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幻《流浪地球》用一句交通安全口號,完美詮釋了這一點!

2021-01-08 毒說娛樂圈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你可能想像不到這樣一句富有中國特色的交通安全口號,能夠反覆出現在一個硬核科幻大片中。

但《流浪地球》做到了,這部影片由郭帆執導,吳京特別出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

故事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突然急速衰老膨脹,導致人類不得不在一百年後面臨地球被吞沒的災難。因此人類集結了當時所有能夠動用的資源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簡單說就是帶著地球一起「長徵」,逃離太陽系,去到新家園。

在完成這個宏大計劃的過程中面臨著各種不可預知的危險,電影就是演繹了劉培強(吳京飾)、劉啟(屈楚蕭飾)等人對抗木星引力的熱血故事。

說道屈楚蕭可能很多人還有點陌生,其實他已經出演過多部影視劇。

他是《如懿傳》中的五阿哥永琪

也是《媚者無疆》中的長安

回歸電影,小毒看完影片對最開始提到的交安口號記憶猶新,因為這句話貫穿了整個電影,每次運載車啟動時都會有一個女聲出現,以極其清晰的聲音提醒司機,交通安全最重要。

其實交通安全是如今社會責任很重要的一環,行車規範,遵守交規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家人和其他人的負責。

而電影中主角父子的故事也是對責任的詮釋。

劉培強作為一個父親,為了能讓兒子和嶽父活下去,毅然離開地球17年,成為領航者空間站上的太空人;而在得知兒子和嶽父沒能進入安全的避難所時,強行從休眠艙中出來,協助地球上的兒子完成拯救計劃。這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負責。

當劉培強看到領航者上的計算機系統莫斯,做出了了放棄地球,帶著空間站上的人類和資料逃遁的時候,他勇敢的站出來實施阻止;甚至在拯救計劃未能如預期完成時,毅然決然犧牲自己,保住地球上的35億人,這是一個太空人對全人類的負責。

不止劉培強具有這種責任在肩不逃避的精神,電影中,作為兒子的劉啟也在關鍵時刻做出了勇敢的選擇。在前一個運送火石任務失敗後,面臨是回家還是繼續另一個更遠更艱難的運送任務時,他也從其父親身上繼承了優秀的品質,為了人類的希望,繼續執行任務。這也成為電影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電影《流浪地球》雖然講述的是中國人拯救地球這樣一個恢弘的故事,但其中父子、兄妹、爺孫、戰友之間真摯的情感也詮釋的豐富飽滿,這些情感都離不開責任二字,只有對對方負責,才能讓兩人之間的感情升華。

雖然這是小毒第一次在一部硬核科幻片中看到這麼多中國元素,但並沒有感到什麼違和感,導演郭帆融入的很是到位,不管是隨處可見的宣傳標語、還是倒車時「倒車請注意」的提示音、甚至公安局牌子,都是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細節,有木有很親切。這和以往看國外的科幻大片感受可大不相同了。

《流浪地球》將會在大年初一上映,經小毒鑑定是一部可以去影院觀看的大片,盤他!

最後,春節馬上就來了,大家要謹記交規,安全行駛,過個好年,勿要讓家人兩行淚~

相關焦點

  • 媒體:《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主創合影 片方供圖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 社論  《流浪地球》的精神內核頗為符合近年來科幻電影的發展趨勢,即不再著迷於地球毀滅,而更多探討人性與情感的複雜。  2月7日,春節檔票房大戰的第三天,作品中口碑最好的《流浪地球》直接實現票房逆襲,登頂春節檔單日票房榜首。
  • 重溫《星際穿越》,嘮嘮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到底差在哪?
    這篇文章並不是想黑咱們中國的「科幻電影之光」,以第一部硬核科幻影片來說,《流浪地球》完全在合格線以上,也正因為如此,小酌才敢拿它與諾蘭的《星際穿越》作比較。《星際穿越》海報既然說的是負面的觀點,小酌就已經做好了被懟的準備,這裡只想再囉嗦一句:世上沒有完美的電影
  • 《流浪地球》票房破31億 電影局:科幻電影裡程碑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學部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高曉虹用藝術手段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關於《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我今天主要說兩點:第一,這是用藝術的手段來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宗旨。我們抵禦外敵用長城,我們貫通水系用運河,中國人一直靠自己的努力去跟大自然抗爭。當毀滅來臨時,美國人想的是建造諾亞方舟離開,而中國人選擇帶著地球去流浪。地球從開始流浪到安全要多久呢?要2500年。
  • 國家電影局點讚《流浪地球》:系科幻電影裡程碑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學部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高曉虹用藝術手段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關於《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我今天主要說兩點:第一,這是用藝術的手段來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宗旨。我們抵禦外敵用長城,我們貫通水系用運河,中國人一直靠自己的努力去跟大自然抗爭。當毀滅來臨時,美國人想的是建造諾亞方舟離開,而中國人選擇帶著地球去流浪。地球從開始流浪到安全要多久呢?要2500年。
  • 深觀察|從《流浪地球》看科幻電影的「硬核」在哪
    《流浪地球》劇照《流浪地球》上映後,好評和差評形成尖銳對立。無論是從科技角度,還是價值觀,抑或是專業編導,以及演員的表演和人設,都陷入了褒貶不一的評論混戰。本文無意介入這些爭議,僅談論科幻作品(小說、電影)的存在意義或者科幻作品刷存在感的理由。
  • 《流浪地球》在美上映贏好評 感受中國科幻電影魅力
    原標題:《流浪地球》在美國上映贏好評  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春節期間上映引發國內外關注,成為旅美華人華僑熱議的話題。不少人見面打招呼第一句話就是「最近看《流浪地球》了嗎?」
  • 《流浪地球》:理科生的科幻世界文科生真的不懂!
    對於一個「偽」科幻迷來說,沒有什麼比買上一張電影票更能向對科幻電影致敬以及表達大學時代就深埋心底對大劉的崇敬之情,更何況《流浪地球》是春節檔既賣座又叫好的影片,在朋友圈收穫如潮好評,被譽為開創了中國硬核科幻電影的新紀元。這種極具裡程碑式的評價這些年真是鮮有。
  • 同樣是「硬」科幻,《流浪地球》比《星際穿越》差多少?
    雖然《流浪地球》在國內電影史上取得了開拓性的成功,但是如果把《流浪地球》和頂級的「硬核」科幻放在一起時,究竟還有多少差距呢?這一點,我們可以拿《流浪地球》和近日重映的,好萊塢頂級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做一下對比。《星際穿越》由好萊塢大師級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並且有諾貝物理學獎獲得者基普·索恩作為影片的科學顧問。
  • 硬核科幻《流浪地球》:停止自轉的地球真能去流浪嗎?
    來源:新浪科技作者:苟利軍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學教授【新智元導讀】根據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線後引發廣泛關注。雖然影片並沒有直接涉及AI,但從生命與智能更廣泛的角度說,這個話題也在新智元關注的範圍之內。
  • 流浪地球詮釋了什麼?
    【點擊關注、領取福利、品讀文章】隨著走進電影院觀看流浪地球的人越來越多,影評也越來越多,口口相傳,使得流浪地球正奔跑在戰狼2的記錄道路之上
  • 《流浪地球》改變中國科幻,卻被另一部電影改回去了?
    有人說,《流浪地球》完美展現了中國人對科幻的獨特理解,只有我們會這麼拍:歐美大片裡,每逢緊要關頭,通常人類總想著「拋下」地球,獨自駕駛飛船逃走。只有我們會選擇帶著「家」一起離開。作為一本小說,這足夠了。但改成電影可是另一回事。可能鹿晗扮演的男主角恰好比較還原「青春劇」的調性,但這與科幻受眾的口味背道而馳。因為大家就想要《流浪地球》那樣的,氣氛嚴肅一點,設定考究一點。
  • 你被《流浪地球》這句話洗腦了嗎?
    「北京第三區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春節期間,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有一句臺詞火了:「北京第三區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昨天(9日)下午五時許,@電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借用這句臺詞,提醒初六返程的人們注意安全,還艾特了@平安北京和@北京交警。沒想到,這條微博把一眾官微段子手都炸出來了!@平安北京也回之一首「五絕」,轉發並評論原博說:「地球在流浪,交規不能忘;行車要守法,平安來歸家。」
  • 《流浪地球》觀後感:聊聊電影情節以外的感受
    今年目前已經看了《大黃蜂》《白蛇緣起》《大人物》《飛馳人生》《流浪地球》《天下無賊》《瘋狂外星人》這7部電影,前4部已經寫了影評,後三部還沒有寫,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對於這部電影,我想寫寫故事情節以外的感受。萬萬沒有想到。剛開始我完全不看好《流浪地球》,導演郭凡的名字我從未聽說過,他曾經執導的兩部作品也很普通。
  • 北京市第三交通委提醒我們,沒看過流浪地球已經在評論區落後了
    最近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的人一定對北京市第三交通委影響深刻。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這樣接地氣的交通提示音真是符合國情了。如果不是因為《流浪地球》我們怕是很難相信在製作如此精良的電影中會出現這麼多的中國元素,而且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元素。
  • 影評丨《流浪地球》會不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2019-02-07 13:2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評論員 石天星大年初一,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觀眾們一再確認,這是一部真正的中國硬核科幻片,甚至預測它在中國科幻電影史上將佔據裡程碑意義——"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什麼是硬核科幻片?
  • 《流浪地球》為什麼沒鄭州?
    這一點可比杭州、上海強太多了。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全世界海平面在10年內上升300米,吞沒了大量沿海地區,湛江和海口最早被淹沒。  杭州、上海肯定也將全面失守。  雖然地球溫度急劇下降,海水都被冰凍了起來,但行星發動機和地下城還是要考慮防水性,建造成本大大提高。  鄭州則沒有這樣的煩惱。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不再「流浪」
    2019年春節檔第三日,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便逆勢而上,截至2月9日發稿前,累計票房已達14億元,排片佔比和上座率在各大數據平臺均排列第一。票房證明觀眾的選擇核心依然是電影品質,因為《流浪地球》的電影觀感超出了大家的心理預期,情節、畫面、音效都足以用震撼來形容。
  • 《流浪地球》的改編:理性屬於科幻文學,感性屬於科幻電影?
    欣賞完《流浪地球》的觀眾,大多是激動的。「中國人也能把科幻電影拍好」,這是影迷的心聲,也是對《流浪地球》最有力的肯定。談到電影的成功,當然不可能繞開劉慈欣的原作。那麼,我們應該把功勞歸於出色的文本,還是導演的改編?科幻文學的影像化,到底有沒有訣竅?電影《流浪地球》,幾乎顛覆了小說的主題《流浪地球》的原作篇幅很短小,不過20來頁。
  • VR全景之流浪地球
    這是流浪地球中的經典語錄,但也是道出了行駛安全的本質,所以這個兩句話成為各大城市的駕駛安全標語,所有的人都深深記住了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式的一部電影,從大年初一到今天,票房達到了37個億,這是中國電影界的業績的驕傲,證明了中國電影邁向科幻片的新開啟。不光點爆了中國市場,在國外也是掀起了一波高潮。國外觀影者也是對本片好評如潮。
  • 《流浪地球》導演力挺的《上海堡壘》,能否開啟中國科幻新篇章?
    今年春節檔,由郭帆執導、吳京主演的「硬核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開闢了中國科幻大片的元年。不過,一花獨放不是春,中國科幻大片需要「百花齊放」。和《流浪地球》一樣,《上海堡壘》也是在中國科幻電影最為艱難的時候立的項,相對於《流浪地球》的激進,《上海堡壘》則選擇了一條相對保守的路線——「流量明星+大特效」。為什麼這樣做?《流浪地球》有劉慈欣原作這樣一個超級IP加持,而《上海堡壘》作者江南在科幻圈的影響力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