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春節飲食習俗一覽 年三十要喝老母雞燉湯

2021-01-08 安徽門戶網站

如果概括一下合肥人的飲食習慣,那就是:粗茶淡飯。

合肥人以米食為主,兼帶麵食,但都不是當主食。偶爾輔之,作為生活之調劑。

在過去的合肥,普通人家除了家中來客時特殊一下之外,平日家家戶戶都是兩稀一幹,即早晚為稀飯,午餐為乾飯。而貧富的區別主要在乾飯的餐量和菜的多寡、品質上。合肥人有自己醃製鹹菜的習慣,日常佐餐通常配鹹菜。

逢年過節,合肥人會儘快使餐桌上的菜餚豐盛些。家家戶戶宰殺牲口,或買來足夠的豬肉,懸掛起來慢慢食用。稍微富裕一點的人家,還會將多餘的肉類醃製,稱臘肉、風(封)雞之類的鹹品,慢慢吃過開春。

普通百姓家在過年時,常見的傳統菜餚有和氣菜、圓子、元寶魚、梅乾菜和豆腐果燒肉。這幾道菜之所以時興,因其各有說法。和氣菜:其寓意是和氣之意;油炸圓子:寓家人和美團圓之意,亦有稱圓子為元寶,寓添財進寶之意;元寶魚:寓年年有餘之意。梅乾菜燒肉:寓貧富相濟之意;豆腐果燒肉,寓吉祥(豆腐果,音" 都富果")。

在合肥地區,大年三十吃年飯,老母雞燉湯是一道大菜,吃法很有講究,雞頭是一家之主吃的,俗稱"大元寶",寓意是要他帶領一家人發家致富;雞翅是小孩吃的,寄特長輩希望,早日飛出家門,成家立業;雞爪是女主人吃的,其意是勤儉持家……

老母雞湯是產婦的滋補"專利",而鯉魚燉湯是她們的"發奶品",已成為一種習俗,流進人們的血液之中。

舊時,民間在餐飲及其行為方面,有許多禁忌,並沿襲至今,歷久不廢。此類禁忌主要有:

日常餐飲,忌將筷子插在飯碗上;餐飲畢,忌將筷子橫擔在空碗上;忌使用一支筷子進食,因此類做法與祭祀鬼神的做法相似。吃飯時,忌手不扶碗,忌嘴巴發出"嘖嘖"聲,因此類行為與動物進食相似。吃飯時,忌將飯碗放在手上託著,忌用筷子敲擊飯碗,忌用筷子搗碗底,忌將身子靠在門框或牆壁上,因為類似乞討者的行為。忌坐在門坎上吃飯,尤忌身子向內坐在門坎上吃飯,俗謂此主窮,把家中財氣都扒出去了。忌將飯粒灑落滿地,更忌將飯菜倒於不潔處,俗謂此時:烏龜吃大麥--糟蹋糧食,是造孽,會遭雷劈。飯後忌用筷子掏牙縫,俗謂此是不文明、沒教養的行為。

了解這些習俗,有利於我們對合肥地域文化的研究和科學傳承。

相關焦點

  • 2012年春節是幾月幾日? 2012年春節比今年提前11天
    2010年是農曆庚寅年(俗稱虎年),由於該年是農曆平年,全年12個月共354天,比公曆年少了11天。因此,2011年農曆辛卯年(俗稱兔年)的春節要比去年提前11天。同樣的道理,2011農曆兔年也是平年,共有354天,因此,2012年的春節同樣要比2011年的春節提前11天,落在了2012年1月23日。
  • 春節習俗:大年三十晚上為什麼不睡覺要守夜?
    而到了晚上,按照民間的習俗,要守歲,俗名"熬年"。今天正好是除夕,我們來看看為什麼除夕夜不睡覺要守夜呢?傳說一玉皇大帝的女兒愛上了民間的窮小子,被玉皇大帝打下凡間,窮小子封了「灶王」一職,玉皇的小女兒自然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並且只準她每年年底回一次娘家。
  • 老母雞燉湯,味道更鮮美
    為什麼要用老母雞?公雞、青年母雞不可以嗎? 不用公雞,是傳統習俗裡認為,公雞是發物,少吃。什麼是發物?簡單說,發物就是容易引起舊病復發的食物。 此外,傳統中醫認為,公雞屬陽,其溫補作用太強,不如母雞的溫補平和。雞湯是傳統的滋補方式,自然要遵循傳統。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
  • 大寒:傳統物候特徵與飲食習俗
    大寒:傳統物候特徵與飲食習俗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3年01月16日11:15   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 2015年是什麼生肖年?2015年春節是哪天?
    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鬱的各民族特色。
  • 春節飲食文化:臺灣人吃西瓜
    本文摘自《飲食與健康》2005年第2期,作者:孔潤常,原題:《春節飲食文化禮儀習俗》春節,一般是指正月初一至十五的半個月時間。從古至今,春節都是我國最大、最隆重的節日。在此期間,人們互相拜年祝賀,增添友好感情,有的則要看望親戚朋友,贈送禮品和年貨,有的則要相互請客吃飯,名為「年節酒」。 春節的前夜是除夕,古稱「歲除」或「逐除」,意思是舊年至此夕而除,明天就更換了新歲。除夕的飲食習俗,北方和南方不盡相同。北方人以餃子為美味,有水餃、蒸餃等,在除夕子時食用,取「更歲交子」的意思。
  • 為什麼燉雞湯,人們喜歡用母雞而不用公雞?原來差別這麼大!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講究養生的問題,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飲食方面人們都特別的注意,而且冬天人們特別喜歡喝一些湯類,因為湯類比較滋補,而且容易被我們人體所消化吸收,當然最常見的一些湯類有排骨湯,雞湯等等,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雞湯,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比較常見的,尤其是大病初癒的人,家裡人常常會給她熬點兒雞湯來進行滋補身體
  • 合肥移動寬帶怎麼樣 2013年合肥移動寬帶套餐及資費一覽
    很多人在選擇寬帶的時候覺得無從下手,其實除了要考慮各個寬帶套餐的流量與資費之外,口碑也很重要。在合肥眾多的寬帶中,該如何選擇?合肥的寬帶目前有移動、電信、聯通、長城等等,小編特意諮詢了中國移動的客服人員,為大家整理了2013年合肥移動寬帶套餐及資費,供大家參考。合肥移動寬帶怎麼樣?
  • 中國的春節習俗故事
    春節習俗故事 「春節」的起源 有一種傳說是: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年」,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現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 中國人春節習俗進化史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相傳年三十晚上,一種叫做「祟」的小妖會傷害小孩,一對老來得子的夫妻害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用以保佑。夜裡「祟」來後,剛要伸手去摸孩子的頭,紅包就迸發道道閃光,把「祟」嚇逃跑了。夫妻倆之後把這件事告訴了周圍的鄰居,一傳十十傳百,大家便把包紅包的習俗延續下來,希望孩子平安喜樂。
  • [兩岸春節]臺灣人的春節習俗
    對於春節的年俗就一直沒有間斷,每年春節,兩岸中國人從沒有忘記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這一初春祭神祈年的傳統。因此,每年春節時,大家都會選擇在大年三十(有的年份沒有三十),就是除夕日上午貼春聯。一般一戶人家貼春聯需要整整一個上午,原因不僅僅是要貼的春聯多,更主要是貼春聯講究太多。  一般人家貼春聯會按照前屋、堂屋、前屋後門等貼春聯。
  • 中元節的飲食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這一天不同的國家有各自的習俗。中元節是我國最大的「鬼節」,每個地方中元節的飲食習俗都不同,或吃瀨粉、或吃鴨子,或吃「餃餅」,總之,七月十五鬼節的飲食習俗似乎有點「神秘」哦。吃瀨粉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
  • 春節的傳說40字50字簡短版 10個春節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飲食,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春節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春節也有很多民間傳說,那麼春節有哪些傳說故事呢?小編整理了春節相關的神話故事,感興趣的往下看吧。
  • 春節為什麼要發壓歲錢,過年掛燈籠與貼窗花的傳統習俗寓意
    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隨著中華文化傳承至今,其中蘊含著許多節日習俗,比如過年發壓歲錢、掛燈籠、貼窗花等習俗,又有什麼寓意呢?下面給大家解讀這些年俗。一、發壓歲錢發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徵活力與好運。
  • 中秋飲食習俗知多少
    除了賞月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哪些飲食習俗?經歷了千年發展之後,哪些習俗穿越古今沿襲完整,哪些習俗在傳承中有所創新?哪些習俗南北都有但存在差異?哪些習俗是北京地區的專屬中秋記憶……中秋前夕,讓我們打開記憶的閘門,一起穿越古今,共話中秋節的飲食文化。
  • 2021年春節放假安排法定節假日 2021年過春節是幾號
    2021年春節放假安排法定節假日 2021年過春節是幾號  農曆正月初一,是我們的傳統春節,是一年之歲首。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  那麼2021年春節怎麼放假?法定節假日是哪幾天?一起和閩南網小編來看看吧。
  • 煲雞湯,用公雞還是母雞,到底哪個營養更好?看完漲知識!
    那麼煲雞湯,應該用公雞還是母雞,到底哪個營養更好?下面給大家詳細說一下,喜歡煲湯的要看看了。先說母雞。母雞分2種,一種是未下過蛋的,這種只能算小雞仔。想要煲湯,必須要下過蛋的,最好親自孵過小雞苗的,年齡一般在1.5年左右最好,基本上就是養了400天以上的母雞,才算是比較好的老母雞。
  • 2018年,各地的春節習俗,知行翻譯帶你領略
    「二十三,糖瓜粘,還有七天要過年」,可是小強卻感覺不到年味,小強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都會懷念那個曾經快樂的,熱鬧的大年。今天,跟著小強一起,去找回自己丟失的「那些年」!京之春節除夕之夜,全家吃完年夜飯後會盡情地玩上一夜,到十二點的鐘聲敲響,「大年初一吃餃子」就開始了。待到天明,家裡的晚輩都要給長輩拜年、祝福。初一到初五則是走親訪友互相拜年、聚會的日子,或者是出門逛廟會。那時街上隨處可見頭插紅花的姑娘、手舉風車的小夥兒,還有身掛大串山裡紅、手裡抖著空竹的孩子,過年那幾天,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 2020年冬至是幾月幾號?冬至習俗是什麼?
    2020年冬至是幾月幾號?冬至習俗是什麼?2020年冬至時間是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冬至,又名冬節、大冬、亞歲、小年、履長節。下面山東中公教育帶大家詳細了解冬至: 2020年冬至是幾月幾號?冬至習俗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