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監測衛星探測到「蘇聯太空核試驗」,能量強得可怕,得知真相後...

2020-12-04 科普大世界

上世紀美蘇爭霸的時候,兩國為了監測各自的核試驗,都曾經發射無線電監測衛星上天,當時美國人最先發生了探測衛星,衛星上天后發現每天都能監測到一兩次疑似核爆炸現象,這曾讓美國人大吃一驚,一度揣測蘇聯人每天都在進行核試驗,後來發現信號源來自外太空,又揣測蘇聯人在外太空搞核試驗,但由於頻率太高,才覺得天天都進行核試驗是不可能的事情,於是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源頭來自於宇宙深處,是一種伽馬射線爆發,能量十分驚人,美國軍方請教天文學家,他們分析認為是由於星球爆炸形成的,而後來的天文觀測也發現這種現象的確是由於星球爆炸形成的。

這種星球爆炸說的是超新星爆發,是大質量的恆星進入晚年的紅巨星階段之後,由於內部的核燃料燒盡,開始產生鐵元素的時候發生的超新星爆發。在超新星爆發的一瞬間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其在幾秒鐘之內釋放的能量比恆星核聚變一生產生的能量都多,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伽馬射線暴是光的最高能量形式,龐大的伽馬射線能可以摧毀前進路上的一切,甚至把附近的行星氣化掉。

超新星爆發的趕馬射線暴甚至能越過數千光年的距離後仍對生命體具有殺傷性,好在我們在地球上有臭氧層保護,不然我們每天都要受到兩次左右的伽馬射線暴照射,雖然極其遙遠的伽馬射線暴不會對生命體產生不良影響,但是保不準哪天受到一個一千光年距離內的伽馬射線暴照射,地球生命就有被大面積毀滅的危險,這也的確是一種潛在的危險,但目前人類的技術還難以預防,所以這種伽瑪射線暴現象,實際上比人類的核武器還可怕,因為人類的核武器還是可以控制的,但是伽馬射線暴既無法控制,也無法預防。

超新星爆發本來是很少見的事情,銀河系有1500億顆恆星,但是天文學家估計每100年中爆炸的恆星不超過三個,人類能看到的更少,這是因為超新星爆發大多發生在銀河系的銀心區域,這裡恆星密集,光線比較強,即使有超新星爆發,由於恆星的阻擋和光芒的遮蓋,人類也不容易看到,上一次被觀測到的銀河系內的超新星爆發發生在約400年前,我國宋代星相學家看到的天關客星也是銀河系內的超新星爆發,就是現在的蟹狀星雲,蟹狀星雲距離我們地球6500萬光年,但根據宋人的記載,天關客星爆發的時候比金星還亮,即使在白天也能看到它,晚上它甚至能照出人的影子。必須強調一下的是,它是在距離我們6500光年的距離上做到的,而太陽光跑到地球上只需八分鐘。

超新星爆發十分罕見,但是在宇宙中這種現象並不少見,雖然一個銀河系中一百年才有三次,但是宇宙中又有著上萬億個銀河系,那麼這樣的話,即便按銀河系的星球爆炸頻率來算,宇宙中也有很多的星球爆炸了,目前人類儀器能偵測到的星球爆炸的頻率,每天大概有兩三次左右,如果使用更精密的儀器的話,或許每時每刻都能測到超新星爆炸,所以可以肯定的說,宇宙中每天都有星球在爆炸。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宇宙射線衛星探測到高空神秘 「光線爆炸」
    北京時間3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俄羅斯科學家稱,一顆旨在監測大氣層高能宇宙射線的俄羅斯衛星探測到地球表面之上數千米高處的神秘「光線爆炸」。前蘇聯製造的「斯普特尼克」衛星觀測數據表明,儘管之前曾發生過幾次強烈的光線爆炸,但是該區域並未發現風暴跡象。這顆俄羅斯衛星是以科學家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Mikhail Lomonosov)的名字命名的,它於2016年發射升空,與「克諾珀斯-B」太空飛船配合觀測。羅蒙諾索夫說:「例如:此前在『羅蒙諾索夫號』衛星距離地面數十公裡,我們曾多次觀測記錄到強烈的『光線爆』。
  • 冷戰制高點「火星探測」,蘇聯航天的滑鐵盧,如今美國一家獨大
    蘇聯製造了無數個第一: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名太空人、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次空間對接、第一次預警衛星組網等等等等。從1957年開始,蘇聯人一直在不停的在向太空發射各種玩意兒,衛星、探測器、飛船、太空梭,要什麼有什麼。一個不完全的數據顯示,前蘇聯在1957-1984年,一共向太空打了2011個探測器,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在如此強悍的實力支撐下,火星探測作為太空探測的制高點,自然也進入了蘇聯人的視線。然而,好像蘇聯和火星八字不合,從一開始就出奇的不順。
  • 美國阿波羅登月的上一個計劃:在月表引爆核彈!
    在1963年英、美、蘇等國在莫斯科籤署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隨即美國軍方於20世紀60年代中旬發射了"帆船座"軍用偵察衛星,通過衛星上搭載的伽馬射線檢測儀,來監視蘇聯是否進行了核試驗,這一原理主要是因為核爆炸的時候,伴隨核裂變會產生大量伽馬射線,從而美國軍方可以通過衛星反饋回來的數據,得知蘇聯在核武器試驗方面的一舉一動。
  • 幾位書生是如何檢測到朝鮮地下核試驗的?-虎嗅網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和美國地質調查局初步的分析均顯示,這次核爆位於朝鮮北部豐溪裡試驗場萬塔山(Mt. Mantap)下,爆炸產生的能量相當於一次矩震級(Mw)5.2級地震,遠遠大於朝鮮之前進行的五次核試驗。
  • 地球會被伽馬射線暴的超高能量完全蒸發掉嗎?
    伽馬射線暴發現於1967年,最初時是美國人為了監測前蘇聯的核試驗而發現的,美國的間諜衛星發現每天都有1到2次伽馬射線突然增強的現象,一度認為前蘇聯在頻繁進行核試驗,但又不相信他們每天都在進行核試驗,所以後來又發現這種射線爆發來自宇宙深空,後來天文學家們研究後認為它們大多產生於超新星爆發或者大質量天體合併現象。
  • 當年被蘇聯送入太空的那隻3歲狗狗,62年後的今天怎樣了
    它是怎麼進入外太空的呢?那是因為蘇聯的科學家們認為流浪狗比主人養的狗承受能力比較強,比較能夠適應外太空的惡劣環境,所以它就被選中進入外太空,成為第一個進入外太空的狗。在進入外太空之前,它是經過相應的訓練的,比如,練習了很久的站立不動、吃營養液、穿太空衣等項目,最終訓練成為一隻宇航狗。
  • 《環球科學》:尋找特定信號 監測秘密核爆炸
    早在1948年,美國空軍在太平洋監測本土空中核爆炸試驗時就發現,這些放射性塵埃的顆粒較大,將空氣抽吸通過磨咖啡用的普通濾紙就能夠截留它們。  放射性同位素探測技術很快就顯示了自身的價值。1949年9月3日,一架WB-29轟炸機在堪察加半島東部飛行時收集的數據證明,四天前蘇聯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個進行核武器試驗的國家。
  • 「張衡一號」電磁監測試驗衛星為預報地震探路
    -2D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送入太空。據國防科工局專家介紹,這次發射的「張衡一號」是我國地震立體觀測體系第一個天基平臺,即首顆觀測與地震活動相關電磁信息的衛星,也是我國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計劃首發星。2月5日,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到「張衡一號」發回的數據。地震是危害性極強的災害之一。據聯合國統計,20世紀以來,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數達260多萬。
  • 「黑洞」形成中的超強伽馬射線爆發,差點讓前蘇聯背了「黑鍋」!
    由於「黑洞」距離我們距離太遠,當一次伽馬射線暴發生後,在地球上接收到的信號也僅相當於在太空中引爆了一顆核彈。發現伽馬射線暴純屬偶然。事情起因於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正處於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陣營相互敵視相互提防,核戰爭的風險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這期間,美國發射了一顆名為「維拉」的衛星,專門用於監測核爆炸引起的能量輻射。
  • 俄羅斯衛星130顆,美國衛星400顆,那我國擁有多少呢?
    目前為止,我國、俄羅斯和美國應該是航空事業發展得最好的三個國家,目前判定一個國家航空技術的標準都是以衛星數量來定義,根據數據統計得知當下整個太空範圍中,俄羅斯衛星130顆,美國衛星400顆,那我國擁有多少呢?
  • 和平利用太空夢碎 — 太空將成軍備競賽「熱戰場」
    法國尤其大聲指責俄羅斯利用其衛星進行太空間諜活動。今年7月,法國宣布將開發反衛星雷射器,以保護其衛星。本月早些時候,新成立的美國太空司令部負責人警告說,某大國可能會試圖在戰時使衛星致盲。但是從地球上看太空戰爭會是什麼樣子呢?雖然科幻電影使我們習慣於相信空間雷射將使用可見光,但短波長實際上產生了更多的能量。
  • 厄瓜多唯一衛星被太空垃圾「撞死了」
    新浪科技援引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稱,厄瓜多空間局(EXA)表示該國目前正在不斷嘗試與該國唯一的一顆衛星取得聯繫,日前這顆衛星與一片太空垃圾相撞後失去了信號。這顆微衛星名為「飛馬座」(Pegasus),是該國唯一擁有的衛星,由中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升空時間還不到一個月。
  • 前蘇聯秘密核試驗恐怖內幕:45000人慘遭輻射(圖)
    前蘇聯在1954年曾進行了一次秘密的核戰爭演習,數萬人參加了此次模擬演習,炸彈的核放射線肆虐地侵蝕著他們的身體,而他們卻不得對外透露半點消息。近半個世紀過去了,少數倖存者近日終於開口,英國媒體24日揭露了這次核試驗的內幕——   一場核試驗悄悄進行  1954年時,17歲的莉迪亞·萊比德娃還只是前蘇聯奧倫堡廚師學院的一名學生,她被當局選中,到一個極秘密的核試驗基地為軍官們負責飲食。沒有人告訴她,她將參與一個龐大的試驗,而這個試驗將對人產生莫大的傷害。
  • 美國英雄與蘇聯第一位女太空人,美蘇太空競賽愈演愈烈
    在發射後 58 秒,火箭出現了故障,最後掉到了海裡。因為結構損壞,火箭都零碎了,最後也沒撈起多少東西。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誰也沒看見,這對於分析故障原因是很不利的。還是那個圓球,把太空人的維生系統和彈射座椅去掉,裝上各種照相偵查設備,美國人的偵查衛星是從太空往回扔包裹,然後用飛機在空中撈降落傘。蘇聯人倒是直接,這不就是用載人飛船改造的嘛,衛星自己下來,重返大氣層不就完事兒了嘛,連照相機帶底片,一起送回來。回收程序跟東方號飛船是一樣的。所以,美國間諜衛星在太空轉悠好長時間都沒問題,蘇聯就不行,轉不了多長時間就要下來。
  • 太空時代已至:太空力量哪家強?
    兩強爭霸,主要服務戰略目的1961年7月,美國利用剛剛研製成功的「薩莫斯」偵察衛星,拍攝到蘇聯SS-7和SS-8洲際彈道飛彈試驗部署情況,揭開了美蘇「飛彈差距」真相,成為第三次柏林危機順利解決的關鍵,標誌著太空支援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
  • 科普作品《遺禍人類的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space debris或space junk),是指在繞地球軌道上運行,但不具備任何用途的各種人造物體。這些物體小到固態火箭的燃燒殘渣,大到在發射後被遺棄的多級火箭。構成這些碎片的東西是,廢棄的太空飛行器和報廢衛星,火箭外包裝,碰撞和對接期間產生的金屬片,螺母和螺栓,不慎丟棄的工具,大塊冰凍火箭燃料,以及從載人飛船上扔下的太空人排洩物。
  • 美國12月11日發射絕密衛星,天線直徑達百米,探測什麼?
    在軍事領域,偵查衛星可能是最神秘也是外界知道最少的。作為高邊疆存在的天眼,它有最高的技術含量。因為要用昂貴的火箭發射到幾百乃至上萬公裡的太空中,同時要在太空惡劣的環境下展開工作,既有尺寸和重量的限制,又有嚴苛的技術要求,每一顆軍用衛星的價值都非同尋常。12月10號,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一顆絕密衛星被德爾塔4重型火箭送入太空。
  • 太空技術改變人類生活
    在蘇聯的「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上天50年後,儘管「太空」對於普通人似乎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名字,太空技術實際上已經對人類生活的很多方面產生了影響。    今天,「太空科技」這個詞幾乎成了一種欺騙的代名詞。
  • 探測到迄今為止,能量最強的伽馬射線暴
    這兩個觀測都是由美國航天局NASA的伽馬射線衛星觸發,這些衛星監測天空中的伽馬射線爆發,並在探測到伽馬射線時自動向其他伽馬射線觀測站發送警報。在最初的20分鐘觀察中,檢測到了來自GRB 190114C的數千個光子,能量在200到1000億電子伏特(0.2到1太電子伏特)之間的伽馬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