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204號(阿波羅1號)事故的影響耽誤了美國登月計劃一年多的時間。從1967年底到甘迺迪總統提出的登月時間1970年之前只剩下兩年,而首次載人飛行尚未進行,土星五號火箭也還沒有試飛過。時間緊迫,制定加速試驗計劃成了整個計劃能否按時完成的關鍵。當時有一個估計,土星五號火箭在首次載人發射以前,至少要進行五次不載人的發射試驗。這個設想立即受到了喬治·穆勒的反對。他認為,如果採取這樣的步驟,將難以在甘迺迪提出的最後期限前完成首次載人登月任務。
喬治·穆勒是阿波羅計劃中的實權人物和強硬派。他帶領波羅計劃工作室爭取到了統攬阿波羅計劃的權力,休斯頓中心、馬歇爾中心和甘迺迪中心都要受它的直接領導。穆勒本人對飛行試驗有獨特的看法。
在美國以往的航天計劃中,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通常是一級一級進行,即首先進行第一級試驗,上面各級都用模擬件,第一級往往要試驗多次才能進行第二級的試驗。第二級試驗時,第三級仍是模擬件,最後才能過渡到三級火箭都是真火箭的全活性級飛行試驗。
這種逐級試驗的方法在火箭發展的幼年期是必要的,但在20世紀60年代火箭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的情況下就顯得有點多餘。穆勒開始遊說上層、命令下層,積極貫徹「全活性試驗」思想。按照這一思想,運載火箭不再像以前那樣一級一級進行試驗,而是各級全部採用正常發動機的整體試驗,從而達到一次試驗多方受益並且大大節省時間和經費的多重目的。
穆勒的主張不是通過宣傳和說服別人實現的,而主要是通過命令貫徹的。在1963年10月29日的一次載人空間飛行委員會會議上,他介紹了全活性試驗方法。在人們都還在驚愕的情況下,他便說:「如果沒有什麼意見的話,將在兩天後通過電傳發文提出新的試驗程序表。」這樣,穆勒的「全活性試驗」主張在一些部門開始並不十分情願的情況下,得到了貫徹和實施。事實證明,這種新試驗方法確實加快了時間進度,這是他的一大貢獻。
穆勒不僅對土星五號火箭的首次飛行做出大膽的「全活性試驗」決策,還對以後的飛行試驗大刀闊斧地削減。他提出,在1968年以前土星五號共進行四次試驗飛行,最後一次進行載人飛行。1969年進行五次試驗,最後一次完成登月任務。
土星五號的首次飛行試驗是按照穆勒的假想,一次試驗全面收益的原則進行的全活性試驗。這次試驗的代號定為AS-501,AS代表阿波羅飛船與土星運載火箭結合,5地表土星五號火箭,01代表第一次飛行。對一般人來說,更容易記憶的是飛船的系列編號,這次發射的017號飛船是第四次發射,根據前面的命名,將這次飛行任務正式編號為阿波羅4號。
這枚火箭的各級在1966年8月就開始運往發射場。1966年9月12日運輸工作才告完成,三級均順利到達。1967年6月20日火箭測試完畢,1967年8月26日,船箭組合體測試完畢,AS-501被一輛履帶車緩慢地拉向39A發射臺,這是土星五號專用的發射臺。
1967年11月9日,是第一枚土星五號火箭發射的日子。在倒計時3分鐘時,程序開始由計算機自動執行,到30秒時,驅動F-1發動機推進劑輸送的55000馬力渦輪泵開始工作,到8.9秒時,點火裝置收到點火信號,煤油和液氧湧入燃燒室,相遇、混合、燃燒,形成高溫高壓氣體從噴管高速噴射而出。當達到最大推力時,迴旋臂釋放,土星五號開始緩慢地離開發射臺。
阿波羅4號的飛行結果相當成功,預示著載人登月飛行的成功已為期不遠。這次試驗全面驗證了土星五號運載火箭,還考察了阿波羅飛船與土星五號的結構特性、飛船主推進系統和姿態控制系統、飛船任務支持系統以及指令艙的再入與回收特性。
1968年1月22日傍晚,土星1B運載火箭將模擬飛船的頭椎體送入軌道。雖然這次沒有安裝真正的阿波羅飛船,但仍然沿用了新的編號,稱為阿波羅5號。這次試驗首次發射了格魯曼公司研製的登月艙,它裝在模擬椎體與第三級的結合部裡。試驗項目包括登月艙結構和設計,下降發動機和上升發動機的點火和工作。
1968年4月4日,一枚土星五號火箭發射了阿波羅6號飛船。這次試驗是完整的登月飛船的全面考核,包括土星五號火箭、指令服務艙和登月艙。這次試驗主要是檢驗完整系統的結構特性和適應性,諸如飛船載荷、火箭各級的分離特性、分系統的運行以及應急監測系統的工作等。
在此之後,阿波羅計劃正式進入載人飛行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