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來談談關於2020年,貴州省考A類、B類、C類三種考試試卷的基本情況、新增C類試卷題型解析以及考察能力的解讀、例題解析。
為什麼會有A卷和B卷?
1、綜A會對省考國考產生一定影響
每三到五年大概整個申論試卷都會進行一些改革的調整,大家要知道總體創新與變革的脈絡。
以2019年為例,2019年5月下旬的事業單位聯考綜合應用能力A類和2019年十月下旬的聯考綜合應用能力A類,這兩個的命題會對當年國考的副省級及地市級題目產生一些作用。無論是概括還是分析還是議論文,都會產生一定作用。
所以你應該把2018年和2019年考察的這四套綜合應用能力A類的真題找出來看一看題目怎麼命制的。
2、AB類沒有大綱,參考國考大綱
國考跟隨綜A的變革速度比較快,但省考跟隨國考的速度未必有那麼快!
一般來說,國考的題型和命題方式發生了一些調整之後,省考一定會進行一定程度的跟隨。本省負責省考組織單位會經歷拿過這道題目來之後,考慮再三在本省能不能拉開區分度這個過程。
舉個例子,國考概括中曾經命制小標題、大標題,省考從來沒用過,可能是因為這種題拿過來之後對於我們這道題產生區分度不大。所謂的區分度簡單的來說就是,題要麼大家都會,要麼我們大家可能都做不出來。
簡單的去評判難易程度是沒有意義。真正有意義的是一個創新性題目對本省考生能夠拉開區分度、產生正態分布的效果。
貴州省考從2018年開始,A卷和B卷的命題邏輯比例是一樣的。一個是副省級以上,一個地市級以下職位!省考的A類是省市兩級職位,縣鄉兩級考的是B類。A類或B類大綱一直都有一句話,叫參考國考副省級地市級的大綱,也就意味著我們不自己命制大綱,雖然我們大綱沒改,但不代表別的地方沒改。
全國那麼多地方都採用了AB卷或縣級以上鄉鎮級以上用AB卷。自己命題大綱的省份不在少數,但凡認真看過大綱你會發現:分成AB兩類的,一般A類中有一項能力,叫文字表達能力,而B類中不僅沒有文字表達能力,也沒有綜合分析能力。
3、對A B卷的認知
A卷以概括、綜合分析、應用文和議論文為主。
B卷以概括、對策、應用文為主。
絕大部分職位都是以鄉鎮為主,只考三個類型,這也就意味著對於鄉鎮、縣級公務員的真正要求是希望大家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麼要想解決問題,需要具備三點:發現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
B卷的主要能力:執行
A卷:預判與分析
要考A卷B卷,就是告訴你:做一個公務員、作為一個鄉鎮公務員、作為一個普通一級二級科員,就是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把執行工作做好。在工作中,你發現了什麼問題,然後去思考怎麼解決就可以了。機關需要的能力尤其是縣鄉兩級需要的能力,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為市級、省級的工作人員你要具備的能力就高一些了,你要增加綜合分析能力,能夠對現有的問題進行形勢的預判與分析。
為什麼申論考A卷B卷?是因為現在對公務員的素質要求已經發生了分化,不同的崗位需求會給大家設置不一樣的東西。
A類、B類的構成
1、A卷:對策、綜合分析、應用文、議論文
A卷的題目主要四個:概括、綜合分析、應用文和議論文寫作。
A卷的考生必須要所有類型都準備,沒有必要說開一個A型班、開一個B型、開個C型班。對A類來說,所有類型題都得學,BC沒有本質性區別,只是考查的能力和題型有一點點差異。
2、B卷:概括,應用文寫作、對策題
B卷主要考察的就是概括題、應用文寫作、對策題。
3種類型的題出4道,要麼概括出2道、要麼應用文寫作出2道。應用文寫作出2道的概率高一些。
A類、B類、C類的走向
1、A卷
A卷試卷保持原有的基本要求,分值分布為:20,30,30,70或者20,30,40,60
A類試卷保持應該會原有A類的基本要求,根據我們對去年及今年部分省份的大綱分析,4類題應該基本上依舊是概括、綜合分析、應用文寫作和議論文寫作,分值應該是20、30、30、70或者20、30、40、60。
考A類的包括省直人民警察、省直公務員和選調生。選調生的公告沒有說申論是ABC,但每次一列印準考證又是A。
今年遵義市已經決定市級和縣級考B類、鄉鎮級考C類了。
2、B類
B類的預測:概括、對策、應用文、議論文寫作
今年市級、縣級的崗位考B卷,預測B類應該是有以下幾種類型題構成:概括、對策、應用文和議論文寫作。
A類和B的一個區別在於:A類有綜合分析,B類可能有對策或者可能有2個概括。1個概括1個對策的概率更高。
3、C類
C類與去年B類相似,分值大概分布:20,30,50,50或者30,30,40,50。
C類基本保持與去年的B類相似:概括、對策、應用文寫作的概率很高,分值分布可能是20、30、50、50或者30、30、40、50。
PS:以上僅僅是基於我們對過去這幾年以來各個地方的大綱和國考大綱的解讀來進行的推導,僅代表預測、不代表標準化,貴州也不會給出真正的答案。
2020年國考大綱調整加了一句話:要特別強調、利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
既然強調解決問題能力,市級、縣級和鄉鎮級這三級系列,在命制對策題、應用文寫作上概率會更高。A類B類分割為A類、B類、C類,這裡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將市級和縣級的合併成了B類,鄉鎮的合併成了C類。
一旦發生這種剝離,C類一定更加重視對策和應用文。而B類,大概率繼續保持議論文寫作。
關於考察能力的解讀
在這裡不僅僅講解讀通過國考大綱分析出的能力考察,還要講這幾年以來,通過AB類改革甚至ABC類改革出現的一些新能力!
1、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對應概括題,是所有的A類B類C類必考的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所代表的是基礎的概括與提煉能力,如果做不好信息的基礎概括與提煉,就沒辦法做任何其他類型題。
閱讀理解能力所對應的是概括題,因此概括題在A類、B類、C類中一定會正常出現!
2、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
提出問題是發現和界定問題,解決問題是把問題給提對策解決掉,對應的是對策題。
提出問題的能力就是閱讀理解能力,要想找到問題,就是閱讀理解去概括。
所以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理解的能力。
提出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可能成為今年B類和C類的必考題,甚至不排除A類不出概括,出對策的可能性。
3、綜合分析能力
綜合分析能力:綜合能力與分析能力
綜合分析能力其實不難,但是你越學越難,你不學也考不好,學了也考不好!因為題目問談你的理解,很多人非常單純的談了自己的理解,結果得了零分或者更低分。
學了也考不好是因為你沒懂但是以為自己懂了,綜合分析要求觀點和論據都要找到,甚至論據要分層。
找不到關鍵句,論據將很難進行,最終沒聽懂,論據做了取捨,觀點句沒找到,得分就會很低。
綜合分析能力要麼會要麼不會。會,就確保你真的做了一些題,得分率還ok,你就可以按照大樹的方法去做。
要麼不會,題沒看懂,怎麼辦呢?
能抄的都抄,綜合分析只要要求中沒有出現有邏輯性,那麼不會有大問題。關鍵句沒找到,就把每一段都給它提煉出來,抄上去試試,得分就不會太低了。
閱卷的時候,只要對層次沒有要求。就是什麼就是論據寫了就得分,論據不寫就不得,論據在哪裡無所謂,論據怎麼排序也無所謂。
4、貫徹執行能力
即貫徹能力與執行能力,貫徹執行能力對應應用文,AB類各一道,C類兩道的概率高
貫徹本身就是將黑話變成白話的過程,未來你跟領導打交道,會長期性的面臨一個情況,領導不點明、不直白說這個時候你該做的事情是什麼?你該做的事情是把領導比較抽象模糊的意圖變成可落地可執行的動作!
一個意圖要拆成幾個具體動作,所以貫徹執行能力是大家機關工作的一項核心能力。你如果不好好學習一下,未來一定會吃很多虧。
貫徹執行能力題在AB類中必考一道題,在C類中考2道題的概率非常高。
5、文字表達能力
C類出現不一定考,A類出現必考,B類出現未必考
文字表達能力所對應的未必一定議論文寫作,但是沒有文字表達能力的試卷比如說A卷B卷C卷,C卷如果連文字表達都沒提,它不可能考議論文寫作。但出現了文字表達能力,也未必考。
A卷出現一定考,B卷出現了文字表達能力,未必考。因為文字表達能力說的是指定語種,指定語種可以是指定的應用文的語種。
請大家記住這個辯證關係:沒文字表達能力一定不考議論文,有表達能力,高概率考議論文。
6、群眾工作能力
群眾工作能力是許多省份B卷中常考的能力。
今天我給葉子們講的重點是我們在對過去各個省份的大綱解讀中發現還有一項能力:群眾工作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是許多省份B卷中常考的能力。
群眾工作能力要求能夠站在群眾角度思考問題,善於了解群眾真實訴求,有效手段組織動員群眾,靈活運用各種措施和辦法,解決複雜矛盾、解決實際問題。
群眾工作能力應對了兩種可能的類型題:一是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它要切實解決矛盾;二是新增了一個概念,就是要跟群眾溝通、動員。
貴州國考的真題乃至於其他地方的問題,嚴格意義上不是分成了應用文和公文,而是分成了對上與對下。
對上稱之為上行文,對下稱之為下行為平行文,就是人際關係,沒有管理層。
過去的貴州省考中,一般A卷、B卷的某一道題以對上為主,考察建議書、匯報材料、調查提綱、調研提綱等,給領導把情況說明為主。更加強調內容:如何將問題說得簡潔、說得明白、說得清晰。
A類應用文向領導匯報型概率高,B類、C類的應用文寫作,尤其是C類群眾工作能力,要麼對應一個對策題,要麼對應一個與群眾平級溝通為主,做群眾動員的稿子。
C類的應用文的寫作方向:一是如何給領導寫稿子;二是如何面向群眾寫稿子。
例題
2019年江西鄉鎮有這樣一道題:假設你是某市人社部門的工作人員,需要進社區向群眾推廣電子社保卡。請根據給定資料4,草擬一份介紹電子社保卡的宣傳稿。
解題思路:在這個寫作中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宣傳;主要的動機是為了讓大家願意使用電子社保卡。向領導匯報為主的匯報材料、匯報提綱、調研報告、調研提綱等,應該以概括的做法為主。
動員更加強調兩件事:一是強調你的語氣語調和結構完整性、二是強調分析。寫作重點有可能不是做法,而是潛在做法所能帶來的效果。
基層老百姓是比較務實的,你就要把利弊給他們講明白。類似於將面試的情景模擬題搬到了筆試。寫的稿子核心不是寫而是講,把想講的話用寫的方式呈現出來。
你的定位要準確、清晰。和群眾打交道往往強調的是還沒做的、想要做的。基層工作開展,是要和群眾凝聚共識的,是需要給群眾講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