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腸道內寄生著10萬億個細菌。
它們的繁殖活動及所分泌的物質,能極大影響營養吸收、體重,此外它們負責抵禦部分感染並影響自體免疫疾病的患病風險。
這些細菌可以分為兩大派:有益菌和有害菌。絕大部分人的腸道內,有益菌都是佔據優勢地位的。但肥胖者、大量服用抗生素的患者、老年人,常常是有害菌佔據優勢地位,進而造成一系列健康問題。
缺乏有益菌都有哪些危害,我們又該如何補充呢?本文為你詳解。
腸道有益菌有3大生理作用,堪稱健康基石
1、抵禦有害菌,提高免疫力
腸道益生菌可以粘附在腸道上皮細胞上,清除或者是減少致病菌的黏附。這樣一來有害菌就處於競爭失敗狀態,沒有了生存的位置,這叫「佔位性保護」。
因此,當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有益菌在腸道內佔據優勢地位,將阻止外面的病原體入侵腸道。
而且腸道是人體最大的一個免疫器官,有益菌可以分泌一些抗原物質,激活並強化腸道的免疫系統。
2、有助維他命的合成,促進營養吸收
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常見有益菌,可在腸道內合成多種人體生長發育必須的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B1、B2、B6、B12),維生素K,煙酸、泛酸等。
此外,它們還能促進鈣、鐵、維生素D等重要營養物質的吸收。
這些營養物質,對人類的健康有著重要作用,一旦缺少會引起多種疾病。
3、抗癌
益生菌能降解亞硝胺,消除亞硝胺的致癌性。
此外,它們粘附在腸道黏膜上,還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像老年人經常便秘,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就滯留在腸道並威脅腸道表面,誘發腸道腫瘤,引起癌變,蠕動加快後,這些有害菌就隨著糞便排出人體。
什麼時候適合補充「益生菌」呢?
一般兩種情況下,需要補充益生菌。
1、發生腹瀉
一般急性腹瀉會導致腸道內的益生菌大量流失,造成腸道菌群失調,補充益生菌可以縮短腹瀉時間。
2、服用抗生素時
抗生素是真菌分泌的,可殺害細菌的「毒素」。
一些人因為感染的原因或者殺滅幽門螺桿菌的目的,會長期服用抗生素。這樣一來,腸道內的有益菌就會被大量殺滅。患者會經常出現腹瀉問題。
更有甚者,一些人會將抗生素當成消炎藥而濫服,擾亂腸胃菌群平衡。
建議上述人群,在服藥結束後,注重補充有益菌,重新構築起腸胃生物屏障。
2種食物富含有益菌,好吃又健康,不妨多吃
1、酸奶
酸奶是一種發酵的乳飲料,裡面存在活體有益菌。此外,酸奶中還存在益生菌的食物:多聚糖、複合碳水化合物等。經常喝酸奶,可以有效補充有益菌,享受酸甜口感的同時,獲得健康益處。
切記,酸奶在溫度變高的情況下容易讓其中的乳酸菌失活,因此應當冷藏保存。
2、泡菜
泡菜是輕度發酵食品,裡面的乳酸菌會將碳水化合物轉化為乳酸,還會將蔬菜中的部分蛋白質分解為胺基酸。所以,泡菜吃起來又酸、又鮮,十分可口。
當然,這裡要提醒你的是,想要補充有益菌,泡菜最好生吃,如果做成熱菜餚,乳酸菌就被殺死了。
溫馨提示
50歲後,腸道有益菌失去優勢地位,很多老年人的腸胃健康開始走下坡路。
建議定期去醫院做腸鏡檢查,若發現了息肉,切除後可以預防結直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