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方藍字「Spine脊柱」快速關注
近日,看到Alexander R. Vaccaro教授於2017年出版的《Physical Examination of the Spine 》一書中,對Hoffman徵描述的示意圖,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其描述的動作跟既往老師教的不一樣。
圖:《Physical Examination of the Spine》一書對Hoffman徵的描述。
圖:既往老師教的是這樣式的
PS:Alexander R. Vaccaro是何許人也?2005年發布的胸腰椎脊柱脊髓損傷程度的評分系統(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 ,TLICS)的主要倡導者。
一、看看國內外其他出版的書是怎麼說的?
圖:美國骨科醫師協會建議的動作是這樣式的。
二、國內外搜尋引擎給出的答案是什麼樣?
通過必應國際版搜索Hoffmann徵圖片,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做法。
百度百科: Hoffmann徵為上肢的錐體束徵,檢查方法是用左手託住病人一側的腕部,並使腕關節略背屈,各手指輕度屈曲,醫生以右手食、中兩指夾住病人中指遠側指間關節,以拇指迅速向下彈刮病人中指甲,正常時無反應,如病人拇指內收,其餘各指也呈屈曲動作即為陽性。在部分正常人可出現雙側對稱性陽性,並無診斷意義。在物理診斷教學中,我們也體會到此病理徵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與腕關節不同屈伸角度有關。反射中樞位於頸7至胸1。
三、國外文獻是怎麼講的呢?
回顧文獻,大部分作者一致認為Hoffmann徵是由德國神經病學家Johann Hoffmann於1904年發現。1911年,他的學生Hans Curschmann第一次在醫學文獻中報導。
但也有一些國外網站,認為是Dr. Paul Hoffmann提出的Hoffmann徵。
對於Hoffmann徵陽性表現,既往文獻報導是有爭議的。1936年Echols教授最早系統的描述了Hoffmann徵:
The examiner performs the Hoffmann sign by using his or her thumb to snap or flick the patient’s middle finger while observing the thumb and fingers for a reflexive flexion response.也就是說陽性反應是拇指和其他手指同時表現出屈曲反應,同時,文章中也闡述,如果僅僅拇指或僅僅其他手指表現屈曲反應,則認為是不完全的Hoffmann徵(incomplete Hoffmann sign)。
目前,眾多文獻中報導的陽性Hoffmann徵標準有三種:
拇指或其他手指屈曲
拇指屈曲,伴或不伴其他手指屈曲
拇指和其他手指同時屈曲
然而,大多數學者支持第一種,即拇指或其他手指屈曲,就記錄Hoffmann徵陽性。
臨床意義:一側霍夫曼徵陽性,表示該側腱反射亢進,提示上運動神經元功能障礙,常見於脊髓型頸椎病。據報導,單純Hoffmann徵陽性診斷脊髓型頸椎病的特異性為78%,靈敏性為58%。其對早期脊髓病變的診斷效應優於 Babinski徵,但其陽性反應也可見於焦慮、甲狀腺功能亢進、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中。也有學者報導,在無症狀人群中,約2%會出現Hoffmann徵陽性,但無臨床意義。Hoffmann徵僅在反應強烈或雙側明顯的不對稱時才具有臨床意義。
最近,在Spine發表的系統綜述發現:沒有充足的證據支持單純Hoffmann徵可以明確或排除脊髓型頸椎病的診斷。
推薦閱讀:
你全面了解L4-S1神經根支配區嗎?
Spurling試驗 - 你真的會做?
(點擊藍色文字查看)
作者簡介:李永超,同濟大學醫學院博士生,師從譚軍、彭寶淦、龐曉東教授。Spine脊柱微信公眾號發起者。
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公眾、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drliyongch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