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曾橫行14世紀的歐洲,造成5000萬人死亡,最終如何結束的?

2021-01-20 騰訊網

黑死病後來被證實是鼠疫,這種疾病之所以在歐洲快速蔓延,是由於文藝復興之前的歐洲是極其髒亂差的,與同時代的古代中國城市不可同日而語,那時候的歐洲衛生條件極差,城市的街道上到處都是人畜的糞便和各種排洩物。

甚至倫敦的居民打開窗戶就往大街上倒馬桶,那時的紳士和淑女雖然在城市裡生活,但是他們都是隨地大小便的,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更談不上講究衛生了。法國人一直不洗澡,所以身上很臭,為了掩蓋臭味就發明了香水,所以法國的香水至今很著名。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裡,各種病菌是非常容易傳播的,還有攜帶病菌的各種傳染源——跳蚤、老鼠等等。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黑死病後來被證實是從中亞傳入歐洲的。

當時一支蒙古軍隊包圍了克裡米亞西南部的卡發城——熱那亞的一個商埠,久攻不下,而且軍隊裡突然發現了黑死病,於是蒙古軍隊把死屍拋入城內,使居民感染了黑死病,或許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細菌戰。

城裡的居民四散奔逃,有的人上了船,帶著病菌上船的,隨後就死在船上了,死屍就攜帶病菌到了地中海。1347年的時候,黑死病就已經傳染到了西西里,第二年就到了英國,這時候整個歐洲大陸,幾乎都已經沒有一片不被感染的淨土了。

鼠疫是一種烈性傳染病,因為死者身上會出現黑色的斑痕而被稱為黑死病。《十日談》的作者傅伽丘在他的老家佛羅倫斯,記錄了黑死病傳播造成的慘烈景象:行人在街上走著走著突然倒地而死,待在家裡的人孤獨地死去,在屍臭被聞到之前無人知曉。

而且,每天、每小時有大批屍體被運往城外,奶牛在城裡的大街上亂逛,卻見不到人的蹤影。這樣場景不由得讓人想起了,被張獻忠屠殺後的四川,當時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大街上竟然有老虎出沒。

但是每天死去的人都運到教堂附近,牧師隨便指一塊地就安葬了,死的人實在太多,墓地不夠用了,於是就挖了許多又長又寬的深坑,把屍體像堆碼貨物一樣一層層碼起來,在最上面蓋上一層薄薄的土就算掩埋了。

許多莊園裡的佃農死光了,結果就是絕收,牛津大學三分之二的學生死於黑死病。由於大量的人口死亡,溫徹斯特大教堂的擴建工程,只修了西側的門面就不得不終止。大瘟疫引起了大饑荒,盜賊蜂起,民不聊生,天主教的威信大受打擊,一浪高過一浪的反猶太人運動興起,理由很荒唐,就是猶太人四處流浪傳播瘟疫還到處投毒。

甚至,在美因茨1萬2000名猶太人被作為瘟疫的傳播者活活燒死,在斯特拉斯堡城內殺死了1萬6000名猶太人。

1352年黑死病消失,是這種病自行消失的,原因就是死亡人數極大,而且極快,在短時間內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死於黑死病,絕大部分死者的屍體被焚燒,很多地方都是整個村莊滅絕,伴隨著大量人口的快速死亡,商業活動大幅下降,傳播速度就隨之下降。倖免於難的人們都是身體素質很好的人,在鼠疫流行的過程中自身長生了抗體。

五百年後的1894年,引起鼠疫的鼠疫桿菌被發現,1898年人們才明白鼠疫是嚙齒類動物感染鼠疫後,通過跳蚤叮咬傳染給人的。

相關焦點

  • 14世紀蔓延歐洲的「黑死病」,緣何成為「文藝復興」的導火線?
    中世紀的歐洲,先後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天災,都跟鼠疫有關,第一次是發生在6世紀的「查士丁尼瘟疫」,第二次則是流行於14世紀的「黑死病」,又名「歐洲中世紀大瘟疫」。史書記載,這兩次瘟疫總共奪走6000多萬人的生命,尤以第二次更為嚴重,對歐洲各國的打擊是致命的,歐洲各國艱苦創業、自力更生幾百年後,才基本上恢復元氣。
  • 黑死病如何改變歐洲社會
    黑死病如何改變歐洲社會 文/黃嚴忠 進入14世紀,歐洲社會邁入中世紀後期的門檻。隨著小冰河期的到來,氣溫下降,植物生長季節變短,糧食產量受到影響。
  • 黑死病:14世紀那一場席捲歐洲的恐怖浩劫
    西方歷史上曾發生多次鼠疫,如公元542年的查士丁尼鼠疫、14世紀中葉的歐洲「黑死病」、17世紀下半葉的英國鼠疫等,其中最嚴重、破壞最大的鼠疫當屬14世紀中葉席捲歐洲的「黑死病」。歐洲「黑死病」又叫淋巴腺鼠疫,屬於烈性傳染病,以攜帶鼠疫桿菌的老鼠為傳播媒介、傳播速度極快,據稱「一個病人就能傳播整個世界」。人從最初感染到最終死亡只需要數天時間,而且病人伴有高燒、嘔吐等痛苦症狀,淋巴結出現無法控制的膨脹並最終出現爆裂。
  • 可怕的無知:發生在14世紀30年代,奪走200多萬歐洲人生命的黑死病
    在14世紀30年代的歐洲,就曾經因為爆發了一場始料未及的黑死病,導致200多萬人的死亡的大災難。在那個科技不發達,醫療手段極其落後的時代。可想而知,歐洲人對這種從未見過可怕的瘟疫是多麼的恐懼與無奈。黑死病的大爆發,造成了歐洲人口大量死亡,土地荒蕪,經濟凋敝的嚴重後果。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歐洲人,喪生於黑死病的魔爪之下。
  • 中世紀的黑死病造成歐洲人口大衰減
    卡法淪陷後,這些義大利人紛紛選擇返回家鄉,而潛伏在他們身上的黑死病也就這樣從卡法傳播到了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再沿著地中海航線傳至義大利西西里島、熱那亞,法國港口城市馬賽。當時歐洲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城市裡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大街小巷汙穢遍地,整個城市都瀰漫著令人作嘔的惡臭。這種情況對人類來說當然是非常糟糕,可對瘟疫病毒來說卻是肆意蔓延的溫床。黑死病就在這種環境下迅速傳播開來。
  • 黑死病橫行歐洲,病毒為何在中國蔓延不起來?多虧一人救命
    十四世紀中期的歐洲,在病毒的恐懼中掙扎,席捲了整個歐洲的鼠疫,也就是俗稱的"黑死病",在恐怖的氣氛中傳播。當時佔歐洲總人數的三分之一的人都死於黑死病,據統計大概有2500萬人,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就算與號稱人類史上傷亡最慘烈的二戰相比,歐洲的死亡人數也比戰死的人數多得多。
  • 在黑死病橫行的中古歐洲,醫生該如何自保?答案就是「鳥人裝」
    一身黑色長袍,頭戴寬簷帽,再罩上一個烏鴉嘴面具,這看上去如同死神一般古怪的模樣,卻是中世紀歐洲醫生的標準準備。1619年,法國人查爾斯·梅洛發明了這套服裝,取名「鳥人裝」。一經問世,迅速流行於整個歐洲大陸,成為歐洲中世紀黑死病橫行期間,醫生們最為普遍的打扮。從五世紀開始,歐洲大陸就不斷受到各類傳染病的侵襲,鼠疫、天花等等等等,如雪花一般降臨歐洲大陸。十四世紀,歐洲爆發了黑死病,許多人認為是蒙古人將這種可怕的傳染病帶到了歐洲大陸,但時至今日,這個說法仍得不到確切肯定。
  • 14世紀黑死病,專殺這三種人,這是魔鬼的肆虐,更是上帝的恩賜
    14世紀黑死病,專殺這三種人,這是魔鬼的肆虐,更是上帝的恩賜14世紀,中華大地正在進行著一場"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元末農民大起義,而在歐洲,也不太平。中世紀社會的黑暗,終於被一場可怕的瘟疫撕開一道縫隙,上帝重新降臨人間,歐洲從此走上康莊大道。
  • 14世紀黑死病橫掃歐洲,卻促使英語成為一種官方語言
    14世紀四五十年代,對於歐洲來說,是一個極為悲慘的世 界,給歐洲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痕和記憶。人類與病毒的搏鬥,就從來沒有停止過,這樣的歷史事件總在重複上演,給無數的家庭帶來了無法治癒的傷痛,改變本來已經被人們認定的發展軌跡。而歐洲的這場黑死病,不僅使得一場持續百年的戰爭停戰10年,甚至還為英語成為世界語言提供了契機。
  • 黑死病後的歐洲浴火重生
    【想入非非】 黑死病導致了歐洲與亞洲的「大分流」,即歐洲走上資本主義,最終出現了工業革命的結果。 蔡非 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人覺得時代的方向已經悄然發生改變,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置身於二戰以後最大的歷史事件之中。
  • 歐洲中世紀大瘟疫——黑死病的功與過
    黑死病是一種由鼠疫耶爾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屬國際檢疫傳染病,也是我國法定傳染病中的甲類傳染病,在39種法定傳染病中位居第一位,在過去2000多年裡,黑死病曾多次暴發,造成數以千萬計的人死亡,並一度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 曾經肆虐歐洲的黑死病,後來為什麼式微了?
    黑死病主要是腺鼠疫,是人類歷史上的重大災難之一。從14世紀開始,直到19世紀早期,黑死病都是肆虐歐洲的傳染病主角。據歷史學家赫克估計,歐洲全部人口的大約四分之一,即至少兩千五百萬人死於黑死病。此外,黑死病還造成了道德、宗教以及政治方面的瓦解。
  • 人類與疫病的漫長拉鋸戰從未停止——歐洲世紀災難「黑死病」
    人盡皆知,著名「黑死病」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上至王公貴族,下到黎民百姓,無不怨聲載道。「黑死病」對於歐洲來說,是一個噩夢一樣的存在。它造成的死亡人數達到了2500萬人,相比於二戰時期歐洲的死亡人數,僅佔「黑死病」死亡人數的5%。
  • 公元14世紀,一場瘟疫讓歐洲減少2500萬人,之後產生了哪些影響?
    導語:在公元十四世紀,一場可怕的瘟疫席捲了歐洲和亞洲,這種瘟疫被稱為「黑死病」。該病在整個公元14世紀中葉肆虐歐洲時,造成大約2500萬歐洲人死亡,這相當於當時的歐洲總人口的35%。直到18世紀,歐洲的人口才從這場可怕的大流行中完全恢復。人們認為它是由中亞入侵者帶到歐洲的,由於歐洲衛生條件差而迅速傳播。這種細菌是由跳蚤所攜帶的,而跳蚤又是由在街道上肆虐的老鼠所攜帶的,歐洲惡劣的衛生標準使得瘟疫傳播更迅速。
  • 曾在歐洲肆虐的黑死病,對歐洲造成了哪些影響?推動歐洲如何發展
    在歐洲最黑暗的中世紀,「好運不至兩次,惡運不至一次」這句俗語被重複,讓中世紀的歐洲更加黑暗的黑死病再次降臨到歐洲人民身上。這場持續了幾年的瘟疫,傳播範圍廣,傳播速度快,破壞力強,從各個方面對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成為歐洲發展的分水嶺,影響了歐洲發展的歷史進程。首先,黑死病最直接的影響是迅速減少歐洲人口。
  • 14世紀中期的「黑死病」:一支促進歐洲歷史發展的「催化劑」
    前言:公元14世紀中期,一場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瘟疫「黑死病」在悄無聲息之間肆意席捲了整個歐洲。關於這場瘟疫,有不少學者至今仍認為它給當時人類所帶來的危害程度甚至不亞於一次大規模的現代核戰爭。在本篇文章當中,筆者就以這場爆發於14世紀中期的瘟疫作為出發點,結合當時歐洲地區的民族宗教形式以及相關史料的記載,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來對這場瘟疫對歐洲歷史所帶來的推動作用(分三大部分)做一番詳實的探究。
  • 黑死病在歐洲殺死2500萬人,因為這人,我國才沒有爆發病情
    而鮮為人知的是,歐洲「名噪一時」的黑死病也傳入了我國,但是並沒有大規模爆發,而這一切功勞,都要從一名叫伍連德的人講起。1911年,一場空前的災難順著西伯利亞寒流悄悄進入東三省,準備在此大肆「屠殺」,這就是黑死病。它曾經造成了歐洲的「末日恐慌」,奪取了2500萬人的生命,一度減少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
  • 中世紀歐洲黑死病中的聖戰士——鳥嘴醫生
    這種情況持續到14世紀的時候終於發生質變,在對抗蒙古大軍一線的歐洲士兵開始有部分人員出現發熱、頭疼、淋巴腫大,繼而全身發黑的症狀。更要命的是該病症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在人群當中蔓延,等到人們意識到瘟疫已經到來之時,已然錯過了最佳防治期,於是困擾歐洲四百年之久的「黑死病」就此爆發。
  • 從鳥嘴醫生到抗生素,人類如何戰勝黑死病?
    黑死病,即鼠疫,是人類歷史上最具毀滅性的瘟疫之一。14世紀肆虐整個歐亞大陸,造成大約7500萬至2億人死亡。一般認為黑死病起源於中亞,由蒙古軍隊西徵,順著絲綢之路傳播到克裡米亞。再由老鼠身上的跳蚤攜帶,從地中海沿岸的熱那亞、威尼斯傳播到法國、英國和西班牙,直到整個歐洲。據估計,短短數年內,黑死病造成歐洲人口減少30~60%。1346年,蒙古大軍打到克裡米亞,蒙古人帶給歐洲的除了刀光劍影,還有可怕的黑死病。在長期圍困後,蒙古軍隊將死於瘟疫的屍體丟到卡法城內,傳染給城內的居民,從此造成黑死病在歐洲數百年的流行。
  • 黑死病在歐洲曾殺死2500萬人,為何在中國沒有爆發?要感謝一個人
    這場危機在歐洲有個這樣的名字——黑死病。黑死病籠罩整個歐洲之時,奪走了2500萬人的生命,戰爭時期都沒有這麼多人喪命。由此可見,黑死病非常恐怖。02在我國,黑死病就叫做鼠疫,整整奪走了6萬人的生命。在那個年代,一旦人們感染黑死病,最快半天就會死亡。歐洲地區最嚴重的時候,前一秒看著一個人還在大街上行走,下一秒這個人就倒地了。面對如此兇險的疫情,清廷也是派了很多官員去調查了解,但是這些官員基本都死在了疫區。列強絲毫不擔心清廷的走向,也不關心清朝人民的人身安全,但是他們一直關注著黑死病的傳播,因為一旦清朝遏制不住,黑死病將會傳播到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