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或再次引領全球,砸下150億啟動「天琴計劃」,讓美國都羨慕

2021-01-20 三分亮劍

隨著中國完成嫦娥五號探索工程,意味著在探月工程中我國再度向前邁出一大步。當然隨著嫦娥五號成功降落在四子王旗之後,意味著現階段的探月工程暫時告一段落。然而嫦娥五號並非終點,畢竟我國的探月工程最終是要實現在月球上打造研究基地的目標。同時我國也投入150億元,開啟全新的太空探索計劃,並且將其命名為「天琴計劃」。根據了解,這一計劃最早是在2014年華中科技大學的國際會議上,由中國科學院羅俊院士提出。隨後在2015年中山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聯手進行相關研究,制定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

事實上最早提出這一設想的應該是愛因斯坦,當時此人提出相對論的概念。並且認為在宇宙天體運行的時候,憑藉自身的質量會產生時空漣漪,這就是所謂的引力波。此後美國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因此也證實愛因斯坦提出的預言。要知道發現引力波之後,能夠成功探索黑洞和雙子星,為此我國也開始大力發展引力波探索計劃。而且在2019年成功發射「天琴一號」試驗衛星,對高精度空間慣性傳感器、無拖曳控制技術、微牛頓量級的推進技術、雷射幹涉儀等技術展開試驗和探索。

此外在2020年羅俊院士再度透露一則消息,目前「天琴二號」已經在計劃之中,而且將會穩步推進,預計在2025年左右進行發射。按照羅俊院士及其研發團隊的計劃,將會在2035年之前完全四個階段的計劃。其中分別是完成月球雷射測距系統、無拖曳控制、高精度慣性傳感、所有空間引力波探測所需的關鍵技術,而且將會發射3顆衛星為該計劃服務。

如果這一計劃能夠順利實施的話,中國有望在該領域再次領先全球,而且在這一領域的探索計劃讓美國都羨慕不已。雖然美國是全球第一個發現引力波的國家,但是無法持續進行探索。而中國憑藉「天琴計劃」完全可以長時間進行驗證和探索,為此如何能讓美國不羨慕?

要知道美國近年來在太空領域的探索工程,沒有太大的進展,反而是中國不斷在航天探索領域屢創新高。為此極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在該領域會成為超越美國的存在。

編輯:華強

相關焦點

  • 美國也得服氣!天琴計劃正在緊張籌備,或將引領世界探索宇宙
    (圖片說明: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  說起來,天琴計劃和太極計劃類似,也是在太空中進行的引力波探測項目。這一階段在今年已經進行了初步測試,  中山大學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完成了國內迄今為止對地月距離最精確的探測,精確到了釐米級  ;  第二階段:完成無拖曳控制、星載雷射幹涉儀等關鍵技術驗證,以及空間等效原理實驗檢驗;  第三階段:完成高精度慣性傳感、星間雷射測距等關鍵技術驗證,以及全球重力場測量;
  • 「天琴計劃」全球招募研究人員 年薪百萬
    「天琴計劃」正在全球招募研究人員。  記者在招聘啟事中看到,「天琴」招募對象,包括面向全球招募千人(指海外高層次人才)、青年千人(指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教授(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副教授、講師、研究員和博士後。
  • 中山大學「天琴計劃」牽頭國內引力波研究
    據新華社廣州2月14日電 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正牽頭國內引力波研究,計劃用20年時間,完成總投資約為150億元的「天琴計劃」。
  • 科學家探測到引力波 中大"天琴計劃"將尋找宇宙弦音
    這一天,LIGO(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科學合作組宣布,探測到來自一個雙黑洞併合事件的引力波。「引力波被探測到」這一話題,瞬間激起全世界網友和科學界人士刷屏討論。  引力波最終探測成功,是基於全球科學家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這其中,也有中國科學家的參與。同時,中國的一些科研機構也正開展著相關研究,比如中山大學——既是中國引力波研究的先行者,也正走在探索的前沿。
  • 中國啟動「天琴計劃」,劍指引力波,2035年人類科技將飛躍
    上面所說的都是歐美的科學家對於引力波的證實實驗,那我們中國呢?雖然說我們中國對於引力波的研究落後於歐美的一些強國,但是我們現在正在做一件後來追上的事。那就是「天琴計劃」。這個「天琴計劃」就會我國科學家關於引力波探測的一項偉大計劃。這是由中山大學的物理學家羅俊院士提出的。我國的「天琴計劃」所要做的是在太空之中觀測引力波的存在。
  • 中國引力波探測計劃「天琴」「太極」各進一步 與國外競爭白熱化
    2019年12月20日,「天琴一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而「太極一號」衛星則更早一步,於2019年8月31日成功發射。 這兩顆衛星的順利運行標誌著中國引力波探測計劃「天琴」計劃和「太極」計劃各進一步。
  • 一起了解中國版引力波探測計劃:中山大學「天琴計劃」
    這方面的代表是美國宇航局(NASA)與歐空局(ESA)在2001~2011年間合作支持的LISA項目,原計劃發射三顆衛星形成臂長500萬公裡的等邊三角形,在地球後方約0.5億公裡的地方跟隨地球繞太陽運行。由於經費和計劃變更等原因,NASA於2011年退出了合作。歐洲科學家於是提出了臂長100萬公裡,將LISA中三顆全同衛星改為一顆母星帶兩顆伺服子星的修改版LISA(即eLISA)計劃。
  • 邊長17萬公裡,我國衛星將在太空畫等邊三角形,這次要超越美國
    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聞名全世界,2015年9月,LIGO探測到首個引力波信號,2015年12月再次探測到引力波信號。,該計劃預計投資150個億,20年時間完成,那麼現在我國天琴計劃發展得怎麼樣了呢?
  • 我國衛星將在太空畫等邊三角形,邊長17萬公裡,這次要超越美國
    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聞名全世界,2015年9月,LIGO探測到首個引力波信號,2015年12月再次探測到引力波信號。2017年10月,三名美國科學家因為確定了引力波真實存在而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天琴計劃堪比嫦娥上天的航天成就
    人類文明發展取決於基礎科學的突破程度,科學家一生都致力於基礎科學研究,包含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等等,其中天文學與物理學是人類進行宇宙探索的基礎,也是中國目前研究的重要領域。近日我國關於深空探索再次傳來了大好消息,據最新消息報導,我國天琴一號技術驗證衛星預計在今年年底前發射。該衛星將對高軌道空間傳感器、無拖拽控制技術、雷射幹涉儀等核心技術開展在軌運動。
  • 引力波探測參與者:LIGO與中國天琴計劃不矛盾
    我都是業餘參加的,沒有什麼多餘的經費去做科普。主要是LIGO之前因為嚴謹,不能對謠言做出任何回應,謠言滿天飛的時候官方不能發聲,很是痛苦。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在新聞發布會開始的時候,將正確的信息準確地傳遞給大眾。正是這種使命感,讓我們十幾個年輕的學子跨越全球24小時不間斷連續工作,短時間內完成了大量的翻譯和寫作。
  • 天琴計劃:那些宇宙探秘者的故事
    2014年,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提出「天琴計劃『天琴』引力波探測是非常遙遠的事情,但是技術發展到某個階段,就可能產生一些『果子』,摘下來應用到別的地方就開闢了新的領域。」「天琴計劃」困難之多、難度之大,可見一斑。那麼探測引力波意義在哪?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 「天琴計劃」基礎設施奠基
    本報珠海3月20日電 (記者賀林平)我國首個開展空間引力波探測的重大基礎科研項目「天琴計劃」20日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奠基,正式啟動了其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目前,中山大學天琴研究中心正在「引力理論與實驗分析」「衛星平臺與控制」「精密光學測量與遙感」「地月系統物理實驗」等方面組建科研團隊。
  • 「引力波」項目參與者:LIGO和天琴計劃不矛盾
    研究之外還有教學工作   胡一鳴:每天上百封電子郵件,每天都有電話會議,有時候更多。平常我們的探測器在美國,但是數據都會放在超級計算機上(這部分的工作也有清華研究團隊早些年的貢獻)。我們都可以連接到超級計算機進行分析和處理。
  • 美國引力波項目中途而廢,中國卻激流勇進,「天琴一號」均超預期
    文章稱,實驗結果顯示「天琴一號」在軌驗證的所有技術指標不僅超過任務預期目標,也超過中國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部分技術指標比國內現有指標提高兩個量級及以上。「天琴計劃」團隊美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左右就已經提出引力波探測的計劃(LISA),但直到
  • 兩會時刻 | 「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天琴一號」具有兩個啟示
    兩會時刻 | 「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天琴一號」具有兩個啟示 2020-05-24 03: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家談「天琴計劃」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天琴計劃」又有哪些新進展?
  • 「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升空 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加速推進
    中新社太原12月20日電 (郭超凱)中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20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開啟其探索之旅。「天琴計劃」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於2014年提出、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該計劃擬在地球軌道上部署3顆衛星,組成臂長十幾萬公裡的等邊三角形編隊,構成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臺,通過雷射幹涉測距系統來精確測量處於衛星內部的檢驗質量之間距離的微小變化,實現探測引力波的目的。
  • 「天琴計劃」重大進展!科研綜合樓一期項目竣工驗收
    「天琴計劃」重大進展!」科研綜合樓(一期)項目已於近日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標誌著「天琴計劃」項目建設迎來重大進展。 「天琴計劃」是中山大學發起的、以空間引力波探測研究為主的國家級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該項目配套的科研教學場地主要包括雷射測距臺站、「天琴計劃」科研綜合樓(一期)
  • 一箭九星 「天琴一號」出徵探測引力波
    本次任務還同時搭載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項目——贈衣索比亞微小衛星以及「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等8顆衛星。「天琴一號」是我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首顆技術驗證衛星,開啟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探索計劃。  新京報訊 昨日11時22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圓滿成功。據了解,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贈衣索比亞微小衛星等8顆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