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然死亡》通過講述法醫學這一較為冷門職業的故事,將其觸角伸至社會的各層次方面,從而將這一行業與我們的社會生活聯繫起來,進而對這個行業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從各集內容來說,編劇和導演想要讓我們看到的遠遠不止非自然的死亡,而是非自然社會。
現代社會中關於過勞死、校園霸凌等一系列話題通過從法醫學這個領域來講述都得到了新的闡述。對於一個冷門的職業,如何讓觀眾快速了解這個行業的知識又不失專業度,是講述冷門職業的故事所要經歷的第一道坎。
導演很聰明地在第一集中將久部作為我們視點的承擔者,通過他這個剛來到UDI的醫學實習生的視角,我們看到法醫們的日常工作,以及對各位主角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久部又不僅僅只是一個實習生那麼簡單,他身上兩份職業所表現出來的衝突性是劇裡暗藏的一條線,而主線則在UDI另一位法醫,平時冷漠孤傲,嚇跑了一堆助理,厚厚的劉海總是擋住了眼睛的中堂身上。從故事一開始,他就保持著神秘,關於他過去所發生的故事是女主三綾也是觀眾們所好奇的,故事也主要圍繞這件事情展開。
在第一集的最後,亮出的第一個爆點是關於女主的身份和身世之謎,但這一點並未被過度渲染或是消費,它只是成為女主一個悲涼的底色,是對於女主為何致力於成為法醫,以及後來面對種種事情時的選擇時,所呼應的一個最好的答案,同時也讓觀眾對於這個角色多了份理解與認同。
相比從頭到尾樂觀積極向上的女主,隨著劇情的展開,對於中堂和久部兩個人的改變,是觀眾們更能明顯看到和感同身受的。在久部作為一個實習生在UDI所經歷一系列事情的同時,我們也跟隨他看到了更多關於法醫學這個行業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他找到了自己未來的方向。
而中堂,導演一開始拋出了「殺人犯」這個煙霧彈後,讓我們看到他來到UDI的真正目的:中堂留在UDI就是為了找出殺害戀人的兇手,再殺了他為戀人報仇,在目睹幾具與戀人死時有著相同標誌的屍體後,他堅信兇手會繼續作案。尋找兇手的過程中,中堂對於復仇和活著也有了新的理解。
在第五集面對同樣戀人遭他人殺害的鈴木,他沒有阻礙他的復仇,面對三綾的質問,他說「殺人者就要做好被殺的覺悟」,哪怕下場是復仇後自己同樣也要遭受懲罰的可能。但在第七集中,面對著因為沒能救下同伴,而想要選擇自殺的男生,他卻勸他「要好好活著,才有被原諒的可能。」
面對同樣至親死去獨留自己活在世間的三綾卻選擇好好活著,活著才是勝利。讓這部劇格局真正變大的是它對於一系列社會現象的討論。第一集中男子的神秘死亡一開始被認為是情殺,而後發現是在國外感染的病毒,最後發現是在日本國內醫院被感染,而醫院為了聲譽將病毒傳染這件事隱瞞了下來。
三次反轉,將這件事上升到社會層面,在事件發酵的過程中,媒介起到的推波助瀾作用也不可忽視。僅僅是第一集,就將社會裡最重要的幾個行業和問題談到了。
在四十五分鐘的時間裡,信息密度大到夠國內電視劇拍三十集了,敘事節奏和詳略的把握非常強悍。即便是講述非自然死亡,但劇情從未在每個人死亡過程和兇犯展開詳細描述,而是關心於死亡的原因。因此在第二集講述自殺現象與第七集講述校園霸凌現象中,死亡過程都只被帶過。
第二集的集體性自殺,可能只是這種現象中的冰山一角,通過死亡的女孩胃裡的紙條,了解到自殺網站的存在,進而接觸到邊緣孤獨群體,鏡頭沒有展開較多敘述,但留給我們的思考空間很大。
日本講述未成年人犯罪的故事很多,近幾年對於校園霸凌事件的討論也很多,而這部劇的講述方式是直接從結果開始,究竟是多絕望才會讓少年選擇死亡來復仇?這可能比一味展示欺凌過程更令人印象深刻,而周圍學生、老師、警察的反應更是戳到痛點。
第四集與第八集是我認為拍得最好的兩集,五六兩集的故事更像是為了映照幾位法醫的性格與成長。第四集談論過勞死,網紅「幸福蛋糕」的背後是工人們犧牲了給家人幸福的陪伴而製成的。
最後那段平行蒙太奇剪輯配上《lemon》主題曲令人熱淚盈眶,每個人都看到了天空中綻放的煙花,對於有些人來說它就像隨叫隨到的蛋糕,隨意丟棄也不值一提,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它就是生命裡唯一的光。
第八集久部拼命尋找事件真相是為了向死亡者父親證明:廢物兒子並不一定完全就是個廢物,同樣也是他對自己的證明。而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他也明確了自己的方向,這一集還有一條線是不願領回老伴遺物的老爺爺,所長說「如果不領回,就可以假裝還在某個地方活著吧。」
最後老爺爺將它領回,說「歡迎回家」,另一邊是法醫們對久部說「歡迎回來」,歸屬感與責任感是久部選擇辭掉報社工作很重要的原因。前面說到久部這條線,作為報社的「臥底」,給報社提供UDI的素材,同時牽扯到的一位神秘記者,成為整部劇裡解決最大的疑問「中堂戀人被誰殺害」最大的線索。
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報社與記者都作為完全的反面人物存在(日本媒體是有多不得人心……),可能會有人懷疑協助作案記者的動機,但我相信為了搞個大新聞,這麼做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同時也讓我們思考媒體所引發的輿論,以及新聞裡的真相與現實究竟差距有多大?以及記者所寫的真的是觀眾所希望看到的嗎?抑或只是記者為滿足個人的好奇心而搪塞的理由?
日本的職業劇受到的好評頗多,而這部劇並沒有非常華麗的卡司,或者頻頻出現的金句,那麼它打動我的原因可能在於在理性與專業的故事背後,作者真正看到了社會裡存在的問題,對各個群體的悲歡離合有著深刻的洞察與理解,並且不過分渲染,僅是將真相呈現出來,就足以讓人感慨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