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餐盒已形成產業鏈 監管不夠使其暢通無阻

2021-01-15 搜狐網

  南方日報記者謝慶裕

  上千噸洋垃圾製造的一次性發泡餐具流入國內市場,而生產商竟然是上市公司佔有7成股份的子公司。近日,央視經濟頻道《消費主張》的報導引起輿論譁然,更引起網民對涉及的上市公司佛塑股份的「口誅筆伐」。14日,佛山塑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再次作出回應,稱一次性餐具產品已經納入關閉淘汰計劃當中,但因「關閉一次性餐具業務需與外方股東進行協商,因而影響了該業務的退出進度」。

  事實上,為了減少白色垃圾,國家已經明令淘汰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但目前全國每年生產使用的塑料發泡餐盒仍有近70億隻,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僅出事後的8月10—11日兩天,省質監局就在專項執法行動中查獲1000多萬個此類違規餐盒。有法律人士和業內專家呼籲,不能治標不治本,除了重罰,還應從源頭和進出口鏈條上加強追查、並採取多種執法手段相結合。

  曝光企業「內外有別」惹怒消費者

  8月10日晚,央視經濟頻道《消費主張》欄目以《垃圾如何變餐具》為題,報導了部分企業用從歐洲等地進口的廢舊塑料,加工成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並以每月數億個的數量流入市場。其中,涉及佛塑股份下屬鴻基分公司。

  根據央視調查,佛塑股份用洋垃圾製作餐盒,每個月的產量高達1千噸,相當於每月生產約2億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更令人憤怒的是,公司還將內銷與出口嚴格進行區別對待,這些垃圾生產的餐具全部實行內銷。

  央視報導稱,鴻基分公司採購進出口部的陳躍文承認,公司大部分用於內銷的發泡餐具,都是拿那些進口回來的垃圾做的。他甚至表示,一般出口餐具添加的廢料都不大,而內銷沒人管,好糊弄,賣得出去就行。

  據專家介紹,這樣的一次性發泡餐盒,裝入滾燙的炒粉放置一晚後,會出現泡沫塑料絲,消費者無形中可能就吃進去了,而人體是不會分解這些東西的。中餐高溫,多油等特點加劇了有毒物質向身體滲透的力度。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主要原料是聚苯乙烯,在達到65攝氏度的時候,會有一些游離狀態的苯乙烯致癌物質釋放出來,對人體危害極大。

  「內外有別」這一做法引起輿論譁然,不少網友質疑:「難道國人就該用洋垃圾做的餐盒?是單一企業內外有別,還是監管本身就『內外有別』?」

  公告涉事廠家違規產品未贏利

  本報記者從佛塑股份網站獲悉,該公司就上述報導涉及的有關事項進行了核實,並在8月13日發布了澄清公告。公告稱,佛山鴻華聚酯切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華聚酯」)的餐具車間存在涉嫌違規添加再生料生產部分中低檔一次性發泡餐具產品的情況。該車間相關設備和產品已於2010年8月10日被佛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查封。

  公告中描述鴻華聚酯是佛塑股份公司持股70%、由鴻基分公司管理的中外合作企業。

  鴻華聚酯的發泡製品(包括一次性餐具和包裝用片材)2010年1—6月總產量為2539噸,其中涉嫌違規產品1667噸;2010年1—6月營業收入共為3495萬元,其中涉嫌違規產品營業收入2101萬元,涉嫌違規產品營業收入佔該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2%;2010年1—6月涉嫌違規產品營業利潤為-104萬元,2010年1—6月佛塑股份營業利潤為10482萬元。

  鴻華聚酯用有毒原料製作餐具,初衷本是節約成本,但從佛塑股份的財務報表中發現,鴻華聚酯的業績並不理想。截至2009年年末,鴻華聚酯總資產和淨資產分別為12900.52萬元和3030.91萬元,全年淨利潤僅為40.80萬元。而佛塑股份2010年半年報也顯示,截至報告期末,鴻華聚酯的少數股東權益仍為-18.93萬元。

  佛塑表示,鴻華聚酯的一次性餐具產品經營效益一直處於虧損邊緣,已被列入關閉淘汰計劃中。由於該公司屬中外合作企業,關閉一次性餐具業務需與外方股東進行協商,同時因停產涉及的員工安置等問題須審慎安排,因而影響了該業務的退出進度。

  影響股價大跌投資者不滿僅道歉

  據悉,佛山鴻華聚酯是作為佛塑股份的控股子公司併入上市公司報表的。鴻華聚酯主營聚酯功能母料及其相關塑料、化工製品,註冊資本210萬美元,公司期末實際出資額為147萬美元,佛塑股份佔其70%的股份。

  對於「洋垃圾門」事件,股民也紛紛選擇「用腳投票」,從8月10日開始,「佛塑股份」股價連續暴跌,4日跌幅近20%,該股技術指標形態已破位。盤初一度跳水逼近跌停後被小幅拉起橫盤震蕩,截至上周五收盤,該股跌2.04%,報11.98元。

  佛塑股份也在公告中聲明,此次涉嫌違規經營行為完全違背了公司「追求卓越,為社會創造價值」的經營宗旨,與公司新能源、新材料的產業高端化發展方向背道而馳,為公司所不容。公司責成鴻華聚酯立即終止全部一次性發泡餐具的生產經營,全力追回已發出的問題產品予以銷毀。

  佛塑股份承認,公司作為鴻華聚酯的大股東,未能有效履行大股東的職責,未能及時發現和制止該公司的涉嫌違規經營行為,對此事件負有內控失察、監管不到位的責任。並承諾:公司將深刻接受本次事件的教訓,進一步加強企業內控建設,確保合法合規經營。但網民和投資者似乎仍對聲明「不感冒」,據和訊網調查,95.15%的網民認為此事「不可容忍」,在「應當承擔什麼責任」的調查項中,認為處以高額罰款的比例為31.2%,認為應該關門整頓的佔了33.33%,認為應該賠償投資者損失的比例為35.47%。

  對於這樣的道歉,有投資者認為太沒有誠意。「如此重大的事故發生,佛塑股份只發了公告卻未停牌,而公告中也只是表示要追回毒餐具和嚴懲肇事者,卻絲毫未提及對消費者的賠償。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也表示,鴻華聚酯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已經十五六年了,佛塑股份不可能不清楚子公司用廢塑料生產一次性餐盒的問題,這只不過是公司推脫責任的一種說辭。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佛塑股份股票的下跌,並不是完全由鴻華聚酯生產違規餐盒引起。「目前公司的估值已經很高了,加之市場狀況不好,回調也是很正常的事。」證券分析師李先生表示,「目前該公司主要做傳統鋰電池的薄膜,未來大家比較關注的是汽車薄膜這一塊。這一塊的前景不錯,公司也有一定的技術基礎,但是目前其前景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目前,佛塑股份的股價為12元多,而其動態市盈率已經達到了68.5倍。「60多倍的市盈率,即使其未來看重的兩大業務獲得實質性進展,差不多才是這個水平。」金元證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師表示。

  廣發證券分析師認為,佛塑股份對用洋垃圾做餐盒事件發布澄清公告,佛塑股份採取的措施非常及時,力度也很大。由於佛塑股份這類存貨並不多,即使追回全部損失,預計不超過1000萬元。事實上,佛塑股份的企業價值、公司看點均在於公司所強調和執行的新能源、新材料方向,該事件對公司價值影響不大。

  雖然事件還未平息,但佛塑股份還在通報中堅稱,佛塑股份已披露的2010年第三季度業績預告不會發生變化。

  ■縱深

  洋垃圾餐盒已成產業鏈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國家早已明令淘汰,一律不得進口、轉移、生產、銷售、使用,但違法生產卻長期屢禁不止。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由於出口要求嚴格、價格更高,企業一般會生產質量相對較好的餐盒,而剩下的邊角料、廢料生產出來的餐盒主要流向國內市場。他表示,國內監管不到位、執法力度不夠,也使洋垃圾餐盒得以在中國市場暢通無阻。他稱,目前業內有30多家企業在生產這種餐盒,上市公司就佛塑股份一家,隱蔽性的小企業多一些。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洋垃圾餐盒已經形成產業鏈。佛塑上遊產業順德區杏壇鎮就有許多塑料貿易及加工廠商。杏壇塑料商會秘書長何杞源向媒體透露,杏壇目前有300多家塑料貿易企業,他們從國內外市場採購各種廢塑料,轉手出售給本地的塑料加工企業。這種企業大多數都是小規模的家庭作坊式,租或建個倉庫就開始經營。經過整治,現在加工企業已從去年的1500多家減少到700多家。

  據媒體報導,順德區固體廢物管理中心相關人士坦承,在杏壇現存的千家塑料企業中,僅2家具有進口固體廢物的資質,而且這兩家每次進口廢塑料,按規定都要事前先向固廢中心申報,到貨後還要儘快讓固廢中心去倉庫檢查。但最近一段時間,固廢中心沒有接到任何申報,也沒有接到企業的到貨通知安排檢查。

  杏壇呂地村多家企業都表示,「他們只管賣出產品,但是客戶用來做什麼,卻不是加工企業能夠制約的」。還沒走進這個「世界目前最大的進口廢塑料集散地」,就已經聞到空氣裡充斥著的像燃燒塑料發出的刺鼻氣味,當天剛下過一場雨,街道上積滿黑色的汙水,沒走幾步白色的運動鞋很快就被弄髒。

  本報記者從省質監局網站獲悉,今年以來,廣東質監部門加大對違法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一次性塑料餐具飯盒生產企業的查處力度,多次組織在全省範圍開展發泡塑料餐具生產企業專項執法行動。

  據統計,截至8月11日,全省共檢查企業33家,其中立案查處22家,查獲一次性塑料餐具飯盒10783.1萬個,涉案貨值約58萬元,其中8月10—11日兩天查獲1000多萬個。

  8月10—11日,廣東質監部門連夜組織對被央視經濟頻道曝光的深圳燦輝、佛山鴻基(鴻華)、東莞茂盈、珠海新富華等企業開展執法檢查,查獲利用廢舊塑料生產一次性塑料餐具飯盒1334萬個及原料一大批。其中,在深圳寶安區燦輝塑膠製品廠查獲一次性塑料餐盒40萬個,「聚苯乙烯」原料1000公斤;在佛山鴻華聚酯切片有限公司查獲一次性塑料餐盒922萬個,生產原料14.2萬公斤;在東莞市茂盈降解塑料餐具有限公司執法人員查獲一次性塑料餐具372萬個;在珠海新富華快餐用品有限公司執法人員未發現國內銷售的產品。

  廣東質監部門稱,還將繼續加大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生產企業的檢查力度,對違法使用廢舊塑料進行生產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企業依法查封產品、原料和設備,對屢次違法的企業將依法從重處罰。

  ■觀點

  建議追查洋垃圾利益鏈

  北京市匯佳律師事務所律師邱寶昌呼籲,出現此類事件要倒查,追根朔源,看問題出在哪個環節。同時,政府要改變執法方式。「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存在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為何現在才被大量曝光,原因在於長久以來都是治標不治本。要採取倒查,看根本問題在哪兒。在原材料方面追溯是怎麼來的。」

  邱寶昌稱,國家早已頒布《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等進出口的檢驗檢疫法律法規,裡面規定: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法定檢驗的進口商品經檢驗,涉及人身財產安全、健康、環境保護項目不合格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責令當事人銷毀,或者出具退貨處理通知單並書面告知海關,海關憑退貨處理通知單辦理退運手續;其他項目不合格的,可以在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監督下進行技術處理,經重新檢驗合格的,方可銷售或者使用。「但為何這麼多從歐洲等地進口的廢舊塑料能大量進入中國?是否有巨大的產業利益鏈?政府官員是否參與其中?這些都值得追查。」

  他建議,同時,政府部門要改變執法方式,實施科學檢驗。所有的產品用現代監管技術編號,方便從原料到成品的追查;其次,在執法過程中,要注意經濟處罰不能代替行政處罰,也不能代替刑事處罰,不能簡單地罰款,而要將吊銷營業執照、情節嚴重者可判刑等結合起來。要發動廣大網友和老百姓的力量進行監督,並對舉報等行為要予以鼓勵。  

(責任編輯:news7)

相關焦點

  • 外賣垃圾「圍城」 餐盒源頭缺監管
    近兩年,隨著外賣行業迅速發展,不斷增長的外賣垃圾潛伏的生態隱患引發擔憂。外賣平臺、商家能否從源頭控制餐盒材質及數量?巨量的外賣垃圾又該如何處理?  記者探訪發現,目前市場上餐盒材質主要為PP5(聚丙烯),這類材料雖然有無毒害、耐高溫等優點,但其不可降解的特點卻引出了垃圾處理難題。  記者從市城管委了解到,目前外賣垃圾中的塑料製品回收量極低,多數外賣垃圾都通過焚燒處理。
  • 禁令發布後,「洋垃圾們」怎麼樣了?
    數據顯示,國內絕大部分地區的固廢進口總量大幅下降,部分地區列入禁止進口固廢名錄的「洋垃圾」幾乎禁絕。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儘管在2018年以來的強監管政策下,「洋垃圾」進口管控成果豐碩,但一些地區在「洋垃圾」監管中出現「螞蟻搬家」、「偷梁換柱」等走私新趨勢,值得有關部門關注。
  • 輸液袋碎後造餐盒玩具,醫療廢物黑產業鏈為何久禁難絕?
    更讓人憂慮的是,在幾番曝光、整治後,醫療廢物黑色產業鏈仍然若隱若現。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  醫療廢物具有汙染空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汙染等特徵,危害性明顯高於普通生活垃圾,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通常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倍。
  • 我國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 儀器儀表來「把關」
    「洋垃圾」固體廢物還會嚴重危害水質及土壤,《固體廢物 水分和乾物質含量的測定 重量法》,其測定固體廢物中水分和乾物質含量,在測定中可用到,微波水分測定儀器、紅外水分測定儀器(紅外乾燥法)、乾燥器、X 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天平及具蓋容器等多種儀器設備。
  • 沒有了洋垃圾的資源再生企業 有的「出走」有的回歸
    「洋垃圾」禁令頒布後,為了解決原材料的不足,該公司已於2018年9月在日本成立了再生塑料公司,專門從事特種高分子塑料顆粒加工。  範育順表示,中國此前約有1200家工廠進口外國塑料垃圾,如今三分之一的工廠改行,三分之一的企業轉遷到境外,三分之一的企業從事國內廢塑料再生利用。除了部分轉向東南亞的企業陸續轉回國內,這一大體趨勢基本呈現出再生企業的流動地圖。
  • 一次性餐盒是可回收垃圾嗎?
    一次性餐盒經常會用到。那麼,這種產生頻率非常高的生活垃圾到底該如何分類?很多人都可能分錯。今天就來一起學習一下吧!一次性餐盒是什麼垃圾?用過的一次性餐盒是其他垃圾。一次性餐盒多數是由塑料製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色汙染,投放垃圾的時候要注意將它投放到其他垃圾箱內。
  • 對走私「洋垃圾」,要「摘瓜」還要「扯藤」
    (1月16日《雲南日報》)   鑑於「洋垃圾」帶來的巨大安全危害,將「洋垃圾」截堵在國門之外已勢在必行。正因此,海關總署去年統一部署了「藍天2018」打擊「洋垃圾」走私專項行動,對「洋垃圾」非法入境進行嚴防猛打。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專項行動的成效還是比較明顯的,一大犯罪嫌疑人被抓捕、被法辦了,這固然是值得肯定的。
  • 佛塑股份高估值嚇跑社保基金 質疑餐盒背後利潤
    違規使用廢料做餐盒,被央視曝光之後,佛塑股份受到質疑。  8月11日,佛塑股份正式發布公告,不僅承認了違規餐盒是由其「孫公司」生產,還表示這與公司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
  •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解禁 記者調查:真能回收嗎?
    ,人們隨手丟棄垃圾的行為已大幅減少。這裡有食品級樹脂,有幾種生產餐盒的邊角餘料,還有些外購的廢料。從聚苯乙烯樹脂測試情況看,只有食品級樹脂材料符合相應的標準。可是從苯乙烯單體的測試結果看,這四種都合格。  這意味著企業完全可以拿合格的原材料去檢測,但在生產中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而完全不會被發現。  目前最頭疼的就是有些企業在用廢塑料,甚至用進口洋垃圾生產餐盒。
  • 海關總署開展打擊洋垃圾走私「藍天2019」專項第二輪集中行動
    【環球時報-環球網綜合報導】8月20日6時,隨著海關總署署長倪嶽峰一聲令下,海關打擊洋垃圾走私「藍天2019」專項行動第二輪集中打擊啟動。今年以來,全國海關緝私部門將嚴禁洋垃圾入境作為重中之重,連出滾動打擊、深入打擊和以打促投等狠招實招,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打私成績。倪嶽峰強調,嚴禁洋垃圾入境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批辦的重要專項工作,全國海關要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堅決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到位。
  • 武漢海關嚴查"洋垃圾" 已立案3起 案值近億元
    昨日,武漢海關透露,該海關已立案偵查3起涉嫌走私固體廢物案,嚴查「洋垃圾」。  武漢海關介紹,國內一些不法商人為謀求利益最大化,將境外我國禁止進口的「洋垃圾」走私進境,經簡單處理後就以新品出售。境外百餘美元1噸的「洋垃圾」,通過偽報品名、偽裝貨物、偽造單證等手段走私入境後,再進行分揀加工,可產生10倍甚至更高的利潤。
  • 降解餐盒餐盒的回收處理需要成本,到底該由誰買單?
    伴隨著網際網路外賣平臺的興起,天量餐盒垃圾越來越成為令人頭疼的環保難題。獲悉,塑料餐盒雖屬於可回收物,但由於垃圾分類體系的缺失,這些可再生資源正日復一日地被當做普通垃圾填埋或焚燒。   目前,美團外賣、餓了麼、百度外賣三大外賣平臺日訂單總量已超過2000萬單,按照每個訂單平均需要兩個餐盒來測算,每天就要產生約4000萬個廢棄餐盒。
  • 央視記者歷時1年調查:無視國家禁令的黑買賣 骯髒的洋垃圾變成...
    2018年5月下旬,記者再次來到山東莘縣妹冢鎮,發現以前在道路兩旁隨處可見的洋垃圾已經不見了蹤影,從前繁忙的廠房現在也大門緊閉,有的廠房正在尋求出租,有的廠房已經用作別的用途,農田裡積蓄廢水的大坑裡已經長出了雜草,明顯荒廢已久。
  • 洋垃圾禁入將有效減輕生態壓力
    2021年1月1日起,我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洋垃圾禁入將有效減輕生態壓力固體廢物雖然成本低,可以獲得一定的再生資源,但終究是環境汙染源,除了直接汙染,還經常以水、大氣和土壤為媒介汙染環境。也因此,進口固體廢物俗稱「洋垃圾」。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既然是垃圾,我國為何還要進口?這得追溯到改革開放初期。當時,我國工商業快速發展,為了緩解原料不足,開始從境外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
  • 哪一環都有問題 -- 一次性劣質餐盒調查追蹤
    新華網北京6月17日電端午節前夕,國家藥監局、工信部、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下發通知,啟動對一次性塑料餐盒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專項整治。一次性塑料餐盒直接接觸食品,其質量直接關乎人體健康。
  • 對「洋垃圾」徹底說不!四部門:2021年起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
    《公告》強調,生態環境部停止受理和審批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的申請;2020年已發放的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應當在證書載明的2020年有效期內使用,逾期自行失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固體廢物進口帶來的嚴峻環境問題不容忽視。近年來,生態環境部已多次表達推進「2020年底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工作的決心。
  • 生物可降解塑膠袋助力垃圾分類
    「上海已開始推行垃圾分類,其他地方也將為時不遠。但分好的垃圾依然裝在普通塑膠袋裡,這會不會不夠『綠色』?」該負責人介紹說,擁有國家級生物基材料產業示範集群的南樂縣為垃圾分類提供了一攬子方案——以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製品代替石油基普通塑料製品。
  • 多方攜手破解餐盒難題山東小麥歌「全降解生態餐盒」先行一步
    在外賣市場發展迅速的今天,大量的餐盒帶來的環境影響已經不容忽視。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統計,我國外賣行業僅一年就消耗數億個餐盒,而這些製成餐盒的塑料使用過後降解至少需要幾百年。而且餐盒本身在生產環節就會消耗大量工業用水、石油、木材等資源,廢棄時進行填埋或焚燒,會產生土壤、水、大氣汙染,破壞生態環境。近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餐盒在環境汙染中的「重要」角色,同時也披露了其安全性也較難監管等多個問題,呼籲多方攜手破解餐盒難題。專家認為,外賣餐盒從生產到流通,涉及環節很多,對於餐盒的環保、安全問題,應多方推動,共同解決。
  • 奶茶杯、餐盒、玻璃瓶……是什麼垃圾?怎麼扔?這回全說清了
    日報君前段時間剛剛科普過塑料餐盒、玻璃瓶、廢舊衣物……它們有了新的名字——「低值可回收物」。▼猛戳連結回顧一下▼重要變化!快餐盒塑膠袋奶茶杯…是什麼垃圾?官方解答來了→→必須投放到藍色可回收物桶裡 根據市垃分辦印發的《指導目錄》,低值可回收物共分為5大類。那麼,到底怎麼投放這類垃圾才既正確又環保呢?
  • 價格超低的二手辦公產品 全是洋垃圾
    據阿強說,南海大地村旁的華發電器廣場每天都在向全國各地大肆銷售廢舊的印表機、傳真機,且都是翻新自外國進口的洋垃圾。記者隨後調查發現,這些都是事實。而這些有害的廢舊電子垃圾已逐漸滲透到了包括廣州在內的全國各大城市的電器市場,並進入了很多家庭及企業。    據阿強稱,每天約有20個貨櫃(每個約25噸)的電子洋垃圾在南海過關運往大瀝華發電器廣場,這些洋垃圾主要來自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