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當中,電力作為社會發展所必不可少的能源,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我國都將發電設施的建設作為我國建設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如三峽大壩,亞龍灣核電站等等。然而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現階段我國的電力也出現了過剩的情況。那既然如此,我國為何還要不斷建造核電站呢?其中的原因令人難以置信。
從我國的電力組成部分來看,火力發電在我國佔據了絕大部分。眾所周知,火力發電依靠的是煤炭燃燒產生的能源,而煤炭燃燒將會產生大量的實體殘渣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對所在國的環境甚至整個地球都將會帶來嚴重的影響。面對這樣的情況,世界上各個國家也都在大力開展新能源的研發,核電站發電便是其主要發展方向之一。
由於電站採用核能,因此其發電效率極高,其次也不會產生任何的環境問題。核能發電也成為歐美等世界主流國家的主要電力來源形式。截止2016年,在核電站方面,中國的佔比僅有2%,顯然是不足夠的。而反觀法國卻已經超過70%,美國的核電佔比大概是20%左右,日本約為30%。並且核電站的建設也會給經濟帶來巨大的收益,帶動當地就業崗位的增加。
因此近年來我國也開始大力度的發展建造核電站,從而取代更多火力發電。雖然說我們之前曾在新聞上有了解過諾貝利核電站和福島核電站洩漏等等一系列的核洩漏事故,但是客觀上看,核電站其實還是利大於弊的。而且既然有了前車之鑑,那我們就會更多的去考慮安全問題,所以,只要通過科學合理的防護手段,這些安全問題完全能夠得到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