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中國原生動物的重要性

2020-12-03 在廈泉州郎

曾經有很多我們國家本土的動物,現在都只能在動物或者照片上看到,又或者有許多已經變得面目全非,看著讓人痛心,希望大家一起來保護。

看看上面的中國地圖,再看看上面的福建地圖。如此美麗的地形圖,如果有本土的動物在中華大地奔馳,那有多美?

曾經,華南虎遍布全國大部分省份,東北虎在整個東北,內蒙古都有分布,新疆虎,西南地區遍布亞洲象,全國各個溪流都能夠看到草龜的身影,長江有江豚,有中華鱘,沿海有白海豚,農村家家戶戶養中華田園犬……

再看看現在。各個湖泊滿是巴西龜,羅非魚,清道夫。中華田園犬被混血的面目全非,很多已經不純種了。白海豚已經比較罕見。江豚,中華鱘數量不斷減少。東北虎只在邊界有少量分布。華南虎更是只有在動物園可以看到。亞洲象只有西雙版納才有分布。新疆虎滅絕。草龜只有在菜市場能看到。草叢中一下雨就能看到非洲蝸牛。河道裡常有清道夫……

可喜的是,這些都有得到國家的重視。有在增加自然保護區。有在保護原生動物。而作為國民的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首先我們一定要抵制從國外來的動物,不管是寵物還是食物類動物。一定不能放生。然後,要儘可能去保護本土的野生動物,保護自然環境。減少對他們的幹擾。也可以適當放生草龜,鯉魚,野雞等動物。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就是。加快城鎮化,讓人到城市裡,騰出更多山區設置自然保護區。

相關焦點

  • 崇明島溼地又現原生動物新物種
    最近,科學家們又在這個大家族裡發現了一個以前沒見到過新物種——纖毛蟲原生動物。發現地點在崇明島溼地,發現者是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副研究員範鑫鵬課題組。他們將該物種被命名為顧氏拉姆蟲(Lamtostyla gui),以彰顯我國著名原生動物學家、華東師大終身教授顧福康先生為中國原生動物學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
  • 《原生動物》
    二、基本結構1、細胞膜原生動物的體表(也就是細胞的表面)具有細胞膜,細胞膜在有的種類極薄,不能使動物體保持固定的形狀,身體的外形隨裡面細胞質的流動而不斷改變,這種膜稱為質膜。多數原生動物的體表有較厚且具有彈性的膜,能使動物體保持一定的形狀,雖在外力壓迫下改變了形狀,但外力取消時,即可由彈性使蟲體恢復原狀,這種膜稱為表膜。
  • 上海崇明島溼地再現原生動物新物種
    該物種被命名為顧氏拉姆蟲(Lamtostyla gui)——以題獻我國著名原生動物學家、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顧福康先生,彰顯他為中國原生動物學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一直以來,該區域吸引著眾多領域研究者的目光,但有關原生動物分類學與多樣性的研究卻十分匱乏。近年來,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原生動物學課題組系統地開展了有關該區域的調查研究,逐步揭示了崇明島溼地豐富的纖毛蟲原生動物資源和獨特的區系特徵。
  • 浮遊動物 原生動物
    原生動物 這是動物界裡最原始和最低等的一類單細胞動物,約有3萬種。原生動物一方面:具有一般細胞所具備的基本結構,即細胞質、細胞膜、細胞核;另一方面:又具有一般動物所表現的各種生活機能,如運動、消化、呼吸、排洩、感應、生殖等,即完整的新陳代謝的生理機能。原生動物身體微小,一般都需用顯微鏡才能看見。
  • 宋微波——中國海洋大學——原生動物基礎生物學
    姓名: 宋微波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58-12 所在院校: 中國海洋大學
  • 世界第一一萬種原生動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近日,全球首個10,000原生動物基因組計劃(簡稱P10K)正式發布,旨在繪製10,000個代表性原生動物基因組圖譜,建立大規模原生動物遺傳資源資料庫。原生動物是生命的五大王國之一(植物王國、真菌王國、動物王國、原生動物王國和莫內拉王國)。它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
  • 與時間賽跑,保護我們的原生兩爬
    這位「大咖」說我們的調查沒有證據,理由是張醫生所「人工繁育」的這些物種不在CITES附錄1或2中,也不是我國的三有(即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更不用去提張醫生還飼養並繁育了藍尾蠑螈(Cynops cyanurus)、東方蠑螈(Cynops orientalis)、中國瘰螈(Paramesotriton chinesis)等原生蠑螈,這些可都在《三有名錄》中佔有一席之地。
  • 腸道原生生物保護小鼠免受細菌感染
    在近日發表於《細胞》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舉了一個例子:一種新發現的原生生物,能阻止其宿主小鼠遭受腸道細菌感染。 該論文高級作者、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腫瘤學和醫學教授Miriam Merad指出,「這是一個意外發現,但也是一項重要發現。該研究表明當研究腸道微生物組時,超越細菌是多麼重要。」
  • 中國原生觀賞魚,中國鬥魚
    中國鬥魚形態結構中國鬥魚之所以叫中國鬥魚(後面簡稱國鬥),得益於它們的習性,不論是原生品種,亦或是改良品種,均有因佔據領地、守衛巢穴、保護幼魚而相互攻擊的習性,即以好鬥而得名,這點在繁殖季節更明顯。有人可能會說,雖然國鬥越來越少,但是也沒被列入保護物種行列,我們要把精力集中在更需要保護的動物身上。沒錯,珍稀動物更需要保護,這一點不論是理論出發,還是從實際出發,都講得通。我們的力量終究有限,人力有時而窮,從大局角度出發,合理的統籌分配可以更好地保護自然,珍稀動物面臨的威脅相對來說更為緊迫,需要更多的力量來進行保護。
  • 中國動物學會原生動物學分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七次
    各位會員:   「中國動物學會原生動物學分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七次學術討論會」在吉林大學及學會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將於2013年8月19日至23日在吉林大學召開。會議旨在為國內同行提供一個交流、合作的機會,集中展示兩年來在原生生物/原生動物學及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進展,並選舉新一屆理事會。
  • 中國動物學會原生動物學分會第17次學術討論會在吉林大學召開
    8月19日至24日,中國動物學會原生動物學分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七次學術討論會在吉林大學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動物學會原生動物學分會主辦,共有來自大陸、臺灣、韓國等7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40餘位專家學者與會。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餘育和研究員等10餘人參加了此次盛會。
  • 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何在紐西蘭慘遭「狠」手?
    喜馬拉雅塔爾羊是一種大型有蹄類動物,別名「長毛羊」,屬牛科,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一帶,多為集群生活。它們的活動範圍固定,以草本植物為食。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塔爾羊被列為近危物種(NT)。它們也是中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古老的原生動物:放射蟲
    放射蟲是海洋中漂浮的單細胞原生動物,因為具有放射排列的線狀偽足而得名。原生動物是最低等的一類動物,個體僅由一個細胞組成,在分類上科學家把它們歸為一個門,即原生動物門。但是原生動物的這個唯一的細胞卻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具有作為一個動物個體所應有的主要生活機能。細胞的各部分產生了分化,各自掌管一定的功能,形成了「類器官」。原生動物往往長有鞭毛、纖毛或是偽足作為它們的運動器官。有些原生動物的細胞質中具有骨架或是形成堅固的外殼。原生動物個體都很微小,一般都在250微米以下,也就是說,它們還不到一粒1毫米長的米粒的1/4那麼大。
  • 土壤中的原生動物
    我國的地域遼闊,有著多種地理氣候,陸地生態系統也複雜多樣,因此土壤中的原生動物也多種多樣。它們在土壤生態系統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夠影響植物的生長,防治有害生物。土壤中的原生動物主要可分為三類:鞭毛蟲類、根足蟲類和纖毛蟲類。
  • 她以原生動物為友——記中國科學院沈韞芬院士
    可沒想到南大把她推薦到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到了水生生物研究所,她又被指定跟隨我國著名的原生動物學家王家楫學部委員(院士)從事原生動物的分類學和生態學的研究。原生動物在動物界中處於最低等的地位,由單細胞構成,體形微小,一般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50餘年來,沈韞芬系統研究原生動物分類區系,調查了我國22個省區系分布,已鑑定近2千種,新種35種。
  • 為什麼原生動物會對活性汙泥有指示作用
    原生動物的基本特徵1、形態原生動物門屬真核原生生物界,是單細胞的微型動物,由原生質和一個或多個細胞核組成。原生動物和多細胞動物相同,具有新陳代謝、運動、繁殖、對外界刺激的感應性和對環境的適應性等生理功能。原生動物個體很小,長度一般在100~300μm之間。它們都具有細胞膜。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保護區!
    黑鸛現身保護區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16日訊 10月9日中午,在福田紅樹林保護區內的魚塘,鳥類調查人員在統計鳥類時,突然成群的鷸鴴被驚起,原來是有兩隻大鳥在追逐,後面一隻是蒼鷺,前面是一隻黑色的長嘴大鳥,它就是福田紅樹林保護區內的新記錄鳥類——黑鸛。
  • 有爭議的中國瀕危動物卻不受保護的「熊貓魚」?
    作為中國原生動物花熊(熊貓),只要和其有關就必受到歡迎。在中國廣西的大瑤山生長著一種已經位列中國瀕危動物的「熊貓魚」。但因保護意識不夠以及沒有一個精確的調查,所以該物種並未列入瀕危野生動物國際貿易公約,也不受到相關法律保護。
  • 美麗的中國原生魚(五)
    《美麗的中國原生魚》系列已經做完了四篇,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喜愛。筆者將繼續努力,整理更多出來,為推廣我國的原生觀賞魚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閒話不多說,本篇介紹一種玩草缸的朋友們比較熟悉的原生魚——白雲金絲。
  • 中國原生動物學學會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在武漢召開
    學術報告之前,中國原生動物學學會理事長沈韞芬院士作了題為《中國原生動物學學會20年》的報告,介紹了學會自1981年成立至今的發展歷程及中國原生動物學研究取得的成果;副理事長李明教授介紹了第11屆國際原生動物學大會(ICOP-Ⅺ)盛況及中國申辦第12屆國際原生動物學大會(ICOP-Ⅻ)成功的情況。    本次會議也是對中國原生動物學界的一次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