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白晝流星》片段,網友吐槽看不懂,其中意義深遠

2020-11-29 貪玩仔追劇

國慶期間上映的電影無疑各個都是拼盡全力往前衝,正值國慶小長假,所有的電影都想搏一個票房最高。今年的國慶期電影每一個都很出彩。《攀登者》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努力攀登珠穆朗瑪峰,為國爭光。《中國機長》則是根據川航真實事件改編,影片中的一個片段都能讓觀眾們揪心很久。今年的國慶有一部不同的影片,就是這部《我和我的祖國》,它是由很多個片段組成的電影,每個片段都讓人記憶深刻,唯獨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片段被網友吐槽了很多,甚至被稱為最差片段。

原本這個片段是很令人期待的,畢竟這是第一次陳凱歌父子一起聯手製作的片段,還有演技出眾的劉昊然加入,應該是個很有新意的片段,現在卻成為了口碑最差的一個故事。很多網友都說看不懂這個故事到底在講什麼?到底想表達什麼?原因可能是陳凱歌想借這個故事表達太多,但篇幅太短,剪輯太分散才導致了這個結果。

陳飛宇和劉昊然在這個故事中表現得演技都很不錯,兩個人都是演藝圈的新生代演員,演技相比於一些小鮮肉來說就會比較自然,對於自己本身演繹人物的理解與表述都很精確,只不過這個故事想要表達的意思並不是浮於表面的,需要觀眾們去深究很多。《白晝流星》這一片段講述的故事看起來似乎是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但其實深究下去,想要表達更多的是我國的經濟發展。影片主要想用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將這一點表現出來。

可以想想影片中的場景,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貧窮,片中強調最多的就是扶貧。劉昊然與陳飛宇飾演的兩個問題少年就生活在這個發展並不好的村莊。為什麼發展不好?因為貧窮。但是故事的最後,因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和太空人的返航都讓這兩個問題少年看到了村莊的希望,中國的希望。簡單來說就是,中國當時就已經能飛上太空,在太空遨遊並且能順利返航,在老百姓眼裡就是無所不能的了。

神州的順利返航給這兩位少年帶來了希望,也給祖國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希望。這樣,即使生活在這樣貧窮的村莊,大家也不會再害怕。畢竟按照中國這樣的發展,解決大部分人的貧困也是來日可期的。《白晝流星》重點並不是在航天,而是航天事業發展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希望。或者說,《白晝流星》並不只是指航天精神,而是中國摸黑前進時的一種鼓勵,一種繼續前進的希望。但因為影片時長真的有限,這個主題並沒有向觀眾們闡釋清楚,從而觀眾會有看不懂,看了也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不過看電影就是帶著自己的想法去看的,每個人的想法看法不同也是理所應當,讓我們為祖國加油。

相關焦點

  • 陳凱歌,對不起,你的《白晝流星》我看不懂
    七個故事中六個我都感同身受,只有一個故事《白晝流星》似乎我看不懂。主角視角《白晝流星》這個故事似乎從一開始主角的視角就有一些問題。縱觀其他的六個故事,主角的視角都是以一個參與者的角度來展現的,所呈現的是一個小人物在自己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 陳凱歌《白晝流星》你真看懂了嗎?史航:有人只能白日見鬼!
    雖然《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口碑持續上升,可是有網友卻對《我和我的祖國》中一個片段有了不同的看法,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就是網友爭議的主角,看網上的評論,網友們紛紛表示劇情看不懂,劇情不夠真實,還有劇中的劉昊然跟陳飛宇的調皮搗蛋又是因為什麼改變的,並沒有解釋清楚,所以網友認為《白晝流星》是給《我和我的祖國》拉低了評分,
  • 《白晝流星》獲差評,劉昊然做陪襯,陳凱歌捧兒子太明顯?
    用一個個小的片段展現大時代的背景,用小人物的生活百態展現時代的變遷。可以說從影片的出發點到影片的立意都是十分清晰的。每一個片段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鐘,但是卻讓很多人都感到了熱忱的愛國情誼。同樣在這個國慶假期走入影院的小編,也感受到了這部電影的獨特魅力。由七個導演精心打造的七個片段,也給人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厲害在哪裡?
    今天,身邊好幾位朋友都在吐槽十一大片《我和我的祖國》中陳凱歌拍的《白晝流星》,把這位大導演貶的一無是處。 雖然政事堂不是影評人,也沒看過陳導的幾部片子,不過從電影院走出來後,還是想替這位理想主義的導演說兩句公道話。
  • 流水的喜歡,鐵打的《白晝流星》,陳凱歌導演總是被低估!
    而圍繞著這部電影討論最多的就是七個片段的各種排名,每個人對一個片段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出現了各種褒貶不一的評價。而小編看了網上大部分的留言,最喜歡的各種各樣《奪冠》《北京你好》《相遇》《前夜》《護航》《回歸》都有,而最不喜歡的大部分是《白晝流星》。
  • 《白晝流星》看不懂?騎上駿馬追趕時代,陳凱歌的解讀太浪漫!
    不過,相對其他六個故事,大家比較公認的是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有點難懂。在這個小故事裡,陳凱歌的鏡頭依然非常華麗,雖然劉昊然和陳飛宇兩個英俊少年都塗上厚厚的黑粉來扮醜,可他們策馬揚鞭追逐「白晝流星」的畫面還是震撼了無數人。可是故事本身呢?
  • 我們都誤會陳凱歌了,《白晝流星》你真的看懂了嗎?
    圍繞這部電影討論最多的就是七個片段的各種排名,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每個片段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就有了各種褒貶不一的評價。我看了一下網上的留言,最喜歡的片段形形色色,各種各樣,但是最不喜歡的大部分網友都選擇了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
  • 《白晝流星》:陳凱歌的少年志與英雄夢
    其中,《我和我的祖國》由七位導演聯合創作,講述新時代的七段故事。《白晝流星》單元由陳凱歌執導,講述見證了神州十一號著陸事件的流浪兄弟倆重新生活的故事。許多網友在觀影后都對七個故事做過排名,不少人覺得《白晝流星》拖了後腿,其實不然。
  • 《白晝流星》口碑兩極化,是陳凱歌徒有虛名,還是觀眾自以為是
    《白晝流星》口碑兩極化,是陳凱歌徒有虛名,還是觀眾自以為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播出之後獲得了極高的讚譽,之中的七個故事也都各自有人喜歡,有的人喜歡徐崢導演的《奪冠》,有的人喜歡管虎導演的《前夜》。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片段,自然,這些事情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不能強求。整部電影七個故事,基本都受到好評,但是只有一個故事卻口碑不一,喜歡它的非常喜歡,不喜歡它的認為它幾乎毀了這部電影,這就是由總導演陳凱歌導演的片段《白晝流星》。
  • 《白晝流星》爛透了?那是因為你不懂,陳凱歌的浪漫
    《白晝流星》爛透了?那是因為你不懂,陳凱歌的浪漫。作為總導演陳凱歌的短片《白晝流星》,沒想到卻是最被詬病的一個。有人說他江郎才盡,有人說沒看懂故事,有人說導演太老了不了解年輕人的觀影口味,還有人說這是個啥完全睡過去了;這樣的結果倒是出人意料。就像王菲獻唱的開場曲一般,明明充滿期待,等揭開面紗,竟覺得大失所望。可好電影像酒,進嘴辛辣細品濃醇。
  • 陳凱歌《白晝流星》寓意,心理上需要轉變,脫貧得靠自己
    《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口碑雙豐收,除了陳凱歌其他六位導演都獲得了高度讚揚。按理來說陳凱歌作為總導演,又有多年的大片執導經驗,他拍出來的《白晝流星》在七個單元排到前三不是問題。可事實卻是如此殘酷,《白晝流星》成了墊底的存在,還被許多人吐槽看不懂。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引爭議 這個故事想表達什麼寓意呢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上映後迅速在網上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對比其他單元的故事得到了觀眾們的讚賞,白晝流星這個故事卻引起了大家的批評和質疑,原因就是很多人都看不懂這個故事想要表達什麼意思。而且電影的主演是陳飛宇,所以很多人都猜測陳凱歌是不是主要為了捧陳飛宇這個故事才會變成這樣。
  • 《我和我的祖國》你看不懂陳凱歌的《白晝流星》?這篇文章告訴你
    這其中《我和我的祖國》是最熱之作,以陳凱歌和其他六位著名導演的合作以及眾星雲集讓這部電影以8.2分的豆瓣評分獲得廣大觀眾的喜愛。截至發文,《我和我的祖國》已經22.3億票房。觀眾們感慨《前夜》的快節奏,為了升國旗一個個小細節的努力付出,感慨《奪冠》,小市民為了看女排奪冠的費盡心思創造條件,感慨《回歸》為了爭奪一秒的底線……所以,無數觀眾吶喊,這部影片太好了,滿滿的愛國情懷。但好多人表示,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好差,不知道在講什麼。
  •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為什麼又是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陳凱歌、田壯壯這一王炸組合打出的《白晝流星》,在劉昊然和陳飛宇兩枚「清新鮮肉」的加持下,口碑竟然遭遇大規模雪崩。七個短片橫向對比,《白晝流星》口碑墊底,總結網上評價,大家對故事的不滿最大,認為情節脫離現實、人物莫名其妙、邏輯滿是硬傷、畫面語言跳躍,歸結為一句話,就是「看不懂」。
  • 《白晝流星》的失敗和陳凱歌的尷尬
    目前來看,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是七部短片中評價最差的一部。當然,作為中國導演唯二最具有解讀意義的導演(另一位是姜文),已經有很多影評公眾號,對《白晝流星》進行了解讀,為陳凱歌進行了辯護,比如「幕味兒」公眾號的《陳凱歌真的老了嗎?》、「MOVIE木衛」公眾號的《關於陳凱歌,我有話要說》、「電影幕後故事」的《我為什麼喜歡<白晝流星>》。
  • 陳凱歌自導《白晝流星》力捧兒子,陳飛宇卻反被爹「坑」?
    而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更是成為了其中的一大亮點,預售之時便取得了票房破億的好成績,不出一周,總票房突破20億,成為了年度最為賣座的國產片之一。該片不僅深入淺出地傳遞著新中國成立70年來,背後那些不為人知卻又與大家息息相關的愛國故事,更凝聚著7位重量級導演和眾多電影人的心血。
  • 《白晝流星》我們真的誤會陳凱歌了
    而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裡的小章節《白晝流星》,被大多數人認為是陳凱歌有史以來最差的一部,一舉有趕超《無極》的態勢!《我和我的祖國》裡面章節很多,在我看來故事最出彩的當屬《前夜》那一段;真實事件改編,以開國大典上升國旗著眼,描寫幕後人員的默默奉獻,說實話這段歷史對於九零猴來講,特別新奇。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你真看懂了嗎?史航怒斥:有人只能白日見鬼
    其中,總導演陳凱歌的《白晝流星》題目最為詩意和抓人眼球,講的是,神舟十一號著陸返鄉時,白晝看到了流星後,不良少年劉昊然和陳飛宇的成長和涅盤。這原本是七個故事中,觀眾期待值很高的一個。然而,點映反饋很多人把它排在了最後,就目前觀眾口碑來看,大家口耳相傳的最好的故事,也幾乎看不到這個名字。
  • 「影評」《白晝流星》何以在祖國中墊底?說說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
    所以本文將只聚焦於這部短片,集中說說為什麼大家普遍給《白晝流星》差評,而我為什麼說這是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截止到10月7日,《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已輕鬆突破22億人民幣,豆瓣評分也高達8.0分,但是其實如果去看一下具體的短評,會發現很多人都認為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拍得最差。
  • 二刷《我和我的祖國》,我才讀懂陳凱歌的「白晝流星」
    看完電影他發了一條微博,寫道:我們香港需要一個「李伯伯」!李伯伯正是《白晝流星》裡的扶貧幹部老李(田壯壯 飾)。這個故事有些網友覺得沒太懂,為什麼兩個失足青年看到神舟回歸之後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呢。我看第一遍的時候也不太懂,但二刷之後才恍然大悟——《白晝流星》《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好比是一個命題作文比賽。每個導演自己找選題和體裁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