角膜組織誘導再生的難點在於角膜基質層,該層組織是角膜的主要組成部分,具有多層正交定向的納米纖維板層組成的複雜結構,利用傳統的生物工程的方法很難真實的模擬基質層的結構。
  •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的若干問題
    主要匯報三方面的情況:一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些基本情況,二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問題,三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該項法律明確了可再生能源的法律地位,把可再生能源作為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
  • 世界可再生能源和廢棄物發展概況
    眾所周知,世界正處於新的一波能源轉型浪潮之中,可再生能源憑藉其低碳、成本下降快等優勢,發展迅猛,本文通過對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數據的梳理和分析,展現一個真正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或許太陽能和風能的發展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快。
  • 新型光衍生質譜分析實現脂質深度結構解析|Nature Communications
    新型光衍生質譜分析實現脂質深度結構解析|Nature Communications 論文標題:Large-scale lipid analysis with C=C location and sn-position isomer resolving power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作者:Wenbo Cao, Simin Cheng et.al 發表時間:2020/01/17 數字識別碼:10.1038
  • 可再生能源及氫能發展的能源安全戰略考量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能源安全問題將進一步成為制約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並將演變為政治、經濟和公共決策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如何直面越來越緊迫的能源安全問題,如何開發利用替代能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和社會各界特別關注的焦點。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  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不僅造成生態環境破壞,而且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氣候變暖。同時,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且儲量有限,按現在的能源消耗,全球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消耗殆盡。因此,加快能源轉型,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應對環保和氣候變化,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構建美麗中國的保障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能源生產消費與生態文明建設密切相關。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隨著國內能源需求不斷增長,能源短缺以及能源利用過程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成為制約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因素。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保障。
  • 全球首個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 可再生能源發電包括哪些?
    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了全球能源開發再利用的關鍵研究方向。據外媒報導,德國公司SINN Power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浮動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可同時利用波能、風能和太陽能生產電力,成為一個完整的海上離網能源解決方案。該平臺可為島嶼提供可再生能源,有助於部署海上風電場。
  • 專家: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關鍵
    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能源發展的方向,是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波恩創新與技術中心主任道爾夫·吉倫在論壇上表示,城市推广部署可再生能源,可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同時能創造就業機會,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福祉。已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致力於推動能源轉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公眾意識,開創低碳未來。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國際視點)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核心閱讀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杜祥琬:發展氫能 關鍵是可再生能源
    發展氫能,就是要發展綠氫,也就是可再生能源制氫。作為二次能源,氫的產生離不開一次能源,要發展好氫能就要利用可再生能源。離開一次能源,氫能是無源之水。要發展氫能,產業鏈要從可再生能源制氫著眼,搞清楚源頭。  近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接受專訪,就國家能源戰略規劃、氫能發展關鍵問題以及「十四五」規劃等帶來了富有前瞻性的分析,聯盟特整理成文,供業界參考。
  • 李燦院士:發展可再生能源才能從根本實現碳減排
    近期徵求意見的《能源法》,將可再生能源列為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對其重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符合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國情的正確方向。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低碳轉型,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燦反覆提及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作用。為何如此重視?
  • 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清潔能源替代...
    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清潔能源替代作用逐漸顯現  2020-04-28 15:5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