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假設論證「不可區分混淆」存在性,華人科學家觸摸「皇冠上的...

2020-12-04 AI 科技評論

作者 | 蔣寶尚

編輯 | 青暮

在密碼學中,一直存在一種黑科技般的概念:Indistinguishability Obfuscation。中文翻譯為不可區分混淆,簡稱為iO。

iO是否存在一直是個迷,學者們為了論證它也打了非常多的「架」。這個概念(iO)又稱為Crypto-complete(密碼學完備)的,如果它真的存在,那麼就可以基於IO構建出幾乎所有的密碼學構造,包括但不限於公鑰加密、函數加密、數字水印.......

此概念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Sahai教授及其合作者們提出之後,有人狂熱,有人鄙夷。有學者稱:「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它存在的狂熱分子越來越少了。」

iO的出現最初是為了保護軟體不被破解。其基本思想是:將程序轉換為一種稱為多線性拼圖的遊戲(multilinear jigsaw puzzle),從而將混淆技術的安全性轉化為一類與格(lattice)有關的數學難題。

換句話說,其利用的原理是:如果你使用兩個同等的程序 A 和 B(如把相同值輸入到 A 或 B 裡去產生相同的輸入)計算得到 O(A)=P 和 O(B)=P,則在無法進入程序 A 或 B 的情況下,則在計算上分辨 P 來自於 A 還是 B 是不可行的。

可以看出,這個問題在理論上很容易定義,但是符合人們期望的混淆技術在理論上是否存在還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

8月18日,來自華盛頓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三位研究者發表了一篇名為「Indistinguishability Obfuscation from Well-Founded Assumptions」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用「標準」的安全假設構建了IO。這三位作者中,Huijia Lin本業畢業於浙江大學,2011年在康奈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是華盛頓大學的副教授。

具體而言,他們證明了四個假設:

1.關於素數階為p=O(2^λ)的非對稱雙線性群的SXDH假設,

2.在Zp上的LWE假設,次指數模數噪聲(subexponential modulus-to-noise ratio)比為2^(ke)。

3.在Zp上的LPN假設,且具有多項式的LPN樣本和錯誤率1/L^δ。

4.Boolean PRG在NC^0中的存在性。

有了上述四個假設,那麼IO對於所有的多項式邏輯線路(polynomialsize circuits)都是存在的。

此篇論文的作者之一在接受採訪中表示,新的研究結果應該會讓IO懷疑論者安靜下來。「現在,人們將不再懷疑IO的存在。」

1

IO:皇冠上的明珠

幾十年來。計算機科學家一直在思考,是否存在一種方法,能夠安全的、全方位的混淆電腦程式呢?為了不讓使用電腦程式的用戶弄清楚程序原理(反編譯),科學家們做了很多努力。

康奈爾大學Rafael Pass 稱這個問題為「密碼學皇冠上的明珠」,「一旦找到通用的方法,你就會得到一切」。

而當前程序混淆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全文替換關鍵詞,把整段代碼中所有的「命名」全部替換成數字(例如b4452);第二種是直接輸出編譯過後的代碼(可執行文件),這樣別人就沒法直接打開這個文件看到原本的代碼了。

這兩種方式的目的都是在導出程序的時候,把標註性的符號(symbols)摘除掉。從而達到不暴露原本源碼信息的效果。

但比較可惜的是,當今常用的這兩種方法,其實並不能作為真正意義上的混淆。

文章連結:https://zhuanlan.zhihu.com/p/270364254?utm_source=qq

知乎網友@Steven Yue一篇介紹介紹IO的時候,指出:」在密碼學的定義上是非常脆弱的。這就像是上世紀二戰的時候,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暗號以及暗碼來加密通訊的電報,然後在另一頭通過某一本小說或者報紙來解讀出原文一樣。整個系統的目的就在我們使用各種亂碼一樣的名字,錯綜複雜的邏輯結構(比如循環展開),以及不同的表述方式(把C變成彙編),儘可能使得看到我們最終混淆輸出的人無法從輸出中有效的提取和原始碼有關的信息來。」

比如說上述的C混淆代碼,雖然說看似一團亂碼,我們作為人類難以去理解這串代碼到底在做什麼。但是如果我們一旦把這樣的代碼放入編譯器中,去分析整個程式語言的語法結構,把每一行的指令做的事情都歸納出來的話,那麼就能看出些端倪來了。

一開始,科學家們採用虛擬黑盒混淆(Virtual Black Box Obfuscation),這個機制可以簡單理解為輸入和輸出之間有一個摸不透的黑盒,此黑盒保護輸出無法反推輸入。但隨後在2001年的時候被證明通用的黑盒混淆是絕對不可能的。

此後,這一方向就分為了兩派,一派是繼續研究黑盒混淆,另一派則是研究則研究Indistinguishability Obfuscation。

2

研究歷程

2013年Sahai聯合其他五位學者發布文章「Candidate Indistinguishability Obfuscation and Functional Encryption for all circuits」,提出IO協議,其基本思想正如前面提到的「把一個程序轉換為一種稱為多線性拼圖的遊戲(multilinear jigsaw puzzle),從而將混淆技術的安全性轉化為一類與格(lattice)有關的數學難題。」

這一混淆技術從概念上來看,具備了黑箱混淆器的大多數特性。當時也被稱為一種突破,並引發了數十篇後續論文。但在提出的幾年內,已遭受了領域內一大批專家(包括提出者)的第一輪攻擊。

後來有研究者證明:在混淆過程,使用多線性映射是不安全的。這時候IO是否存在的質疑聲又甚囂塵上。

2016年,在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現在是華盛頓大學副教授的Huijia Lin,開始研究有可能減少對多線性配對(Multilinear maps)的需求,從而繞過IO機制的弱點。

確實,多線性配對存在致命的缺點。多線性配對本質上只是用多項式計算的一種方式。它由數字和變量之間的和與乘積組成,如3xy+2yz^2。這些映射需要一個類似多項式計算器的東西,連接到一個包含變量值的「秘密儲物櫃系統」。用戶在機器上輸入一個機器接受的多項式時,可以查看最後一個儲物櫃。從而找出隱藏的值是否使多項式的值為0。因此,打開最後一個「儲物櫃」的過程中,透露了本應隱藏的計算信息。

接下來幾年中,她發現,減少使用多線性配對確是可行!緊接著,她把多線性配對的維度(層數)降到了5層。同在2017年的時候,她與Tessaro在中成功的把這一要求降到了3層。這也就是說,只要我們擁有一個三線性配對(Trilinear Map)的構造,就可以IO。

但是,這時候又有學者質疑:從論文上看,這似乎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從安全的角度來看,3次好像還是差點意思。

於是,Huijia Lin 與 Jain以及Sahai聯手探索2次多線匹配的方法。但是研究過程似乎陷入了沉默之中,久久找不到方向。

後來另一位研究區塊鏈的學者Christian Matt提出了一種折中的方法,由於IO似乎需要3次,但計算機科學家只有2次,是否有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東西?2.5次?

後來Huijia Lin也考慮到,這些只用2.5次的「混合儲物櫃」系統可以安全地建造。.基於這種並不需要強大的多線性配對思想,Huijia Lin和她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新型的偽隨機性生成器。此隨機生成器可以將一串隨機比特擴展成更長的字符串,其隨機性足以愚弄計算機。

以上就是Jain、Lin和Sahai在他們的新論文中想出的方法。另外,論文中的方案依賴於四個數學假設,這些假設在其他密碼學環境中已經有了廣泛應用。即使是研究最少的假設—LWE假設(learning parity with noise),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了相關研究。

但是,雖然證明了iO存在性,但仍然有一樣東西能夠破壞所有的美好:量子計算機。如果量子計算機建成了,那麼四個假設就很容易受到量子攻擊,IO的理論就會受到威脅。

另外,有三篇獨立的論文也提供了一條不同的通往IO的潛在途徑,即使面對量子攻擊也可能是安全的。研究人員稱:「此版本的IO依賴於不那麼確定的安全假設」。

參考資料: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computer-scientists-achieve-crown-jewel-of-cryptography-20201110/

相關焦點

  • 【科技資訊】幾乎無解的最強加密方法,終於被證實真的存在
    當他講述團隊正在嘗試實現不可區分混淆(indistinguishability obfuscation,簡稱iO)時,一位觀眾困惑地舉起了手。 「可我一直以為iO不存在?」他說。 當時,這樣的懷疑是普遍存在的。
  • 幾乎無解的最強加密方法,終於被證實真的存在
    當他講述團隊正在嘗試實現不可區分混淆(indistinguishability obfuscation,簡稱iO)時,一位觀眾困惑地舉起了手。 「可我一直以為iO不存在?」他說。 當時,這樣的懷疑是普遍存在的。
  •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怎麼區分?6類疾病容易混淆,父母先掃盲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怎麼區分?6類疾病容易混淆,父母先掃盲1、出疹性疾病手足口病一般的病例需和丘疹性蕁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兒急疹、帶狀皰疹、風疹等鑑別。可以結合流行病學皮疹特徵、形態、部位、時間、有沒有淋巴結腫大和伴隨症狀等進行區分,最重要的是出疹的部位和皮疹的形態。最後可參考病原學和血清學進行檢測和鑑別。
  • 啥是假設呢?在邏輯論證或邏輯推理的全局思考中去探討假設!
    今天要談的是假設,這篇文章有一定的挑戰性,希望不把大家繞暈了。要讀懂這篇文章,對邏輯學的基礎掌握就很關鍵了。在談假設之前,在這裡先給大家拋出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下:啥是假設呢?思考時你會有意識地做出假設嗎?不懂得什麼做出假設?你能區分假設的類型嗎,能區分這兩種類型的假設嗎?
  • 為什麼可證偽性是不完備的?
    這個例子很好地闡述了可證偽性的含義。       很多人認為科學即可證偽性,然而,可證偽性只是科學哲學的某一分支。當大學裡都在教授可證偽性是區分科學與偽科學的唯一標準時,我們可能已經陷入了一種近乎宗教式的科學崇拜當中。
  • 邏輯論證 vs 政治論證
    論證從類型上可以分為兩大類:邏輯論證和政治論證政治論證昨天那篇說了,是關於說服力的表現,說服力的表現分為叄個相對獨立的方面:人物魅力 character/credibility 情感影響力 emotion 和邏輯理性 reason and logic今天說邏輯論證。
  • 混淆程序:代碼最安全的加密方式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幾十年來,計算機科學家一直都想驗證是否存在絕對安全的方法來加密電腦程式,讓人們在使用計算機的同時卻無法破解其程序。 在2020年底,幾位學者成功找到了一種加密方式,讓計算機用戶無法通過獲取代碼破解程序。
  • 判斷、假設、MECE、框架、假設樹,它們是挖掘真相的邏輯工具!
    發現真相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如果具體化一點來講,就是要掌握屬性-概念-內涵-定義-外延-判斷-假設-推理-論證;就是要掌握MECE 、框架、假設樹!這些基礎:屬性、概念直至MECE、框架、假設樹,它們是挖掘真相的思維工具!外部世界的事實,才是最大的。大腦裡的認知,都是主觀的。
  • 什麼人會選豐田皇冠?年薪29萬開得起它嗎?豐田皇冠的缺點多嗎
    新車的內飾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意味,其他方面還是不錯的。還行,比不得本田的空間。我180的個子,坐在前面開車的時候,頭頂上還有一拳多的位置。四個門內飾板的置物空間過小,放不下我的水杯,倒是可以放下我家小公主的奶瓶。然後還可以帶著許多的吃的玩兒的用的穿的都放在後尾箱,真是特別的好。豐田皇冠本身就主打舒適,我就不再多說了。
  • 巴西產L27皇冠豹系列大講堂
    但由於相關資料的匱乏,各品種之間易混淆及價格差異,一真困擾著玩家,不知如何下手。下面搬門弄斧的簡要說說,如何區分。首先來認識一下吧。>申谷的引進量比較多,而且由於近幾年引進和往年輸入的個體不是同一個流域採集到的.更容易與其它3種混淆,那就重點來說一說吧。
  • 掌握四個原則,學會笛卡爾的思考方式
    笛卡爾本身熟悉宗教、法律,但認為這些都不足以說服他,讓他承認世界就是依據這樣的理論而存在。笛卡爾認為,世界中所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懷疑,我們所觸摸、看見、聽見的都有可能是我們的幻覺,已有的理論不應該被單純地相信。那我們可以相信什麼呢?笛卡爾說,唯獨自己的思考是可以相信的。
  • 『解密』L027D黃金雷神皇冠豹的身世之謎(上)【異型資訊第57期】
    但很少玩家知道,早在多年前,臺灣玩家就曾經為了這條魚的真實身分爭執不下。是否真有金線紋路的長吻型皇冠豹?這個當年的問號,在今日如同一句玩笑話,但正代表異形文化的民智漸開,許多魚種的疑惑一步步被解開!  雷神在亞洲市場上開始有記錄始於2005年,塔巴赫斯河大量輸出皇冠豹到亞洲觀賞魚貿易熱絡的國家,包括香港、臺灣和日本,也因此在三地的資訊交流刺激下,亞洲給予此魚較為清楚的定義,日本稱金雷皇;香港稱金霸皇:而臺灣則由首先販售的店家一水世界,給了黃金皇冠豹的稱號。
  • 存在四維世界嗎?科學家在提出假設的同時,有兩個問題必須證明
    文/惜談存在四維世界嗎?科學家在提出假設的同時,有兩個問題必須證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三維繪畫,對它有什麼感覺呢?很逼真對不對?因為我們自身生活的就是一個三維空間。因為普通的繪畫是二維的平面性繪畫,但是經過畫家模仿真實世界的三維性處理,就可以營造出一個接近三維世界的畫面感。科學家很早就提出了四維空間的概念,至今都沒有人可以證明它是真實存在的,但很多人都堅信它的存在。如果它存在,那我們人類能不能像畫家在二維空間上畫出三維繪畫一樣,在我們的三維世界當中找到和四維空間的連接呢?
  • 97思維模型:圖爾敏論證模型
    圖爾敏論證並一定需要6個元素,如果少量元素可以完成論證,就不需要6個了。例如二、好論證的四個條件圖爾敏指出一個好的推理要符合四個條件。這四個條件分別是必要的條件,合起來是好推理的充分條件。任一條件缺失,推理就不好,從而不能導出結論的合理性。這四個條件是已證明合理的依據;充分的信息;已證明合理的正當理由;已證明沒有例外的合理假定。
  • 「藍罐曲奇」起訴「皇冠曲奇」侵權!終審判決來了
    故此丹麥藍罐曲奇新的包裝上印有「丹麥皇室御用」的金色皇冠徽章,這徽章只賜予真正的丹麥藍罐曲奇使用,品牌超凡地位毋庸置疑,並非一般曲奇品牌可隨便使用。根據文書顯示,本案二審訴訟中的爭議焦點為:一、尤益嘉公司和丹麥藍罐公司是否系本案的適格訴訟主體;二、尤益嘉公司是否實施了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三、一審法院判決尤益嘉公司刊登聲明消除因涉案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對丹麥藍罐公司造成的影響以及判決尤益嘉公司向丹麥藍罐公司支付經濟損失和訴訟合理支出是否恰當;四、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是否存在錯誤並足以影響判決結果。
  • 2016房地產估價師易混淆知識點:估價假設和限制條件的寫作
    估價報告寫作中,估價假設和限制條件的寫作容易引起混淆,下面就該問題做一個總結。 估價假設應針對估價對象狀況等估價前提,作出必要、合理且有依據的假定,不得為了規避應盡的檢查資料、調查情況等勤勉盡責估價義務或為了高估、低估估價對象的價值或價格而濫用估價假設。
  • 華人女科學家再獲殊榮 曾是斯坦福首個華人女院長
    她曾因在人造電子皮膚及其他可穿戴醫療技術領域內的成就而被評為美國化學學會中央科學顛覆者和創新者獎第一位獲獎者,也是第一個在斯坦福當院長的華人女性。鮑哲南,1970年11月出生於江蘇南京,本科考入南京大學化學系,後進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化學系、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學習,任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化學工程學院院長,曾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等榮譽。
  • 演繹論證與歸納論證
    演繹論證和歸納論證演繹論證是從一般到個別,歸納論證是從個別到一般。演繹論證得出的是必然性結論,歸納論證得出的是可能性結論。演繹論證從一個大前提開始,這個大前提通常是全稱命題,並且為真,通過小前提得到結論,該結論是原始命題背後隱含的規律,典型的就是三段論。
  • 用科學論證上帝的存在
    科學認為宇宙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它從自然中誕生依照物理規律運行。科學不反對唯心主義,否定了「上帝」的存在。因此,科學家永遠得不到終極科學理論,科學探索的道路沒有盡頭。如果科學探索沒有盡頭,人類永遠無法證明「上帝」的存在。結論:若科學探索沒有盡頭(而科學認為自然規律是穩定不變的,科學家可以得到終極理論,科學探索有終點),則間接證明了上帝的存在。