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挑一#
夏季,溫度和溼度都較高,是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特別是,近期多地發生暴雨,而洪水侵襲,會帶來衛生狀況變差,發生水源或食物汙染的機會增多,因此,更應該警惕腸道傳染病。腹瀉,是腸道傳染病的典型症狀。那麼,夏天發生腹瀉,如何判斷是否是傳染病?應該怎樣應對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腸道傳染病,是病原體經口侵入腸道,引起腹瀉及其他臟器或全身感染的疾病,這其中霍亂屬於甲類傳染病,乙類傳染病則主要包括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此外,還有屬於丙類傳染病的其他感染性腹瀉。如果按照病原體來劃分,則分為霍亂、傷寒、細菌性痢疾、感染性腹瀉等細菌性腸道傳染病;輪狀病毒、甲型或戊型肝炎病毒等病毒性腸道傳染病。
腹瀉發生的時候,首先要區分是感染性還是非感染性。非感染性的腹瀉,是由於胃腸動力障礙引起,比如有些人吃生冷食物,甚至僅僅是看到冰櫃,就可能受到刺激,想上衛生間;或者是因為食物消化不良,導致腹瀉。這類腹瀉的特點是大便不成形,不吃不拉肚,吃完就會腹瀉,而且腹瀉產生與食物種類有關,比如進食刺激性食物後就腹瀉。如果到醫院檢查,血液常規中,通常沒有白細胞異常;糞便檢查指標可能也是正常結果 。
感染性腹瀉,通常與食物或飲用水不潔淨有關,大便形態呈現水樣便,或者黏液便、果凍樣便,如果感染損傷腸道黏膜,就會出現便血。感染性腹瀉,特別是細菌感染,血液檢查,會發現白細胞增多。
感染性腹瀉,會因為病原體不同,而表現各異。霍亂的特點是起病突然,劇烈腹瀉,每天腹瀉幾次到幾十次不等,通常沒有腹痛,或者偶有腹痛,大便呈黃水樣或清水樣,並且出現脫水及電解質紊亂症狀;傷寒及副傷寒,則會出現持續高熱,嚴重時出現腸出血或腸穿孔;細菌性痢疾的特點是腹瀉、腹痛、裡急後重、伴有發熱,出現膿血便或黏液便,嚴重時出現感染性休克;輪狀病毒感染,病程3到6天,會發生黃色水樣便,伴有腹痛、噁心、嘔吐;A型肝炎的特點是出現持續的不明原因乏力、食慾減退、噁心、稀便、肝區疼痛等,還會出現黃疸及發熱。
應對夏季腹瀉,重要的原則是不要隨便服藥,特別是不能亂服抗生素,而是首先就醫,確診腹瀉病因。就醫不方便的時候,還要注意防止脫水,尤其是腹瀉次數多,或者發生水樣瀉的時候,機體會在短時間內大量喪失水分。如果口渴或者尿量減少,坐著或站起來時頭暈,躺下好轉,可能就是脫水的表現。應對脫水,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喝水。需要記住,脫水引起的電解質紊亂,會導致酸中毒和休克,比腹瀉本身還要嚴重。補水最好是口服補液鹽。
夏季腹瀉的後果,主要取決於腹瀉的類型,通常,感染型腹瀉,都需要到醫院確診,並進行正規治療,同時要密切注意甲類及乙類傳染病,需要按規定進行醫學隔離和觀察。因此 ,對於感染性腹瀉,無論自我感覺是否良好,都不建議個人自行處理。對於非感染性腹瀉,除了注意補水以外,還需要注意,不能隨意服用抗生素,以免造成腸道菌群平衡的破壞。在飲食方面,需要少吃刺激性食物,冰箱裡取出的食品,應該靜置到接近室溫時再食用。此外,還可以通過飲用酸奶等途徑,補充益生菌,調節腸道微生態。腸道菌群正常,自身功能更好發揮,才能減少非感染性腹瀉的發生。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