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然死亡》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它就是生命裡唯一的光

2021-01-15 雨露涔涔

《非自然死亡》通過講述法醫學這一較為冷門職業的故事,將其觸角伸至社會的各層次方面,從而將這一行業與我們的社會生活聯繫起來,進而對這個行業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從各集內容來說,編劇和導演想要讓我們看到的遠遠不止非自然的死亡,而是非自然社會。

現代社會中關於過勞死、校園霸凌等一系列話題通過從法醫學這個領域來講述都得到了新的闡述。對於一個冷門的職業,如何讓觀眾快速了解這個行業的知識又不失專業度,是講述冷門職業的故事所要經歷的第一道坎。

導演很聰明地在第一集中將久部作為我們視點的承擔者,通過他這個剛來到UDI的醫學實習生的視角,我們看到法醫們的日常工作,以及對各位主角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久部又不僅僅只是一個實習生那麼簡單,他身上兩份職業所表現出來的衝突性是劇裡暗藏的一條線,而主線則在UDI另一位法醫,平時冷漠孤傲,嚇跑了一堆助理,厚厚的劉海總是擋住了眼睛的中堂身上。從故事一開始,他就保持著神秘,關於他過去所發生的故事是女主三綾也是觀眾們所好奇的,故事也主要圍繞這件事情展開。

在第一集的最後,亮出的第一個爆點是關於女主的身份和身世之謎,但這一點並未被過度渲染或是消費,它只是成為女主一個悲涼的底色,是對於女主為何致力於成為法醫,以及後來面對種種事情時的選擇時,所呼應的一個最好的答案,同時也讓觀眾對於這個角色多了份理解與認同。

相比從頭到尾樂觀積極向上的女主,隨著劇情的展開,對於中堂和久部兩個人的改變,是觀眾們更能明顯看到和感同身受的。在久部作為一個實習生在UDI所經歷一系列事情的同時,我們也跟隨他看到了更多關於法醫學這個行業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他找到了自己未來的方向。

而中堂,導演一開始拋出了「殺人犯」這個煙霧彈後,讓我們看到他來到UDI的真正目的:中堂留在UDI就是為了找出殺害戀人的兇手,再殺了他為戀人報仇,在目睹幾具與戀人死時有著相同標誌的屍體後,他堅信兇手會繼續作案。尋找兇手的過程中,中堂對於復仇和活著也有了新的理解。

在第五集面對同樣戀人遭他人殺害的鈴木,他沒有阻礙他的復仇,面對三綾的質問,他說「殺人者就要做好被殺的覺悟」,哪怕下場是復仇後自己同樣也要遭受懲罰的可能。但在第七集中,面對著因為沒能救下同伴,而想要選擇自殺的男生,他卻勸他「要好好活著,才有被原諒的可能。」

面對同樣至親死去獨留自己活在世間的三綾卻選擇好好活著,活著才是勝利。讓這部劇格局真正變大的是它對於一系列社會現象的討論。第一集中男子的神秘死亡一開始被認為是情殺,而後發現是在國外感染的病毒,最後發現是在日本國內醫院被感染,而醫院為了聲譽將病毒傳染這件事隱瞞了下來。

三次反轉,將這件事上升到社會層面,在事件發酵的過程中,媒介起到的推波助瀾作用也不可忽視。僅僅是第一集,就將社會裡最重要的幾個行業和問題談到了。

在四十五分鐘的時間裡,信息密度大到夠國內電視劇拍三十集了,敘事節奏和詳略的把握非常強悍。即便是講述非自然死亡,但劇情從未在每個人死亡過程和兇犯展開詳細描述,而是關心於死亡的原因。因此在第二集講述自殺現象與第七集講述校園霸凌現象中,死亡過程都只被帶過。

第二集的集體性自殺,可能只是這種現象中的冰山一角,通過死亡的女孩胃裡的紙條,了解到自殺網站的存在,進而接觸到邊緣孤獨群體,鏡頭沒有展開較多敘述,但留給我們的思考空間很大。

日本講述未成年人犯罪的故事很多,近幾年對於校園霸凌事件的討論也很多,而這部劇的講述方式是直接從結果開始,究竟是多絕望才會讓少年選擇死亡來復仇?這可能比一味展示欺凌過程更令人印象深刻,而周圍學生、老師、警察的反應更是戳到痛點。

第四集與第八集是我認為拍得最好的兩集,五六兩集的故事更像是為了映照幾位法醫的性格與成長。第四集談論過勞死,網紅「幸福蛋糕」的背後是工人們犧牲了給家人幸福的陪伴而製成的。

最後那段平行蒙太奇剪輯配上《lemon》主題曲令人熱淚盈眶,每個人都看到了天空中綻放的煙花,對於有些人來說它就像隨叫隨到的蛋糕,隨意丟棄也不值一提,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它就是生命裡唯一的光。

第八集久部拼命尋找事件真相是為了向死亡者父親證明:廢物兒子並不一定完全就是個廢物,同樣也是他對自己的證明。而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他也明確了自己的方向,這一集還有一條線是不願領回老伴遺物的老爺爺,所長說「如果不領回,就可以假裝還在某個地方活著吧。」

最後老爺爺將它領回,說「歡迎回家」,另一邊是法醫們對久部說「歡迎回來」,歸屬感與責任感是久部選擇辭掉報社工作很重要的原因。前面說到久部這條線,作為報社的「臥底」,給報社提供UDI的素材,同時牽扯到的一位神秘記者,成為整部劇裡解決最大的疑問「中堂戀人被誰殺害」最大的線索。

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報社與記者都作為完全的反面人物存在(日本媒體是有多不得人心……),可能會有人懷疑協助作案記者的動機,但我相信為了搞個大新聞,這麼做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同時也讓我們思考媒體所引發的輿論,以及新聞裡的真相與現實究竟差距有多大?以及記者所寫的真的是觀眾所希望看到的嗎?抑或只是記者為滿足個人的好奇心而搪塞的理由?

日本的職業劇受到的好評頗多,而這部劇並沒有非常華麗的卡司,或者頻頻出現的金句,那麼它打動我的原因可能在於在理性與專業的故事背後,作者真正看到了社會裡存在的問題,對各個群體的悲歡離合有著深刻的洞察與理解,並且不過分渲染,僅是將真相呈現出來,就足以讓人感慨唏噓。

相關焦點

  • 《非自然死亡》會不會變成非自然崩潰
    日前有網友曝料,日本女裡石原裡美主演的高分日劇(非自然死亡)確定翻拍中國版!《非自然死亡》是日本TBS電視臺播出的醫學懸疑劇,石原裡美主演,窪田正孝、井浦新等共演,該劇講述了在「非自然死亡原因研究所」任職的法醫三澄美琴與同事們一起探查非正常死亡者的真正死因,從而改變現實世界的故事。評分高達9.3,得到了很多中國網友的喜愛。翻拍中國版的消息立刻讓人聯想起日劇《深夜食堂》在中國翻拍後的慘相。
  • 如何評價日劇《非自然死亡》
    《非自然死亡》(日語名:アンナチュラル)是日本TBS電視臺播出的法醫懸疑單元劇不務正業的來寫一個日劇推薦,因為石原裡美被安利了講述法醫的這部刑偵劇《非自然死亡》。以法醫為切入點的刑偵題材扣人心弦,在單元劇的過程中又有一條主線不斷牽動觀眾的心弦。
  • 死亡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應該是一個很可怕的詞 科學家:死亡只是假象
    2021-01-13 05:13:33 來源: 小丸子科技說 舉報   死亡對於我們人類來說
  • 《非自然死亡》告訴你應該怎樣看待死亡
    這並非是一句帶有民族情緒或政治色彩的話,就是單純的字面意思。因為日本的屍檢率奇低無比,多數死亡的人被草草填個死因,就被火化了。許多非正常死亡就這樣被「正常」地一筆帶過。非自然死亡就是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不禁思考,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看待死亡。
  • 如果在火星上發現了生命,對於人類來說,有可能是一個壞消息
    從古至今,對於地外生命的探索研究一直都沒有間斷。雖然古時候的人們沒有現在的科技知識,但是並不能阻止人們對於地球生命的思考和探索。所以,古時候出現了很多的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其實就是古人對於人類之外的其它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的思考理解。
  • 「lemon」米津玄師,《非自然死亡》引發的思考
    相信不少小夥伴們都聽過,米津玄師演唱的歌曲,【lemon】,可能是由於米津玄師那種對音樂的孜孜不倦的態度,以及對音樂的品質的卓越追求,才成就了這首歌,嗓音正如檸檬一樣清新治癒,讓人沉迷其中,聲音迴蕩在耳邊。欣賞音樂的同時,不知道小夥伴也是否知道,這首歌是日劇《非自然死亡》的主題曲。
  • 季度高評分日劇,《非自然死亡》,石原裡美會繼續調查案件嗎?
    季度高評分日劇,《非自然死亡》,石原裡美會繼續調查案件嗎?今天小編繼續給大家帶來由石原裡美主演的,季度高評分日劇,《非自然死亡》接下來的劇情,中堂醫生想要繼續深入調查果步小姐死亡的這個案件,因為在他的心裡,一直想要追尋著什麼東西,或者說是在尋找著什麼答案,那就是他自己的女友真正的死因,而這次果步小姐的案件,和他女友的案子,在某種程度上有著一些的聯繫。
  • 生命是一場虛空,死亡是唯一的真相,擺脫虛無人生有四種方法
    知道這些以後,我們應該有所領悟,那就是,人越來越渺小,人就是一個物種,非常簡單,真別把自己想得那麼高深。 所以儘管生命是唯一的,其實也是一場虛空。生命是一場偷渡,更是一場負熵。
  • 科學解讀,人真的有靈魂出竅嗎?死亡後真的會進入另一個世界嗎?
    ,對於我們來講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並且絕大多數人對於這種經歷都是一無所知的,幾乎可以說沒有人知道死後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卻有極少數的一批人自稱可以在陰陽兩地之間穿梭。:第一、在我們身邊存在著另一個世界,自打地球上有人以來,就沒有人真正的死亡過,而是都去往了另一個世界當中。
  • 地球上的生命為何都會走向死亡?生命死亡後會進入另一個宇宙嗎?
    每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會經歷出生、成長、衰老和死亡,對於人類來說,出生、成長、衰老和死亡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一件事,每個人都會經歷,誰也無法避免。今天,我們就從「大歷史」的角度來說一說「死亡」這件事。
  • 怎麼樣令奧特曼死亡?光是無敵的,但它不是萬能的
    #二次元動漫#各位小夥伴大家好,日本的奧特曼是很多漫迷們的回憶,想當初第一次看到奧特曼的時候,不知道還有多少小夥伴眼前一亮的呢,那變身的姿勢,那巨大的軀體,都是給我們靈魂般的震撼,當然現在看多了,自然沒有了當然那樣的感覺
  • 生命是一場虛空,死亡才是唯一的真相,擺脫虛無人生的四種方法
    人類是所有生物中唯一能夠認識到自己無法避免死亡的,這也就使人類的文明都建立在了對死亡的恐懼上。早在1973年,文化人類學家Ernest Becker就提出過人類是這個世間唯一能夠意識到自己無法避免死亡的生物,生命的短暫是讓人類一直生活在恐懼中的原因。人類為了逃避對死亡的恐懼,做出各種各樣的事情,其中一項就是建立文明。
  • 隨筆,對於生命的感悟
    其實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死期,於是花了很多時間去做那些餬口謀生的事情,直到要死的時候,才想起想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卻發現已經沒時間了 其實人生的意義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它是我們每個人活出來的真實模樣,而不是提前勾勒的布景。
  • 美國記者離奇死亡,死前曾說:中國像暗夜裡唯一的光
    同時,也是唯一的可能和希望。幾天前,有一個俄裔美國記者安德烈·弗爾切克(Andre Vltchek)在土耳其離奇死亡。 根據土耳其媒體報導,當地時間22日凌晨,現年57歲的弗爾切克與妻子乘坐計程車抵達伊斯坦堡預定的酒店門前,下車時,妻子就發現弗爾切克已在計程車內死亡。
  • 《清水裡的刀子》:人們只有生活在自然裡才會知道自己多麼的渺小
    這個電影是改編自魯迅的一個文學作品,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來簡單的說一下這個故事發生在寧夏的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是一個非常偏遠的非常貧窮的農村裡面,這個老人呢,是一個回族的老人,他的老伴在死亡之後呢,他與兒子就是否宰殺家中唯一的一個老牛這件事情呢,產生了非常大的分歧,在忌日的前三天這頭牛在清水裡看到了將要宰它的刀子。
  • 人類死亡之後是否會以另一種形態存在另一個世界?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從科學的角度來講,人死後就是成為了一堆「骨灰」,什麼變化都沒有,而過後被微生物分解了,相當於是回歸自然吧,所以肯定是不會以另一種形態存在另一個世界,這完全是人類的一個「空想」。
  • 代表宇宙中生命的顏色藍色,它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之色」嗎?
    就在太陽的眩影、衍射光線和電子噪音之間,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光點。它是茫茫宇宙中一個無足輕重、小之又小的光點,微微泛著淡藍色的光。 這顆小小的塵埃,就是我們的地球,是宇宙40億年複雜而混亂的歷史進程中令人驚奇的意外成果。那天拍攝到的照片,就是地球的終極自拍。它為地球物種提供了獨一無二的生存視角:人類是唯一能從幾十億千米外回望自己的物種。
  • 科學家首次復活動物大腦,它對人類的生命探索有何指導意義?
    在過去人們的認知裡,當一個人心臟停上跳動就意味著這個人已經死亡,可是科學家研究探索發現,有少數人存在假死現象,心臟停上跳動後並不代表著這個人已經死亡,有可能通過一些心臟復甦技術還能活過來,因此後來科學家將死亡又重新進行了設定,那就是心臟停上跳動同時大腦停上活動,也就是腦死亡,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 生命的終點,為何最終都會走向死亡?看完超乎你的想像!
    生命的終點,為何最終都會走向死亡?看完超乎你的想像!生老病死好像是我們每個人都熟知的事情,但為何生命最終都會走向死亡呢?人類歷史是一部追求永生的歷史。自古以來,人類從未放棄對永生的狂熱追求。即使疾病、機械損傷和其他非自然原因被消除,生命也永遠不會永生。因此,儘管世界並不完全公平,但也算勉強公平。雖然每個人都想長生不老,但是現代醫學技術已經證明人類不可能長生不老。人類生命的極限最終被鎖定在150歲以下。至少就目前的人類技術而言,活到150歲是生命的極限。此外,這是基於科學的。人類細胞一生需要分裂50次。
  • 光合作用生命系統裡的量子效應
    對科學家來說,即使是最為基本的概念,也仍有可能挖掘出新的發現,光合作用也不例外。○ 植物中的光合作用。圖片來源:Wikipedia5月21,《自然-化學》雜誌刊登了一項新的研究。科學家發現參與光合作用的分子能像非生命物質那樣,表現出相同的量子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