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核電站無法滿足人類能源需求,還會產生核擴散副作用
為了獲得更清潔、更廉價的能源,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建設核電站的風潮。但是,核能是否真的能顯著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從而抑制全球變暖?人們始終心存疑慮。不幸的是,英國牛津大學一個研究小組近日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而且該小組還提出了更嚴峻的問題:核電站的普及將不可避免地造成核武器擴散。
三周建一座反應堆才能滿足電力需求
據報導,這份由約瑟夫·郎特裡慈善基金機構資助、牛津大學研究小組執筆的研究報告名為《火爆得難以控制?———民用核能的未來》。該報告稱,利用核能得到清潔、廉價能源完全是一個神話。
報告指出,核電站的建設速度完全趕不上人類對能源需求的增長。據統計,在未來25年內,全球對電力的需求將增長50%。目前共有429座核反應堆正在運行,而其中大部分馬上將面臨服役期滿或者需要升級的問題。綜合這兩個因素,報告推測,如果想利用核能顯著減排二氧化碳,需要在20年內建設近3000座核反應堆,也就是說平均需要大約3周時間建成一座反應堆。
這份報告說:「如此大規模的建設民用核設施簡直是白日做夢,是完全不可能的。歷史上建設反應堆速度的最高紀錄是1年建成3.4座。」
催生新興核國家助長核恐怖主義
報告還有另一個擔心,民用核設施的建設很可能會導致更多核武器的生產。報告說:「即使極小規模地擴展和平利用核能發電的技術,也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目前沒有核武器的國家將會得到核武器,而核恐怖主義也將得到助長。」
據悉,在今後25年內,世界上高純度鈾的儲量將不斷降低。而為了滿足高漲的需求,快中子增殖反應堆(快堆)將會被更廣泛地應用。快堆對鈾的利用率高達75%,是傳統反應堆的50到60倍,並能夠產生出更多的武器級鈽。鈽是除鈾之外,生產核武器的另一主要原料。
研究人員認為,核擴散在未來10年中不可避免。如果現在正在計劃中的反應堆全部投入使用,世界上就會湧現出7個新興的核國家。如今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等9個中東國家已經對發展民用核能產生興趣。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研究,30至40年內至少有30個國家將會從民用核能項目中獲得可用於生產核武器的可裂變材料,另外他們還會培育出一批有能力設計和製造核設施的工程師。」報告說:「在21世紀,民用核能帶來的安全威脅能否被控制?社會需要決定是否能接受核擴散和核恐怖主義的威脅。」 □袁雪(中國日報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