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我國颱風預報水平和世界水平相當

2020-11-26 中國網

中國網7月2日訊 中國氣象局2012年7月份新聞發布會今日上午在中國氣象局科技大樓一樓會議室舉行,針對中國颱風預報的準確率問題,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表示,我國颱風預報水平和世界水平相當。

陳振林介紹,近年來我國在颱風防禦方面,特別是在降水的影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這得益於各方面防禦體系的不斷完善,全國上下共同加強防禦、應對,包括政府主導,讓公眾更多的得到及時的信息,更多的參與到颱風的防範當中,作為一個綜合防範的結果。這對我們不斷提高監測預報預警服務水平,颱風災害防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監測方面,現在從各種現代化手段應用,氣象衛星到雷達引導到高密度地面觀測自動站、行動裝置的應用,使監測做到了無一漏網。打個比方說,過去大網撈小魚不行,現在多種手段編制的高密度的觀測網,對颱風生成、孕育、發生發展到影響,做到全程的監視,這一點是非常好的進展,在預報水平方面,可能公眾比較關注路徑預報,向什麼地方發展、登陸。

陳振林表示,我國颱風預報水平和世界水平相當。我們不但要關注颱風路徑,更要關注颱風所帶來的影響。有的時候在一個地方登陸,對登陸點造成的強風和強降雨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的雲系發生發展。現在大家這方面的意識不斷增強,還要關注對強風、強降雨預報準確率,這就需要各方面提高預報能力。

另外,在部門聯動方面,颱風來了以後,海上的生產、運輸,對颱風預警預報的時效性比較關注,從生成開始強化預報服務,儘可能延長預報時效,滿足不同用戶需求。臨近登陸之前,強化臨近監測預警,強調颱風可能帶來的影響,可能造成的損失,這方面應該特別關注。做到這一點,必須強化各個部門的聯動,近年來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剛才強調的時效性強的提前發,針對颱風登陸後,精度更高的、要求短時、臨近的,針對不同部門的需求,分門別類做好預警服務,這樣聯動效果更好。我們會朝著這個方向做下去,進一步提高颱風災害的防禦水平。

中國氣象局辦公室主任餘勇表示,氣象災害的防禦,包括颱風的防禦,我們國家多年來形成的監測預報、防禦、救災、抗災經驗,得到了世界上的充分肯定,目前正在召開的氣象年會上,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宣傳,同時向有關國家進行推廣。目前我們形成這種體系,既體系各個部門各司其職,又密切的聯繫溝通,總的防禦效果應該說,不僅僅是預報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防禦救災抗災方面的水平也處於世界的先進行列。在下一步深層次的防災救災當中,普及全民防災知識,提高防禦自然災害的自身意識能力方面,氣象部門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相關焦點

  • 氣象局:中國颱風路徑預報和國際水平基本相當
    氣象局:中國颱風路徑預報和國際水平基本相當   面對颱風這樣一種破壞力極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有效防禦的關鍵是及早對颱風移動路徑和強度作出準確預報。那麼,現階段我國颱風預報水平如何呢?
  • 中國氣象局提升颱風路徑與強度預報精細化水平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向純怡 王皘報導 為進一步提升颱風預報產品的精細化水平,7月1日起,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對兩項業務產品進行了補充和改進:一是72小時預報時效內增加12小時預報間隔產品,當颱風移入我國24小時警戒區內,加發24小時預報時效內的
  • 颱風監測與預報-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颱風路徑預報準確率的進展尤為顯著,24小時路徑預報誤差和20年前相比減少了50%,48小時路徑預報準確率和20年前24小時預報準確率相當,而72小時路徑預報甚至優於21世紀初48小時預報水平。   在過去幾十年中,中國氣象局積極開展颱風客觀預報釋用和融合技術的研發,突破了登陸颱風精細化預報的技術瓶頸。
  •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崔絢  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簡稱臺海中心)是我國颱風和海洋氣象預報預警業務的國家隊,主要負責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颱風的監測、分析、預報、
  • 曾慶存:這是世界最高水平—新聞—科學網
  • 我國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本報北京12月4日訊 記者郭靜原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觀測站網建設取得歷史性進步,全國氣象監測能力穩步提升,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以智能網格預報為基礎的全國氣象預報業務格局構建基本完成,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
  • 我國天氣預報準確率在80%以上 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我國天氣預報準確率在80%以上 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2002年5月19日00:56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5月18日電(記者段世文)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
  • 中國氣象局調度部署重點地區颱風預報服務
    中國氣象報記者賈靜淅 李一鵬 趙曉妮報導 今年第9號颱風「美莎克」將於9月3日移入我國境內,給遼寧東北部、吉林、黑龍江大部、內蒙古東北部等地部分地區帶來強烈風雨。
  • 中國氣象局發話了:今年颱風會特別強!而且主要影響南方!
    2017年颱風的預測,中國氣象局稱,今年登陸我國的颱風強度可能會比較強!對我國的廣東廣西福建浙江都可能造成比較大的影響,不過,數量上,則可能不多。颱風,一直是沿海地區夏秋季節最為關心的天氣事件之一,颱風登陸,帶來狂風、暴雨和巨浪,會對登陸地及周圍的大範圍地區帶來影響,如果強度很強、風力巨大,則帶來的破壞也會極其嚴重,2016年登陸廈門的颱風「莫蘭蒂」,作為廈門幾十年來登陸強度最強的颱風,給廈門帶去了難以想像的破壞。
  • 今年還會有颱風登陸我國嗎?中國氣象局專家釋疑
    今年還會有颱風登陸我國嗎?今年颱風偏少與暴雨偏多有何關係?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黃奕武今日介紹,未來是否還有颱風登陸我國,目前還不能確定。  今年颱風偏少、強度偏弱  截至10月20日,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17個颱風,比多年同期偏少,其中有5個颱風在我國登陸,也比多年同期偏少。
  • 暴雪預報是世界難題 我國預報水平居於前列(圖)
    據新華社  暴雪預報是世界難題  降下來的是不是雪以及量級能否達到10毫米以上是現有氣象技術難以精確監測出來的,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1月10日以來,我國發生自建國以來罕見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和冰凍天氣,給百姓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1月29日,中央氣象臺有關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暴雪預報目前還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 ——國家氣象中心五大舉措提升颱風預報服務精細化程度
    8月7日下午,隨著今年第13號颱風「蘇迪羅」的「腳步」逼近,中央氣象臺會商室裡,氣氛愈發緊張。與以往任何一次颱風來襲前一樣,預報員和氣象專家個個全身心投入,密切關注颱風動態;而稍有不同的是,在此次颱風預報服務中,「精細化」這個詞被提及的頻率相當之高。
  • 解析我國目前颱風監測預警新「利器」
    那麼,到底有哪些預報技術支撐著我們的預報成果?近年來,我國的颱風預報技術又有何新的突破和進展?讓我們走進中央氣象臺及廣東、海南、浙江省氣象臺,探究此中原委。  颱風監測預警的新「利器」  從7月18日至19日,今年第9號颱風「威馬遜」(超強颱風級)先後在海南文昌、廣東徐聞和廣西防城港三次登陸我國。
  • 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智能網格天氣預報 降雨預報「分鐘級」 災害...
    近日,中國氣象局「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主題採訪廣東站啟動,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廣東智能網格預報水平穩步提升,公眾可以通過「繽紛微天氣」微信小程序等渠道,查詢省內任意點任意時刻的精準預報。這正是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智能網格天氣預報的應用成果。
  • 氣象衛星在天氣預報中的應用
    由於海洋是常規氣象觀測的盲區,海上熱帶氣旋的監測與預報主要依賴氣象衛星觀測資料。我國是世界上受颱風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在西北太平洋地區,颱風在我國的登陸頻次最高,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最為嚴重。1991—2002年,共有84個颱風登陸我國大陸,總直接經濟損失約3440億元,平均每個颱風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41億元。
  • 中國氣象局:7月或有1-2個颱風登陸我國沿海地區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在7月3日舉行的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介紹,預計7月可能有1-2個颱風登陸我國沿海地區,「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王志華表示,6月我國颱風生成偏少,影響偏輕。
  • 海貝思是史上登陸最強颱風?中國氣象局颱風專家:並不是
    中國氣象局颱風專家:並不是 2019-10-12 16:30:21 來源:新京報  |  作者:鄧琦 | 字號:A+ |新京報記者專訪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工王海平,其表示,「海貝思」並非登陸或擦過陸地強度最大的颱風。今年第19號颱風「海貝思」已於今日(11日)下午由超強颱風級減弱為強颱風級,11日17時,颱風「海貝思」仍保持在15級。
  • 外國天氣預報離不了中國衛星,揭秘我國氣象衛星到底多強大!
    「風雲三號」D星的在軌運行將使我國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模式預報精度再提高3%左右,預報時效延長2到3天左右,可使登陸颱風等高影響天氣預報時效提前到5至7天。作為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的第二顆業務星,「風雲三號」D星使命光榮,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說,這顆衛星投入業務運行後,將作為下午星與「風雲三號」C星開展上、下午星組網觀測,並與去年發射的「風雲四號」A星組成新一代高低軌道氣象衛星星座,確保我國氣象衛星業務的連續穩定,促進我國衛星遙感綜合應用水平的提升。
  • 今年已有7個颱風登陸我國 強度增加防災不可大意
    周學軍攝(新華社發)  這個夏天不平靜,全球多個颱風兇猛來襲,多地受到影響。「雙颱風」「三連擊」等熱詞頻頻刷屏,颱風襲擊時的照片和視頻令人心驚。  今年的颱風反常嗎,為什麼接踵而至?目前是怎麼監測預報颱風的?未來該如何提升預警水平?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見證香港回歸20年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加大專家互訪、項目試驗以及業務培訓力度,加強在數值天氣預報、氣候監測預測、環境與氣象服務等方面的人員交流和溝通,不斷提升雙方的預報精細化水平。香港天文臺積極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示範項目;2010年,其「小渦旋」暴雨臨近預報系統在上海世博會臨近預報服務中發揮作用,成為雙方合作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