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7月2日訊 中國氣象局2012年7月份新聞發布會今日上午在中國氣象局科技大樓一樓會議室舉行,針對中國颱風預報的準確率問題,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表示,我國颱風預報水平和世界水平相當。
陳振林介紹,近年來我國在颱風防禦方面,特別是在降水的影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這得益於各方面防禦體系的不斷完善,全國上下共同加強防禦、應對,包括政府主導,讓公眾更多的得到及時的信息,更多的參與到颱風的防範當中,作為一個綜合防範的結果。這對我們不斷提高監測預報預警服務水平,颱風災害防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監測方面,現在從各種現代化手段應用,氣象衛星到雷達引導到高密度地面觀測自動站、行動裝置的應用,使監測做到了無一漏網。打個比方說,過去大網撈小魚不行,現在多種手段編制的高密度的觀測網,對颱風生成、孕育、發生發展到影響,做到全程的監視,這一點是非常好的進展,在預報水平方面,可能公眾比較關注路徑預報,向什麼地方發展、登陸。
陳振林表示,我國颱風預報水平和世界水平相當。我們不但要關注颱風路徑,更要關注颱風所帶來的影響。有的時候在一個地方登陸,對登陸點造成的強風和強降雨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的雲系發生發展。現在大家這方面的意識不斷增強,還要關注對強風、強降雨預報準確率,這就需要各方面提高預報能力。
另外,在部門聯動方面,颱風來了以後,海上的生產、運輸,對颱風預警預報的時效性比較關注,從生成開始強化預報服務,儘可能延長預報時效,滿足不同用戶需求。臨近登陸之前,強化臨近監測預警,強調颱風可能帶來的影響,可能造成的損失,這方面應該特別關注。做到這一點,必須強化各個部門的聯動,近年來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剛才強調的時效性強的提前發,針對颱風登陸後,精度更高的、要求短時、臨近的,針對不同部門的需求,分門別類做好預警服務,這樣聯動效果更好。我們會朝著這個方向做下去,進一步提高颱風災害的防禦水平。
中國氣象局辦公室主任餘勇表示,氣象災害的防禦,包括颱風的防禦,我們國家多年來形成的監測預報、防禦、救災、抗災經驗,得到了世界上的充分肯定,目前正在召開的氣象年會上,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宣傳,同時向有關國家進行推廣。目前我們形成這種體系,既體系各個部門各司其職,又密切的聯繫溝通,總的防禦效果應該說,不僅僅是預報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防禦救災抗災方面的水平也處於世界的先進行列。在下一步深層次的防災救災當中,普及全民防災知識,提高防禦自然災害的自身意識能力方面,氣象部門有很多的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