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東經歷了啥氣候?10月連陰雨,年均溫創新高

2021-01-09 大眾網

  2017年(1月1日~12月27日,下同),全省年平均氣溫為14.8℃,較常年(13.6℃)偏高1.2℃,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值;平均年降水量為634.7毫米,較常年(639.9毫米)偏少0.8%;平均年日照時數為2334.7小時,較常年(2369.4小時)偏少34.7小時,是2003年以來連續第15年偏少。年內全省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如下:

  一、半島春季初夏降水持續偏少,旱情加重。

  今年入春以後,全省大部地區降水偏少,3月1日~6月1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105.3毫米,較常年偏少24.8%,其中半島平均降水量61.7毫米,較常年(142.2毫米)偏少56.6%。由於半島地區2014~2016年降水分別偏少9.7%、20.4%和19.1%,降水持續偏少導致半島和魯中地區多座大中型水庫低於死水位或乾涸,部分地區出現人畜吃水困難,濰坊、青島、煙臺、臨沂、日照等地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

  二、10月上中旬陰雨寡照,影響秋收秋種。

  10月上中旬,全省平均降水日數7.2天,較常年(3.8天)偏多3.4天,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4位多值;平均日照時數為61.7小時,較常年(128.0小時)偏少66.3小時,為歷史同期最少值。部分地區出現連陰雨天氣,持續時間在6天(高密、泗水、五蓮、鄆城)~16天(曹縣)之間,魯中局部和魯南部分地區在10天以上。陰雨天氣不利於玉米、棉花等秋作物的收穫晾曬和晚熟蘋果著色,對秋種進度有一定不利影響,同時寡照天氣不利於設施作物生長。

  三、8月颱風「海棠」帶來強降水,利大於弊。

  8月1~4日,受第10號颱風「海棠」外圍雲系影響,全省出現大範圍強降水天氣,魯南、魯中、魯西北和半島地區有40站出現暴雨,其中文登、安丘等7站出現大暴雨,4日文登日降水量最大,為152.3毫米。受強降水影響,濟南、青島、棗莊等9市部分鄉鎮農田被淹,造成玉米、花生、大姜等農作物減產,多處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受損;同時,濟南地下水位節節攀升,8月3日黑虎泉水位28.29米,比停噴線27.30米高出近1米,泉水噴湧,美不勝收。

  四、春末夏初風雹頻發,部分地區小麥倒伏。

  春末夏初,魯中、魯南、魯西北多地頻發冰雹。5月22~23日,濟南、東營、濟寧、泰安、聊城、濱州等6市先後遭受短時強降雨和冰雹、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陣風最大達8~9級,部分地區出現風雹災害。6月2日,受強對流天氣影響,濟寧、泰安、德州、聊城等4市遭受雷電風雹襲擊。6月20日、23日、24日,濟南、萊蕪、濰坊、淄博、臨沂等5市先後出現大風冰雹天氣,瞬時最大風力8~9級,冰雹最大直徑約4釐米,風雹災害導致冬小麥大面積倒伏。

  五、7月暴雨頻發,部分農田被淹。

  7月6~7日、14~19日、26~31日出現大範圍強降水天氣過程。14~19日,魯南和半島地區共12站出現大暴雨,棗莊(15日199.1毫米)、薛城(15日168.4毫米)和招遠(17日193.9毫米)3站日降水量突破本站7月歷史極值。受強降水天氣影響,山東部分地區遭受暴雨洪澇災害,棗莊、臨沂、萊蕪、菏澤、濰坊、青島、東營等市部分農田被淹,個別橋梁和部分河壩等設施被衝壞。

  六、年初霧和霾頻繁,空氣汙染嚴重。

  1月,全省出現5次不同強度和範圍的霧和霾天氣過程。1~3日,全省大部地區能見度不足200米,局部地區不足50米;3日,除威海、煙臺外的其他15市空氣汙染指數(AQI)均超過200,達重度汙染,其中,淄博、萊蕪、棗莊3市超過300,達嚴重汙染。霧和霾天氣導致省內大部分高速公路封閉,呼吸系統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增多。

  七、2月下旬大範圍降雪,影響交通。

  2月21~22日,全省出現降雪天氣,平均降水量7.7毫米,魯南、半島和魯西北的東部地區出現大雪,局部暴雪。受降雪影響,棗莊、濰坊、濟寧等地部分蔬菜大棚被壓塌,農作物和草莓、油菜等經濟作物不同程度受災,少量房屋倒損;22日,山東境內20多個高速路口因降雪天氣限行或臨時關閉。

  八、年平均氣溫創新高,夏季高溫過程較多。

  2017年,全省年平均氣溫為14.8℃,較常年(13.6℃)偏高1.2℃,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值。年內除10月外,其餘各月均偏高,5月份偏高2.4℃。年內出現9次大範圍高溫天氣,夏季出現8次,其中7月出現了4次,受高溫天氣影響,全省多地用電量明顯上升,7月山東電網全網最高用電負荷連創歷史新高。

  九、8月出現颮線,部分地區影響較大。

  8月5~7日,濱州、青島、濰坊、淄博、棗莊、濟寧等6市相繼出現陣風8~9級大風並伴雷雨,6日,青島、濰坊等地出現較強颮線,最大風力達12級,局部伴有短時強降雨。受強對流天氣影響,部分地區玉米、花生等農作物大面積倒伏,牲畜棚倒塌,房屋不同程度倒塌或受損,部分鄉鎮電力設施受損,通訊一度中斷。

  十、5月下旬連續高溫,出現重乾熱風。

  5月27~31日,全省出現持續高溫天氣,其中27~29日除半島南部沿海地區外,其他大部地區出現35.0℃以上的高溫天氣,嶧城站連續5天出現高溫。28日,魯西北東部、魯中北部、半島內陸和魯西南部分地區超過37.0℃,最高氣溫出現在昌邑(39.0℃);膠州(37.7℃)、萊西(37.9℃)等11站最高氣溫為本站有氣象記錄以來5月最高值,全省大部分地區出現乾熱風天氣,其中,濟南、淄博等103站出現重乾熱風天氣。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高寒 通訊員 邱粲 )

相關焦點

  • 山東年均溫14.6℃創歷史新高,2019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近兩年,颱風為何頻頻造訪山東?孟祥新表示,從氣候變化的角度來分析,全球變暖,海溫升高,受其影響,颱風的路徑比往常更偏北。「路徑偏北之後,颱風更容易北上,進而有可能影響山東。」對於颱風不應片面評價,颱風過境對緩解山東的乾旱也是有極大幫助的。孟祥新稱:「一次颱風帶來的降水,就把山東整個的降水都會補足。」
  • 鹽城公布2016年重大天氣氣候事件 「6·23」龍捲風上榜
    中國江蘇網3月21日訊 3月20日,市氣象局發布2016年度鹽城市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年平均氣溫1961年以來最高、1月現近30年最低氣溫極值、歷史罕見超強龍捲重創阜寧、夏季氣溫創下「三最」、10月連陰雨為秋季同期歷史最長……這些破紀錄的氣候事件在2016年出現了。
  • 專家揭白堊紀氣候密碼:南極四季如春 年均溫14℃
    如果穿越到6500萬年前,去南極可就舒服多了,那時南極的年平均氣溫,高達14℃。中科院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團隊,摸清了1.45億~6500萬年前白堊紀時期的古氣候,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地球科學著名學術刊物《地球科學評論》上。   南極現在年均溫-36.6℃  在南極建站,要提防「惡魔天氣」  2月8日,南極「泰山站」正式建成開站。
  • 為什麼我國的「東北地區」,是同緯度地區之間年均溫最低的地區?
    但是,由於一年只能保證一次成熟,所以東北農業一年的畝產量是不高的。,年均溫從大約10℃降低到約-4℃,我們取一個平均值,東北地區的年平均溫度大約為3℃,這個溫度在我國除了青藏高原地區之外是最低的。,年均溫多在10℃以上,主要是受到了溫暖溼潤的盛行西風帶和北大西洋暖流增溫增溼作用的影響,海洋性氣候顯著。
  • 為什麼我國「東北」,是同緯度年均溫最低的地區?
    眾所周知,東三省到了冬天非常冷,氣溫往往能夠達到零下二三十攝氏度,整個東北地區的年平均溫度只有3攝氏度。然而我們從地球儀上觀察,東北地區的維度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東三省從遼寧到黑龍江,緯度大體上是北緯40度到北緯50度範圍之間。
  • 問答 |為什麼緯度更低的「雲貴高原」,年均溫卻比「四川盆地」要低?
    年平均氣溫簡稱「年均溫」,是指某地全年各日的日平均氣溫的算術平均值。
  • 問答 |為什麼我國的「東北地區」,是同緯度地區之間年均溫最低的地區?
    但是,由於一年只能保證一次成熟,所以東北農業一年的畝產量是不高的。世界年均溫等值線分布圖  如果從年平均溫度的角度來看,我們發現我國東北地區從遼東半島往北到黑龍江的北部漠河地區,年均溫從大約10℃降低到約-4℃,我們取一個平均值,東北地區的年平均溫度大約為3℃,這個溫度在我國除了青藏高原地區之外是最低的
  • 回顧今年臺灣氣候 賈新興:氣溫創新高
    總結今年臺灣氣候回顧,天氣風險公司總監賈新興在臉書表示,全臺氣溫創新高,雨季多雨秋雨少,風臺活躍擦身過,地球發燒惹人疼。    再過幾天2019年就結束,他說,地球今年的體溫看來也是坐二望一,1月至11月只比2016年低了0.07度,初步的數據顯示地球12月的溫度看來有機會創高,2019年地球全年體溫有機會打破2016年。
  • 科學網— 用樹輪穩定氧同位素重建東北年均溫變化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 未來10天湖南依然以陰雨天氣為主 陽光或短暫露臉
    湖南省氣候中心氣候預測首席專家謝益軍說,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2月19日,湖南日照時數創歷史同期(指1951年有連續氣象記錄以來)最低值,比常年偏少了130.3小時;降水日數為歷史同期第二多,較常年同期偏多16.3天,僅次於1964年同期的52.7天;全省低溫陰雨寡照天氣過程持續時間之長創歷年冬季極值,可以說創67年來記錄。
  • 南北極6500萬年前年均溫14℃ 四處植被茂盛
    南北極6500萬年前年均溫14℃ 四處植被茂盛   距今1.45億年至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是地球發展史上的最熱和最典型的溫室氣候時期。
  •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2017年全球氣溫創新高
    當地時間2017年11月6日,德國波恩,第23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儀式將舉行,兒童在會場遊行。(Wolfgang Rattay/視覺中國)中國網新聞11月8日訊 據《德國之聲》網站報導,在聯合國波恩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之際,世界氣象組織(WMO)6日在波恩公布了地球氣候變暖的最新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將再次成為有天氣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之一。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目前的數據,2017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850年左右的前工業化時期上升了大約1.1攝氏度。
  • 【中國科學報】地球環境所用樹輪穩定氧同位素重建東北年均溫變化...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樹輪實驗室利用東北地區的油松年輪穩定氧同位素首次定量重建了東北地區年均溫變化,方差解釋量達到46.6%。相關重建結果與中高緯歐亞大陸溫度變化空間相關顯著,也與周邊其餘水文氣候重建同步變化。  研究結果表明,我國東北溫度內部變率大的時候,十年到多十年周期顯著,進一步研究發現重建主要受東亞夏季風和北大西洋濤動影響。
  • 研究用樹輪穩定氧同位素定量重建東北年均溫變化—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樹輪實驗室利用東北地區的油松年輪穩定氧同位素(d18O)首次定量重建了東北地區年均溫變化,方差解釋量達到46.6%。重建與中高緯歐亞大陸溫度變化空間相關顯著,也與周邊其餘水文氣候重建同步變化。 研究結果表明,我國東北溫度內部變率大的時候,十年到多十年周期顯著,進一步研究發現重建主要受東亞夏季風(EASM)和北大西洋濤動( NAO)影響。
  • 山東發布2012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山東省氣候中心今天(9日)發布2012年山東省十大天氣氣候事件。2012年山東遭遇颱風、內澇等災害性天氣。全省年平均氣溫為13.3℃,較常年偏低0.1℃;平均年降水量為615.2毫米,較常年偏少4.7%;平均年日照時數為2272.1小時,較常年偏少105.9小時,是1998年以來連續第15年偏少。
  • 我省2017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出爐 現57年來最強「暖冬」
    1月10日,青海省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17年我省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其中,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2.4℃,是1961年以來青海省最暖冬季。具體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如下:  一、我省出現自1961年以來最暖冬季  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全省平均氣溫-6.7℃,較常年偏高2.4℃,為1961年以來最暖冬季。全省大部氣溫偏高2~4.5℃,87%的地區氣溫偏高幅度位列歷史前3位,其中民和、門源、甘德等23地達到歷史第1位。
  • 2018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重要知識點:年均增長率的計算
    2018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重要知識點:年均增長率的計算 2018-04-17 14:57:21| 中公教育 王沙沙 【點擊加入】2018年山東公務員考試
  • 2019年新疆氣候公報出爐 年均氣溫偏高0.9℃
    19日,新疆氣象局公布了2019年新疆氣候公報。該公報對新疆全年氣候特點和重要天氣事件進行總結和梳理。  根據公報,2019 年新疆大部分地區氣溫偏高,降水空間分布不均。全疆 年 平 均 氣 溫 9.1℃ ,較 常 年 偏 高0.9℃,其中北疆偏高 0.9℃,天山山區和南疆均偏高 0.8℃。
  • 青島海平面年均漲0.64毫米 未來30年海岸線後退50公裡
    青島的海平面一年長多高?專家怎樣給大海「量身高」?記者採訪得知,去年山東省海平面上升55毫米,但青島市海平面自1950年至今,年均升高0.64毫米左右,這主要是受益於我市的花崗巖地質結構。  年均升高約0.64毫米  「青島海平面上升的幅度非常小,1950年至今年均升高約0.64毫米。」中國海洋大學從事海平面變化研究的李磊副教授告訴記者,從宏觀上來講,近年來的氣候變化是海平面升高的主要原因。
  • 2018年碳排放再創新高,全球氣候變暖加劇
    全球碳排放量再創新高,當很多人對此消息無動於衷時,碳排放增加帶來的溫室效應正悄然影響著人們的生存環境。病蟲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氣候反常、沙漠化面積增大……科學家預測,如果地球表面溫度按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攝氏度,這將意味著,南北極冰山大幅度融化,海平面上升將導致包括紐約,上海,東京和雪梨等沿海城市和一些島嶼國家消失於人們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