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驚蟄 | 節氣順序顛倒?這些事情你得知道

2020-12-06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驚蟄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但實際上,在最早的時候,它的位置還要往前一位,排在立春之後的第二位。為什麼它會從第二降到第三?

資料圖

驚蟄是陽曆還是陰曆?

二十四節氣是農耕社會中,人們根據天象氣候制定、符合農耕節奏的曆法之一。現代人一般將傳統的曆法歸為陰曆,但實際上,傳統曆法是陽曆和陰曆並用。

陽曆也叫太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曆法,傳統的幹支歷就是一種太陽曆。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把月亮圍繞地球一圈稱為一月,即為陰曆。

中國傳統的曆法,其實是陰陽合曆,即太陽曆和太陰曆合用。同時,因為傳統的農耕社會中,曆法的制定往往以配合農業生產為目的,所以也可以稱之為農曆,農曆本身即是陰陽合曆的一種表現。

那麼,二十四節氣是哪種呢?一般認為它是農曆,但嚴格來說,二十四節氣是太陽曆,完全根據太陽運動而決定,和月亮無關。但它和一般的陽曆又不一樣,一般的陽曆是人為規定每月的時長,二十四節氣則完全按照天象計算而定。

資料圖

驚蟄排序為何會降低?

二十四節氣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中國人根據天象計算立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在有文字記載開始的西周,就有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到了春秋戰國時,又增添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八個主要節氣和春夏秋冬四季,合稱為「四時八節」。到了西漢,二十四節氣完全確立。

但此時的二十四節氣和現代並不完全一樣。如驚蟄,在二十四節氣最早出現的《淮南子》中,第一位是立春,第二是啟蟄,第三是雨水,在《漢書》《後漢書》中,雨水同樣是第三位,而不是現在的第二位。但現在的曆法中,啟蟄改為了驚蟄,且和雨水的位置顛倒了。此外同樣顛倒順序的還有穀雨和清明,原本穀雨在前,現在清明在前。

改名字的問題很簡單,是為了避諱漢景帝劉啟的名字,所以將「啟蟄」改為「驚蟄」。但位置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呢?

資料圖

歷史上,對於驚蟄和雨水位置交換的原因有不少推測和論證。一般認為,這和天文測量方法的進步有關,人們能夠更加準確地測量天象變化之後,逐漸調整曆法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這一說法贊同者不少,因為漢朝本身即是一個傳統天文學快速發展的時代。

不過也有人認為,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和秦漢之後,百家思想融合、統一的進程有關,天文學在發展中吸收了各家思想,因此也導致了曆法思想的變化。

資料圖

南北氣候差異大,為何節氣一樣?

二十四節氣是按照天象嚴格計算出來的,同時又指導著農耕時代人們的農業生產活動。春種秋收,每一個季節做什麼,都是按照節氣的變化而變化的。

但問題是,中國土地廣袤,緯度跨越近50度,區域差異極大,驚蟄之時,南方炎熱的地帶,許多作物早已成熟,但在北方一些嚴寒地區,仍大雪紛飛。

資料圖

為什麼二十四節氣卻一樣呢?其實,據可考的歷史,二十四節氣是生活在黃河中下遊的漢民族總結、整理、制定。因此,它是符合那個時代黃河中下遊時期的氣候變化規律的。

如果再往上追溯,殷商以前的夏朝,以及夏朝之前的五帝時代,其實他們也大多生活在黃河流域,因此曆法的形成,必然帶有這一地域、這一時期的氣候特徵。隨後,隨著時代發展,文化、曆法等也逐漸傳播到更廣的領域。儘管總體的曆法沒有大的變化,但實際上,仍舊和當地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不同的風俗習慣。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牽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驚蟄的讀音驚蟄怎麼讀?節氣驚蟄是什麼意思驚蟄的含義解釋
    驚蟄的怎麼讀:  【拼音】:jīng zhé  【解釋】:1.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公曆3月5,6或7日。此時氣溫上升,土地解凍,春雷始鳴,蟄伏過冬的動物驚起活動,故名。2.指經過冬眠被春雷驚醒的蟲豸。
  •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對於春的節氣,你了解多少
    十一月八日剛剛立冬,讓節氣又上了一波熱搜,但是好像有網友朋友分不清冬至與立冬,由此,小編決定分批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二十四節氣的你可能不知道的事。這個口訣,是小編學地理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的,為的是讓我們能更快地記住這些節氣的名稱,但其實小編在那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只記住了口訣,對節氣的全稱仍然不清楚。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先從春節節氣開始。
  • 今日驚蟄丨自然界的生物醒過來
    時序到了3月初,即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的位置,這一時間是農曆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北半球氣候溫暖,許多地方都播種了,人們盼望收成好。這一節氣最先叫「啟蟄」。《夏小正》曰:「正月啟蟄。」日本至今仍用「啟蟄」這個名稱。漢代為避皇帝諱,而改為「驚蟄」兩個名稱不同時期都曾用過。更值得一提的是,漢代以前,驚蟄與雨水節氣有前後順序不同,這也說明漢代前後,中國內地的氣候、物候有微妙的變化,使節氣的命名一度顛倒。
  • 驚蟄三候是什麼意思?描寫驚蟄的經典古詩詞句有哪些?(2)
    今日驚蟄,萬物復甦春光明媚。2019年驚蟄時間: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 (己亥年(豬年)正月三十,今天是驚蟄)。驚蟄,是一個最有靈氣的節氣,它穿越了漢唐歲月,踏著明清的月光而來,春雷一聲,春蟲萌動生命的氣息迸發而出春天開始熱鬧了。驚蟄是什麼意思?
  • 2020年驚蟄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驚蟄是什麼意思含義
    3月5日,迎來「驚蟄」節氣。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
  • 譯詞 | 今天「驚蟄」,英語怎麼說?
    驚蟄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
  • 傳承的力量丨詩詞裡的驚蟄
    古詩話節氣,文化我傳承。今天是3月5日,農曆戊戌年正月十八,驚蟄。驚蟄,二月節,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3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下面的古詩詞,回到古人的驚蟄時光……《擬古九首——其三》【東晉】陶淵明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 東風乍起,驚蟄時至,漫談天文地理
    透過窗,樹枝搖動,知道風來了。擾萬物者莫過於此,沉睡的大地被它喚醒了,與此同時被喚醒還有這天地之間的生靈。「草長鶯飛二月天」,順應天時,一派欣欣向榮。人作為萬物之長,在這自然變化之中,已經總結出來一套歷經滄桑的智慧體系——二十四節氣。
  • 卯月驚蟄太陽黃經度數以及北鬥七星指向
    驚蟄就是天上的驚雷驚醒了蟄居的的動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在陰曆的二月,也就是卯月,因為北鬥七星勺柄在二月初昏指向二十四山的卯山,所以二月建卯。進入驚蟄,標誌著仲春的開始。以「定氣法」來看太陽到達黃經的度數是345°,標誌著進入驚蟄。以北鬥七星勺柄指向來看,北鬥七星的勺柄指向羅盤二十四山的丁山為驚蟄。驚蟄也是每三天一候,也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其花信就是桃花,這時候桃花開了。
  • 關於驚蟄的節氣簡介及英文翻譯解釋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正文關於驚蟄的節氣簡介及英文翻譯解釋 2012-02-23 11:40 來源:百度百科
  • 仲春時節話春分!
    在《書·堯典》裡,與「日中,星鳥,以殷仲春」相對應的還有「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其中的「殷」和「正」是確定的意思。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即「二分二至」,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中」是白天和夜晚時間一樣長,是春分;「日永」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長的一天,是夏至;「宵中」是夜晚和白天時間一樣長,是秋分。
  • 驚蟄前後是否下雨打雷有多重要?民間諺語是這樣說的
    作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顯得十分重要,它不僅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也宣布著農忙的開始。靠天吃飯的人們對這一節氣的天氣狀況十分看重,就連驚蟄前後是否下雨和打雷也預示著一年的收成好壞,並以此來決定春耕的時機。對於不用種地的人群,似乎不太需要關注這些。
  • 「驚蟄」用英文怎麼翻譯?丨雙語說節氣
    驚蟄,古稱「啟蟄」,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the 24 traditional Chinese solar terms)中的第三個節氣
  • 二十四節氣有哪些?你都知道嗎?二十四節氣插畫
    進入雨水節氣,我國北方陰寒未盡,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入春,仍是很冷;南方大多數地方則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鬥柄指向法,鬥指丁為驚蟄;定氣法,太陽到達黃經345°時為驚蟄。於公曆3月05-06日交節。「驚蟄」標誌著仲春卯月的開始。
  • 晝夜平分的節氣又是哪兩個?
    在這一年裡 我們都過了哪些節氣大家還記得嗎? 下面這首節氣歌大家都會唱嗎? 二十四節氣歌 立春梅花分外豔,雨水紅杏花開鮮; 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
  • 中國二十四節氣解讀
    十二月(醜)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我們現在普遍知道的是太陽和地球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不停地公轉和自轉,通常把地球繞太陽的軌道稱為黃道,而二十四節氣正是按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
  • 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
    「節氣」中的節的意思是段落,指氣溫、物候變化的一個段落,氣就是氣象、氣候。一年有二十四個氣,一月二節。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在軌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地面氣候演變次序劃分為二十四段的。二十四節氣中每一個節氣都有其明確的意義:表示四季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四立」是春、夏、秋、冬季節的開始,「二分」晝夜等長,「二至」是最熱、最冷即將到來,晝(夜)最長夜(晝)最短的日期;表示二季氣候升降及寒暑程度的有大暑、小暑、處暑、小寒、
  • 今日驚蟄,春雷響,桃花開,驚蟄前打雷是不好的預兆
    2019年3月6日,我們將迎來24節氣之一驚蟄。關於驚蟄時節,筆者認為最好的詩句莫過於白居易的: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空餘客方寸,依舊似寒灰。我國民間認為,驚蟄一到,便有可能出現打雷的自然現象。
  • 關於24節氣你知道多少?趕緊積累起來吧
    02 完整的「節氣歌」一般來說,每月有兩個節氣,在古代曆法中叫法不同。月首者稱為「節氣」,包括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而月中者稱為「中氣」,包括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 很多人會背二十四節氣歌,但是你知道其中所代表的含義嗎?
    不少人都知道二十四節氣歌,甚至背得相當熟練,但是每個節氣代表的含義可能知道的人並不多。我國大部分地區處在溫帶,氣候冷熱變化很大。二十四節氣的劃分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年裡相對所處的位置,把一年劃分成24個等份,所以每一個月都有兩個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