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白晝流星》想要表達的,都體現在英文名裡

2020-11-29 不潔看看BUJIEKK

《我和我的祖國》已經是國內上映的第14天了,近些天的單日票房都是《中國機長》拿下,而且反超都是在晚間,由此可見觀眾們大多喜歡在晚間觀看更加驚險的電影。正因為單日票冠已經被《中國機長》連續多天保持,兩部電影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

同時隨著更多新片的上映,《中國機長》累計票房想要超過《我的祖國》也不現實,因為越往後大盤票房是會增加,但傾斜到這兩部電影的就很少了,能否拿到20%以上的排片都成問題。

《我和我的祖國》在國內上映期間,也在北美和澳洲等地小範圍公映了,影迷們這回大概不必擔心中文字幕怎麼翻譯了,因為電影採用的就是雙語字幕,想知道很多句子如何翻譯的只需仔細觀看就好,以下要提的是七個短片片名的英文翻譯。

根據後期整理,七部電影的中文名和英文翻譯分別是:《前夜The Eve》、《奪冠The Champion》、《相遇Passing By》、《回歸Going Home》、《北京,你好Hello Beijing》、《護航One for All》以及我們要重點說的《白晝流星The Guiding Star》。

《白晝流星》的英文名「The Guiding Star」直譯過來就是「引路的星星」,白晝流星在短片中都非常重要的內涵,重點是桀驁不馴的沃德樂和哈扎布都信那個傳說,看到神州十一號的返回艙,兩兄弟都認為這就是他們一直期待的流星,可能他們並不知道神舟十一號返回的意義,但只是看到那「白晝流星」,兩人的人生都已經得到了升華和改變。

陳凱歌導演通過兩兄弟的改變說明大事件對普通人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是非常抽象的,前面也說了,他們自己可能也不知道那件事的意義,但就是能產生無限的憧憬和動力。這就是白晝流星英文名的含義,神舟十一號返回艙落地的最大意義就是感動了無數的普通人,因為這件事的鼓舞,普通人有了更深的期待和更遠的目標,這就是陳導超高的立意。

近期網絡上傳出一篇內容,大致名為「扶貧幹部對白晝流星的看法」,也算是對陳導這部作品的評價,該用戶認為陳導對當代扶貧、少管所、返回艙安保問題等都分析得不夠深刻。

對此影迷們也有兩種看法,一種是藝術來源於生活,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改編;一種是藝術高於生活,為了故事的更高立意,可以通過虛構幫助故事更好的發展。

或許每個故事都沒有好壞之分,能夠從中吸取到我們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那麼這個故事就值得我們接受。

相關焦點

  • 「影評」《白晝流星》何以在祖國中墊底?說說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
    我想大多數人都沒有料到國慶檔最大的贏家會是主旋律味道最重的拼盤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吧,而一樣沒有料到的則是這7個短片中口碑最差的卻是年紀最大名聲也最大的總導演陳凱歌拍的《白晝流星》。所以本文將只聚焦於這部短片,集中說說為什麼大家普遍給《白晝流星》差評,而我為什麼說這是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截止到10月7日,《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已輕鬆突破22億人民幣,豆瓣評分也高達8.0分,但是其實如果去看一下具體的短評,會發現很多人都認為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拍得最差。
  • 《白晝流星》:陳凱歌的少年志與英雄夢
    《白晝流星》單元由陳凱歌執導,講述見證了神州十一號著陸事件的流浪兄弟倆重新生活的故事。許多網友在觀影后都對七個故事做過排名,不少人覺得《白晝流星》拖了後腿,其實不然。純真坦然的少年信念早年看《無極》,不知所云,被網友戲稱「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 《白晝流星》的失敗和陳凱歌的尷尬
    目前來看,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是七部短片中評價最差的一部。當然,作為中國導演唯二最具有解讀意義的導演(另一位是姜文),已經有很多影評公眾號,對《白晝流星》進行了解讀,為陳凱歌進行了辯護,比如「幕味兒」公眾號的《陳凱歌真的老了嗎?》、「MOVIE木衛」公眾號的《關於陳凱歌,我有話要說》、「電影幕後故事」的《我為什麼喜歡<白晝流星>》。
  • 陳凱歌《白晝流星》寓意,心理上需要轉變,脫貧得靠自己
    《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口碑雙豐收,除了陳凱歌其他六位導演都獲得了高度讚揚。按理來說陳凱歌作為總導演,又有多年的大片執導經驗,他拍出來的《白晝流星》在七個單元排到前三不是問題。可事實卻是如此殘酷,《白晝流星》成了墊底的存在,還被許多人吐槽看不懂。
  • 陳凱歌《白晝流星》:依舊熱愛,依舊少年
    總導演陳凱歌,便是這其中把控大局的人。在七位導演中論資排輩,陳凱歌做總導演實至名歸,他是國內第五代導演的靈魂人物,也是享譽國際的電影大師。在《我和我的祖國》中,陳凱歌執導了全片的靈魂部分《白晝流星》。誰是陳凱歌?這絕不是一句廢話。公眾所見之陳凱歌,絕非一個真實的陳凱歌,而是一個被媒體和公眾解讀之後符號化的陳凱歌。真正的陳凱歌,其實都藏在他的電影裡。
  • 二刷《我和我的祖國》,我才讀懂陳凱歌的「白晝流星」
    李伯伯正是《白晝流星》裡的扶貧幹部老李(田壯壯 飾)。這個故事有些網友覺得沒太懂,為什麼兩個失足青年看到神舟回歸之後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呢。當其他六個導演都不約而同選擇用記敘文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唯獨陳凱歌選擇了寫詩。首先題材上,扶貧就比其他幾個故事要難拍,觀眾很難產生共鳴。其次,這個故事發生在中國的邊陲,觀眾對此感到陌生,代入故事不容易。為什麼陳凱歌要選一個硬骨頭來啃?
  • 陳凱歌《白晝流星》:深情款款,氣勢磅礴
    在這次不一樣的主旋律創作中,每位導演都在故事中或多或少地展露出了個人特色或極具辨識度的特點,除《前夜》、《奪冠》、《北京你好》外,由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也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本片無論是影像質感,場面調度,還是對主題的巧妙契合,在全片中都是拔尖的,在文本性層面甚至是最深邃、最豐富的一部。
  • 陳凱歌,對不起,你的《白晝流星》我看不懂
    七個故事中六個我都感同身受,只有一個故事《白晝流星》似乎我看不懂。主角視角《白晝流星》這個故事似乎從一開始主角的視角就有一些問題。縱觀其他的六個故事,主角的視角都是以一個參與者的角度來展現的,所呈現的是一個小人物在自己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為什麼又是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豆瓣網討論專區,《白晝流星》故事引起的爭議也是最大。「陳飛宇人設比劉昊然好、臺詞更多」「導演夾帶私貨捧兒子」「精準扶貧混搭航天事業邏輯不通」「不良少年醒悟得太突兀」……原本在播前讓觀眾期待值極高的《白晝流星》,在大眾口碑裡竟成了「拖後腿」的那一個。
  • 我們都誤會陳凱歌了,《白晝流星》你真的看懂了嗎?
    圍繞這部電影討論最多的就是七個片段的各種排名,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每個片段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就有了各種褒貶不一的評價。我看了一下網上的留言,最喜歡的片段形形色色,各種各樣,但是最不喜歡的大部分網友都選擇了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厲害在哪裡?
    今天,身邊好幾位朋友都在吐槽十一大片《我和我的祖國》中陳凱歌拍的《白晝流星》,把這位大導演貶的一無是處。 雖然政事堂不是影評人,也沒看過陳導的幾部片子,不過從電影院走出來後,還是想替這位理想主義的導演說兩句公道話。
  • 陳凱歌的白晝與流星,第五代導演的高光與錯位
    有意思的是,在剛剛過去甚至餘溫未退的國慶檔,因擔任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總導演並親自操刀了其中一部短片《白晝流星》,陳凱歌被推上風口浪尖:喜歡的人稱《白晝流星》為當代電影的一首抒情詩,不喜歡的人卻直呼它邏輯上失控、脫離現實。
  • 《白晝流星》看不懂?騎上駿馬追趕時代,陳凱歌的解讀太浪漫!
    不過,相對其他六個故事,大家比較公認的是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有點難懂。在這個小故事裡,陳凱歌的鏡頭依然非常華麗,雖然劉昊然和陳飛宇兩個英俊少年都塗上厚厚的黑粉來扮醜,可他們策馬揚鞭追逐「白晝流星」的畫面還是震撼了無數人。可是故事本身呢?
  • 陳凱歌《白晝流星》堪稱最佳,劉昊然陳飛宇演技巔峰,語意豐富
    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在影迷的排名當中,有「兩極分化」的意思。喜歡的,認為這部作品當屬第一。不喜歡的,則把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放在第七位置。個人而言,我更願意將《白晝流星》這個作品放在七個作品當中的第一位置。其它幾個作品在「語意豐富」這個層面上,與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還是略有差距的。其它六個作品,通過一個巧妙的角度,想要表達的主題也非常明確。
  • 為什麼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口碑這麼差?到底差在了哪裡?
    雖然沒有觀眾最不喜歡的單元投票,但就目前的口碑來看,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當選最差絕對當仁不讓。《白晝流星》主要講述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故事。然後再說說表達方式的問題。陳凱歌的電影一直都追求詩意表達,喜歡用浪漫敘事來展現現實生活。這種表達方式沒有錯,甚至還有點我們所說的「高級」,但如果所有的影片都要來表現一下自己的「高級」,就會變得很low。
  • 陳凱歌《白晝流星》片段,網友吐槽看不懂,其中意義深遠
    國慶期間上映的電影無疑各個都是拼盡全力往前衝,正值國慶小長假,所有的電影都想搏一個票房最高。今年的國慶期電影每一個都很出彩。《攀登者》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努力攀登珠穆朗瑪峰,為國爭光。《中國機長》則是根據川航真實事件改編,影片中的一個片段都能讓觀眾們揪心很久。
  • 《祖國》裡《白晝流星》好在哪?陳凱歌拍出了溫暖和善良
    但是,看電影是很個人的事情,觀眾會基於自己的喜好、生活經歷等因素來評價電影的好壞,不考慮時長,七個單元每一個都是一部電影,其中我看之前最期待、看之後最喜歡的是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期待源自我對陳凱歌作品的喜歡以及對他的信任。
  • 解讀《我和我的祖國》之陳凱歌《白晝流星》
    《我和我的祖國》七個單元,很多觀眾都表示,《白晝流星》沒看懂、或似懂非懂,給人很懵的感覺,不知道具體在表達什麼,進而被評判為七個故事中最差的一個。其實陳凱歌這次真的很用心了,執導的《白晝流星》本應是七個單元中最具有深度的,但是在某些地方卻沒有處理好。七個故事中,只有《白晝流星》將故事定在了祖國偏遠地帶,其他六個故事全發生在大城市。一邊是航天英雄從太空歸來,一邊是貧窮少年從少管所出來。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表達的是什麼 白晝流星為什麼會引發爭議呢
    七個故事裡白晝流星這個故事備受爭議,那麼這個故事要表達什麼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們吧。其實在這個單元中,陳飛宇和劉昊然的演技還是不錯的,和之前的影視劇作品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可能是因為白晝流星是一個很大的故事,但是因為電影的時長有限鋪墊的不夠,所以很多人不理解,覺得劇情非常生硬。
  • 我和我的祖國:陳凱歌執導概念大片《白晝流星》,田壯壯全場最佳
    在《我和我的祖國》7個篇章中,由陳凱歌執導,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主演的《白晝流星》將精準扶貧與2016年神州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相關聯,呈現出了最為疏離並極具概念性的意識流大片,也因此成為觀眾爭議較多的一個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