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命運?在今天和未來的奇點時代,這種知識才真正有用

2020-12-04 小魚奶爸日記

文|小魚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的教育掉入了一個功利陷阱,為了複製一個「牛娃」的成功經歷,家長們都紛紛給自己和孩子打雞血。

哪怕在本該休息放鬆的假期,孩子也無法睡一個好覺,不是在補課的路上,就是在補課。

與此同時,家長也沒閒著。曾有一篇《月薪5萬,養不起一個孩子》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如今養育一個孩子,不論物質成本還是教育投資,父母都竭盡所能。且不說夏令營、冬令營等昂貴活動,就連平時的興趣班、補課班等收費,家長們也都硬著頭皮。

這都不是問題,更糾結的是,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該為孩子補什麼。

有的想彎道超車,讓孩子在假期提前學習下一學期的知識;有的想打好基礎,讓孩子補習上一學期不牢靠的知識;還有些家長單純是閒不住,看見別人家孩子補課,自己家孩子空閒下來就無所適從。

而支撐著所有家長和孩子這樣高負荷運轉的,不過是6個字——知識改變命運。

這句話的正確性毋庸置疑,但其中所指的知識,真的是孩子書本上的一首首古詩、一個個單詞,以及一排排公式嗎?

仿佛孩子坐在補習班,就感覺到一種安全感,又是否是種病態的想法呢?

01知識改變命運?此知識非彼知識

上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了《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文獻。提出:21世紀的人應該學會自主學習、終身學習,才是未來的通行證。

於是,各國的教育者都為尋求孩子自主學習的方法而付出努力,直到火遍全球的布魯姆認知目標分類法,將人類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分成了4類,才有了一個相對清晰的方向。

■知識的四大分類:

事實性知識:指書本中有關事件、地點、人物等信息。比如歷史事件、劇本角色、情景等。

概念性知識:結構化與系統化的知識。比如數學或物理中的定律和概念。

程序性知識:關於「怎麼做」的實踐知識。比如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實驗。

元認知知識:個體將自身與學習聯繫起來的一種認知和意識。

大部分家長理解的知識,都屬於事實性知識,最多也只是對其進行反覆操練而已。缺點就是,一旦通過應試考試,一段時間後可能就會忘得精光。

這只能說明孩子在學習,卻不能說明他們會學習。

就像美國學者大衛·鉑金斯提出的「脆弱知識症候群」一樣,明明考試成績還不錯,背誦時也頭頭是道,但一兩周之後,這些知識可能就被拋諸腦後,更別說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了。

這是在社會工業化發展前提下發展出來的教育模式。但正可謂,教育隨文明發展而發展,從封建到工業,知識體系也由傳統道德教育轉化為填鴨式的知識教育。

可這仍然不會是長久的,家長必須明白,教育並非為當下而準備,而是面向未來的。

02奇點時代對知識的要求

奇點時代這個概念,來自於一本經典的科技書籍——《奇點移民》,指的是在科技不斷發展的情況下,社會將不可避免地走向一個變革臨界點。

上個世紀90年代到現在,我們進入了第1代奇點時代。網際網路的誕生,讓大部分人學習的速度都無法跟上信息增量,而其更新速度還在不斷增加。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的統計,知識圖譜分析專家認為:大學一年級所學的知識,到大學四年級時已經過時了。

而未來不久,或許我們又很快會進入到第2代奇點時代,人工智慧逐漸超越人類智能。

如果孩子仍然花費所有的時間去接受填鴨式教育,接受書本上的那些事實性知識,無異於與時代發展相悖。

就像當年編程是個冷門專業一樣,可恰恰是這個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成為了薪資水平最高的群體。

教育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家長更應該考慮孩子未來的發展,使其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和思維,以便適應全球的趨勢。

在今天和未來這樣的奇點時代,元認知這種知識才真正有用。

03關於元認知知識

元認知知識指的是,學習者通過對自我目標、策略以及所達成的結果進行反思,從而得到自我學習和認知能力的認識。

晚期名臣曾國藩,就是元認知知識的高手。

從29歲開始寫日記,終其一生,幾乎從未間斷過,而日記中都是對當日的所思所想與反思。

換言之,曾國藩的一生都在刻意修煉元認知能力,不斷進行自省。

就像同樣是看小說,有的人只會記住其中的人物關係和關鍵性臺詞,這是事實性知識;如果討論其中情節間的聯繫,和小說主旨等話題,則是概念性知識;如果能探尋小說想傳遞的信息,以及寫作方式和文化背景,就是程序性知識;而當孩子真正把這本小說中的部分見解審美進行運用,並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某種情境下是否能做到想像中那樣,就是元認知知識。

只有這樣的步驟,才能將知識真正融入到血肉之中,並內化為帶有自我特徵的新知識。

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自我監控和管理。這樣在真正遇到困難時,他才會思考出更多選擇。

04如何讓孩子獲得元認知知識?

1)助其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與心態

元認知的基礎是良好的學習心態,只有孩子對獲取知識感興趣,才可能主動學習、積極思考,並逐步養成自我調整和反思的習慣。

這個過程中,家長能起到的作用是,儘量發掘並培養孩子的興趣,做到態度開明和藹,語言生動有趣,並給孩子嘗試的自由,帶他體驗成功的感覺。

2)制定清晰的目標與計劃

學習中獲取元認知知識,就像駕駛一輛機動車,只有清晰知道目的地在哪裡,並時不時察覺車輛是否存在異常,才能在堵車時靈活調整路線。

而清晰的目標與計劃,就是幫孩子成為一個優秀駕駛員的關鍵。

3)教孩子自我監控與調節

在朝著目的實施計劃的過程中,也要讓孩子時刻記得自我監控與調節,避免半途而廢,做事虎頭蛇尾。

只有檢驗和改正在學習過程中的小錯誤,才能獲得整體的完美。

讓孩子時常記得自我提問:我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又到底對不對?如果不這麼做的話,還有什麼其他的方式嗎?哪種方式最好呢?

4)教孩子檢驗結果並復盤評價

做到這個過程,才是一個完整的收尾。通過對結果進行檢驗和判斷,也能讓孩子反思自己的的收穫與錯誤。

多次復盤之後,孩子就會知道,日後遇到類似的事,哪些方面要注意避免。

比如在學校中流行的錯題本,初衷是好的,可大部分學生只是辛辛苦苦花了很長時間記錄和抄寫錯題,卻沒有進行復盤和反思。只是浪費筆墨與紙張,而沒有真正意義上掌握到元認知知識的精髓。

總而言之,家長教育孩子的眼光要放遠一些。教他學會學習,而不是盲目學習。

元認知需要孩子擁有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而家長就是引導他們朝這條路上發展的指明燈。

相關焦點

  • 從雲計算談知識改變命運的原因
    人們在遇到不能通過現有能力解決的問題時,就會把希望寄托在神佛鬼怪身上,孔子認為這種想法是不靠譜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而改變命運有效途徑是學習,「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但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他一旦離開大地,離開母親的滋養,就失去了一切力量,他的對手刺探了這個秘密,設計讓他離開大地,把他高高舉起,在空中把他殺了。所以改變命運就需要尋找合適的平臺,藉助平臺的力量來充實自己的力量。影視明星如果不演戲,物理學家如果離開了實驗室,光芒就會暗淡下來。(4)馬蠅效應。
  • 「知識改變命運」屠嗷嗷一則短片就是最好的見證
    主持人表示: '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那麼毫無疑問,屠呦呦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這就是對那些在高考結束之後宣揚知識無用論的人的最好的打臉。知識不僅僅能改變個人的命運,甚至可以推進全人類的發展。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知識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忽視知識的重要性。只有不斷學習,增長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成就未來。
  • 人工智慧奇點與人類未來
    「奇點」是描述人工智慧(AI)及其社會影響未來前景的重要概念。推動AI進一步發展而趨近奇點,將AI奇點可能帶來的危機轉化為機遇,開啟人類美好未來,這一切都亟待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在葆有現實感、歷史感的基礎上相向而行。
  • 改變世界的源泉—知識
    實際上,真正改變這一切的是人類的知識,是知識把火星從一個不毛之地變成了人類的又一個宜居家園。知識才是真正的上帝! 知識才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的關鍵無論是什麼生物,包括人類在內,生存都依賴知識來創造我們生存所需要的一切條件以及是我們自身適應於變化的環境。對於人類以外的物種而言,它們賴以生存的知識以基因知識為主。
  • 今天,高考已經改變不了命運,但它能改變什麼?
    最後為了保證人才不浪費,還包分配,也就是給出知識能力應用場景。 思維系統構建——保證了有足夠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宏觀視野建立整個社會的「遊戲規則」。這相當於人工智慧有了一個高級算法和數據結構; 知識傳輸——保證了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積累。
  • 「知識改變命運」還是「教育使人不被命運所擺布」
    中國傳統教育有三項重要的功能:品鑑人性、涵養人心,安頓人身。在當下中國社會,已被窄化為一種明確且急躁的期待——改變命運,通過教育實現社會階梯的向上流動,獲取職業、擠入等級、提升地位。然而,知識真能改變命運嗎?知識及其細密精巧的設計真能把糟糕的質料改好嗎?讓我們進入教育思想史一個更為經典的質疑!
  • 知識大爆炸時代,有生之年什麼才是應該掌握的知識呢?
    從《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思維導圖來解讀,會依據原有章節結構來分別解讀,以自己的淺薄的見識,用更淺顯易理解的表述書中內容,尤其是精華,要點部分。
  • 奇點大學:我們用未來技術改變10億人!
    「生物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被合成生物學、納米技術和人工智慧所取代。」學校的名字來源於它的聯合創始人、計算機科學家Ray Kurzweil提出的「奇點」理論,即在某個不可避免的時刻機器的智力將超過人類。就像創思大賽中國區代表姚菀怡姚菀怡所說,傳統大學關注歷史,奇點大學關注的是未來。
  • 科技手抄報:科技承載夢想知識改變命運
    只有建立在不斷的失敗中的成功才是真正腳踏實地的成功:1999年11月20日,至11月21日,僅僅只飛行了一天的「神舟一號」,為中國航天事業拉開了序幕。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 豆瓣8.7《寄生蟲》丨淺析風水石的暗喻,知識改變命運
    影片在講述基宇一家時,在對著門口處能夠看到在那個小小的半地下室中依然擺放著整整齊齊的書籍,表達出處於底層的人們渴求通過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在基宇在尋找網絡鏡頭轉向他父母時,鏡頭定格在牆上的一個獎章和一幅照片上,照片上是基宇母親在參加學校女子鏈球比賽。
  • 黃孝陽:大數據時代,作家要有跟得上時代的經驗和知識儲備
    周六下午的現場,一位特別對理工男心嚮往之的文科出身作家黃孝陽,和一位建築專業理工男出身的作家艾偉,兩位男作家從文學出發,從人工智慧時代出發的你來我往,奇思妙想,也頗有這個時代的意趣。AI時代到來了,小說何為?你又將以中國當代小說中,看到怎樣的新世界?你和正在思考AI的作家,會產生怎樣的碰撞?
  • 衰漫畫:學渣示範知識改變命運,學霸成功獲救感激涕零
    哈嘍,同學們大家好,這裡是青柚,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改變人生,知識就財富,學習知識可以積蓄力量,在一些突發事件中,豐富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脫困,解決當下的難題,衰衰和臉臉就在戶外因為寒冷瑟瑟發抖,但是衰衰卻用了知識的力量升起了火堆,抵禦嚴寒,這讓獲救的臉臉十分感激。
  • 讀書是為了改變思想和行為,而不是為了儲存知識
    我們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但大多數人沒有掌握到讀書的精髓,讀書確實可以了解一些知識,但這不是目的,讀書的目的是改變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要讓這些書本上的知識變得有用。當然並不是所有書上的知識都可以拿來照做的,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先要選好書,書中的道理對我們有正面積極的意義,我們才能以教奉行。讀書首先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進一步改變我們的行為,然後改變我們的習慣,從而改變我們的性格,最後改變我們的人生。古往今來的教育家都倡導:知行合一。如:王陽明、陶行知等,知識只有變成行動才有其實際的意義。
  • 奇點大課:科技驅動未來創業
    本次奇點大課邀請3位頂尖科技創新大神走進奇點課堂傾授經驗、為科技變現指點迷津。本次課程藉助首席技術合作方前景雲的高清視訊交互功能,使場外上千名學員能與現場學員一樣全程聆聽導師的精彩授課,並與導師遠程視頻交互,感受非凡體驗。本次奇點大課主題為「科技驅動未來」,其選題背後正透露出當下創新、創業市場的火爆及動力不足這對矛盾體的存在。巨變時代,創業僅靠產品跟風、複製就能暴富的紅利早已不在。
  • 《肖申克的救贖》,來自靈魂的救贖,知識改變了命運
    如下:有一個未來的目標總能讓我們歡欣鼓舞就像飛向火光的灰蛾甘願做烈焰的俘虜擺動著的是你不停的腳步飛旋著的是你美麗的流蘇在一往情深的日子裡誰能說得清什麼是甜 ,什麼是苦只知道確定了就義無返顧要輸就輸給追求要嫁就嫁給幸福很多人一直都在想,為什麼我聽了那麼多的道理,仍舊過不好這一生呢
  • 奇點時代:未來會屬於超人類嗎?
    這個概念被未來主義者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取用並發展成為了他那飽受爭議的「奇點理論」。包括庫茲韋爾在內的大量奇點主義者認為:未來技術發展不可逆轉且不可控制,將會帶領人類文明走向一個難以估測的境遇。
  • ...馬薇薇:內容付費將改變未來教育模式,僅把知識轉成聽覺的生產者...
    正值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商業時代已經來臨。我們認為:新商業是從「基業長青」到「基業長新」,從「大而不倒」到「新而不倒」的商業文明的進化。「內容付費將會改變未來的教育模式。」在36氪主辦的「WISE2017新商業大會」上,米果文化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馬薇薇如是說道。
  • 新知識短缺的歷史與今天
    他認為,當時參加談判的戰勝國領導人沒有弄明白那個時代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是從過去而不是現在和未來思考問題,也沒有想到歐洲已需要新的秩序。凱恩斯悲傷地看到,和會主導者的關注點仍是傳統的政治、領土、主權、邊界等問題,而歐洲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是財政、經濟、食物、煤炭和交通問題,但這些卻沒有擺上政治家的談判桌。
  • 夜讀薦書|《奇點臨近》
    新的一年,你有沒有給自己製作新的讀書清單?今天,2020年的第一次夜讀薦書,我們將和您分享夜讀嘉賓——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推薦的《奇點臨近》。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這樣的人生觀:無論我們面對什麼困境——商業、健康、人際關係等問題,以及這個時代面臨的科學、社會和文化的各方面挑戰——都存在一種正確的思想引領我們走向成功,而且我們可以找到這種思想。當我們找到它以後,需要做的就是將其變為現實。這種人生觀一直在塑造我的生活。思想的力量——這本身就是一種思想。
  • 漲知識!這才是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
    最近因為腰痛,不能寫字和看書,卻給了時間我思考,我接下來應該做什麼?我發現自己之前看書,就是為了把書讀完,讀過的書很快就忘記,而且對我沒有任何幫助。在《一年頂十年》這本書學習一個知識點:閱讀應該是書中有哪些內容是我們用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