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投資觀:線性思維,非黑即白,拒絕獨立思考...

2020-12-03 大A聊財經

大部分人的投資觀:線性思維,非黑即白,拒絕獨立思考......

中國確實是全球範圍內最大的一片韭菜田!

情緒、衝動、線性思維、非黑即白、既要又要還要、渴求一夜暴富、拒絕獨立思考、陰謀論、喜歡吃福利……

說白了,大家認定入世後的經濟增長,乃「理所應當」。而眼下的困境,更多的是有壞蛋,或者白痴所致。比如,川普

這也就引出了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到底中國經濟輪轉的驅動器是什麼?

關注我很久的老鐵都知道,已經在去年的爆文中非常充分的分析了「中國無內需」的經濟特質。

我們從經濟學第一原理薩伊定律出發,從經濟運轉的實踐入手。

那麼,該如何理解過去10多年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呢?

其實,稍微有點記憶的人都知道,中國80年代的通貨膨脹是非常驚人的。

全國到處都是鄉鎮企業,只要能做的產業,基本上馬上就是產能過剩。

最後,大家認定高科技的東西才是保值的。因此,80年代末,排隊買彩電,成為了當時的潮流。

這就跟幾年前委內瑞拉人民排隊買iPhone一樣,都是被通貨膨脹搞怕了。

也因此,自80年代,中國經濟一直是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即一管就過冷,一松就過熱。

即便是到了90年代,全球經濟已經進入新的技術革命周期,中國經濟依舊是這個調調。

說白了,無非是如下的經濟循環 ——

經濟不好的時候,政府刺激,把內需搞起來,然後經濟馬上就進入過熱;當過熱的時候,債務和風險同時飆升,則政府就進行調控,這個時候內需瞬間就沒有了。

也就是,左手是大量的供給,右手則是政府人為製造的需求。

供給的調控從來都是非常痛苦和艱難的,因為這背後是多少個家庭的飯碗,聯繫著各地的財政、還有銀行。

唯一可以收縮自如的,只有需求端。

反正民眾本來就沒有多少購買力,你之前不允許我幹的事情現在同意我幹了,那就暫時需求回來了;你突然又不同意了,那麼需求也就沒有了。

這個節奏直到美國人同意我們入世後,被徹底顛覆了。

入世後,中國人突然發現,無論自己怎麼生產,哪怕政府都不進行擴大內需的穩增長措施,老外那裡的外需永遠是充沛的。

由此,一個相信「生產崇拜」的國家,瞬間忘卻了自己過去的「過冷 — 過熱」的音調。

特別是當這個時間延續了快10年後,大家都認為,中國經濟早就擺脫了過去的束縛,它就應該是線性往上飆的。

然而,不幸的是,即便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也吃不消我們如此規模的低人權出口傾銷。

是的,美國佬的債務也快要爆了 ~

在10多年後,中國又一次遇到了上世界80 / 90年代的困難。即,外需不足的時候,內需本無,那該怎麼保持經濟增長呢?

有意思的是,之前很多人不懂這個底層邏輯,依舊相信我們是「經濟增速換擋」。

因此,大呼小叫,認為中國可以實現經濟內循環,無需依靠出口和外需。

然而,管理層其實早就把中國經濟後續的頂層設計改了 ——

從穩增長,變成了防止系統性風險!

可這樣的改變才1年,就馬上撐不住了,在去年年中,公開提出「穩增長」。

很多人估計還是懵懵懂懂的,搞不清楚這算什麼事情?

其實,這是政策直白的承認了,中國無內需的現實。

由於全球經濟周期進入尾部,外需註定會越來越差。

在這樣的基本面下,任何的降槓桿,本質上就是擠壓需求端。

因為你不可能真的把國企的供給幹掉,你能幹掉的無非是民企的那些供給。

就像去年那麼大的力度降槓桿,可是槓桿大戶,國企和地方財政,根本沒有降多少。降槓桿都降到了槓桿率極低的民企,還有大量中產以上的居民和家庭。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的體製成本其實是剛性的!

相關焦點

  • 初識:線性思維與非線性思維
    線性思維如同傳統的寫作一般,必須以時空和邏輯順序進行下去,就是說必須摸著一條線索,故事才能連續下去。所謂的非線性思維類似人的大腦神經和血管組織,成網狀結構,非平面、立體化、無中心、無邊緣、互相連接的。自然科學或者社會科學中幾乎所有已知的系統,輸入足夠大時,都是成非線性的。
  • 「君子」、「小人」——非黑即白,論晏殊被「汙名化」的深層原因
    不得不說,對於當時的君子黨來說,已經被政治利益衝昏頭腦,他們對於評判是非曲直的度量衡,完全趨向於「非黑即白」。因此,歐、範等人不僅不能理解晏殊的為官之道,後世之人又是偏聽偏信,盲目跟風,使得黨爭以及衍生出來的思想成為了晏殊「汙名化」的罪魁禍首。
  • 《動物狂想曲》:哪有所謂的非黑即白
    這部動漫的特別之處就是以獸喻人,將動物擬人化,賦予它們人的思維以及人的法律。在《動物狂想曲》當中,草食動物和肉食動物和諧共處,由於草食獸與肉食獸共生,食肉就被視為了大忌。男主是一頭有點慫的狼,名叫雷格西。它不僅每天勤剪爪子,走路也總是夾著尾巴、駝著背。
  • 鬼谷子:層次越高的人,越明白這個真相,這世界從不是非黑即白!
    由此可見,川總很可能不是故意的,他就是這麼一個「非黑即白」的人,比如他正忙著跟譚德賽論戰。現在都0202年了,這樣做是不是太幼稚了點呢?三當然了,不可否認這種極端的觀點總是很洗腦,因為在很多人看來這個世界上就是非黑即白的。
  • 中國「象牙女王」被判刑: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長期投身野生動物保護行業的黃老師,面對楊鳳蘭案件的輿論發酵,也寫下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在今天分享給大家。文|黃泓翔2019年2月20日,曾經轟動世界的坦尚尼亞「象牙女王」案件終於落下帷幕,主角楊鳳蘭獲刑十五年。
  • 識別線性思維誤區,並如何跳出思維陷阱
    ……以上都是屬於線性思維產生的決策誤區,對很多人來說,一次次陷入困境,可能也不是別的,而是早就習以為常的線性思維。那麼,到底什麼是線性思維呢?線性思維是一種直線的、均勻的、不變的、單一的、單維的思維方式,一切都隨著初始條件的給定而給定。
  • 「絕對主義」:非黑即白的世界觀如何讓你走向深淵?
    作者:譯言讚賞來源:譯言(ID:yeeyancom)想想那些你認識的最幸福、適應性很好的人——你對他們的思維方式有什麼看法?他們是否固執己見,世界觀非黑即白?對自己和身邊的人是否要求刻板?當面對壓力、遭遇不幸時,他們會不會容易舉輕若重,難以釋懷?總之,他們是否具有絕對主義的思維方式?「絕對主義」是指規模或機率中表示總體性的概念,短語和詞語。絕對主義思維沒有細微差別,它忽視給定主題的複雜性。
  • 《非黑即白》蛇蠍女主太上頭,短短12集,卻拍出了美劇的燒腦味道
    其中,一部12集的搜狐視頻自製的《非黑即白》引起了觀眾的追捧。目前,無論是會員還是非會員,只要打開搜狐視頻都能觀看此劇。一部雙男主的古裝劇《陳情令》大火,肖戰飾演的魏無羨,王一博飾演的藍忘機都成為觀眾心目中的優秀男主,二個演員給這兩個角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肖戰和王一博成功出圈,成為頂流。
  • 思維進化:突破直覺思維、線性思維定勢,提升思考能力
    今天我在這裡先講人類三個初級的思維方式 初級思維一:直覺思維(單點反射)初級思維二:線性思維(從A到B)4、直覺思維案例: 關於金字塔的一些神話一些人看到,金字塔附近是沙漠,就本能認為 不可思議,他們不會換位思考,如果你是當時法老或設計師,是否會考慮在沙漠中建造金字塔?
  • 性取向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個連續譜?
    然而,在一些人眼中,馬特現在的生活只是一種假象,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全身心投入的丈夫和父親。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馬特曾經是一名同性戀者。根據美國LGBTQ組織和一些專家的看法,同性戀者對他們的性取向是無法選擇的。如果一個人出生的時候是一名同性戀者,那麼他/她將永遠是一名同性戀者。馬特在自己青年時期的大部分時間裡(17~24歲)是一名同性戀者,所以人們認為,他一定一直都是一名同性戀者。
  • 線性思維是怎麼形成的?
    在新生入學軍訓的時候,往往發現一些腦筋相對不夠靈活的童鞋,向左轉,向右轉,老是搞錯了,其實,很多人還是習慣了用直線的思維來思考,這類人,很多有小聰明的人會取笑他們叫做:死腦筋,方塊腦筋,意思就是說:腦筋轉不過彎來,
  • 思維模型是什麼?理清事物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己的底層思維模型
    比如心理學中的社會認同傾向:在不確定自己要做什麼的情況下,大部分人會選擇從眾,特別是在壓力的作用下,社會認同傾向會更加強烈。所以某些銷售機構在進行銷售宣講時,刻意製造封閉的環境,同時對目標群體施加壓力。
  • 思維升級第3講:線性思維被深度使用後,效果驚人的厲害
    線性思維:是最常用的思考方式,每天都在使用。基本上是一條線向前,用主線就可以串聯起來。線性思維是人類最本能的思維習慣。不需要過多的思考,比較適合人的理解。1,理論拆解:線性思維:一種直線的,單向的,單維的思維方式。線性思維就是我們從一點開始思考,逐步往前推斷的思考過程。舉例:先寫一個詞,再變成一個句子,句子改寫成一個段落,最後把段落寫成文章。這樣一個過程就是線性思維,線性思維通常善於處理一些因果關係的問題。
  • 改變線性思維,才是認知升級第一步
    「你是東北人啊,那一定很能喝酒吧。」「只要我讀了博士,就能留校當老師。」這類思考方式究其本質都是線性思維,它們排斥其他任何可能的變量,因此一旦有了某一因素,就認定一定會有某一必然結果。例子3、摩爾定律線性思維認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勻速的」,但在真實世界中,大部分事物的發展變化都不是勻速的,比如摩爾定律。計算機領域有一個著名的摩爾定律,說的是計算機集成電路上的電子元器件,每1到2年就會翻倍,這樣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就越來越快,這種快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級的。
  • 4種線性思維帶來的人生困境,你陷入過幾種?
    其實,這兩句話背後隱藏的正是很多人習以為常,卻不自知的「線性思維」。 數十年的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腦是很難理解非線性關係的。我們的大腦傾向於簡單的直線,也就是線性關係。而這種以線性關係為基礎的「線性思維」正是我們大多數人最擅長的,因為它最簡單、也最本能。
  • 思維方式:線性思維並不足以支撐我們認識世界
    線性思維可能是一種「思維陷阱」。線性思維?一種很簡單的解釋是,因為A所以B。舉個例子,因為小明是律師,而律師是一個「越老越吃香」的職業,所以小明老了肯定是一個很成功的人。這就是典型的線性思維思考的體現。那為什麼說線性思考是陷阱呢?因為我們知道,很多事情都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
  • 沒那麼多非黑即白
    所謂的灰色,就是既不是黑色、也不是白色,而是介於黑白之間、既黑又白的顏色。在我們小時候,歷史老師也好,父老鄉親也罷,總是告訴我們某某某還是個好人、XXX是個壞人,比如張居正是好人,白的、嚴嵩是壞的,黑的。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有時候,好人也會做黑事。
  • 《學會提問》:3步走學習批判思維,做獨立思考的自己
    書中作者提出了兩種接受信息的思維模式,一種是「海綿式思維」,另一種是「淘金式思維」。海綿式思維,顧名思義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對所有信息照單全收,是一種相對被動的思維模式。我們需要鍛鍊的是「淘金式思維」,主動與信息互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也是貫穿全書的思維模式。
  • 網絡式閱讀:如何打破普通人「線性思維」的定式?
    編者按:你是否認定自己是一個習慣於利用線性思維來思考的人?又是否羨慕其它人能夠藉助於發散性思維,將知識儲備中的若干看似不相連的知識關聯在一起來理解和認知?這篇文章,原標題是Networked Reading: How to Think Like a Polymath,作者Zat Rana在文章中分享了如何做到像博學家一樣的思考方式。
  • 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人類兩大「軟實力」,如何從小培養?
    愛因斯坦說: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沒有良好的獨立和批判思考習慣的人,將會失去生活的最大樂趣。盲從只會抑制個性發展,對於人的思維、創造力都會變的沒有主見和默守陳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