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倆同患肺癌用靶向藥,母親已活七年,靶向藥基礎知識了解一下

2020-11-25 騰訊網

之前講過我們診治的一對晚期肺癌的真實案例,母親在7年前因胸腔積液到醫院檢查,抽胸水提示晚期肺腺癌,基因檢測提示EGFR基因突變,由於是胸膜有轉移所以直接判斷為最晚期,患者選擇靶向治療,當時一代靶向藥還很貴,但病人沒有猶豫,確診後立即吃藥,沒想到一吃就是7年,當時還有慈善贈藥活動,半年後的所有藥物都是免費的,如今外表看起來就像正常人。

然而造化弄人,患者的女兒在三年前覺得胸悶咳嗽,到醫院一查也是胸腔積液,最終確診同樣類型的肺癌,吃同樣的靶向藥,以前都是女兒幫著母親跑前跑後的,現在母女倆一起抗癌。

中晚期肺癌的診治一直是一個難解課題,目前仍然無法通過藥物根治,像上面這兩位患者在靶向藥的治療之下活過七年的病例雖然越來越多,但依然是少數,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靶向藥不斷升級換代,晚期肺癌已經越來越傾向於慢性化。相信很多人還是對靶向治療不甚了解,我儘量用比較通俗的語言向大家介紹一下,可能會犧牲一定程度上的嚴謹性,但基本原理不會有問題。

肺癌細胞是正常細胞惡變而來

大家知道人體內處於細胞基因受損-修復的動態過程中,我們人體不斷地受到外界損傷因素的侵害,時常會導致正常細胞發生基因受損甚至突變,大部分情況下,這種突變都會被身體內的修理工修復,如果這個突變非常嚴重無法修復甚至不斷的積累,就會導致細胞失控走向惡性化最終演變成肺癌,可見突變的基因就是驅動細胞惡變的罪魁禍首,這個突變基因也稱為肺癌的驅動基因。

驅動基因成為治療的靶點

從肺癌的形成過程來看,驅動基因是正常細胞內所沒有的,所以針對驅動基因治療的話,對正常細胞影響最小,副反應不會像化療那麼大,大部分可以起到化療差不多的效果,這是很多患者選擇靶向治療的原因。

並非所有的驅動基因都有相應的靶向藥

可以導致肺癌的驅動基因多達上千種,雖然主要的突變類型集中在少數幾個突變類型上,但還是有不少肺癌患者的驅動基因是少見甚至罕見基因,雖然藥廠在拼命的尋找可以治療各種驅動基因的靶向藥,但目前仍然無法做到每一種驅動基因都有相應的靶向藥。目前主要的有優異效果靶向藥的驅動基因主要是EGFR、ALK、ROS1基因,其他如MET、HER2等基因突變也可以使用靶向藥物治療,其他如BRAF、KRAS或者TP53等基因,目前國內還沒有可以獲得的相應靶向藥。

靶向治療之前需進行基因檢測

理解上面的背景我們就不難理解,在進行靶向治療之前最好進行腫瘤標本的基因檢測,實在無法獲取腫瘤標本,也可以進行血液基因檢測,檢測意義在於一:決定是否可以進行靶向治療,如果檢測出來腫瘤細胞的驅動基因目前沒有可以獲取的靶向藥,則不能進行靶向治療,二、決定選擇哪一樣靶向藥物進行靶向治療,如果從概率上講,不進行靶向基因檢測直接盲吃靶向藥物的話,大部分會發生選擇錯誤而耽誤治療。

靶向藥物的耐藥問題

目前不管是哪一種哪一代靶向藥都存在耐藥問題,這也是晚期肺癌無法根治的原因,這主要和腫瘤細胞驅動基因的發生發展的複雜性有關,一個肺癌瘤體中並非是完全一致所有細胞都是清一色的同一種基因突變類型,有些時候我們檢測出來有對應靶向藥的基因類型只佔瘤體中所有腫瘤細胞的百分之十幾甚至更低,當這一小部分腫瘤細胞被靶向藥消滅後,腫瘤瘤體就會重新開始長大,此時,靶向藥就耐藥了。

靶向藥耐藥後該怎麼辦

首先,靶向藥已經形成系列,比如針對EGFE和ALK這兩個基因的靶向藥已經分別衍生出一代、二代、三代靶向藥,這些藥我以前的文章裡都講過了,這裡不再贅述,一代耐藥可以服用二代甚至直接過渡到三代,那麼三代藥耐藥怎麼辦,現在已經有了一些四代靶向藥在研發的消息,但暫時還遠水救不了近渴,一般三代耐藥後只有回歸基本治療,比如化療放療以及血管抑制治療,另外還有PD-1/PD-L1阻斷藥免疫治療。

總之,在晚期肺癌治療方面,治療方法不斷湧現,患者生存時間也在逐漸延長,但目前仍然遠遠沒有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還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達到人們期望的療效。

相關焦點

  • 肺癌晚期吃靶向藥能活多久?解決這件事,可以活更久
    什麼是靶向藥物?對於普通藥物而言,通常在進入體內後僅有極少一部分才能夠真正作用於病變部位。這是制約藥物療效,並導致藥物毒副作用的根本原因。獲取具有像飛彈一樣精準靶向能力的藥物是人類的一個夢想,也是藥物開發的終極目標。
  • 腫瘤藥物資訊:非小細胞肺癌的一二三四代EGFR-TKI靶向藥
    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的癌種,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命。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中約80%為NSCLC。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可以通過手術治療,但由於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初診時已是中晚期,只能以藥物治療為主。
  • 又有國產靶向藥大幅降價
    □通訊員 胥林花 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李花4月1日一早,家住南京市梅山的陳先生(化姓)來到江蘇省腫瘤醫院,為患肺癌的母親取靶向藥吉非替尼。拿到收費單,陳先生的臉上露出了驚喜的笑容。4月1日起,治療晚期肺癌的國產靶向藥伊瑞可(吉非替尼片)的藥品價格大幅下降,江蘇率行實施新價格,陳先生的母親幸運地成為首批受惠患者。感受:經濟負擔大大降低陳先生的母親70歲,之前一直在家務農,沒有收入。去年查出肺癌,手術、化療後出現復發轉移,因為檢測到EGFR基因突變,醫生建議服用靶向藥吉非替尼。
  • 非小細胞肺癌的四代EGFR-TKI靶向藥
    早期的NSCLC主要依靠手術治療,但多數NSCLC患者初診時已是中晚期,只能以藥物治療為主;SCLC主要依靠聯合化療或者結合放療。針對肺癌的治療一直在探索中前行,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小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新的肺癌治療模式也越來越普遍。
  • 70%非小細胞肺癌將有靶向藥可用,這10個靶向藥你一定要記住!
    其實這兩類致病基因患者加起來只有全部非小細胞肺癌的20%多一點,如果它們是陰性的,我們還有別的靶向藥可用嗎?或者說,除了這兩個常見的腫瘤驅動基因靶向藥,還有哪些新出現的藥物值得關注?小覓蜂這就幫你盤點一下。
  • 肺癌治療選擇,靶向還是免疫?
    其中,影像學診斷主要包括CT(計算機斷層掃描)、MRI(核磁共振成像)等輔助檢查;病理學診斷主要用於獲取肺組織或細胞,鑑別肺癌類型(例如:鱗癌、腺癌等);分子學分型主要基於腫瘤細胞不同的基因學特點,還有幾百種腫瘤基因組的檢測,一次性可以了解更多的腫瘤的基因特徵。
  • 靶向藥的5個副作用、三大條件,提前了解,才能少走彎路
    ,靶向藥治療已成為近幾年臨床癌症治療的重要方式。而沒有找到相應靶點的,用靶向藥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2.要有相應的靶向藥物 拿肺癌舉例,臨床上主要把肺癌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而人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基因突變,主要是非小細胞肺癌,用靶向藥效果明顯。但沒有這類基因突變的肺癌,就不能用此類靶向藥。
  • 真實研究:用好肺癌靶向藥,晚期肺癌患者可活過7年
    「像慢性病一樣通過吃藥來控制肺癌。」上海市胸科醫院陸舜教授的這句話給廣大肺癌患者打了一劑強心針。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肺癌靶向藥,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就會耐藥!那還怎麼通過吃藥來控制肺癌?科學家們正在試圖從奇蹟中找到規律。
  • 真實研究:用好肺癌靶向藥,晚期肺癌患者可活過7年!
    「像慢性病一樣通過吃藥來控制肺癌。」上海市胸科醫院陸舜教授的這句話給廣大肺癌患者打了一劑強心針。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肺癌靶向藥,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就會耐藥!那還怎麼通過吃藥來控制肺癌?科學家們正在試圖從奇蹟中找到規律。
  • 靶向治療是什麼意思?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進行靶向治療嗎
    癌症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死因。預計今後二十年癌症新發病例數將增加約70%。每個人一輩子有 1/5 的可能性患癌。猛一看這數據,確實容易讓人頭皮發麻、心生緊張。肺癌早期多無症狀,幾乎2/3的肺癌患者在就診時已是晚期(Ⅲ期或Ⅳ期)。
  • 濫用靶向藥|基因檢測_網易財經
    靶向藥物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卻耽誤了原本的化療療程,使得下一次化療跟上一次的間隔超過了50 天的時間上限。她更失去了更多存活時間,2012年5月份去世了。李芳的遭遇,是靶向藥物從「神藥」變成「毒藥」的典型案例。另外有些故事則相對幸運。一位叫做小何的患者家屬告訴記者,他的母親很幸運,儘管從未做過基因檢測,也吃了易瑞沙一年了,但她母親仍獲得了治療的效果。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賽道分析
    這也是繼鹽酸埃克替尼(凱美納)之後,貝達藥業的第2款上市的創新藥,也是首個國產ALK抑制劑,至此又一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賽道出現國內藥企的身影。我國是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的國家,非小細胞肺癌又佔據肺癌的85%左右。由於非小細胞肺癌前期發展緩慢,因此很多患者求醫並確診時已經中晚期或發生轉移。
  • 為什麼有人靶向藥一用好幾年,有人倆月就耐藥?一旦耐藥了腫麼辦?
    前言 幾乎所有的靶向藥最終都會出現耐藥現象,但是,患者出現耐藥的時間卻各不相同。有人服用一種靶向藥數年都有效,例如臨床工作中經常有晚期ALK融合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服用靶向藥5年甚至更長時間都有效。但也不乏服用靶向藥幾個月就出現疾病進展的患者。
  • 肺癌患者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靶向藥,這一篇全都總結到了!
    很多肺癌患者應該明白它的上市對肺癌治療意味著什麼,它可以很好的緩解與治療晚期無法通過手術來有效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上,將近89%的Ⅲ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最終都會發展為轉移性疾病,這時大部分無法通過手術治療,而放化療副作用又比較大,這時候靶向藥的出現就可以很好地滿足這類肺癌患者的治療需求。
  • 靶向藥研究再出新成果,肺癌雙靶向治療有望代替化療,療效確切
    靶向藥物的問世讓很多具有敏感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人獲得了生存期的極大延長,一代靶向藥耐藥後可以選擇用二代、三代靶向藥。研究顯示,一線直接使用奧西替尼可以獲得更長的疾病進展時間和總生存期。三代奧西替尼問世也有許多年了,使用人群逐漸增加,雖然效果不錯,但仍然無法擺脫耐藥的問題,第四代靶向藥還沒上市,奧西替尼耐藥之後到底怎麼辦?
  • 肺癌治療先用靶向藥還是先用免疫藥,選對了才能讓治療環環相扣
    近年來,非小細胞肺癌病理類型逐漸改變,腺癌比例升高,達到40-50%,鱗癌和大細胞肺癌的發病比例相對減小,而腺癌正是靶向藥物的主要適用類型,尤其是亞洲、非吸菸、女性腺癌患者,其具備EGFR突變的比例更是達到了50%,也就是說這樣的腺癌患者一半可以嘗試使用靶向治療。
  • 昂貴的靶向藥到底對晚期肺癌患者有沒有用?專家告訴你
    靶向藥物對晚期肺癌有效嗎?近年來,肺癌精準治療迅速發展,北京大學肺癌研究所所長劉長民教授告訴我們,靶向藥物對於肺癌的治療效果相較於其他癌症而言更加具有優勢。值得提出的是,肺癌患者先做基因檢測,然後才能更準確的應用靶向藥物,並不是所有的肺癌患者適用靶向治療。
  • 靶向治療多活20年?什麼是靶向治療
    近期隨著一個天價靶向藥的報導靶向治療又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到底什麼是靶向治療?為什麼說靶向治療多活20年?分子靶向藥物主要有兩種,①是直接抗腫瘤的靶向藥物,②是抑制血管形成的分子靶向藥物。有些靶向藥物同時有兩種特性,又被稱為多靶點抗腫瘤用藥。  臨床特徵+基因突變檢測可提高靶向治療的準確性。作為一種新型的抗腫瘤藥物,只要腫瘤檢測有EGFR的基因突變,靶向治療藥物就能發揮其獨特的治療腫瘤作用。目前也尚無明確靶向治療的絕 對適應症和禁忌。
  • 盤點2020 上半年肺癌靶向藥,這些罕見突變也有新藥了!
    今年上半年,雖然全球疫情肆虐,但僅針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FDA 就批准了 6 款靶向藥,給患者帶來了精準化、個體化的治療新選擇。好醫友為您梳理如下:首個 RET 抑制劑獲批上市RET 激酶的基因組改變,包括融合和激活點突變,導致 RET 信號過度活躍和細胞生長不受控制。
  • 全面解析肺癌靶向治療藥物群像
    原創:菜菜作為全球發病率最高的癌症,肺癌一直是各大藥企研發的重點。從早先的阿法替尼、吉非替尼到現在的奧西替尼、奧美替尼以及大熱的O藥、K藥,可以發現這幾個藥物雖然都獲批肺癌這個適應症,但是具體獲批的肺癌類型卻不同。那麼,作為有著"第一大癌症"之稱的肺癌,到底有哪些分類,治療藥物又有哪些呢?今天,筆者來全面解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