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上出現了很多社會問題,這些社會問題大都是圍繞著人類的生存而產生的,比如性別問題,人種問題,地區歧視等,這些是對於自身的了解以及對自身與環境的認識不足。在大環境下,我們都是高等生物,作為進化論的勝利者,並且享受著同一個地球,資源是共享的,在局部上出現了分配不均的情況,但是在流動中。人類共同體的觀念是被社會實踐而且是成功的理論,有很多的矛盾是不信任和自私自利而引起的,包括局部戰爭,有害物質的管理,不可再生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等。我們需要科學的了解人類的起源,形成人類共同體的觀念。
人類是生命,想要探討人類起源,就必須要了解生命的起源。這個主題被生物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研究了很久,至今沒有定論。在歷史上有幾個階段顯得特別耀眼,是對於生命起源做出的解釋。
第一是創造論,它認為哪怕是正在呼吸的空氣,也是需要被創造才得以產生。目前人類正在面臨各種自然資源枯竭,生態平衡被破壞而帶來的各種災難的情況下,對大自然的駕馭更是感到無能為力。人類無能為力的時候,還能做什麼呢?唯有依靠神。這不是愚昧,而是人的本能就是這樣。在《聖經》上說,「起初,神創造天地。」。人類是否真的與上帝有著密切的關係恐怕只有到上帝來審判這個世界的時候才能知曉。我們不能否認創造論,因為目前還沒有什麼科學可以證明它是否是真正的真理。猶太教《聖經》和基督教《聖經(舊約)》包含了兩個神話起源故事,這兩個故事被現今的猶太教和基督教所認可信仰。在第一個神話故事中,上帝用他的話語,在6天的時間裡,創造了天空、陸地、行星、太陽和月亮、包括人類的所有動物。第7天上帝進行休息,凝視著自己的成果感到十分欣慰。
在第二個神話故事中,上帝在地面上創造了第一個人類——亞當,上帝為亞當創造了一個伊甸園讓他無憂無慮地生活,但是禁止他吃下伊甸園樹上結的果實,這些果實來自善良和邪惡意識之樹。亞當的生活太寂寞孤單,於是上帝從亞當身體上抽出一根肋骨創造了第一個女人夏娃,他骨中骨肉中肉,來陪伴他。一條會說話的大毒蛇(代表撒旦魔鬼)誘惑說服夏娃吃了禁果,之後夏娃又說服亞當也吃下了禁果。作為一個被造者,沒有聽造物主的話,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所以當仁慈的上帝發現此事後,就驅除亞當和夏娃永遠離開伊甸園,讓他們在地上繁衍生息。
當然這只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神創論,在西方神話,東方神話中還有其他有神秘色彩的神話,比如挪威神話中的始祖之死創造萬物,中國神話中的盤古開天女媧造人等。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是人類早期的不自覺的亦或是藝術創作。神話並非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由於遠古時代,人類開始思考與探索自然並結合自己的想像力所產生的。反應了我們始祖對於自然的感受,為了生存所做的鬥爭和作為,可以隱約窺探出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神話更是藝術的發源地,文明得以流傳下來,生生不息。
第二是自然發生論,這個理論很有趣,它講究的是無中生有的思想,是一種經驗的總結,人們在那時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看到了生活中朽木生出了蘑菇,小昆蟲,以及腐肉生出小生物,於是形成這樣的觀念。後來到1860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做了一個鵝頸瓶否定了這個假說,顯微鏡的到來也是直接粉碎了這個假說。
第三是化學起源學說,講的是小分子形成大分子,無機物形成有機物的化學過程,遠古地球的海洋,氣溫,閃電等觸發這一系列的進程。最後是宇宙來源說,將地球的生命歸因於宇宙星體的碰撞。
對於人類起源,目前公認的最為出名的當屬達爾文的進化論,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他的進化學說。達爾文自己把《物種起源》稱為「一部長篇爭辯」,它論證了兩個問題:第一,物種是可變的,生物是進化的。當時絕大部分讀了《物種起源》的生物學家都很快地接受了這個事實,進化論從此取代神創論,成為生物學研究的基石。即使是在當時,有關生物是否進化的辯論,也主要是在生物學家和基督教傳道士之間,而不是在生物學界內部進行的。第二,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動力。生物都有繁殖過剩的傾向,而生存空間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須「為生存而鬥爭」。在同一種群中的個體存在著變異,那些具有能適應環境的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存活下來,並繁殖後代,不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就被淘汰。如果自然條件的變化是有方向的,則在歷史過程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微小的變異就得到積累而成為顯著的變異。由此可能導致亞種和新種的形成。進化論的核心思想是生物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逐步的演變過程。不管生命的起源是地球外傳入的還是化學過程形成的,在進化論的眼裡人類是單細胞形成多細胞,之後經過不斷的自然選擇,最後才形成的。
人類與類人猿有著共同的祖先,人類的進化過程可以追溯到300萬年至400萬年以前,有南方古猿進化而成,之後歷經直立人,能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再到意義上的人類。
在漫長的時間裡,從猿到人過渡期間的生物在長期使用天然工具的過程中學會了製造工具,工具的製造意味著經過思考的有意識的活動,這種自覺的能動性是人和動物的最重要的區別,是從猿到人轉變過程的飛躍,它標誌著從猿到人過渡時期的結束,人類的發展進入了完全形成的人的階段。
至於發源地,研究人員還沒有沒有統一的答案,達爾文認為非洲是人類祖先的搖籃,可是有些觀點認為人類起源於亞洲或歐洲,又或者是多州共同起源,不管如何,遠古人類總是在不斷的遷徙,形成了各色人種,人種沒有高等之分,只是因為環境的不同,黑色人種生活在非洲陽光劇烈,所以黑色素積累較多,白人在歐洲,陽光較淺,所以皮膚是白色的,亞洲中等,所以為黃皮膚,當然這是通俗的人種分類方法,在專業科學上不是這樣分的。性別問題,人們常常從基因,染色體,性腺,生殖器官,心理,社會進行性別判定,在科學家的思想中,人類有5種性別。1993年,美國布朗大學醫學教授、基因學家安妮·福斯託-斯特林提出,人類至少存在5種甚至更多的性別。她提出的5種性別是:男性、偏男性(Ⅱ型)、兩性人(Ⅲ型)、偏女性(Ⅰ型)、女性。她博士指出,「性別是一個巨大的統一體,它具有無限的延展性。」後來得到了科學界的公認,但在社會的需求以及道德上,總的來說只有兩種性別,男性和女性。性別之分不是高等之分,有的只是因為繁殖時出現了差錯才出現的中性人,偏男性,偏女性。每個性別都值得尊重,男人和女人是人類進化的合作夥伴,都是平等的,在職場上,家庭上,社會地位上都應該一視同仁。
當前國際形勢基本特點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絡攻擊、人口爆炸、環境汙染、疾病流行等全球性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不論人們身處何國、信仰何如、是否願意,實際上已經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此時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有能力團結在一起,更期待結合在一起,為自己,為共同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